诺曼底号遇难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5-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李玉林

教学设计

本文选自《中国小说》1985年第一期,作者雨果(1802~1883)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准确地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特点;议论适当,起到了深化、突出主题的作用。通过本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和基本要求;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突出主题的作用;从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和舍己救人的高尚行为中得到启示,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学习本文,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当指导结合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二教时。

一、课前准备

(一)、查工具书:

1、 给括号里的生字注音:推(搡) ( 肇)祸 铁(铸) (履)行

2、注释下列成语:

小心翼翼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3、给多音多义字注音:呛 号

(二)、朗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一)、教具:一张世界地图挂图。

(二)、导言:世界上有许多海港和航海线,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远洋轮船通过海港和航海线在世界各个地区、国家来往。显然,远洋轮船是那个年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海港和航海线是连接世界各国政治、贸易等方面往来的纽带。(看世界地图挂图)课文描述的是一艘轮船在国际航运要道--英吉利海峡(在英国与法国之间)遇难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据课文提示、注释简述文章来源、文体及其主要特征、作者。

2、简述故事(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3、给文章分段,并且概述段意。

(二)、教师点拨

1、本文选自《中国小说》1985年第一期。这是一篇小小说,字数没超过两千。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与其他叙事性文学体裁(神话、长篇叙事诗等)相比较,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可以虚构)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二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是对环境作具体描写。也就是说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和鉴赏小说,必须牢牢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当然,还要探究小说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2、简述故事(用课文中词语,不超过二百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通过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的事件,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船长形象。故事情节较简单,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来展开情节。人物形象也是随着情节的逐步展开而逐渐鲜明起来,最后巍然屹立在读者的心目之中,久久不能忘怀。

3、本文在结构上是用顺叙的方式来述说故事的。作者逐一交待了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因此我们可以按照本情节发展的过程把这篇小说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主要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部分原因。开头的一个自然段,把“诺曼底”号夜航的时间---八七0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格思西岛的航线上;主要人物--哈尔威船长等情况交待得一清二楚。然后,反复地描写当时航行的环境:“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周围一片漆黑”。夜航又遇上浓雾.给航行带来较大的危险性,这是发生事故的原因之一。(略写)

第二层,从第五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玛丽”号撞坏了“诺曼底”号。

这一层的内容进一步交待事故发生的原因。作者主要让读者明确,这次偶然发生的海难,除了天气的原因之外,主要责任在于“玛丽”号。小说前面说了哈尔威船长是“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缓缓行驶”着的,而且“象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玛丽”号的情形则不同,它的负载特别大,又是“全速前进”,“飞驶过来”,“诺

曼底”号终于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之下被“玛丽”号在船身上剖开了一个大窟窿,就这样,本来是一次平安的夜航就发展成了一场大灾难。(略写)

第三层,从第九自然段到倒数第三自然段,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这次海难事件的结局是哈尔威船长把“诺曼底”号上全体遇难人员都救出来了,他自己却沉入了大海。(详写)

第四层,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直接赞扬主人公哈尔威船长的高尚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略写)

四、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指定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高潮、结局部分。(1、船长;2、洛克机械师;3、奥克勒福大副;4、文中叙述语句。)

(二)、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从哪二方面描写主人公与属下的对话,主人公语言的内容是什么。

2、细致描写主人公的对话的作用是什么。

3、请同学们从高潮、结局部分找出议论抒情语句,并且说明这些语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教师点拨

1、作者从两方面描写了主人公一系列对话,一是了解情况,二是说明时间的紧迫。哈尔威船长说话的内容:在二十分钟内,抢救六十条生命;每一个字都与救人有关,没有一个字与自己有关。

2、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言,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坚决果敢、指挥若定、忠于职守、无私无畏的性格特征。同时从中看出情节的发展。(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预示着:不超过二十分钟,沉船势在必然。)

3、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从“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从“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等简短、精辟的议论,抒发作者的崇敬之情;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突出文章中心思想。全文的议论,句句紧扣篇首的题记:“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真正具有自制力的人,是那些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人,是那些克服可卑的利己主义,舍己为人的人。

五、总结课文

(一)、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二个自然段。

(二)、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叙述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赞扬了什么人?提倡什么?

2、这篇小说运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三)、教师点拨

1、本文叙述的是发生在英吉利海峡的一起撞船事故。赞扬了“诺曼底”号邮船

船长哈威尔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行为。提倡人应该具有自制力。

2、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一,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叙议结合突出人物的思想。如高潮、结局部分的对话,这对话前有一段说明:“‘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哈威尔发布第一道命令后又有一段议论:“实际上一共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这样由说明、叙述、议论结合,突出主人公哈威尔“舍己”和“忘我”的高尚品德。

(三)摘录一则你最喜欢的议论句。

六、知识拓展、迁移

(一)、知识拓展

1、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的雨果其他的作品。

2、请学生讲述所学过的小说中对话描写,叙议结合的例子。

(二)、知识迁移

1、请学生讲:你自制力强吗?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制力?

2、说一个你最佩服的人,并且简述理由。

七、课后作业

(一)、找出文中议论句,根据这些句子在文中位置、句子本身的特点,总结记叙文中的议论的特点、要求。

(二)、观察生活,写一则对话。

(三)、如果你遇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你怎么办?(准备口述)

(四)、摘录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

湖南外贸职院公共课部 李玉林 05年暑假

作者邮箱: lyl200565@126.com

[诺曼底号遇难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不期而遇的温暖说说

2.不期而遇的温暖诗歌

3.偶遇随笔散文

4.梁遇春春雨阅读答案

5.名家梁遇春《春雨》散文

6.遇字季直文言文翻译

7.校园里的偶遇抒情散文

8.陆游《南定楼遇急雨》阅读及答案

9.偶遇(丁立梅)阅读答案

10.一个人的遭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