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竺可帧

发布时间:2016-5-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浙江上虞人。1909年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留学美国(清华学堂的前身游美学务处选送的第二批留美生),初入伊利诺伊大学学农,1913年毕业,入哈佛大学地学系学习气象学。自1916年起,就在美国的气象、地理刊物上和中国留学生创办的《科学》月刊上发表关于中国雨量和台风的论文。1918年秋,获博士学位回国,在武昌高等师范任教。两年后转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地理系主任,讲授地学通论、气象学、世界气候、地质学等课程。1925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一年后又到天津南开大学教书。1927年,应中央研究院聘请,到南京筹建气象研究所。1928年任气象研究所所长。自1928年至1936年,他以气象研究为中心,和研究所工作人员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展了高空探测、无线电气象广播、天气预报等工作,整理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发表了许多论文。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同时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在浙大任校长期间,主持正义,爱护学校,保护学生。1942年1月,浙大学生在贵州、遵义集会游行,反对国民党行政院长孔祥熙以私害公,竺可桢亲自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解放前夕,断然拒绝去台湾,只身去上海,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德友好协会会长。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有著述300余篇。解放前发表了《气象与农业之关系》、《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与转向》、《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中国气象概论》等论文,为我国气象学、气候学以及长期的天气预报奠定了基础。解放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领导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制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在物候学研究中有创造性贡献,首创区域气候研究。发表的《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论文,阐明了我国优厚的气候资源和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特别强调研究气象学、气候学与人类生活与生产的联系,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1958年发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提出了划分温带的依据。1966年写的《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系统的论述了我国五千年来温度的变化。另有不少科普方面的佳作,通俗易懂,深受读者的欢迎。现有《竺可帧文集》、《竺可帧科普著作选集》和《竺可帧日记》行世。

[院士竺可帧]相关文章:

1.用虽说可造句

2.岌岌可危造句

3.情感语录说说 可复制

4.乏善可陈的同义词

5.奇货可居文言文翻译

6.

7.宋史《侯可》原文及翻译

8.爱上你,我已经无路可退

9.微型小说:证人丁可

10.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