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坛的七大致命问题

发布时间:2016-3-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作者:轩辕黄地  来源:人民网

  中国文坛并非一无是处,什么事物都分为好坏两方面,好的那面自有人去唱赞歌,对于像我这种小心眼的人,往往只关注坏的那一面,正如一位朋友所言“嫉恶而不扬善,深知善的面具众多”,就这样我甘当冤大头。我先承认自己不是那种目光锐敏,提笔就能入木三分的人,但是我敢讲真话--自认为真的话,因为我讲的真话不一定被承认是“对”。错了的真话大概不称之为“真话”!闲话少说,壮壮胆而已。我认为中国文坛目前最明显的问题有以下七个:

  一、“大师”千呼万唤不出来

  依然没有大师,但是这个时代又是应该出现大师的时代。姑且不用那个“诺贝尔文学奖”来衡量,因为它本身就是个问题,拿有问题的东西来衡量问题没有什么意义。既然说到这个衡量标准,我细细地查了一下,也没有得到什么准确的答案。但是看人们的反映和这个词语的构成,应该包括“大”和“师”这两个概念。何为“大”?首先应该是知识的广博,犹如汪洋大海,宽之无际,深则难测,让人不得不敬服自愧。再就是作品必须与社会有重大影响,甚至肩负历史使命,具有划时代意义。何谓“师”?这就不仅仅需要知识了,为师者必须德高望重,拥有崇高的人格和内涵,他们做学问写文章的意义,本身就超越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以“道”和“众生”为念,忧国忧民,名与利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副产品,不像现在文坛那样斤斤计较。

  为什么说应该产生大师,而又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师呢?第一个原因大家一直认为中国已经经过了很长一段历史的沉淀,无论是素材还是底蕴都已经十分的肥沃,完全可以长出参天大树。而且目前社会比较安定,生活也比较富裕,作家们不必时时为衣食担忧,言论上也颇自由,这一切都是出现大师级人物的优越的条件。然而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师呢?估计有如下原因,一是五四以来对古典文化的抛弃,使得很多人再没有前人那样的积累,而且在母体上是一种脱离,说实话,目前的文化状态,就像一个刚刚离开母乳的孩子。白话文还很年轻,远远没有成熟,再加上英语的冲击,使很多人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英语过级上,反而对自己的母语不加重视。这样一来,无论在文化的积累上还是在语言工具上就明显的有了差距。二是被物欲冲坏了头脑,写出东西来总想着让它创造出最大的金钱来,并不想着文化的传播本身就是一大利益。是的,文化著作权应该受到保护,但是这好像是国家,出版社,人民群众所负担的,而现在那些作家,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却亲自插手进来,难怪他们的书越写越差。三是与目前浮躁的心理有关,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快餐文化深得人心,人们主要以文学作品消遣,作家们的态度也不像以前那样严肃了,看谁能把板凳做个十年冷啊!而且大多数作家只凭借文学而不注重学问,写的东西当然肤浅。四是很多作家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品行也难以与前人相比。这种情况下,想成就一个大师,任重道远啊。

  二、少年写作能承受文化之重吗

  目前,文坛出来一阵新风,一批年轻作家浮出水面。这种人才的前赴后继,前浪推后浪是令人兴奋的,但是年轻的心灵能承受文化之重吗?要知道,写作不仅仅依靠天赋和才情,还需要阅历和磨练。“文章憎命达”。目前的年轻作家的作品一般以轻灵和真诚见长,最多写一写成长的烦恼,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进入创作的状态,还没有肩负起文化的沉重。但是现在出了书,就有了钱。韩寒有了钱去开赛车了,不是反对他拥有个人爱好,但是如果不是这样,他还得乖乖俯下身来看书写作,在文学上做出更大成绩。其他的人呢?他们在短暂的成功之后,还会承受文化之重吗?能承受得了文化之重吗?但愿他们在拥有了成功和金钱以后,不该初衷,依然耐得住寂寞,创作不息,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做出跨越性的成绩。我们还要拭目以待。但是,看看这些年轻人,我不禁要问,那些有名的作家哪里去了!不要只顾了自己,封笔的封笔,归隐的归隐,不负责任地把文化之重过早地加在年轻人身上!

  三、浅薄的“网络文学”

  互联网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文化上,一方面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给新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表现的舞台。但是它也进一步地增加了人们浮躁的急功近利心理。并且在网络上人们看待问题往往浮光掠影,所谓的文学也是图一笑耳,或是发泄某种情绪,所以出现了痞子蔡和安妮宝贝之流。这种文学其实很难算得上文学,只是略比言情和武侠好些罢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浅薄,主要是玩点文字游戏和抒发点小资情调。

  对于论坛,很少有做精的,主贴大多还有些思维在里面,跟贴实在很难上眼。当然贴子里面不乏精品,如果作为一种参考,作为一些资料,吸取一些看法还是可以称道的,但是作为文学,那就有点不堪了,还需要大幅度的改进。那里不过是泥坯场,远不是什么殿堂!没有批评论坛的意思,只是站在的角度不一样。

  四、丑陋的“身体写作”

  身体写作,其实是文坛的一大糜烂风气。好像是文学本身堕落到了不利用原始的东西就无以存活似的。一开始是所谓“美女美男作家”,这就已经很矫情了,文字为什么要和面孔沾边。可能是那些追星风气蔓延到文坛的原因。再后来,便开始了臭名昭著的“下半身写作”。干脆去卖就是了,还写什么作?不追求真正的文学魅力,靠歪门邪道来挣取金钱和名声,幸亏全国上下一起讨伐,才压住了这股邪风。但是并没有根除,所谓的“胸口写作”无论如何的解释,都无法排除某些写手别有的用心。之所以成为写手,是因为这种人还称不上作家,作家以作品说话,而不是身体。这种风气的存在,说明文坛还远远没有树立用生命写作的概念,她们永远称不上大师!

  五、诗性的堕落

  在现在诗已经完全堕落了。中国文坛马上就要进入没有诗人的状态。诗的堕落,首先是读者群的失落。诗歌讲究的是意境,然而没有太多的人有空闲有心境去体会诗歌的妙处。读诗的人越来越少了,而诗的创作者往往一开始是诗的读者。当前几辈诗人没有了,我们还能渴望没读过诗的人去写诗吗?所以诗人也越来越少了,慢慢没有了名家。诗歌苟且地活着。

  歌曲也应该属于诗歌,从这一点看,诗歌也只有在这个领域中还存活着。但是也慢慢走向世俗化,因为在这个领域里人们往往更注意歌手而非作词者,况且由于一些歌手为了自己的名气,要亲自写歌词,或者是量身定做,作词者要迁就那些明星。

  诗性堕落了,虽然她曾经是那样的耀眼和光明!

  六、原创和约稿

  曾经有一段时间,各家大杂志报刊都喜欢选摘,原创权只属于名作家。一般的人写好了一个稿子,想投出去,那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况且最少要等三个月,那简直是煎熬。一句话,原创没人要,哪怕你写的很好,只有那些非常执著的人,不间断的投稿,编辑们才会给你看看,写得好了,没办法了,才会给你发上一篇!所以,在以前想发稿子、出名非常不容易,而一旦推出处女作,成了名,那一下子就成就了一生的高峰!因为多年的积累,一旦喷薄而出,当然会轰动。但是,马上就准备软死亡吧--约稿马上接踵而至。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就抱定了名家的就是好的?“当今的文学刊物大多只用约稿,对自由投稿百无一用”,孔庆东这样说。我深信不疑。其实并不一定是名作家写得好,而是他们能够更加吸引眼球,创造利润。不好也没关系,不好就有人骂,有人骂又能创造一份效益。但是这样一来,一方面是埋没了人才,另一方面是慢慢腐蚀了一批好作家,他们不愁自己的作品没人发表,而且整天忙于应付,更少有时间真正地思考和写作。估计这也是作家一旦出名,便一篇不如一篇的原因!

  七、商业的背后操纵

  我真的不知道商业和文学的结合是福是祸,它可以大把大把地给文学提供资金,尽可能地满足作家们的生活需要,但是商业主要目的是盈利,为了盈利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想当年炒作《学习的革命》一书,那都快反了天,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外国的垃圾。就目前文坛来看,无论是大师难以出现、年轻人的迅猛登上舞台、网络文学、身体写作等等以上所列举的以及没有提到的问题,它们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那就是商业利润。在目前的状况下,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文坛不可能摆脱这种商业的控制。但是我们真的希望,商业有一天忽然良心发现,真正为文坛做点事,而不是总是利用,也希望文人有意识地摆脱这种利用,而不是在其中只顾满足自己的物欲!

  文坛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需要真正的大家来思考,我只不过抛砖引玉,发点愤慨而已!

[中国文坛的七大致命问题]相关文章:

1.印度公主的致命失误

2.日剧《致命之吻》语录

3.致命之吻经典语录

4.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论文

5.当代中国的司法独立问题论文

6.学会造句的七大技巧

7.吃黄鳝竟有七大好处

8.男人成功必备的七大要素

9.春季吃韭菜的七大好处

10.学习十七大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