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发现与对话(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10-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内容摘要】

根据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中的"发现与对话"教学法。着重阐释了"发现与对话"的涵义、关系 , 论证了"发现与对话"的原则和策略,同时还阐述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了有一定操作性的范例。

【关键词】发现与对话阅读教学法中学语文

教育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问题,还强调了学习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发现与对话"的教学形式则采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将其卷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符合"课标"三维度设计思路,又体现了"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一、涵义及关系

发现法①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发现",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自主认识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教师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然后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去研读课文,自主领会知识、体会运用语言的方法,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是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交流和切磋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在发现的基础上,把认知发现的成果,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以便达到相互启迪与提高,学好语文的目的,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就会有两种思想。这样,“对话”也就是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发现与对话"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开发语文资源,能够更好地体现 "课标"三维度设计思路,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②三个维度设计。 它能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发现与对话"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发现是对话的基础,对话是发现的深入。如果没有学生在课文中的自主发现,那么学生之间的对话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学生之间没有对话,那么学生在文中发现的疑惑就得不到解决,疑团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终究造成语文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发现与对话”二者不可倒置,也不可偏废,只有从发现到对话,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实处,才能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成功。

二、原则和策略

(一)运用原则

1、授之以渔,学会发现。

发现是对话的先决条件,没有课文中的发现,便无法完成对话。布鲁纳指出,“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发现,方能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学生的课文阅读也是如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需要的信息作科学的检索、提取、加工、储存,才能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演绎,才能获取新的知识,有所收获。发现又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识、加工过程,为此,结合"课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可从三方面落实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学会寻找信息和提取信息的方法。

⑴、整体粗读,了解内容。

初读课文,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疑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融入学习过程中,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学生粗读课文,要求越过障碍,一气呵成,但注意力应集中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上,力求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解扫清字词障碍,比较熟练地阅读课文,有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关乎全局的信息部位,如:题眼、文眼、中心词、重点句。

⑵部分细读,感知语言。

任何一篇课文,总有重点词句、段落,着重抓住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往往事半功倍。

抓住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并注意它与段、篇之联系,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在表达上也能受到启发。通过以重点段落的深入感知和词句揣摩,即对文章的语言意义、表达效果的思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在这一阶段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语句中提炼出潜在的观点,即发掘语言的隐含信息:推敲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弄清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以便进一步体会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体会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情感。

⑶综合运用,形成素养

中学语文文章体裁甚多,特点各异。抓住课文特点阅读,即省时又高效。以记叙文为例,读写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并演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从中悟出人物的品质和了解写作技巧:读记事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在理清事情关系后,讨论琢磨事情所反映的意义;读写景状物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感知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等。

其实,学生阅读中的发现,岂止是理解词意、分段概意、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这些常见的知识点。阅读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睿智的人谈话,从语言文字中发现人格的魅力、智慧的光芒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开来一座富饶的金矿收获还多。

2、多向交流,积极互动。

⑴师生对话

现代教育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念,那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此乃倡导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告诫教师要更多的充当学生的向导,以恰当的方式与学生谈话,进行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那么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同读者,学生可亲可信的朋友。一方面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提醒学生注意文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另一方面教师应参与阅读,以自己的理解,特别是人生阅历等学生尚不具备的储存,跟学生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帮助学生解答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对话时,要勇敢承担师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帮助学生联系当代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读懂、读活课文;当然,这种超越课文的阅读,教师也仅仅是引导而已,意在引领学生更好地关注、品味、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⑵学生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学生发表了看法,其他的学生就是一种吸收,这种吸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能帮助学生的对话走向成熟、全面、深刻,能使学生间的讨论和争辩更为激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如钟启泉所说学生间的对话意义在于"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 收,自己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向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向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③由此观之,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运用策略

1、营造课堂氛围。

在"发现与对话"的过程中,要实现互动7需要贯彻民主的精神,这需要有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的情怀。不能总是摆着教师的架子,讲究师道尊严,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有一点不恭之举,有一点不同意见;没有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就无法落实"发现与对话"的过程。

首先做好对话的准备,如在阅读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等都可在文中批注,以便说话时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其次对话中只说所知所惑,忌多说少说。同时告诫学生如何保持与同学的沟通,当别人说话时,可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主动向别人表示自己在聆听。如"我明白"或"能说清楚些吗"、"点头"或"摇头"等,总之,切忌漫不经心、交头接耳等。

2、激励学生投入。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有效的对话交流动力;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把自己所知告诉别人,与人分享,形成良好的交流感。如有不开口的学生,要诊断其病因,找准突破口,对症下药,帮助树立信心,寻找成就感。

3、不失时机点拨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即教师应充当好导演这个角色,注意善于点拨,绝妙的点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学生在发现与对话中排除障碍,获取成功。

(1)抓住引发点

所谓引发点,就是从这一点知识引发出许多知识的突破口。《变色龙》一课的引发点即一个"变"字,这个变字体现了奥楚蔑洛夫的媚上欺下、徇情枉法的奴才本性。可让学生抓住"变"字引发问题:(1)"奥"的特点是什么?(2)文中有几次变化?(3)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这样由浅入深,直到揭示题旨,使学生印象深刻。

(2)点在关键处。

文章的关键处,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点拨功夫宜在此施展。《项链》的末尾写得绝妙,便可引导学生认识:(1)路瓦栽夫人真的是因祸得福吗?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这样点击,便于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3)拔在疑难处。

疑难处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突破呢?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秋魂》④一文中理解"秋的情怀"就是一个疑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概括的分析归纳秋的情怀,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秋天各种景物的文段,然后从中发现描写情怀的词句,再归纳出秋所具有的情怀。

三、注意的问题

"课标"不仅要求教师要当好导演,还要求教师要当好演员。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学生的"发现与对话"活动,能更好地激起学生情趣。

1、和学生诵读。

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角色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其言如临其境,要读出人物的风格,这样可增强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与学生表演。

所谓表演,是指利用课文中有趣的人、事、景、物描写,通过师生再造想象,把生活引入课堂和在课堂中演化生活⑤的一种形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教师可同学生一道设计表演多种形式的生活内容,激发学生用心去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和饱含着的丰富情感。如: 依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人物形象,给学生以特定的身分、角色,教师也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与学生共欢喜同忧愁,可调动学生演化生活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特征,感悟人物的思想境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实、具体、亲切、有趣。

3、多回应学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回应学生。当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后,无论正确与否,应多说表扬或激励的语言;非语言的方式主要是指赞许的目光、面带笑容、点头称是等,这样以示自己参与并对学生的提问、解答感兴趣,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发现与对话"中始终保持良好势头。

4、重解惑释疑。

在“对话”活动中,学生所提之问难免过难,无论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还是积累的生活阅历,都无法圆满解答,那么教师应把握火候,及时灵活处理,勿让学生纠缠不休,耽误过多时间。当然,教师也难免有所不知,这不足为奇,但应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告诉尝生课后再探讨,切忌敷衍了事,随意搪塞。

【注释】

①"发现法"引自《辞海》409页【1999年版】

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自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北师大出版

③"来自……创造。"转引自《中学语文教学法》张隆华主编(1979 年版)

④《秋魂》转引自初中语文第一册(九义人教社2001年版)

⑤"在课堂……生活"引自《五色树校园文萃》P35页。

【参考文献】

1、《语文思维培育学》卫灿金著,语文出版社出版

2、《成功阅读法》卿平海、刘祥平主编,成都科大出版社出版; 

3、《中学语文教学法》朱绍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北师大出版

5、《语文美育艺术》彭华金著,重庆出版社出版

6、《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周小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7、《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范晓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发现与对话(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2.英语对话教学论文

3.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4.中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论文3篇

5.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6.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推荐

7.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9.关于阅读的教学论文

10.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