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为何不能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5-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董水龙 

  

刘前辈:

您好!

您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权威,也是著名诗人,还是著名的文章家。

新年伊始,我分别在《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上读到您有关语文教育的两次发言,并且两次都谈到语文要坚持“工具性”,可见反对“工具论”的呼声之高。作为后辈,我非常的敬佩您的学识和为人;但对您不坚持真理,而坚持“工具论”颇为想不通,向您讨教。

请问,逻辑学规则规定给事物下定义能用比喻吗?这是其一。第二,您读过哲学吗?可以想见,您当然一定读过那本有苏联人滥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不过,您读过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原著吗?您理解了吗?请原谅我的不敬。因为在那两次谈话里,您是显得如此的无知。既然您也认为“语文是工具”是一种比喻,那么用它为语文定性,明白无误的违反了下定义的规则。这样给事物定性,您也肯定会认为不对。再说即使照比喻的说法,语文也不光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还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大多数中国语言学家写的语言学著作中的结论,这本来似乎也不用我这个后辈给您提醒的。可是,不知为什么,您全都忘了。

现在,我再换一个角度,从哲学上向您讨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列宁在《论民族自觉权》中说的话,对列宁的关于语言的性质问题的哲学来源,后辈不甚明了。但据哲学专家说,把语言分为形式和内容两部分,肇始自西方的神秘主义哲学,即来自宗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倒是的确没有说过或者即使那怕流露过一点点这样的意思。前辈一定比我更清楚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的根本,在于他的理论是唯物的和辩证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正是他的辩证的最好体现,即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事物可以分为内容与形式两部分,但并非全部如此。在马克思的眼中,语言就不能机械的被拆分为内容与形式。“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多么恰当地为语言下了确切的定义。语言就是思想,思想就是语言。有没有语言的思想和没有思想的语言吗?至少作为伟大哲学家的马克思认为:没有!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曾这样说:“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机会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① 表面上看似乎把语言分为了“意识到”(即“内容”)和“非说不可”(即“形式”)。其实不然,这里恩格斯只是说到了语言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而诞生的,并没有给语言下定义,也没有“语言人类交际的工具”的意思包含在里面,更没有“内容”和“形式”的言外之意,它只是说了语言因为劳动时思想交流的需要而最终建立起来。因为人的意识要靠什么来意识,语言;用语言说什么,意识。因此在未有语言之前,人类是不会有意识的。试想动物有意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动物没有语言。是的,人和动物都有感觉,但那尚不是意识。中国古代的伟人也说“言,心声也。”都说明语言就是意识,意识就是语言,语言和意识是同一码事情。可见,哲学的错位和缺失是一百年来语文教育渐如死胡同的最根本的原因。

这样说来,语文“工具论”当然要对语文的“技术化”负责。因为语文是“工具”,它自然既可以是政治的工具,也可以是交际的工具,为什么就不能是“应试”的工具!语文是工具,作为语文一部分的作文也只能是工具。为了能升学,作文只是“敲门砖”--工具,理所当然可以只说空话假话大话,而不说心里话,因为它们都只是“工具”而已。语言表达的不精确而产生歧义,你能怪听话读文的人吗?既然“语文是工具”,于是高考出卷人就有权把语文工具化,为什么就不能是捞钱的工具。会捞钱也就是会交际啊。呵。呵。钱!而且是当今社会最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不知是那一位大师说过,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获得思想的过程。那么阅读一个语言作品也就是获得一种思想。这正好印证了马克思“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的观点。中国人学习汉语,也就获得了中国式的思想方法;学习英语就会获得英国式或者美国式的思维方法。所以2001年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伪哲学指导下的对“语文”的又一次曲解。语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就是整个人类文化,人类社会的全部文化就是由语文承载的。如果没有语文,其余的一切人类文化艺术,如绘画,雕塑,实际上就不能产生和延续,但是“工具论”却把语言和文化给割裂开来了。我知道您不同意语文“人文论”,我也反对。但我还反对“工具论”和“两性统一说”,它们都是哲学的错位和缺失后,调和中庸的结果。

我们不是总是强调,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解放后五十多年语文教育的愈来愈多的失误,正好证明了指导语文教育的哲学思想出了差错,从而把语文教育引向了错误的方向。理论的错误导致了实践之路被导向歧途,所以离语文的本真愈来愈远。前辈责怪当今语文教育的错误是因为一线教师专注应试之故,不知是在为尊者讳,还是在为自己开拓责任。我也是个一线教师,关于什么是语文,本不应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可是,面对现实,面对语文,面对考试,我们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不明白语文是何物,于是愈来愈发现自己不会教语文了。无奈催生了我的读书和思考,终于发现,原来源头出了差错,我们这些实践者当然只能百般无奈啰!

现在,我终于明白,学生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文工具”,学生学语文时不光在学语文,实际上还在学习思想和如何思想的方法,这就难怪我小时跟老师学语文,在认识了语言规律后,仍老是学不到多少语文,因为那样的“语文”缺少了作者的思想和如何思想的方法。学语文也不光是磨练语言文字,还须磨练思想和如何思想的方法。怪不得刘征前辈是诗人,而我却成不了诗人,因为他不但经过诗性的语言文字的磨练,而且他的老师还一定教给他诗性思维思想的熏陶,所以他……而我却……马克思说:“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您始终强调语文教育的关键是要实践--让教学者和学习者一起实践,在现实生活接受活生生的实践。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但您忽略了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就是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语文学习与思维情感的获得是同步进行的。学语文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磨练。这正是“工具论”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地方,也是五十年语文教育走入“误尽沧桑”的歧途的所在。

语文教改的关键不在理念、课程、教材、方法的革新,而在于对哲学指导思想的更新。“工具论”如果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话,我们更不能抱残守缺,而要让它激流勇退,安享晚年,让有才能的新观念新思想登上统领的岗位。只有这样,中国的语文教育才能在二十一世纪放出异彩光芒。否则,等待我们的仍将是更激烈的抨击。

敬颂

春祺!

                                               后辈教师    董水龙

2003年1月30日 

于浙江省绍兴县安昌中学

 我的邮箱是dongshuilong@mail.china.com

[语文为何不能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如果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何还要一直娇惯我?

2.现实小说语录

3.现实友情语录

4.现实社会语录

5.兄弟现实语录

6.用不能也不能造句

7.现实扎心语录

8.现实社会的语录

9.朋友之间现实语录

10.现实社会的长篇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