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时间:2022-09-27 10:41:08 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通用13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通用13篇)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1

  1概述

  在当前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方向和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以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方式,迎接当前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职业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以实现培养技能型与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相对于国外社会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其缺乏独立的教学改革研究,其教学模式和理念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的教学开展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是偏离的。我国教育部门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确立了“高职院校应当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下文对于当前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策略。

  2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学生需要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对于实际问题具有足够专业的解决能力,这也是从事某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当中,综合职业能力是学生开展职业活动,参与社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从整体层面来说,综合职业能力应该包括对问题解决分析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接收的能力、基本职业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护用药理学来说,其学科是当代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的重要纽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药物与机体之间的作用规律和机制。护用药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临床护理能力为根本目的,并且实现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护理人才。在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学生在参与护用药理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且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护用药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对于药理学中的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临床用途以及用药知识等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并且为后续提供用药咨询与遗嘱执行提供良好的基础,逐渐培养学生参与临床课程学习的能力。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了专业内外两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针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业务技能素质来定义,而非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等非业务知识类能力。在以往传统的护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对于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培养都存在着较多的欠缺。一般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使用幻灯片,先回顾旧课,一般是病例导入新课,开始授课,最后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并且重视对学生业务知识以外的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另外,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成长,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热爱从事的工作。

  3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策略

  3.1课程设计改革

  第一,对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在开展护用药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融合理论和实践,在逐渐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有效掌握。总的来说,对于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对以往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实现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在本专业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目标与实际社会生产的需求相一致,并且体现出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需求。在护理专业中,护用药理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与护士岗位的具体需求相一致。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对临床问题进行解决,获得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并且对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进行不断的锻炼和培养,并且结合护士岗位从业的相关标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对于课堂实践内容的合理选择。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围绕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并且将工作项目与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某一工作任务进行完成。在工作任务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采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展示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战性特点的工作任务。课堂实践内容要结合“护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不同能力类型,提高实践内容的制定的有效性。在临床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其需要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执行,并且要监护用药的过程,给予相应的用药咨询服务。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临床实践工作流程中的几大系统用药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实际训练项目。项目具体可以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内脏系统疾病以及化学治疗等几方面的用药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用药护理的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节奏进行科学的把握,并且结合不同课时安排和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不同的教学单元中,课程知识内容的难度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学时,并且结合本校教学安排需求,规定相应的教学时间。一般来说,护用药理学教学的整体安排可以在80学时内来完成,并且考虑到实际教学效果的需求,要尽可能地将最短教学时间设定为2学时。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个结构进行把握,并且逐一细化不同课时教学安排,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体现。新课程改革中,这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规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教师要对于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时间给予充分的保障,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任务的分配和布置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在课外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在课上进行自主讨论和汇报,教师再对学生的汇报过程进行指导与点评,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

  3.2课程实施改革

  首先,课堂的教学准备。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淡化和改变,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来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并且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对于具体教学训练项目来采取合理的教学设计手段,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取实践性较强的训练化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临床的具体工作流程,来安排学生进行参与练习,包括用药医嘱、临床案例处理等。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课下预习,上课来进行讲解,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内容再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引伸能力,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拓展,保持合理的教学节奏。

  最后,教学收尾工作。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下发相应任务和提问,让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解答,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合作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实际操作的模拟,并且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点评与模拟的方式,对于具体的模拟用药、不良反应处理以及医嘱等解答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汇报的过程进行耐心的听取和记录,在学生完成报告之后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指出相应的意见,并且具体动手来对学生进度操作的示范,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补充。

  3.3课程考核改革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不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在开展教学考核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过程来开展过程化、全面的教学考核工作,提高课程考核的合理性,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进行反映。在考核的过程中,教师要执行多层次化的考核模式,并且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自评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评过程进行监督。在考核体系的改革中,教师要对于学生与综合职业能力成长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和评价结果,教师对于后续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进创新,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深入地贯彻“高职院校应当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当前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的工作开展,依然处于一个起步和发展的阶段,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同。本文对于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的几点重要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落实护用药理学的教学效果,为我国培养更多专业的实用性人才,全面地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土雁梅,任京力,毛讯.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以护用药理学为例.卫生职业教育,2013 (09).

  [2]肖新丽,谢玉琳.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华护理教育,2012 (03).

  [3]玉辉.浅谈培养护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田.中国校外教育,2012 (08).

  [4 ]欧阳丽.基于能力发展核心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职教论坛,201 1 (09).

  [5]周芹,曾祥麒,陈英.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职教论坛,2010 (35).

  [6 ]毛讯,土雁梅.基于能力发展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T].卫生职业教育,2013 (12).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2

  摘 要: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问世,使疾病治疗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的 20 年,单克隆抗体药物在癌症、自身免疫等疾病的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单克隆抗体药物低毒和高特异性优势是其成功的关键。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这两个优势使其快速替代传统的化学疗法,但其治疗效果也同样受到耐药性的困扰。耐药性是导致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效果被抑制的原因之一,单克隆抗体药物靶向结合肿瘤细胞后又被清除的情况,称为抗体的调制。靶细胞通过顺式或反式方式实现调制,并形成二次吞噬,导致细胞聚集沉淀。本文将对每个过程的证据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药物; Fcγ 受体; 内化作用; 削除作用; 免疫疗法。

  引言

  1975 年,Kohler 和 Milstein 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进行了描述,为抗体大规模应用于疾病治疗奠定了基础[1].Kohler 和 Milstein 也因此获得1984 年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的技术导致了最早一代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诞生。此后,单克隆抗体治疗充满了挑战,如早年使用鼠原抗体带来严重的免疫原性问题,随着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技术及噬菌体筛选技术,小鼠表达人源抗体技术以及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监管力度的加大,免疫原性问题等有关单克隆抗体药物安全性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临床上表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抗 CD20 单克隆抗体药物利妥昔单抗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响应率和患者的总生存期,其批准上市,标志着 B 细胞恶性肿瘤治疗新时代的开始。单克隆抗体药物不仅用于 B 细胞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最近,其治疗范围扩大到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标志着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已经进入了“后利妥昔单抗时代”.

  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Anti-tumour necrosisfactor) 单克隆抗体药物英夫利昔单抗( Infliximab)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98 年,英夫利昔单抗被批准用于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的治疗,现在被批准的适应证扩大到了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然而,这两个成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即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耐药性问题[2].

  1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效机制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药效机制同小分子药物完全不同。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结合特异靶点分子作用于天然配体( 如: Infiximab,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靶点是 TNF-α) ,单克隆抗体药物还用于信号传导 的 调 节 ( Herceptin 阻 止 Her-2neu 的 二 聚化)[3],或用于免疫系统的效应调节,如启动血清中的补体效应,或通过抗体 Fc 同 NK 细胞和巨噬细胞上 Fc 受体结合而启动的 ADCC 效应(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

  实际上,大多数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通过 Fc受体,特别是 Fcγ 受体产生细胞效应用于疾病治疗。Fcγ 受体属于进化相关的受体蛋白家族,一般依照其与 IgG 结合性和下游信号效应进行分类。人类和小鼠具有高亲和力 Fcγ 受体,可以同 IgG单体结合,其余种属的 Fcγ 受体属于中度亲和力受体,只能同水溶性 IgG 多聚体或细胞结合免疫复合物结合。FCγ 受体的主要功能是通过 FcR 区域的 γ 链结合产生激活信号,γ 链包含了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组件。然而,小鼠和人都具有单一的抑制性 FcγRIIB ( CD32B) ,是基于酪氨酸的免疫抑制性受体,可以降低 FcγR 或 SHIP 招募的其他刺激受体的激活作用[4].

  研究者以 CD20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寻找 FcγR 在单克隆抗体药物发挥耐药的机制,并需求解除这种耐药现象的策略。以 CD20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体外功能将其划分为Ⅰ型( 利妥昔单抗样) 和Ⅱ型( 托西莫单抗样) .Ⅰ型 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的 Fc 片度的富集增强了 C1q 的招募作用,显示其激活组分的能力,将 CD20 重新分布到细胞膜微区域的脂筏上。Ⅱ型 CD20 单克隆抗体药物不具备这些作用,而是激发同质粘附和溶酶体介导的非凋亡细胞死亡[5].此外,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比Ⅱ型抗体更易从细胞表面内化到细胞内。我们对这两类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揭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

  2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细胞内化

  CD20 在恶性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是抗体治疗中理想的靶标分子。但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和干细胞缺失 CD20,并缺少抗原的下调现象。

  转基因小鼠表达人 CD20 的 B 细胞研究显示,Ⅱ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较Ⅰ型单克隆抗体更易清除 B 细胞。使用Ⅱ型抗体治疗需要的时间较长,程度较大,Ⅰ型和Ⅱ型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不同的通路独立介导补体激活和细胞程序性死亡。体内实验显示,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被内化并在转基因小鼠的 B 细胞中降解,这和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处理体外原代和治疗人类恶性 B 细胞的细胞实验结果相同,这一点和Ⅱ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的表现不同。内化会缩短单克隆抗体药物半衰期,并影响调理细胞的吞噬功能,这将直接导致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和用药费用增多。

  2. 1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细胞内化

  Lim 等[6]对抗 CD20 单克隆Ⅰ型抗体的细胞内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利妥昔单抗 F( ab‘) 2 片段的结合反应下降,表明可能有 Fc 受体参与了这个过程。当B 细胞只表达抑制性 FcγRIIB 或使用特异性抗体封闭 FcγRIIB 时,抗体的细胞内化作用被抑制。另外,体外实验表明,细胞表达的 FcγRIIB 同细胞结合的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呈负相关。研究还表明,mAb 的 Fc 片段和 FcγR 的 Fc 结合区域相互作用增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内化作用。

  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和 FcγRIIB 通过下述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与相邻的细胞发生反式作用,在单细胞表面发生顺式作用。Lim 等[6]的重复实验结果没有发现细胞间发生的直接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为了实现抗体的细胞内化,需要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和 FcγRIIB 的顺式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抗体的双极桥接。有研究表明,使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时,肿瘤细胞高水平表达 FcγRIIB 的患者较低水平表达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降低[6].另外,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研究也显示,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内化作用影响了治疗效果。

  抗 CD20 的 Ⅰ 型 抗 CD20 单 克 隆 抗 体 和FcγRIIB 的顺式相互作用与 FcγRIIB 和抗体包被抗原免疫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相似。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与 B 细胞受体结合时,抗体的 Fc 片段和 FcγRIIB 通过顺式发生相互作用,在细胞膜处将抑制型 FcγR 和 B 细胞受体结合; 激活抑制型 B细胞受体,对于抗原特异性 B 细胞反应是一个负反馈。抑制型 BCR 的活化,IgG 免疫复合物引导FcγRIIB 的 B2 亚型的快速内化,这个过程是不依赖细胞区域完整ITIM 序列的。上述研究表明,抗CD20Ⅰ型单克隆抗体和 FcγRIIB 的相互作用引导复合物向细胞膜接近,与磷酸化的 FcγRIIB ITIM 形成三聚体复合物,增强了复合物的细胞内化作用,过程与免疫复合物的内化相似。然而,Vaughan 等[7]的研究显示,FcγRIIB 的突变体缺乏完整的胞质结构,同样可以完成对抗 CD20 的Ⅰ型单克隆抗体内化的增强作用,与野生型的 FcγRIIB 效果相同。这表明 FcγRIIB 和免疫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抗体连接 CD20 的内化并不是通过 FcγR 依赖的信号转导,FcγRIIB 的作用可能仅限于物理结构的相互作用。

  2. 2 脂筏的作用

  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不仅与 FcγRIIB 相结合。事实上,B 细胞靶标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顺式反应 FcγRIIB 结合到细胞表面,还包括单克隆抗体与 MHC Ⅱ、CD40 和 CD38的结合。然而,这些内化作用一般不会对抗体连接受体的内化产生影响,只有抗 CD38 和 CD19 的抗体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阐明抗原调变机制,研究者对脂筏结构 FcγRIIB 在单克隆抗体药物链接 CD20 内化过程中的增强作用进行研究。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介导了 CD20 向脂筏的重分布,而Ⅱ型抗CD20 单克隆抗体与其他单克隆抗体直接和 B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此外,在与 BCR 相互作用时,FcγRIIB 也向脂筏重分布。向脂筏的重分布及后续的内吞过程存在于许多受体配体复合物及病毒的内化过程中。研究者推测,FcγRIIB 和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脂筏上的相互作用对于增强内化是必需的,这就解释了尽管 FcγRIIB 被磷酸化,Ⅱ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内化和抗体直接与其他受体的内化比例基本相当[8].

  在脂筏的研究中,研究者使用具有 CD20 突变型的人骨髓瘤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因为 CD20 的突变型不能重分布到脂筏上。在 FcγRIIB 缺失时,表达突变型 CD20 的细胞表现出比野生型细胞较慢的抗体内化作用,这说明 CD20 向脂筏的重分布对于抗体内化有重要影响。当细胞共转染 FcγRIIB 时,抗体内化开始加速,这说明转染的 FcγRIIB 代替了突变的FcγRIIB 引领突变的 CD20 向脂筏的重分布。为了验证这种情况,研究者利用 FcγRIIB 得到不能向脂筏重分布的突变体 FcγRIIA.突变体 FcγRIIA可以增强 CD20 的内化,这说明内化过程中 CD20向脂筏的作用中 FcγRIIB 可能不是必须的。CD20内化过程中,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和 FcγRIIB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内吞作用的前提是膜的曲率,这将形成内吞小泡。Stachowiak 等[9]对人工脂膜的研究显示,高度拥挤的蛋白可以诱发膜形成褶皱及脂质小管,褶皱的增加同蛋白质浓度相关。研究者发现,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FcγRIIB 和 CD20 在细胞膜上聚集,而Ⅱ型抗体没有这种重分布的情况发生。Stachowiak 等人工脂膜的研究显示,Ⅰ型抗CD20 单克隆抗体诱发 CD20 和 FcγRIIB 的重分布,这可能触发膜褶皱和随后的内吞。这个过程中 FcγRIIB 可能与抗体受体复合物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促进细胞膜上高密度的蛋白招募反应,进而引起细胞膜的形变。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在Ⅱ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的顺式反应中 FcγRIIB 和CD20 也发生相互作用,但是并没有触发 CD20 的内化。然而,Ⅱ型单克隆抗体 GA101 ( Obinutu-zumab) 的晶体结构的研究表明,Ⅱ 型抗体结合CD20 的定位同Ⅰ型抗体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是顺式反应中Ⅰ型和Ⅱ型单克隆抗体同 FcγR 的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和密度不同。虽然Ⅱ型单克隆抗体和磷酸化的 FcγRIIB 相互作用,但是活化的水平不高。即使对Ⅱ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也不能启动足够的招募反应使膜引发皱褶并发生内吞反应。基于上述的研究,我们认为,Ⅱ型单克隆抗体不能诱导 CD20 向脂筏的重分布,Ⅱ型单克隆抗体直接定向特异性的靶点蛋白,并保留在细胞表面而不被内化。

  3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削除机制

  另一种抗体耐药性的解释是抗体的削除机制或是 Trogocytosis 作用( 细胞吞噬的一种机制).Taylor 等[10]基于使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 患者进行研究,提出抗体削除机制可能是患者对单克隆抗体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这种机制有助于解释在使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初期循环 CLL 细胞数量降低,但是随着药物的持续使用,CD20 阴性的 CLL 细胞数量逐步增加。

  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的 FcγR 依赖免疫反应中,抗体和靶点复合物从靶细胞表面削除或拔掉。最初人们认为 FcγRI 介导了这一过程,之后研究发现,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效应细胞 FcγR 的结合可以完成削除机制。抑制型 FcγRIIB 的小鼠实验也证明了削除机制的存在。而使用腹腔肿瘤小鼠得到的关于 FcγR 的数据证实补体发挥了一定作用。认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的补体受体和补体自身介导了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个系统的激活造成 FcγR 划分困难。

  Taylor 等[10]提出,当效应细胞群趋于饱和疲劳时,易于发生削除效应。削除机制后,由于单克隆抗体不在靶细胞上结合,因此,针对靶细胞的后续细胞效应也无法完成。使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后,补体成分和 NK 细胞被耗竭,但是没有证据支持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功能下降或是衰竭。这可能是白血病或其他肿瘤细胞中丰富的网状内皮系统执行了细胞的摄取和清除功能。在正常稳态条件下,肝脏和脾脏的吞噬细胞每秒可以清除200 万血红细胞。

  Griffin 等[11]首次对细胞的削除机制进行了描述,他发现,即使没有调理细胞的吞噬和破坏作用,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也可以完成对的内化。其之前的研究也表明,抗原抗体复合物覆盖的细胞可以防止调理细胞的吞噬吸收( 研究发现,被抗体有效覆盖一半的靶向细胞和效应细胞的细胞膜发生紧密接触) ,但不作用于调理抗体覆盖一半的靶向细胞远端的裸露部分,因此,防止了巨噬细胞“拉链”吞噬的发生。虽然这些数据很好地解释了抗体介导的这一过程,但是早期的研究证实,多克隆抗体较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多克隆抗体可以提高同受体( B 细胞受体) 的结合,进而诱导产生超交联效应,如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识别更离散的抗原,并形成较早期研究更小的“帽”.几个实验室的研究都显示出类似的结果,其他多种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药物,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T101,依帕珠单克隆抗体药物,达利珠单克隆抗体药物,CD22/CD20双特异性抗体和 CD3/TROP-2 双特异性抗体) 的削除机制发生在靶细胞上[12].

  建立适合不同细胞类型、设计合理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如: 选用Ⅱ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如 obinutuzumab,或在注射rituximab 的同时,注射降低内化作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克服内化机制的影响。为了克服因抗原丢失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研究者提出多次低剂量注射抗体的用药策略,试图充分清除细胞,但没有成功,其建议对效应细胞进行浸润处理或使用其他直接靶向单克隆抗体,提高药物在 CLL 患者中的响应率。

  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剂量递增试验对于 CLL 患者的有效率高于每周 1 次注射( 剂量为 2 250 mg /m2)[10].此外,最近一项使用低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针对之前治疗无效的 CLL 患者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中,因其效果低于标准方法 FCR,在实验早期即终止。表明实验中削除机制没有限制药物的有效性,低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不增加 CLL 患者的疗效,但是这些结果受米托蒽醌入的干扰。

  CD20 阴性细胞的出现是更大的问题,Taylor等[10]认为,其是解除抑制的循环细胞,或被效应细胞削除后逃脱免疫效应细胞作用的循环和传递细胞,或最终被清除的是上述某类细胞。Taylor等[10]认为,削除机制是一个次要而独立的过程,只有当效应细胞浸润或耗尽时,才对耐药循环细胞发挥作用[13].

  Boross 等[14]的研究支持后者的观点,清除的都是被削除的细胞,RTX 诱导的 CD20 吞噬作用依赖于 RTX 的浓度,并和 CD20 的疗效相关,两个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在体外使用乳胶珠,人工造成小鼠或人类巨噬细胞的饱和,削除机制中饱和相关的损失减少,相应的吞噬作用也下降。另外,Pedersen 等[15]的研究表明,抗 CD20 的Ⅰ型和Ⅱ型单克隆抗体都可能介导发生削除机制。尽管两者的削除机制类似,在体外和小鼠试验中,Ⅱ型单克隆抗体较Ⅰ型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削除机制更强,这可能与Ⅱ型单克隆抗体缺少内化机制有关。最近,一项针对 CLL 患者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中,Ⅱ型单克隆抗体 Obinutuzumab 和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联合苯丁酸氮芥,使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近 1 倍( 尽管 obinutuzumab 剂量较高) .总之,在抑制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有效性的过程中,细胞内化作用较削除机制的影响更大。

  4 单克隆抗体和抑制性 FcγRIIB 的其他相互作用

  4. 1 靶细胞的顺式作用

  顺式作用是指单克隆抗体药物靶向特异细胞自身的表面受体 FcγRIIB发生的相互作用,并发生后续效应。首先,抗体和FcγRIIB 之间的顺式作用可以与反式细胞表达其他 FcγR 竞争,进而降低后续的 FcγR 依赖的免疫效应。有研究者使用肿瘤靶向治疗抗体对转染FcγRIIB 的黑色素瘤的小鼠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非转染 FcγRIIB 的黑色素瘤的小鼠比较,使用转染 FcγRIIB 的黑色素瘤的小鼠生存期明显缩短。体外实验证实,这种效应独立于 FcγRIIB 胞质结构域,具有较低的抗体依赖性的细胞毒作用。我们推测,FcγRIIB 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间发生顺式作用,于反式专业吞噬细胞表达的活性 FcγR.通过加强 FcγR 活化,吞噬细胞可以作为辅助促进免疫反应,通过抗原提呈细胞降低吞噬细胞的摄取作用[16],同时,也减低了针对肿瘤特异抗原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FcγRIIB 和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间的顺式作用可能结合抗体的 Fc 片段,而与补体蛋白形成竞争。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与补体的高效作用,激活经典的补体级联反应,其对于体内的抗体治疗是不必要的。研究表明,通过反式的 FcγRIII 表达,补体成分 C1q 和 C3 抑制Ⅰ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激活 NK 细胞,从而减少 ADCC 效应。这可能是由于补体和 FcγR 对于 Fc 片段结合的竞争而形成的。虽然没有实验证明,但是类似情况发生在补体和顺式表达的 FcγRIIB 之间,这两种蛋白竞争结合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 Fc 片段。因此,对于单克隆抗体治疗,补体激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与 FcγRIIB 的顺式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

  4. 2 靶细胞的反式作用

  研究显示,靶向 B 细胞表面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顺式和反式与FcγRIIB 结合。与反式吞噬细胞表达的 FcγRIIB的作用较直接靶向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差,可能是由于 Fc 上的结合位点和吞噬细胞的活化 FcγR 竞争,抑制了细胞活化,进而对 FcγRIIB产生了抑制作用。单克隆抗体药物引起 FcγR 活化和 FcγRIIB 抑制的比率称为活化抑制率,可以通过细胞 FcγR 的表达量和单克隆抗体药物 IgG的亚型进行检测。小鼠 IgG1 抑制 FcγRIIB 的结合能力高于 IgG2a,因此,小鼠 IgG1 药物的活化抑制率更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差。Nimmerjahn 等[17]

  利用小鼠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系对单克隆抗体药物和 FcγRIIB 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以及活化抑制率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直接靶向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IgG2a 亚型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小鼠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活化抑制率为 70,结果显示,相对于没有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动物,治疗组的肺转移率明显下降,几乎为零。相反,IgG1 亚型单克隆抗体药物活化抑制率较低( 0. 1) ,IgG1 亚型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的小鼠肺转移未减少。然而,将小鼠编码 FcγRIIB 的基因敲除,单克隆抗体药物只能和活性的 FcγR 结合,IgG1 亚型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增强。因此,单克隆抗体药物和 FcγRIIB 之间的反相结合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其机制与人类的多种肿瘤治疗有关,如:40%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的 转 移 性 肿 瘤 中 检 测 到FcγRIIB 的表达。肿瘤细胞自身( 或相关非造血细胞) FcγRIIB 的异位表达,肿瘤细胞周围中效应细胞表达的活化 FcγR,和单克隆抗体药物形成竞争结合,降低了治疗性单抗活化抑制率和临床治疗效果。

  5 单克隆抗体耐药性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抗 CD20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我们认为,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和 FcγRIIB 的结合是导致单克隆抗体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Roghanian 等[15]联合使用 FcγRIIB 特异性封闭抗体6G11 和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小鼠表达人 CD20 和 FcγRIIB 进行细胞实验。表明 FcγRIIB 特异性封闭抗体降低了体外实验中 B 细胞表面 CD20 的内化,提高了机体内 B 细胞的耗竭。此外,观察到类似的 B 细胞消耗增大,6G11 突变体 N297Q 与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联合使用时,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的Fc 片段无法与 FcγR 结合。这表明通过防止单克隆抗体药物在 FcγRIIB 和靶点间形成双极抗体桥接,减少了部分的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介导的内化,进而增强治疗效果。

  除了抑制内化,阻断双极抗体桥接形成也能增加单克隆抗体和反式表达 FcγR 的相互作用。使用 FcγRIIB 阻断抗体,如6G11,也可以防止单克隆抗 体 药 物 与 反 式 的 吞 噬 细 胞 和 肿 瘤 细 胞FcγRIIB 的结合,进而提高活化抑制率,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 年第20 卷第1 期 Practical Pharmacy And Clinical Remedies,2017,Vol.20,No.1·111·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同 6G11 联合使用的临床实验结果,值得期待。如果成功,阻断 FcγRIIB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可能用于多种靶向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联合治疗。抗 FcγRIIB 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阻断下游抑制性信号通路,增加靶向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然而,有研究表明,反向表达的 FcγRIIB 的交叉连接对于某些单克隆抗体药物( 如抗 CD40 的药物) 是必须的,阻断 FcγRIIB 不利于单克隆抗体药物发挥作用,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需要对抗体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评估。

  6 结论

  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改变疾病治疗的方式,尤其是在肿瘤领域。自 1997 年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已有大量单克隆抗体药物进入临床。这种治疗不同于常规的化疗,其耐药机制也有所不同。我们对内化机制、消除机制以及 FcγRIIB介导的其他耐药机制进行了介绍,特别是抗 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如果克服抗体耐药的策略行之有效,将为抗体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Kohler G,Milstein C. 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J]. Nature,1975,256( 5517) : 495-497.

  [2] Baumer S,Baumer N,Appel N,et al. Antibody-mediated de-livery of anti-KRAS-siRNA in vivo overcomes therapy resist-ance in colon cancer[J]. Clin Cancer Res,2015,21( 6) : 1383-1394.

  [3] Garrido G,Rabasa A,Garrido C,et al. Preclinical modeling ofEGFR-specific antibody resistance: oncogenic and immune-as-sociated escape mechanisms[J]. Oncogene,2014,33 ( 24 ) :3129-3139.

  [4] Gu J,Fang X,Hao J,et al. Reversal of P-glycoprotein-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CD44 antibody-targeted nanocom-plexes for short hairpin RNA-encoding plasmid DNA delivery[J]. Biomaterials,2015,45: 99-114.

  [5] Iida M,Brand TM,Starr MM,et al. Overcoming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etuximab by dual targeting HER family receptorswith antibody-based therapy[J]. Mol Cancer,2014,13: 242.

  [6] Lim SH,Vaughan AT,Ashton-Key M,et al. Fc gamma recep-tor IIb on target B cells promotes rituximab internalization andreduces clinical efficacy [J]. Blood,2011,118 ( 9 ) : 2530-2540.

  [7] Vaughan AT,Chan CH,Klein C,et al. Activatory and inhibito-ry Fcgamma receptors augment rituximab-mediated internaliza-tion of CD20 independent of signaling via the cytoplasmic do-main[J]. J Biol Chem,2015,290( 9) : 5424-5437.

  [8] Perez-Callejo D,Gonzalez-Rincon J,Sanchez A,et al. Actionand resistance of monoclonal CD20 antibodies therapy in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s[J]. Cancer Treat Rev,2015,41( 8) : 680-689.

  [9] Stachowiak JC,Hayden CC,Sasaki DY. Steric confinement ofproteins on lipid membranes can drive curvature and tabulat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0,107( 17) : 7781-7786.

  [10] Taylor RP,Lindorfer MA. Fc gamma-receptor-mediated trogo-cytosis impacts mAb-based therapies: historical precedence andrecent developments[J]. Blood,2015,125( 5): 762-766.

  [11] Griffin FM Jr,Griffin JA,Silverstein SC.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phagocytosis. II. The interaction of macrophages withanti-immunoglobulin IgG-coated bone marrow -derived lym-phocytes[J]. J Exp Med,1976,144( 3) : 788-809.

  [12] Asokan M,Rudicell RS,Louder M,et al. Bispecific antibodiestargeting different epitopes on the HIV-1 envelope exhibitbroad and potent neutralization[J]. J Virol,2015,89 ( 24 ):12501-12512.

  [13] Martin V,Corso S,Comoglio PM,et al. Increase of MET genecopy number confers resistance to a monovalent MET antibodyand establishes drug dependence[J]. Mol Oncol,2014,8( 8):1561-1574.

  [14] Boross P,Jansen JH,Pastula A,et al. Both activating and in-hibitory Fc gamma receptors mediate rituximab-induced trogo-cytosis of CD20 in mice[J]. Immunol Lett,2012,143( 1) : 44-52.

  [15] Pedersen AE,Jungersen MB,Pedersen CD. Monocytes mediateshaving of B-cell-bound anti-CD20 antibodies[J]. Immunolo-gy,2011,133( 2) : 239-245.

  [16] Lee JS,Kang JH,Boo HJ,et al. STAT3-mediated IGF-2 secre-tion in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elicits innate resistance toanti-IGF-1R antibody[J]. Nat Commun,2015,6: 8499.

  [17] Lee SM,Kim BJ,Chung JK,et al. Targeting three distinctHER2 domains with a recombinant antibody mixture over-comes trastuzumab resistance[J]. Mol Cancer Ther,2015,14( 3) : 669-680.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3

  20世纪90年代,PBL教学方法被全球的医学教育者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国内教育界工作者也在慢慢重视这种教学方法,且出现了许多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果。所谓的PBL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寻找证据,分小组讨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对知识技术进行传授。本文主要论述的是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一、前言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主要课程,它是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桥梁学科。涉及了药学、机能学、形态学和临床等诸多学科的知识[1],一方面内容广泛,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强,而且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另一方面药理学这门学科又与实际联系紧密,临床医生要会用药、用好药,这些基本工作离不开药理学的指导,所以比较适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如今大多数院校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很容易造成授课枯燥乏味,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即“问题式教学法”[2]是由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指导,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将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创新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3]。目前PBL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国际上很多高等院校采用,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4]。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卓越医师班药理学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对象与方法

  1.实验对象。

  从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里的42名学生作为PBL教学法实施对象。这些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招录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等通过统计对比,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并且这些学生已经学习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而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实验方法。

  学生每7人一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组长一名及组内分工。根据教学内容,以自学为主,选择适于PBL教学的部分章节,如“抗高血压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交代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参考资料,设计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情境和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各组,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证,解决问题。具体的内容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不适用PBL教学的内容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仍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在课外自主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手段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与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独立解决问题。其后再开展小组内部讨论、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讨论、交流、比较和修正,形成对学习内容比较一致的认识,归纳总结出本组的答案,以供课堂讨论之用。之后进行课堂讨论,各组学生代表先作总结发言,并提出未解决或者学习过程中新发现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小组之间开展讨论,互相提问、解答。在此环节,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过程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一旦学生讨论出现明显错误或偏离主题,教师要适时予以提示纠正并引导学生回到主题。最后教师做出归纳总结,就课堂讨论中对学生难以理解和准确掌握的难点问题,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同时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最终使学生对问题和相关知识点吃懂吃透,进而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

  三、实验结果

  在教学内容讲授完成后,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PBL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显示,90%的学生在PBL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方面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9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课堂效率;9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6%的学生反映能够明显提高学习兴趣;结果表明该班学生在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四、问题讨论

  1.积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它能够克服LBL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过于依赖老师、学习积极性低下的弊端。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5]。让学生自己去有针对性地通过搜集资料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BL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获取、整理、判断多种信息的能力,以及不断思索、发现、创造的能力,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PBL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出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激励者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

  2.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假设。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而大胆地假设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媒体,给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或者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再有,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并充分阐述,形成科学的假设。但是也必须看到,在PBL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PBL教学模式获取知识有较大的随机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范围广泛、缺乏系统性,从而影响了其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

  (2)PBL教学需要占用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由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课程内容较多,少数自制力差的学生有混水摸鱼的现象;

  (3)PBL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组织能力等。因此,PBL教学模式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PBL与LBL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形成符合实际教学工作需要、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五、多样化的评价结果

  PBL模式教学模式运用下的学习评价结果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学生对问题的总结结论时除了客观与科学,还要善于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认识,学生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进而会推动学生不断深入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六、PBL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采用PBL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学习目标越具体,学习欲望越强烈,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会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采用PBL的教学模式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教”与“学”之间互相促进,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讨论,给每个学生表现和获取成功的公平的机会,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空间中学习,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

  七、总结

  根据目前国家提出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PBL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师不要只是一味地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实验证明,PBL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当然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积极倡导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4

  药理学是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学科,涉及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广泛知识。其药名、药物种类繁多,基本理论和知识繁杂而作用机制抽象。如何激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笔者有如下体会。

  1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1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成人教育学生来源多样,虽有部分学员曾接受过高等教育,表现为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高,自学能力较强,但大多数学员中专或中职学校毕业,知识水平有限、自学能力比较弱,而且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年龄、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也有很大差异,对药理学的学习,他们感觉难度很大。

  1.2学习精力明显不足

  由于成教学生半工半读,承受着学业、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学习时间和强度上难以保证,学习精力明显不如全日制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性比较强,容易从其自身的认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1]。这有利于理解掌握个别知识点,但也会造成知识结构的片面化,很难系统学好药理学课程。

  1.3西医背景薄弱

  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以学习中医学、中药学课程为主,辅以西医、西药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以中医中药类学科课时多,西医课时少。学生对于属西医类课程的药理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其西医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不如西医院校好,给药理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药理学课程特点

  2.1重点多、枯燥乏味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理学具有抽象概念多、药名多、药物别名多、作用及其机制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等特点。但同时也有很强的系统性。其与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的多学科交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增加了掌握和记忆的难度。

  2.2实验内容多

  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理学研究方法特殊,实验性比较强。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药理学课程实验课比较欠缺,甚至有些院校没有安排实验课程。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依赖教师的示教操作,按照已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而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3桥梁学科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之间的桥梁[2]。中医学和西医学作为2个不同的学术体系,前者侧重于阐述疾病的整体性,虽然副作用比较小,但是较笼统而不够精准。而后者则偏重局部分析,作用机制比较单一,尽管起效比较快,但毒副作用比较多。中西医结合互补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药理学作为其间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在学好中医学的同时,也应该学好药理学,掌握现代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

  3药理学教学对策

  3.1比较教学法

  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知识点繁多。即使是同一系统的药物也具有很多不同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针对药理学这些特点,采用比较教学法,在授课时列出提纲,启发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在学习同类药物时进行横向比较,在掌握该类药物共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药物特有的作用和规律[3];在学习具有相似作用的不同类药物时,对不同类药物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在掌握药物特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总结药物共有的作用特点和规律。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授课时要由浅入深。先讲每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讲授具有代表性的主药,然后通过列表、概括图等方法将同类其他药物同主药比较。比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要先讲此类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即对心血管的影响。然后依次讲授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作用于受体,可以加快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属于α、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属于β受体激动药。虽然药理作用都是对心血管有影响,但作用及作用机制不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2受体,使血管扩张;肾上腺素可以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又可通过激动β2受体使血管舒张。如此使学生在比较中总结掌握重点、难点,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3.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中,针对不同专题的药物特点及药理作用,进行专题讨论。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教师针对各个专业特点将药理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确定讨论内容。然后通过课堂上需要讨论专题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可在专题讨论后进行合适的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掌握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讨论式教学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布置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多是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概括和总结,由此因势利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专题讨论,锻炼学生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牢固,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创新实践教学

  传统药理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针对药理学实验课内容比较多,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的特点,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实验课录像和虚拟实验,促进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材及实验的局限性,使复杂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5],直观地揭示药物与机体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药物研发历史。传统的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接触到临床病例,无法进行实例操作。但成人院校部分学生有临床经验,可引用临床病例并进行讨论[6]。在临床病例讨论中更好地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用药联系起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促进临床思维的培养。在药理学教学课堂上引入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实践教学要紧跟临床研究的步伐,围绕着临床实践问题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

  3.4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其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教学法。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精力明显不如全日制本科生,甚至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明显减少,大量的内容需要自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学能力[7]。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地提出关键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启发其思维,安排学生自学。结合难点内容的重点讲授,加深理解,增强记忆。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分析总结,更深入的了解药物作用的机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5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半工半读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是各种各样复杂的临床问题。而药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药理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会思考,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同学反映药理学药物名称、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繁多且易混淆。一番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之后,很快就忘记。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复习。PBL教学法调动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生活中遇到的药理学相关知识,主动提出问题,通过与同学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查找相关文献,并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复习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师,不能完全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讲授内容及学生层次的需要,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及创新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要以更好地满足中医药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需要为目标,培养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均具备的实用性高素质人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与改革,药理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5

  摘要:经济社会和药学行业的发展,对药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突出专业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以药理学教学为例,探讨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综合素质;药理学;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药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药品生产、检验、管理、销售、药学服务等相关岗位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其中,药理学是其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为药学专业各岗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专业知识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高质量药品和药学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对药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合格药学专业人才,本文对高职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药理学课程特点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关联课程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等。由于相关课程众多,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且药物种类多而杂,且涉及深奥枯燥的药理机制,学习难度较大。受课时和大班教学的限制,药理学教学仍以课堂“灌输式”教学居多,[1]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和科研思维、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探索教学目标达成率更高的药理学教学方式,对药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生活、学习、工作内容高度信息化,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既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也能促进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化素养的形成。[2]药理学包含众多的体内药理过程、微观的药理学机制,仅依靠文字和平面图片讲解,在理解上依然较为抽象。为直观、立体、动态的展现这些作用过程,可以将其制作成简明、形象的Flash动画。对于课程中部分教学难点,学生难以通过课堂的一次讲解而掌握,为帮助学生补充学习、复习,教师可以制作教学难点的微课上传网上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应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移动教学平台,翻转课堂教学,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学习管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习趣味性,[3]将学生注意力重新转移回专业学习。

  3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高质量的药品和高品质的药学服务,植根于从业人员严谨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医药学先贤为卫生事业奉献的感人事例,添加希波克拉底誓言等医学伦理学内容,使课堂生动化的同时,以正面事例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4]以社会责任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推动学生勤奋学习,内化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引入大量的重大药害事件案例,如近年发生的亮菌甲素事件、欣弗事件、毒胶囊事件、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以反面事例强调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患者、行业、社会的重要意义。

  4注重学科渗透

  在任一药学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中,都需要药学人员调动整体的药学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如上文所述,药理学与多门专业学科具有高度关联性,仅一个药理作用的形成,需要熟悉与人体相关的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需要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物相互作用、剂型、用法用量等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等学科知识,对药学人员综合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因此,在学校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强化多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促进学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如青霉素,其来源于微生物,且有固定的抗菌谱,具有较大张力的β-内酰胺环易水解开环失效,故选择粉针剂,抗菌机制含有影响细胞壁通透性、细胞壁合成等生理、生化化学原理,常含有青霉素高聚合物杂质易引发过敏,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卫生和药监部门制定了禁止青霉素滥用的相关药事管理规定。以单个药物为载体,串联相关学科知识,能加深学生对药物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

  5加强科研素养的培育

  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工作若干年后,依然会具有职称晋升中科研业绩的需求。因此,在校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适量的科研活动,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如在教师科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遴选部分学生参与课题组,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教师根据自有课题成果、科研体会开展科研小讲座,将学科进展融入教学,[5]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设计药理学方向专业论文阅读、汇报、综述撰写等活动,培养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突出的综合素质是药学专业学生面临行业发展和就业形势压力的核心竞争力。各专业学科教师必须分析学科特点,调查对应岗位需求,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兼顾学生职业发展所需,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美燕,李荣蓉,冯嘉树,等.药理学教学方法新探[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7(9):133-138.

  [2]张小超,沈志强,陈鹏,等.互联网背景下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27):15-17.

  [3]邱铄.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6):87-88.

  [4]姚继红,吕莉,高东雁,等.突出创新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2018(1):142-144.

  [5]罗琳,吴锋,张伟.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5):354-144.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6

  【摘要】在现在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缺乏对幼儿体验式学习的认知与实践。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体验式美术教学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本文就对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相应的策略、改变教学内容与作品的单一化现状作简要的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研究及策略

  一直以来,在幼儿教育中,都比较重视美术教学,并且把它作为幼儿艺术领域的启蒙教育。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激起幼儿的艺术兴趣、逐步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让他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人和物,切实地去体会世界的美好。但是,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并不能完全地做到这样,而只是停留在书本阶段。只有进行体验式的幼儿美术教学,才能真正地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渐渐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体验式的幼儿美术教学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教学的进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1.对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学生才是主体。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他们的兴趣、接受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这种被称作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它不是把幼儿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它看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地使其加深对美术的理解[1]。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生可以切身地发现美、体验美、甚至是创造美,由此使得自己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打开艺术学习的大门,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美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相应的策略

  2.1重视幼儿的全面性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幼儿的思想中,他们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有全面性的、整体性的特点。所以,当他们在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时,都会把自己和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一个整体。在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儿童思想的全面性、整体性,同时会进一步地引导他们对这一思想的认知也让他们加以锻炼。

  2.2意识到幼儿的各种感受之间是互通的

  在实际的对事物的感知时,幼儿往往会运用各种感觉之间的互通来更好地感受事物。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仅能从美术作品中看到画面,还能听见其中的声音,甚至是闻到其中的味道。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情景,甚至可以触碰到里面的事物。在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幼儿对于感官的运用,这样一来,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力、以独特的角度进行美术学习,能加深学习的印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生活成长环境或是自身性格的不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为了照顾到每个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全面发展,老师应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不是采取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在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主张、倡导幼儿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让每个幼儿以自己的兴趣、特点来理解和感受,在这种切实体验中不断实现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改变教学内容与作品的单一化现状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用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的内容和素材进行教学。这种方式由于其单一化的特点,已不再能满足目前对幼儿美术教学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为了避免教学内容和作品单一化的现状,老师应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的环节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简单轻松的教学过程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当长时间接触一种教学方法时,幼儿不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这就要求老师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交替、综合地加以运用[2]。体验式的幼儿美术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结语

  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学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方面教育的启蒙教育。但是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对于幼儿美术教学的要求。如果合理地采用并推进体验式幼儿美术教学,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另一方面,重视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幼儿学习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22):191-192.

  [2]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22-23.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7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技术也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当前教育体系当中极具活力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声音、图像、文本等信息非常强大的处理功能,使得药理学教学当中较为抽象的一些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的效果。笔者在下文中分析了药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1.分析药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1.1忽视了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多媒体的教学形式。由于一部分教师在药理学的课堂教学当中,过于注重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应用,却忽视了药理学教学的内容,导致药理学课堂教学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问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教师往往为迎合学生的兴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并未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置于首位,只是在表面上追求花哨、新颖、活泼、动感的教学形式与艺术效果,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被忽视,使得学生将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多媒体技术展示方面,并未对教学信息本身产生直接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药理学教学的有效性明显不高。

  1.2对多媒体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地发挥。在课堂上不管是哪种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依靠教师有效的引导,教师的这一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按照授课的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表现,通过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优美的板书以及较为形象的支体动作,为学生讲解药理学的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但是,一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导致其教学的思路被已有的药理学教学课件所制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灵活性,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往往成为课件的解说员或者放映员,对于课堂缺乏运筹帷幄的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表现缺乏关注度,也缺乏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整的能力,使得教和学这二者之前出现脱轨的现象,使得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影响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教师人格魅力无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有效性普遍偏低。

  1.3过快的教学节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活动发展的过程。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药理学教学的信息量明显加大,往往会比传统药理学教学模式的信息量高出2-3倍,为了将教学任务完成,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这时都缺乏对教学节奏的控制,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过多且信息量较大,播放课件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学生在课堂上用于思考的时间较少,这种情况下学生有如走马观花。在这种快节奏的药理学课堂,由于药理学信息量较大,学生往往没有思考与做笔记的时间,对于课堂的内容更是难以消化与理解,学生的大脑在一种极其疲备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根本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探讨药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2.1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药理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按照药理学的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避免把课件做成与教材内容完全相同的电子书,避免把屏幕视为电子黑板,其次要避免对视听效果进行盲目地追求,避免将一些与药理学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音乐、动画、图像等内容融入到课件当中。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与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内容相结合,精神做好教学的设计工作,在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有效的归纳并总结,不要过于简单的罗列,要保持课件画面的清新、简洁,且要突出重点、布局合理,还要确保流畅的播放。另外,药理学教学课件还要按照具体教学要求与课堂实际情况来调整与补充,使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2.2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药理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结合传统药理学教学手段存在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际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要按照药理学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两者所占的时间比例。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形象生动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再把传统教学当中的板书讲授教学合理地插入其中,通过教师自身的语言艺术有效地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讨论与交流的效果。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提升药理学教学的有效性。

  2.3控制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调节药理学课堂的教学节奏。多媒体教学具有快捷性与集成性的特点,使药理学课堂教学时的信息量增加了很多。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一部分学生极有可能无法接受大量的信息,教学效果反而会受到影响,导致教学率低下。药理学课程的内容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避免因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对于教学节奏的控制也是药理学教师教学艺术的展现。

  3.结语

  综上所述,药理学教学当中,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同时教师必须控制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调节药理学课堂的教学节奏,才能使多媒体教育技术成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提升药理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梓南,常刚,刘志远.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J].中国药房,2011(28).

  [2]游秋云,李沄.药理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4).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8

  1 目前藥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是药学与医学、临床与基础联系的纽带,丰富的知识与飞速的学科进展使得药理教学难度大且课堂信息量大,这让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消化所学的内容。然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又使得学生上课过于被动的接受大量知识的“灌输”而缺乏独自思考的过程,积极性不高易走神。加之教师的讲解刻板不生动,内容单调枯燥,从而导致药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药理学的进展日新月异,新药层出不穷,但是目前药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不能及时更新,这让教师们教授的知识与临床用药不同步,教学与临床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2 教师“教”的技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学习药理学这门课程,要求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形成药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通过掌握药物的分类和每类药物中代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作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把握药物的共性,做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介于上述药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开拓药理学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2.1 化被动为主动,贯穿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教师们可以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提出若干问题,提前将案例和问题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待到课堂教学时,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对问题进行阐述解答。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讨论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因此,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下,贯穿现代PBL教学方式,可以取长补短,化被动为主动。

  2.2 案例与知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符号、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通过教师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合作,从而完成教学讲解过程。同时,将案例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开篇授课的切入点,先由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故事来引入接下来所要讲授的课堂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3 化繁为纲,由纲到细

  由细到总结在药理学授课内容上,教师应将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化繁为简,提前对下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大纲以及核心内容。在课堂授课开始时,可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重点掌握”内容,“熟悉”内容,“了解”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重点知识串联成纲,提纲挈领,由纲逐条深入细化,从而将整本书化繁为纲,由纲到细。当整堂课中各个细节知识点被逐一击破后,教师可在课堂的收尾中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内容,从而做到化繁为纲,由纲到细,由细到总结。

  2.4 妥善把握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药理学是一门系统的体系,在部分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同时,要注意课程的整体性,妥善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药理学由于它整体内容纷繁庞杂,倘若整个课程全部采用PBL、多媒体、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势必会拖慢教学进度,不能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课程的开始即应制定详尽的教学日历进程,把握好药理学课程整体进度,而后在整体的教学进程表中将某几节晦涩难懂或枯燥无趣的知识内容替换为PBL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整个药理教学过程既不失严肃详实,有不乏生动有趣。

  3 学生“学”的技巧

  药理学内容繁杂,系统性很强,大量记忆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4]。针对药理学的记诵难题,国内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解决方案。例如阎氏等提出了数字总结记忆、口诀记忆等方法[5]。笔者在分析比较了种种记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学习经验,归纳为三条经典的学习药理方法如下。

  3.1 趣味口诀记忆法 学生在学习药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本中要求掌握的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编写成趣味口诀。口诀既可以采用诗句的顶针、对偶等表达方式,使得记诵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也可以采用喜闻乐见的广告语形式,将其串联,使得整段话幽默诙谐又富有层次。口诀编写的形式不限,不论是谐音也好、联想也罢,只要朗朗上口利于记忆即可。例如笔者编写的趣味口诀如下。

  噻嗪止尿又利尿,降压效果好,对于高钙尿、肾结石、水肿一网打尽。 螺内酯,慢慢来,抵抗醛固和心衰;保钾排钠治水肿,久用亦可高血钾;头痛困倦精神异,性素错乱把人害。甘露醇、脱水药,导泻脱水又利尿;脑水肿、青光眼,预防急性的肾衰。

  3.2 思维导图记忆法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博赞创立的[6],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即利用图像和联想进行思维的工具,它能够促进思维的发散,并将这个发散过程记录下来,因此说它能把人的想法“画出来”。药理学思维导图的绘制并不难,只要掌握以下步骤。第一步,聚焦核心问题,明确自己最想要解决的药理问题;第二步,在纸中央画出最想要解决的药理问题的图像;第三步,给该图像上色,刺激视觉记忆;第四步,从图像中央向外发散数条曲线分支;第五步,在每条发散的分支上写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第六步,延伸出二级、三级相关分支知识点。见图1。

  3.3 表格记忆法

  表格既可以提炼重点,对比记忆,同时又将繁琐的'课本文字表达转化为一目了然的架构方式,有利于学生理清药理学脉络主线,抓住重点,针对性记忆。例如,笔者将药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包括要求掌握的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绘制成一张表,表中不仅涵盖了所有重要知识点,同时包含了笔者自己总结的趣味口诀,下面展示两种表格,一种为复合式记忆表格见表1。一种为对比记忆表格。

  综上所述,“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想要学好药理学这门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掌握“教”的技巧,学生掌握“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解决药理学习的记忆难题。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9

  [摘要]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按照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 护理 药理学 实验

  药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护理药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是一门具有多层特征的课程,其实验教学应在实用型上多做探索,体现出高职护理特色。本文就实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明确培养目标

  在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上,要把握两点。一要把握高职特色。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需求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使学生获得从事临床护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二要把握护理特色,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医生的治疗方案要通过护士具体执行。但护士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参与病人的的诊断、治疗、康复过程。药理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需熟知药物的性能,熟练掌握给药途径和操作技能,协助医生搞好临床合理用药,观察分析病人治疗后的疗效与反应,要善于发现、及时解决不良征兆,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达到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药理课是联结基础与临床,联结医、护、药的桥梁和纽带,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相关。

  (二)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的工作实际,侧重于技能训练和用药监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观察能力,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护士的工作是直接执行医嘱、处方,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护士要主动配合医生正确执行医嘱,必需熟练掌握药物方面的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实验内容可选择一些如药品外观检查、对变质药物的判别技能、剂量的准确换算、药物配伍变化、剂量和途径练习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

  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给药后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首先是护士进行观察。因此,培养学生药物反应的观察能力及灵活应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实验内容应选择观察指标明确、便于灵活处理、容易操作的实验。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物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等,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更快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三)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手段是老师讲实验方法,学生照着实验步骤去做。近年来涌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其方法是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不同实验设想予以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归纳式教学法,是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零乱的实验现象,得出抽象的规律和原则,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法,是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力性和创造性。利用现代化实验设备微机化实验操作系统,利用其强大的生物信号转化和数字处理及显示功能,有利于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组合。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可采取实验前讨论、实验后归纳总结的方式。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拟定2~3个思考题,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毒理?临床表现和解救措施?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分组讨论。教师注意启发和引导,各组推荐代表发言。实验方法确定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实施,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时抓住那些容易消失或不易发现的现象,养成认真、仔细、有始有终观察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归纳、比较,总结本次实验内容和经验教训。通过比较,会发现每个组的结果相差很远,有的组抢救非常成功,有的实验组因抢救不及时或静脉注射不熟练,未能及时给药,错过抢救最佳时机,导致动物死亡。通过分析比较学生感触颇多,深刻体会到护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及时的解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从而受益终身。

  总之,通过《药理学》实验教学,力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药理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来为解除病人的疾苦多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莹.从教师做起提高高职护理专业药理课教学质量[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76.

  [2]雷红伟等.深化药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7,(3):471.z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10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中,此书作者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书中对酸枣仁汤的记载为:“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该方主要组成成分为:茯苓2两,甘草1两,知母2两,酸枣仁2升,川穹2两,组方中的酸枣仁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茯苓则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热除烦的效果,甘草和中缓急,川穹具有调血养肝的功效,将所有方剂组合在一起,具有安神,除烦和虚造的效果。近年来,该方剂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在多种文献中均有记载,比如《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圣济总录》,其中《圣济总录》有:“治发汗后,不得眠睡……气奔胸中不得眠”的记载,而《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中则有:“治肝胆不足而善恐”之说。基于此,本文就对酸枣仁汤镇静催眠的作用机理与药学物质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化学分析

  1.1黄酮类

  有学者应用HPLC-ESI-MSn法对其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其中有8个黄铜类化合物,另外还有学者应用RP-HPLC法对大鼠口服酸枣仁汤后血浆中的思品诺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酸枣仁汤中黄酮类成分主要来自酸枣仁和甘草。

  1.2皂苷类

  学者研究应用RP-HPLC法对酸枣仁中的皂苷含量进行提取,结果显示;其中5%弄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提取效率最高,座椅在试品溶液制备中可以用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颗粒进行提取。

  1.3多糖类

  张军武,赵琦,尉亚辉等人的研究中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对知母主要化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炮制方法下知母的宗多唐含量不高,盐制品总多糖含量较高,且应用了分光光度法对茯苓生品种的多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为:米汤明矾米汤土炒朱砂生品。可以说酸枣仁汤中多糖类的成分主要为茯苓和知母。

  1.4挥发油类

  研究中药复发酸枣仁汤中的化学成分,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37个化合物,安熄油、4一羟基-3-甲氧基安熄香醛、3一甲基-7-甲氧基苯并吡喃、4,5一二甲氧基苯环丁烯醇等,提示:有必要对川穹和酸枣仁中挥发油单独提取,以免丢失有效成分。

  1.5有机酸类

  本次研究方剂与配粒汤剂主要通过RP-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其中存在甘草酸与阿魏酸,含量在0.076-0.80毫克/毫升。

  1.6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在中草药中可以作为营养成分,其对有机药物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杨波,张爱华,董巍等研究中,应用湿法NH03-H202对试样进行消毒,并应用ICP-AES法与酸枣仁汤治疗,结果显示:方剂中各微量元素均比之前有升高,分别为3148毫克/千克与1083毫克/千克。

  2药理分析

  2.1镇静催眠效果

  有学者研究表明:酸枣仁汤能够有效增加阀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导致小鼠睡眠指数,可以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其在探讨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的影响时,在恒温或是自动光控下,给予大鼠酸枣仁汤,结果显示: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的睡眠有一定影响,且能够增加大鼠的睡眠时间,另外将酸枣仁汤应用在甲亢型阴虚模型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减少,实践研究得出,酸枣仁汤不仅对大鼠有镇静和催眠的做那个,还会影响大鼠的睡眠昼夜节律,分析原因此种情况可能与5-HT和NE的含量有相关性,现代药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枣仁汤的镇静催眠作用非常显著,另外还具有“养血安神”的效果,其他作用机理正持续研究。

  2.2抗抑郁作用

  学者研究发现酸枣仁汤能够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兴趣以及活动能力下降等抑郁症状,制备大鼠模型后,将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正常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剂量的酸枣仁汤能有效提高抑郁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异常显著,可以在临床中采纳应用,一定程度为酸枣仁汤的:“安神”功效提供了相关参考依据。

  2.3抗焦虑作用

  王守勇,谢鸣等人的研究中探讨了将酸枣仁汤应用在心脏介入患者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心理应激特点,结果表明:该方剂能够有效缓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另外,还有学者应用高价十字迷宫焦虑动物模型对酸枣仁汤的抗不良反应作用进行分析,应用酸枣仁汤的剂量为8-15克/千克的剂量,其中以8克/千克的剂量效果最显著。

  2.4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有学者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不同浓度下大鼠心脑血管的影响,将不同浓度应用在单个心室肌细胞膜L-Ica-L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枣仁皂苷A具有保护心脏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另外,其他学者探讨了酸枣仁皂苷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在脑缺血急性期间,将酸枣仁汤应用其中,能够有效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效果显著。

  2.5抗惊厥

  有学者研究发现酸枣仁汤对惊厥致死的保护作用,将一定剂量的酸枣仁汤应用在惊厥的小鼠中,会发现酸枣仁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水平(T3、T4)等,且对甲状腺功能的改良存在显著作用。

  2.6对慢性重型肝炎与急性肝衰竭的影响

  田旭升,宋琳等人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腹腔注射D-Gal-N与LPS,并在注射前2小时给予患者酸枣仁汤治疗,效果表明,其能够有效减轻肝脏病变程度,在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与IL-ip的浓度方面具有优势,另外在胡妮娜的研究中对慢性重型肝炎应用酸枣仁汤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的睡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的血清浓度浓度等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组中的好转率为66.7%,对照组的好转率为40.0%,由此可以说明酸枣仁汤能够有效减轻炎症细胞因子对肝细胞的损害,且不良反应不明显。

  2.7降脂作用

  有试验证实:酸枣仁汤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且在升高HDL-C方面有优势,对升高APOAI水平和降低TC、TG与LDL-C等,可以表明:酸枣仁汤调节血脂代谢水平显著。

  2.8改善记忆

  有学者研究通过跳台法实验证实:酸枣仁汤能够有效增加小鼠的学习记忆,且对乙醇等导致的记忆障碍灯均有明显改善效果。

  3讨论

  综上所述,酸枣仁汤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仍在继续中,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解决,如酸枣仁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组方中是否有多糖的存在,组方中的相互作用问题和酸枣仁汤的体内代谢过程等,从目前已有的文献中可以知道:现代学者对酸枣仁汤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理与化学成分较多,但是对该组方中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成分活性并未有报道,由此,需要对经典名方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组方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体内代谢过程方面,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11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初探

  作者:王会玲 彦彤

  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是连接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等同时发展的。

  药理学的研究由早期的整体药理学,器官药理学,向着细胞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基因组药理学的方向发展,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现代药理学已经完成了由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研究模式,越来越多地向以疾病靶点为中心的现代模式转变。本文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特点到引入干预分子在新药研究领域中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 传统研究模式:以药物为中心

  在早期,药理学对象均为文献记载或者民间经验等被认为有效的天然物质,研究的主要程序是,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分离提纯、鉴定,结合生理、生化效应的观察每一组分的作用,最后提纯有效单体化合物,制备成为药品,这一类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阶段,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研究对象足够多的信息,已经对研究对象可能的作用或者活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有足够的文献记载或者它有足够的临床应用基础,例如:阿司匹林,公元前400 年,希伯格拉底推荐使用一种黄色的叶子可以镇痛,在18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柳树的叶子可以镇痛和退热,并且从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水杨酸,但是水杨酸对胃肠道和口腔有非常严生的刺激作用。后来经过德国科学家Felix Hoffmann 的努力,合成了刺激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

  2 现代研究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在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调控分子被揭示出来,通过干预或者调解这些关键分子,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应运而生。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物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2.1 寻找靶点

  人类整个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在3——8 万之间,但90%以上的基因功能尚不明确。在这些基因序列中,出现了大约5000 个药物作用靶点,科学家们预言,将来会发现超过几千种与疾病有关的有效靶点,通过识别这些靶基因,有可能会发掘出几万个疗效更高,作用更专一的新药,因此,对于现代的药物开发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将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功能明确化,并进一步寻找到有治疗前景的药物靶点基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个靶点类蛋白被克隆纯化。其中,细胞膜受体类是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其中主要为GPCRS.大多数激素、神经多肽,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GPCRS,这类受体构成传导细胞生长信号的最主要通路之一,约60%的药物作用于GPCRS.目前有约200 种已知的GPCRS,占了所有药品的四分之一,全球每年销售达到900 亿美元。

  2.2 组和化学的运用

  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耗时间耗经费的过程。据报道,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需8——10 年的时间,研究费用高达2——5 亿美元。药物的研制历程之所以这样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速度缓慢。组合化学能够大大加快化合物库的合成及筛选速度,从而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速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合化学方法已成为新药研制的必由之路,它的出现被誉为近年来药物合成领域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所以,组合化学在有机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对传统药物合成化学的冲击。

  2.3 高通量筛选成为主要手段

  近年来,由于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机器人的应用,在新药研究中出现了高通量筛选技术。该技术将化学,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机组合成一个高程序,高自动化的新模式,从而创造了发现新药的新程序,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因而成为发现、研制新药的主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体系,它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数以千计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特色效用,英国学者AlanD研究提示,一个实验室采用传统的方法,借助20 余种药物作用靶位,1 年内仅能筛选75000 个样品。1997 年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初期,采用100 余种靶位,每年可筛选100 万个样品,1999 年高通量筛选技术进一步完善后,每天的筛选量就高达10 万种化合物。高通量筛选方法作为新药发现的手段具有选择范围广、筛选成本较低、结果可靠等特点,是新药研究的重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是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基础,由于药物高通量筛选要求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实验体系必须微量化,而这些微量化的实验方法应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来建立。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实验方法,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受体结合分析法、酶活性测定法、细胞分子测定法、细胞活性测定法、代谢物质测定法、基因产物测定法等等,这些实验方法,均已广泛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中。

  由此可见,药理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随着人们对生命活动太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及新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药理学的研究也会趋于细致、合理。

  参考文献

  吕圭源。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镭。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杜冠华。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医药导报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12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学生药理学知识认知,拓宽其知识面,满足其社会岗位就业需求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有药理学教学研究资料指出,目前我国许多药学专业教育机构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医药分家、轻医重药、教学模式固定、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问题,课堂教学过于偏重教师言论灌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乐观。故当前环境下,药学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活动需与时俱进,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推动该学科课堂教学的快速发展。本文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我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有效教学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大力推广,医药学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中尤以药理学教学更为明显。但目前我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进程。本文笔者收集和整理了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报道,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我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有效策略,现阐述如下。

  一、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药理学课程来讲,该学科教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均密切相关,且其又连接着医学和药学,故该学科讲师需同时具备教师、医师和药师等三项职能,并将自身的药理学知识授之于人。所以医学专业教育机构需重视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该学科课堂讲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首先,扎实的医学知识是成为优秀药理学教师的基本前提条件。现阶段,随着尖端技术在药学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逐渐融入,该学科教学发展越来越快,各种新型药物逐渐被研发和生产,但目前我国药理学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却跟不上临床用药的发展进程,所以药理学教师需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积累先进经验,同时还可充分借助网络搜索,关注药理学学科技术研究及其动态发展,及时掌握临床用药资料和新药研发情况,更新自身的药理学学科知识。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适当取舍,有选择地将该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开阔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再次,学校需及时更新教师资源,吸纳优秀的药理学专业人才,夯实师资力量,并加强该学科教师的教学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先进药理学知识、课堂教学技巧、心理素质构建、多媒体技术运用以及教学课件制作等,增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药理学课堂学习。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药理学教学来讲,其教学内容比较复杂,系统性不强,且许多药理学知识需在充分理解之后才能熟练记忆,学生对学科知识接受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学生课堂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呆板,教学效果不佳。

  面对以上这种情况,药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以该学科教学目的和本节课教学任务以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首先,趣味教学法。兴趣决定人的行为,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要动力,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应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谐音记忆法将瑞夷综合征、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水杨酸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转变为“姨为您扬名”,不仅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且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其次,范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依据教学目标适当采用案例示范教学法,例如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机磷中毒”病例,指导其观察患者中毒症状以及有机磷农药引发中毒的作用机制等,并组织班级内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教学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

  当前环境下,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逐渐开始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介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视频、网页、文字等多种新型的媒介表现形式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来讲,生动、形象的图文或视频资料要比枯燥的教材知识更具吸引力,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将教学图表制成投影片或挂图进行辅助教学,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更换投影片或挂图,易干扰学生的学习思路,分散其注意力,且教具更新不及时,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图像、文字等,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化、生动化,通过此种视觉、听觉刺激,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大多数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药学教育机构需加强并重视学校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堂教学技能,同时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及时革新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借助或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13

  1数据处理

  两类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录入我校编制的成绩分析电子表格,结果用χ2检验,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及格率比较“三专生”及格率94.53%远高于“五专生”62.7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三专生”与“五专生”药理学理论考试优良率比较“三专生”80分以上70人(54.69%),而“五专生”23人(10.0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2013级护理专业“三专生”和“五专生”的药理学理论课均由同一教师讲授,两类学生所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方式均相同,学习结束采用相同考题在同一时间闭卷考试。从表中的及格率来看,“三专生”远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80分以上的百分率也高于“五专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次药理学理论课是采用教师自编的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教师讲授为主。从考试成绩来看,此种教学方式更适合于“三专生”。众所周知,“五专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其年龄小于“三专生”,尚属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的发育均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差。且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明显不如“三专生”。而大学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主,如果任课教师不分析生源特点,均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将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五专生”而言,任课教师在药理学教学中不能照搬“三专生”的教学方式,而应针对其年龄小、学习自觉性差,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如:

  (1)增加课前预习:将授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前告知学生,让其预习,并要求在预习时若涉及到已学过的其他课程知识时应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传出神经药理概论中的传出神经系统分类“时,可提前叫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复习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的分类方法;

  (2)课后复习:“五专生”学习自觉性差,若只是嘴上要求复习,恐学生不能认真执行,可以将每堂课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布置成问答题,要求学生回去做,下次上课时就此问题进行提问,并计分作为平时成绩,以督促其复习。例如,在讲完“一线降压药”后布置问答题:简述一线降压药的分类、每一类的代表药及其降压机制、主要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给学生回去做,这样就能促使其课后积极去看书;

  (3)授课方法多样化:“五专生”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不强,课堂上在教师讲授为主的基础上,多运用案例教学,并在讲课中穿插与药物有关的故事(如磺胺药的发现、青霉素的发明等),以增加课堂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五专生”和“三专生”在很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在培养模式上理应不同,任课教师应该在认真分析生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才能有助于“五专生”教学效果的提高。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改革的论文06-28

基于就业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改革论文06-11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6-27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探》论文06-19

关于突出就业导向深化课程改革论文07-04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设置改革论文07-03

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06-17

以职业为导向高职心理学论文06-22

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设置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