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3 17:46:51 飞宇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春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春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春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小春笋》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1、唱:《小春笋》;

  2、歌表演:《小春笋》。

  教学目标:

  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小春笋》。

  教学难点:

  唱准四、五度音程。

  教具准备:

  钢琴、音像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播放:雷声]这是什么声音?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

  二、音程练习

  (设计意图:为了解决本课中识谱的难点。为了唱准四、五度音程,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练、反复唱,在愉快的活动中唱准四、五度音程,为识谱扫除障碍)

  出示课件1: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小春笋慢慢地长成一棵棵竹子。屏幕下方注明音高随之有所变化)师:同学们,小春笋和你们一样,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一天天的长大,你们看。(带领生看一看,唱一唱,练一练)

  三、学唱歌曲《小春笋》

  1、出示课件2:大屏幕随着《小春笋》的音乐放映自定义动画并显示歌曲词谱。

  2、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3、朗读歌词,要求咬字清晰,声音连贯。

  4、师带领学生用较慢速度视唱歌谱,这时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音准问题,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A、谈话,鼓励学生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B、跟琴默唱旋律。

  C、指导学生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D、跟琴正确的填唱歌词。

  5、歌曲第九小节至第十二小节的衬词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进行训练。(设计意图:就像唱“好听好唱的发声练习”)

  四、歌表演

  师拿出自制的小春笋,竹子,小伙伴的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即兴表演,其他学生伴唱、伴奏。(设计意图:在歌曲表演中,学生从老师的启发中联想到各种情景氛围的情感,体验,感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演,使认知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五、课堂小结

  《小春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4’)

  1.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大地妈妈的孩子都被唤醒了,开始生长.经他们装扮,大地妈妈可漂亮了。(师版画春笋,导人课题)(看课文动画片)

  谜语导入: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这是什么呀?

  2.揭题: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春笋》。(注意“笋”是平舌音)

  二、初读课文(16’)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笋”、“再”是平舌音;“迎”是后鼻音;“声”、“冲”是后鼻音,也是翘舌音;注意“块”、“外”声母之间的'区别。)

  (2)指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师生共同评价、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再自由练读;接着,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评价。)

  (3)指导读长句。

  a、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b、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老师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

  5、老师和学生赛读课文。

  三、学习写字(20’)

  l、认识新偏旁:士字头,两点水,石字旁,夕字旁。

  2、观察“声、节、笑”.说说注意点。

  3、你觉得哪两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吗?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5、学生描红仿写。

  6、师生共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7、学生扩词,师生共同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内容。

  3、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3’)

  1、抽读生字卡片。

  2、选择正确的读音。(题目略)

  二、学习第一段(12’)

  1.整体感知: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读读课文: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2.“唤醒”(音)训练说话:早上常常是谁唤醒你的?他是怎么唤醒你的?

  3.我们来做雷公公唤醒小春笋。

  4.带表情读第一句.

  5.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冬天。今天小草青了,小雨沙沙,青蛙呱呱,小鸟喳喳,花草树木都醒来了。你有什么好词来形容这美好的春光.

  6.多么热闹的春日呀!可是有一只小春笋还没睡醒呢!你准备请谁来唤醒它?

  7.再读第一句.

  8.(师板画)它们冲破——“它们”是指谁?

  9.指导读: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冒出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呀!(冲破、掀翻、冒要有力)(抓住“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出来”等词语体会春笋生命力的顽强)

  10、课件展示,教师指导朗读。

  《小春笋》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3、通过读图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难点: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关键: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课时:2课时

  教具: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具:查阅有关张乐平的漫画资料。

  相关知识点:学生欣赏漫画的能力。

  教学突破点:利用课件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漫画幽默的魅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三毛)对,这就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主人公的形象,你们了解三毛吗?谁能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张乐平笔下的幽默《雨后春笋》。

  2、理解图意: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上都画了谁,在干什么?理解:“悠然自得”并用“悠然自得”造句。

  看第二——六幅图,分别说说图上都画了谁,在干什么?理解:“随心所欲”“酣然入梦”“大吃一惊”“疑惑不解”,并分别造句。

  3、学习生字:

  打开书,画出本课的生字。拿出自己准备的和生字卡片,分组自学。

  检查预习情况。开火车读。

  (1)先开单轨火车读。

  (2)再开双轨火车读。

  4、这些生字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

  5、写字

  本课“笋”和“解”书写易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一笔的位置,强调“笋”字下面的“尹”字撇不出头;“解”字中,右半部分下方是“牛”,不是“午”,因此竖要出头。

  板书设计: 雨后春笋

  笋 悠 欲 津 解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观察

  三毛的帽子和那根竹笋一起长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观察

  前三幅图中没有下雨,后三幅图中下了一场雨,竹笋就是因为这场雨长高的。

  再思考

  课题“雨后春笋”的意思原来就是下雨后,竹笋生长的非常快,三毛仅睡了一觉,帽子就摘不到了,谁能具体地说说“雨后春笋”的意思。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现在比喻新鲜事物的大量出现。

  总结

  看了这组漫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使学生懂得漫画能带给我们快乐,能让我们在欢笑中学到知识,能让我们更喜欢学习。

  《小春笋》教学设计 4

  《春笋》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第一课时。重点带领学生读通课文,学会部分生字,知道多音字“长”。初步掌握文中词语的意思,知道春笋长大就是竹子。

  第二课时:

  一、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以“这是一个怎样的春笋”为主题统观全文。

  1、这是个对春天充满憧憬和向往的春笋

  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2、这是个可爱、幸福的春笋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 "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再联系春笋“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体会阳光雨露对它的滋养。

  3、这是个不怕困难,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春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没有的可以实物演示,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结合文中“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语句,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四、总结全文,书写生字。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有兴趣地到百度以“竹笋”为关键字,了解相关知识。

  《小春笋》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猜谜: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知道是什么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3、瞧!老师把小春笋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看,它长的什么样子呀?

  出示竹笋实物,认识“浅褐色”。

  剥开春笋,感知“嫩生生”。

  二、初步感知美文

  1、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课文录音)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

  3、按要求自读,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读:

  (1)个别读;

  (2)开火车读;

  (3)游戏:找朋友

  5、把生字带入课文读。

  6、指名读课文,听后评价读。

  三、潜心会文,读出情趣

  1、情境描述:小朋友,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身边,她带来了柔柔的春风,带来了密密的细雨,还带来了隆隆的雷声,轰――轰――

  2、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

  3、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指名读。

  4、让我们来当春雷,唤醒小春笋。(师生模仿)

  5、春雷爷爷会对小春笋说些什么?

  6、这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呢?

  (出示填空)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练习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一反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7、(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投影出示,生口头填空,反复朗读,练习背诵。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出来。

  8、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请你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走下位子练习说话)指名说。

  句式训练:我终于看到了——————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刚出来的春笋是怎样的?自己读读,指名读。

  2、通过看图体会春笋的可爱,指导朗读第一句。

  3、自读第二句,指导朗读。

  “迎着”该是怎样的?师指图: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笋娃娃挺起了小胸脯,笑得多甜呀,多神气呀!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名读,师生评价。

  [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春笋是怎样长的呢?指名读最后两句。

  5、师:春笋从嫩嫩的笋芽儿,长呀长呀,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了一根根竹子。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吗?(指名上台说)

  《小春笋》教学设计 6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语:冲破掀翻唤醒

  裹着娃娃迎着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雷声,说话:春雷公公仿佛在说什么?

  2.指导朗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此处以点评代指导,在点评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悟“冲破”“掀翻”“冒出来”。】

  3.句式练习: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设疑自读:醒来的春笋在做什么?

  4.交流,指导朗读: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5.表演理解,生朗读做动作。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实物,简单观察说话

  2.找出课文里描写春笋样子的句子,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嫩生生”,读出春笋的可爱。此处可以由老师范读。

  3.学习第二句:

  (1)读句子。

  (2)学习生字:笑

  A.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B.出示古文字的“笑”,帮助理解并巩固字形。

  C.指导书写:小口诀——竹字头有高低,撇捺舒展站得稳。【这是习字册上的'小口诀。】

  D.扩词。

  E.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句话,以点评代指导。

  4.学习第三四句。

  (1)看视频感受竹子生长得快。

  (2)指导朗读

  (3)学习生字:节、再

  再结合字理教学,扩词关注“再向上”的意思,指导书写,小口诀:四横匀,末横放,中间形窄有精神。

  (4)小结竹子的精神,板书: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夸夸小春笋:小春笋,你——

  五、拓展延伸:春笋【这首诗是补充习题上的内容。】

  六、学生写字:笑、节、再

  《小春笋》教学设计 7

  一、揭示课题,介绍春笋

  ⒈教师直接揭示课题。

  ⒉搭设一个学生显示自己丰富知识的舞台,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春笋知识。

  采用激励机制随机表扬,教师或学生之间相互纠正有关发言中的错误。

  二、创设情境,读中悟情。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竹林,去寻找春笋。

  出示面画:春天的竹林,春笋藏在泥土里。

  1、引入情境:

  春天来啦,竹林里的竹子妈妈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她们的孩子——春笋娃娃快要长出来啦!咦,春笋娃娃呢,请小朋友们帮忙找一找。

  2、畅游情境:

  ⑴猜一猜春笋娃娃在哪里?(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春笋)

  ⑵春笋娃娃睡得多香呀,连春天来了都不知道,春天可是春笋娃娃生长的好季节,谁来把春笋娃娃喊起来?(指名喊)

  ⑶春笋娃娃怎么还没醒来呢?看来,我们的声音太小了。不过,别着急,春天中嗓门最大的“春雷爷爷”赶来帮忙了。(放动画)

  ⑷春笋娃娃们醒来了吗?是谁叫醒了他们?

  出示第一小节,朗读第一句: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⑸点击“唤醒”,谁能换个词语

  ⑹春笋娃娃好不容易被叫醒了,小朋友们高兴吗?谁能有感情地读读,我们一起评评,谁读得好,我们评他做朗读小能手,好不好?指名读,学生评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齐读。

  ⑺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表演,春笋娃娃醒来时的样子、动作。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⑻春笋娃娃们睁开双眼,发现自己的周围是黑乎乎的,他们会怎么样呢?

  ⑼别急!小春笋们,春雷爷爷的许多好朋友都来了,你知道它们是谁吗?(燕子、蜜蜂、青蛙、春雨、春风、小溪流、桃花…… )

  ⑽他们都是“春雷爷爷”的好朋友,他们呼唤着小春笋们,你想学学谁,呼唤春笋娃娃赶快长出来?

  练习说话,如小鸟说:“小春笋,快出来,外面很热闹。……”

  ⑾春笋娃娃们听到了亲切的呼唤,多想去看看泥土外面的世界呀!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朗读第二句: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⑿动画演示,以读代讲,还有谁想当朗读小能手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读、齐读。

  评读中理解关键词(可用语言表达,也可用动作表演),体会春笋精神

  冲破 掀翻 一个一个 冒

  ⒀春笋冒出了泥土,觉得眼前一亮,它们看到了什么?会怎么说呢?想像说话

  ⒁春雷爷爷的好朋友们又会怎么赞美小春笋呢?

  ⒂指导背诵。边想象边背诵

  ⒃小结:小春笋们要冲破盖在它们身上那厚厚的泥土,掀翻压在它们身上的石块,那是多么不容易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春笋娃娃,想看看吗?

  1、出示“春笋“实物

  说说春笋娃娃长得什么样?理解“裹着”、“浅褐色”、“外衣”。

  2、剥开外衣后,让学生摸摸、捏捏春笋的肉,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剥去壳后的春笋娃娃吗?(嫩生生)

  3、为什么说春笋娃娃像“嫩生生的娃娃”?这样的娃娃你喜欢吗?你能读好这一句吗?(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学生评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齐读。

  4、这么娇嫩的娃娃,会长成竹子吗?它们是怎样生长的?

  齐读第2、3、4句, 理解:迎着(用动作演示)、笑、长所蕴涵的深意。(动画演示帮助理解)

  5、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能把这几句话朗读好。教师读,学生评读,学生读,互评。

  6、当春雷爷爷和朋友们看到这样顽强的春笋娃娃时,又会怎样夸奖它们呢?

  7、指导背诵。教师引背前半句,学生跟背后半句 学生背诵(边想象边背诵)

  8、小结:嫩生生的春笋在春天里顽强地向上生长,终于长成了一棵棵高大粗壮的竹子。(欣赏竹子图)

  (三)、回归整体,朗读背诵

  1、看多媒体动画,朗读欣赏

  2、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春笋》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意在赞扬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之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象。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设计理念:图文结合,通过读课文,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重点、难点:

  1、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春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呢?(生略)春来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草发芽了,下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吧。(板书:“春笋”)齐读课题。

  二、新课

  (一)看图认识“春笋”。

  1、(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补充。

  3、(展示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得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二)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定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平舌音。

  “再”:平舌音。注意“在”和“再”同音。

  “迎”:后鼻音。

  “声”、“冲”: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多音字,念“zhǎng”“cháng”,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师范读课文。

  (6)生生比赛读课文。

  《小春笋》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3、指导书写剩下的4个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片。(一声 春雷 唤醒 冲破 石块 冒着 浅色 一节 向上 嫩生生 阳光 春雨)分组、开火车认读。

  2、选择正确的读音。

  雷(léi néi) 冲(chōng cōng) 着(ze zhe)。

  醒(xǐng xǐn) 块(kài kuài) 节(jié jéi)。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2句话)

  (1)、谈话引入情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竹林,找找春笋娃娃。

  (2)、出示课件画面,春天的竹林,破土而出或即将破土而出的竹笋。

  (3)、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竹子、春笋娃娃)

  师:看,春笋娃娃睡得多香呀!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快来唤醒春笋吧。师生一起唤春笋,春笋,春笋醒醒吧!可它还是在睡觉,让我们请来春雷爷爷来帮忙。

  (4)、播放打雷的场景。之后是钻出地面的春笋。

  师:春笋醒来了吗?出示第一句: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指名朗读。

  (5)、当我们的春笋娃娃在雷爷爷的呼唤之下醒来之后,发现周围是黑漆漆的一片时他们怎么做呢?

  教师朗读第二句: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还有谁愿意当朗读小能手,生评议。师再读。从老师和同学的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冲破 掀翻 一个一个 冒”这些词读的`较重可看出春笋的力量大。

  (6)、理解词语 冲破 掀翻 一个一个 冒 可用语言说也可用动作表示。

  (7)、课件出示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师课解说:瞧,春笋在雷爷爷的呼唤下醒来,冲破了盖在它们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块,一个接一个往上长,冒出地面。

  2、指导朗读。

  (1)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春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能把春笋这强大的生命力读出来吗?自读,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评议。师相机指导。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词语是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4)指名朗读。(顾及大多数学生)

  (5)全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1)现在呢,我们就是春笋娃娃,来,听课文朗诵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带领学生做春笋睡醒后冒出地面的动作。

  (2)小春笋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呢?(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回答)适时地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4、指导背诵。

  (1)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愿不愿意把这段背下来?

  (2)课件出示句子 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全班背。

  《小春笋》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春笋的勇敢、顽强和向上生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积极上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笋的勇敢、顽强和生长的快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音乐:小朋友,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春风轻轻地吹着,春雨沙沙地下着,有个小娃娃想从地里钻出来,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欢迎它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欢迎它的到来!

  (春笋图象: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师:快和它打个招呼吧!

  你们会写春笋娃娃的名字吗?看老师写,小朋友可以跟着书空。听,春笋还要对我们说悄悄话呢。(春笋: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快乐的笋娃娃。我想邀请你们加入我的行列,你们愿意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

  (1)现在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春笋正睡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睡的可香可甜啦!学生趴在桌上闭眼。

  (2)放雷声:咦?笋娃娃,你们怎么一下子都醒了?

  聪明的笋娃娃,雷公公刚才对你说什么了?学生想象说话。

  (3)指导朗读:说得真好,在雷公公有力的召唤声中,睡在泥土里的小春笋睁开了眼睛。能读好这句话吗?

  出示句子: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指名读,评读(有力,表情,动作)齐读

  2、学习第二句

  (1)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这么热闹,小春笋,你们还愿意在黑黑的泥土里呆着吗?

  可是,你们的头上压着厚厚的泥土,还有坚硬的石块,难道你们不怕吗?

  (2)那你想怎么做呢?学生说话“我想”(边说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厚厚的泥土被你们冲破了,坚硬的石块被你们掀翻了,我真想竖起大拇指,赞扬你们真——勇敢的春笋,让我们——

  (2)引读出示:我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自由读,比一比,谁勇敢,谁坚强!

  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评价。

  (3)看到你们这么勇敢,老师也想来帮你们一把。范读,

  (4)现在有没有感觉增添了力量?相信你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评读:加上动作,会比老师读得更勇敢呢!祝贺你小春笋,终于从地里冒出来了。你真了不起,能战胜坚硬的石块!

  (5)瞧!(贴春笋图)春笋从泥土里冒出来啦!多么勇敢的小春笋,多么坚强的小春笋!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分组赛读

  (6)想象说话:小春笋,你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渡:出土的感觉多好啊,祝贺你们,小春笋,终于凭着自己的勇敢坚强冒出了地面!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

  (1)小春笋,你长得什么样子啊?自由发言(形状、颜色)

  (2)观察真仔细,我们来看出示: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指名读,评价(声音、站姿)

  (3)笋娃娃,老师可喜欢你们了,想赞赞你们的样子。

  师: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老师读得怎么样?

  这样改好不好?集体讨论

  听得真认真,看来这个字还真不能改。老师再来读一遍。范读

  指导朗读:春笋真可爱啊,圆圆的身体,尖尖的脑袋,多像刚出生的娃娃,你能读好自己的样子吗?

  指名读,评读(表情、动作)。想读的一起读。

  2、学习第二句到第四句

  (1)笋娃娃虽然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冒出了地面,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

  放课件:生长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春笋生长得多么快乐,听,他们还唱起了歌儿呢!一起唱吧!齐唱《小雨沙沙》

  (2)小春笋就是这样快乐地、有力地生长。你们看——出示: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有信心把这快乐用朗读告诉大家吗?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反复地读这三句话,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四个人比一比。准备好了就举手!

  指名上台赛读。自评:你很自信,你认为自己哪儿读得好?师评。

  希望小朋友也能认真读书,不怕困难,充满自信地和困难作斗争,像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3)让我们和春笋一起长大,一起读,出示: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齐读,分组读。

  (5)祝贺你,小春笋,不,现在你们是一棵棵挺拔的竹子了。你们长大了,这里就变成了一片茂密的竹林。风儿吹过,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快乐的歌唱呢!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体会长大的快乐吧!出示:我们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齐读。

  四、想亲眼看看春笋的生长过程吗?完整欣赏课件。

  小春笋,愿意把你的生长过程介绍给大家听吗?四人一组先说说,指名戴上头饰上来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和春笋交朋友,收获真不少,回家把你的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小春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笋教学设计11-11

《春笋》教学设计05-21

春笋教学设计11-11

《春笋》教学设计05-21

春笋-教学设计05-31

《春笋》教学设计06-19

关于春笋的教学设计05-31

春笋教学设计范文06-01

春笋教学设计参考范本06-01

语文《春笋》教学设计范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