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17 10:38:05 偲颖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精选1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1

  《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位指导,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这种思想,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上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始终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2

  本节课,学生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了解并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索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呢?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复习加法运算定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回顾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猜测推想,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必要的活动经验;总结概括,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总结使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印象更加清晰、流畅,同时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归纳方法,帮助部分学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维过程;练习应用,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总结,在课堂总结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三个层次进行总结回顾:

  1、数学知识的总结回顾;

  2、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总结提炼;

  3、通过让学生谈收获,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展开自我反思和总结。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积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积极运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学习方式,努力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3

  对于乘法的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单从形式上理解比较容易,但是作为教师不能让学生只注重形式。

  认为只要知道把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或者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相乘积不变这个规律就可以做题了,而是要让学生明白算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出对两个算式计算顺序的研究。

  进而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明白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通过联系多个计算算式,重点让学生放在对规律的体会和感悟上,加深理解,防止死记硬背,让学生学会探索。学生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样就要求学生熟记一些运算,如凡是看到25、125这些数,就要想到4和8,因为他们结合可以凑成100和1000,使计算简便。

  同时部分学生容易混用,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认识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有在几个数连乘的情况下才能运用,在混合运算中是不能用的。在自主练习时,不能单纯地为了处理自主练习的练习题,而是要在处理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探索发现新的知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除法的性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探索到发现,再到分析概括出规律的过程。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分析概括的能力。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4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计算,对乘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之前,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律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2、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5

  我听了黄永平老师《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一课后,感触颇多,特别是在教师讲解这一方面有了进一层次的理解与认识。以下是我听课后的几点感受和体会:

  1、教学设计合理,符合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要求。

  2、教学目标明确,例题典型,练习多样化。

  3、这一课黄老师采用的是复习引入新课的方式,在学生回答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回忆了小学的运算律,使得学生对学好新课有了信心,也为学习新课奠定了很好的铺垫。

  4、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细心分析,条理清楚。学生学得认真、努力。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累了自己;学生做得少,印象不深刻,难以掌握知识点;真正的`“吃力不讨好”,嘻嘻!

  6、本校的班级学生人数很少,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也不高,也会给老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欠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还有教师的教学时间安排难以按预定的完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等等。

  7、在教学前的备课工作中,教师必须清楚,什么内容该讲解,而什么是可以忽略的知识。应该怎样去把握讲解的要求:不是就题讲题,而是要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上是我听了黄老师这一课的几点体会和感受,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望见谅。同时也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实践、反思与探索,达到更大的进步。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6

  《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一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完乘法运算定律后进行合理运用、学会选择合理方法的知识。主要是结合生活实际以及用好乘法运算定律的几何模型,丰富知识表象。

  教学时,我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温故互查:进行口算训练和乘法运算定律的五分钟复习。

  二、设问导读:让学生自学课本29页内容独立尝试列算式,针对学生的列式进行比较那种更简便。

  三、自学检测:练习导学案自学检测1、2题,同桌互相检查。

  四、巩固练习:学习导学案练习内容,小组合作交流。五、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用好乘法分配律的几何模型。

  这节课有几点值得反思:

  1、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养之有素,不论是上课时向听课老师问好,还是上课对自己评价的同学说“谢谢”,孩子们都是落落大方,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

  2、课上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积极发言,参与度高。

  3、最后的拓展延伸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以改进。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7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反思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树立学生自信心,尤其爱护后进生,培养学生口算心算、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并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加强。

  2、课前对学生学习效果估计不足,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上课时复习的时候应该安排一些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题目,帮助学生回忆简便运算,为本课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4、例题6中本来只有前面2道题,但是备课时拔高了难度,多加了2道较难的简便运算题目,在前面复习时没让学生回忆、做做类似的整数乘法混合运算题,所以学生做题效果不理想。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我认为,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上,只有做到了让教为学服务,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引导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我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这部分知识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

  1、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我认为将两课时可以合并为一课时。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但是教学后发现,学生在应用时情况较好,但对两条定律的区分不够明确。于是,在接下来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运算教学时,我出示了大量的习题,分组冲关夺红旗比赛,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去发现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探讨问题,然后再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乘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因数位置不变,改变计算顺序,积也不变。这样,学生参与非常积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把乘法中的这种变化规律,心领神会。由此,学生在进行简算过程中,得心应手,不但学得愉快,而且用得灵活,效果较好。

  2、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在我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这样既让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又安排了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因此,这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的面也比较广,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掌握较好。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调整教学效果还不错,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我在面向全体方面做的还不够,使得个别不爱发言的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值得注意,应该改进的地方。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9

  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不仅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同上我还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

  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且也让我懂得的教是为学服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10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整、小数乘法计算简便和分数加、减、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小数、整数乘法,而且也适用于分数乘法,使计算简便。有助于提高计算效率,有利于实际应用。

  教学中,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大胆猜想为依据,实例验证为手段,集体归纳为结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练习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原以为学生已学过了整数和小数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法简便运算又只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学生掌握肯定不错。事实证明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作业中错误率极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回顾了这节课,发现我的教学是努力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整节课运用了三步导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课堂力求能让学生完成的教师决不代替,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却忽略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这个最根本的教学目标。由于教材没有例题,练习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大大地缩小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如何发挥教学的作用呢?怎样来培养学生灵活的简便算能力?经过反思后,我认为在教学关于简便计算应从下面着手: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提问了多个学生,用语言描述加法定律,结果没有一个学生描述的清楚,倒是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轻车熟路,问为什么这样做,都是用字母表示定律来回答。我想如果能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来说明,注重通过实际情境来分析算式,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来理解运算定律。效果既会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也能感受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用两种方法解体现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出现算法的多样化后,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契机,从而建立起简便运算模型:为后面的变式灵活、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其次,是混合运算与简算混淆,乱用简便运算,另外是分配律用错的最多。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11

  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后,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很低,特别是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极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

  我们往往注意了等式两边的“外形”结构特点,即两数的和乘一个数=两个积的和。缺乏从乘法意义角度的理解。这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这里不仅要从解题思路的角度理解如:(6+4)×9=6×9+4×9是相等的,还要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即左边表示10个9,右边也表示10个9,所以(6+4)×9=6×9+4×9。

  2、注意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多进行对比练习。

  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分配律特征是两数的和乘一个数或两个积的和。在练习中(40+4)×25与(40×4)×25这种题学生特别容易出现错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可以多进行一些对比练习。如:进行题组对比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练习中可以提问:每组算是个有什么特征和区别?符合什么运算定律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吗?为什么要这样算?

  3、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经历解题策略多样性的过程,优化算法,加深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如:计算125×88;101×89你能用几种方法?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什么时候用乘法分配律简便?明确利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进行间算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乘法分配律适用于连乘的算式,而乘法分配律一般针对有两种运算的算式。力争达到“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行为,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适当的算法的目的。

  4、多练。

  针对典型题目多次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练习量和练习时间的安排。刚开始可以天天练,过段时间以后可以过1-2天练习一次,再到1周练习一次。典型题型可选择(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对于比较特殊的题目可间断性练习,对优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12

  本节课借助研究相遇问题,来学习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学生在观察信息窗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认识到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就是求相遇时两车共行了多少千米。由于前面学生已有了学习相遇问题的基础,学生一般都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即先求1小时两辆汽车所行的速度之和,再求2小时共行多少千米;和先分别求出两辆汽车所行的路程,再把两车的路程相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算式,模仿对乘法结合律学习的方法,引入对乘法分配律的研究。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的过程。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初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虽然还不够准确,学生已能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个难点,对于像135×6+65×6这样的题,特点比较明显,让学生独立计算,尝试解决,然后集体交流,提升认识。交流时启发学生说清是怎样运用乘法分配律的就可以了。对12×105这样的题进行简算,特点不明显,要将105想成100与5的和,这是一个难点。我是这样突破的,12×105就是求105个12是多少,可先求100个12是多少,再求5个12是多少,合起来就是105个12是多少。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进行自主练习时,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从形式到算理掌握这个运算定律。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13

  对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这节课我的设计意图在上体现的还是可以的,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能够紧密的衔接在一起。

  2、在课前我的备课也很充分,我在课前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教材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们用计算器计算的,且数值都比较大,我在设计教案时把这部分进行了改变,把那些大的数值换成了小数值,这样即能让学生可直接用笔计算,又能让学生把前面的竖式计算进行了很好的巩固。

  3、在教学中我也设计了学生的活动,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比如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个小小比赛,这样的设计即能让学生在竞争中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4、在课后的`小测试中我共设计了几个不同的小题,这几个小题能把本课学到的各种形式的运算都有涉及到,并在时也设计了一个个能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梯度的题。

  但我在这一节授课时却发现了有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设计得不是很合理,在课的前一个环节用时较多,这使后面时间明显不足,特别是后两个环节没能够及时的完成。

  2、课中的语言有很多的地方是很生涩的,这说明我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还要加强。

  3、崔主任的评课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做到:一是小步子反馈,就是要学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反馈,二是要加强学生的板演力度,三是要把每一节课的训练与考试的具体情况相联系。而这一节课中我对这三个方面体现的都还是不够明显的,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要注意的。

  4、要不断的加强对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做好对课上突发事件的处理。

  5、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比赛,可是学生并没有听懂我说的要求,而使一个好好的比赛成了一个个人辅导的环节。课后在崔主任的帮助下我使我明白了问题的所在。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14

  迟老师执教的《复习乘法运算律》一课,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这种思想,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前及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复习乘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乘法运算律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节复习课旨在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深化、突破、超越。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是学生自己出练习卷题。

  课前迟老师布置同学们复习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律,并根据自己在做题中的体会,遇到的问题,易混易错的地方,例如:

  (1)25×(4×17)和25×(4+17);

  (2)78×99

  =78×(99+1)

  等情况,自己尝试着出练习卷,既巩固自己所学知识也提醒别人注意此类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复习的题目都是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讲解,课堂上始终是学生唱“主角”,而老师只是一个“配角”,

  老师一直关注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复习过程中,也许有的学生一时想不出如何解答或答案不正确,都不要紧,毕竟他在参与。

  这节课,迟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营造了极力探索和理解问题的良好课堂气氛,老师不断地鼓励学生表达,对不同答案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成果,不断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主要方面,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使练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习题设计层次化。

  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综合练习。迟老师出示了两组不同程度的练习题:

  A组25×9×4B组45×99+45

  7×125×8125×72

  (10+4)×25101×34

  48×79+48×2125×5×4×12

  53×9931×18-31-31×7

  A组题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巩固,而B组题则是鼓励更多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既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训练学生思维发展题,体现了练习题既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

  出示两组题后,迟老师对同学们说,你喜欢作哪组题就作哪组题!课堂气氛和谐轻松!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了。

  建议:有的题目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这样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效果也会更理想。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15

  上课之前,我浏览了许多的案例,想寻找一种生活情境导入我的新课。目的当然也很明确:为了趣味。尽管我愁思冥想,结果还是设计不出一种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一课设计生活情境不好创设,如果要创设生活情境,三个运算定律不是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吗?如果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不是显得杂乱而无序吗?后来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情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情境。于是我以一道尝试计算题导入,效果也不错。这一点所给我的启迪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仅仅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数学主题的学习服务。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好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容,可以从数学本身的问题入手,数学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种情境,不必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在这堂课的习题练习设计中,我安排了“填一填”、“练一练”、“议一议”、“我能行”几个环节,体现了一个由“运算定律的`感知------正式运算定律的运用-------变式运算定律的运用”的过程,这种层次性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我都将要注意运用。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16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步乘法应用题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连乘应用数量关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找出要解答的问题,或从问题入手,找出解答问题所需的条件。首先出示两道一步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口答,然后让学生再把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的乘法应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另外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本课不是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他们想知道的结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和努力,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答案,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本节课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得到了交流、讨论的机会,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团结精神。同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尽量让他们动脑筋思考,动嘴去说,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运算律教学反思12-02

冀教版四年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07-09

三年数学下册苏教版《运算律》教学反思07-09

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03-24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04-22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04-22

运算律和简便运算教学反思02-01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07-07

关于冀教版数学第八册《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