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案

时间:2021-02-17 17:34:48 教案 我要投稿

《心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心声》教案范文

  (一)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二)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李京京的部分。

  2、导入新课

  (二)正音听读

  1、下列加下画线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注上拼音)

  捻(ni3n) 噗(pū) 蜷(qu2n) 簪(z1n)

  眯缝(mīféng) 琅(l2ng)琅

  嘟囔(dūnang) 抽噎(yē)

  恍惚(hu3nghū) 抽泣(qì)

  棱(léng)角分明

  2、听老师范读1—17小节,要求同学听准读音,了解事情的起因,体会情感(李京京希望读课文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细腻的心理活动对人物情感的真实展现)。

  (1)范读旨在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特点的基础上的范读,可以发挥多重隐性教育功能,同时这样面对面的互动是任何名人诵读所替代不了的。

  (2)故事的起因: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三)朗读设疑

  1、请学生分块朗读预习时自己较喜欢的部分,要求吐字清晰准确、诵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请听读的学生思考这三个问题,并准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听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启发学生结合视读法,养成圈点重要语段的习惯。

  (五)讨论交流

  1、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明确: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的练习,更增强了他的信心。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出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2、活动策略

  此项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以李京京的身份作创造性的复述。也可以请两个学生分别以李京京和程老师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复述。复述时应紧紧围绕李京京愿望的产生与实现和程老师情感态度的变化来进行。

  3、深思探究

  引导: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李京京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吐露了怎样的“心声”?

  策略: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事情的认知。

  明确:

  (1)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参与。(当然情感参与的前提并不限于相似的经历,而应当是朗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阅读。凡卡是个穷孩子,朗读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他的情感,而不能读成爱撒娇的小姑娘的情感。)

  (2)李京京的“心声”: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4、默读,感受李京京的情感律动,体味李京京的“心声”。

  (六)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一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1)画出描写李京京行为和心理的句子。

  (2)思考:作者怎样表现李京京渴望读书的?在这些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最精彩?

  2、讨论交流

  明确: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

  不安地扭动着身子

  眼巴巴地望着老师

  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回忆:

  忍不住……他选了一段,轻轻地念出声来

  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了起来

  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

  ①当赵小桢将穷孩子凡卡读成娇滴滴的小姑娘时: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

  “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

  ②当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

  京京有点儿发窘。……他嘟嘟囔囔地说……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

  他委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

  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3、活动引导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并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有难度的予以适当引导。

  (1)难点一:李京京为什么关注赵小桢等人练习?

  明确:“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这样的心绪,为渴望表达又被粗鲁地阻止了的李京京关注赵小桢等人的练习提供了合理的心理基础。同时作者再次突出表现了他读书愿望的迫切以及对课文情感的准确把握,为下文李京京读书的成功埋下伏笔,也为戏剧性高潮的到来提供了合理性。这一笔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还显出情节安排上不枝不蔓的特点。

  (2)难点二:怎样理解“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明确:“憋了很久的”,有渴望表达深埋于心底的亲情、友情的心声,也有压抑已久渴望张扬的个性。

  4、活动总结

  这些文字之所以感人,得益于小说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小说刻画人物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是描写李京京的心理活动。课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课前非常想读课文的愿望,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课上想读又不敢举手的矛盾,真情投入而读过了头的懊悔等等;有间接描写,如课前渴望老师让他读书的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的神态,结结巴巴的话语,课上“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希望得到朗读机会的动作等。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精读品析二

【《心声》教案】相关文章:

《心声》的说课稿07-13

《心声》阅读答案07-22

心声的阅读答案07-16

《心声》阅读及答案07-18

小学《心声》阅读答案07-18

《聆听植物的心声》的阅读答案06-30

《心声》七年级说课稿07-12

《不再麻烦好妈妈》教案教案08-17

《童趣》教案07-03

《过秦论》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