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

时间:2021-06-25 15:31:24 教案 我要投稿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范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课文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由《论语》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2.介绍《孟子》及孟子散文的特点(结合扩展资料中的相关知识)

  3.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诵录音)

  (1)要求学生认真听,纠正自己的读音及句读错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正音: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要注明。

  4.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

  讨论交流后,点拨:《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从具体段落来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

  二、课文分析

  1.提名5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检查纠正读音、断句。

  2.学生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第1段第1句要把梁惠王自诩的口气读出来。末尾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的教案06-28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11-02

《寡人之于国也》 的优秀教案06-26

寡人之于国也的优秀教案06-30

《寡人之于国也》的优秀教案07-01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08-11

《寡人之于国也》 精选教案07-15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08-08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的优秀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