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峰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1-10-15 09:40:17 古籍 我要投稿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及赏析

  登百丈峰二首

  作者:高适

  朝代:唐朝

  原文: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译文:

  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高山上,汉兵遗留下来的堡垒高耸入云天;胡地的天空旷远苍茫。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匈奴终究没能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

  晋武帝轻忽继承人的培养和选拔之事,没有废除惠帝;惠帝登基后,晋朝终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中原地区豺狼当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全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胡人们妄自称尊。现在白庭地区还冲着青阳门的方向。名利之场的事是不值得去追问的`,且看那晋朝的君臣,无非都与草根同朽罢了。

  赏析:

  这两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百丈峰的所见、所思,境界阔大而高迈。第一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百丈峰所见到的营垒、胡天雄壮苍凉的景象,并联想到昔日的战争以及这些战争对边塞的意义。回首当年的几多征伐,如今纷扰依然,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久居塞外,与边疆人民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对边疆事务体察入微,往往更能觉人所未觉。这首诗堪称是诗人怎样对处理边疆纠纷,以求长治久安之策的深深思考,因此此诗的政治意义与其文学意义一样光耀诗坛,横亘边塞。

  第二首诗由上文对边疆守御的思考,由此而及晋朝在胡人的入侵中灭亡的史实,分析了晋朝破灭的原因和过程,深深感叹内政不修则外虏入侵,并以此讽喻时局,一针见血地指出时政潜伏的危机。后来李唐王朝为后梁所覆灭,中国进入五代十国这一与南北朝一样的混乱时期。这首诗竟成了大唐王朝不幸的偈语,这或许是诗人所始料未及的。

【登百丈峰二首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1-25

沈园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1-26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原文及赏析01-14

在军登城楼原文翻译及赏析01-04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原文、翻译及赏析10-16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原文翻译及赏析08-18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01-06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2-25

《次韵登凌歊台》原文、翻译及赏析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