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3-11-24 09:08:20 春鹏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挽舟者歌》译文及赏析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挽舟者歌》译文及赏析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挽舟者歌》

  隋代:佚名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挽舟者歌》译文

  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

  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

  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

  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

  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

  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

  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

  《挽舟者歌》注释

  征辽东:辽东:郡、国名。战国燕置郡,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大凌河以东。西晋改为国。十六国后燕末地入高句丽。隋大业七年至十年(611-614),炀帝三次东征高句丽。

  青山:在今辽宁义县东北。

  挽龙舟:在岸上牵引帝王所乘的船。

  隋堤: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谓之隋堤。

  方:正当。

  路粮:途中所需粮米。些:少量。

  安:如何、怎么。

  枕:横躺。一作“惋”。

  悲损:因悲伤而瘦损。

  老:长辈,老父、老母。

  义男儿:仗义的男子汉。

  无主尸:设想自己死后,尸体无人料理。

  负:背,担负。

  《挽舟者歌》赏析

  开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自己亲历的事实,控诉了隋炀帝发动战争和三下江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我儿征辽东,饿死青山下。”隋炀帝在大业八、九、十三年曾三次东征高丽,仅大业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发兵一百一十三万余人,战死者不下三十万。接着,就以“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来说明这种灾难简直是接二连三。“龙舟”,隋炀帝南下江都时特制的一种大船,据《通鉴·隋纪》载,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共四层,上有正殿、内殿、朝堂及许多其他房屋。儿子被征去打仗饿死途中的余痛未消,自己又被征来拉纤,这已经够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体叙述自己所处的困境:当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粮简直没有一点点(“些小”),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遥无粮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饥”一句,似轻实重,看似在解释“路粮无些小”的原因,实则已将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况概括反映了出来。看来,不仅是歌者陷入了“路粮无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数纤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为无粮而丧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后的情景:我的尸骨将被抛撒在荒郊野外,任凭风吹日晒;游荡异乡的孤魂,将在烟雾荒草间哭泣。家中的妻子,将因悲伤而哭坏身体;父母双亲将因盼我归去而望穿双眼。这是何等凄惨的画面。这虽是歌者设想死后的情景,但却是十分真实的。无论远征军士也罢,无论远行民夫也好,该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儿子饿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绝的情景,他都是亲历了的。因此,对自己死后的情景也就描绘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诉说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尸陈异乡,因此,他只希望能有个义气男儿,将他这无人认领的尸体焚烧,把他的骸骨运回乡里,把他的亡灵引渡回家。这歌者竞不作活着归来之想,而把能将骨骸运回作为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这是他对“义男儿”的希望,同时也是对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统治者的控诉。若无隋炀帝的重赋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将尸骨运回便算幸运,这是一个何等黑暗残暴的社会。

  这是一首直接表达人民悲痛和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控诉了隋炀帝给人民造成的灾难,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语言质朴凝重,情感真切动人。

  《挽舟者歌》创作背景

  隋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营建东都洛阳及各处离宫四十余所;他还增筑长城,开凿运河,并发动了对吐浑和高丽的大规模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首民谣,就是隋大业十三年(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时,挽舟民夫们感于处境所作。

  《挽舟者歌》译文及赏析:

  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挽舟者歌译文

  我哥哥被征去辽东打仗,最终饿死在大青山下。

  现在我又被抓来为龙舟拉纤,在运河堤上吃苦受罪。

  如今正是一个饥荒年头,给我们的干粮少而又少。

  此去前面要拉三千里路,这条命哪里还保得住?

  难免落得个抛尸荒野、魂归无处的下场。

  想起家中的妻儿和父母,不禁悲从中来。

  但愿哪位好心人能把我的尸骨送回故乡,使我在那里得到安息。

  挽舟者歌赏析

  大业三年(公元616年)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时,挽舟的民夫所唱的歌。此歌悲愤感人,抒发了人民群众对暴政的控诉。

  说明了当时的生活十分困难,又加上朝廷的无能,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所以有感而发,如此文章,煽动人心,表达了人们渴望美好生活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挽舟者歌》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挽舟者歌原文及赏析02-17

挽舟者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4-13

《挽舟者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5-22

挽舟者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6-11

《舟人传》原文赏析及译文07-24

《琴歌》译文赏析诗词08-02

击壤歌译文及赏析07-17

《敕勒歌》译文及赏析12-02

李白《秋浦歌》译文及赏析03-14

李白《赤壁歌送别》译文及赏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