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对宿烟收》翻译赏析

时间:2023-03-06 10:20:01 松涛 古籍 我要投稿

《大酺·对宿烟收》翻译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酺·对宿烟收》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译文] 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出自] 北宋 周邦彦 《大酺·对宿烟收》

  对宿烟收,春禽静,下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注释:

  大酺:天下大乐大饱酒之意。

  突烟收:昨宵烟雾已消散。

  青玉旆:喻新竹。旆(pèi):古时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

  铅霜:指竹子的箨粉。

  润逼琴丝:因下雨琴弦变湿。

  枕障:枕巾。

  流潦妨车毂:下雨泥泞,车行受阻。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词中即指车轮。

  兰成:南朝庾信小字兰成,他出使北方被留,写下许多伤感的思乡文字,如《哀江南赋》等。

  卫蚧清羸(léi):晋卫阶美貌而有羸疾。 卫玠:晋人,美姿容,白如玉。

  平阳客:指汉代马融。有《长笛赋》,辞情哀切。

  青芜国:杂草丛生之地。

  红糁:喻落花。糁(sǎn):米饭粒。

  译文1:

  夜色中烟雾消散,天地间寂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阵阵急雨,在屋顶上响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缠。雨气潮湿,松了琴弦。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网,一丝丝粘上竹帘。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不断,昏昏沉沉,我独自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我这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最担心的是满路泥潦把车轮粘连,使我无法把故乡返还。怎奈我现在的情景,就像当年滞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思念故园;就像瘦弱的卫玠,多愁多病而易伤心肝。困顿清闲,更容易忧愁伤感。难怪客居平阳的马融,听见笛声中的忧怨,就悲伤得泣涕涟涟。更何况在这长满青苔的客馆,萧条冷落,已被凋残的点点红花铺满。如今门外的樱桃已经结成豆粒大的果实,却无人与我共同赏玩。

  译文2:

  昨夜的烟雾已经散尽,四处听不见鸟儿的啼鸣,只有飞落的雨滴敲打着屋顶。墙角处那葱翠的竹子,皮上的箨粉都已被冲洗干净,稚嫩的竹梢互相磕碰。湿气使琴弦都已变潮,蜘蛛网吹粘在竹帘上,寒意直透进厅屋之中。客舍四周寂静无人,屋檐的水溜滴个不断,不觉得使人睡眼朦胧。怎奈愁闷至极连连惊醒,恍惚的梦境难成记忆,更感到幽居的孤苦伶仃。

  远行之人,归心似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泥泞的道路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真是无奈啊,我就像庾信那样因思乡而憔悴,因忧愁而像卫蚧那样清瘦弱羸。旅途滞留,因顿清闲,更易愁损心目。难怪当年客居平阳的马融,听得笛声便会伤心得双泪直流。更何况原本繁花盛开的庭园,被风雨摧残得满目萧瑟,杂草丛丛;凋落的花瓣片片点点,满地铺红;门外的樱桃已大如豆粒。在这愁风苦雨后的夜晚,有谁和我秉烛共游?

  【译文三】

  昨夜的烟雾已经散尽,喧闹的禽鸟也已安静下来,只有骤雨敲打着高屋。墙头葱翠的竹子,竹竿上的粉霜被雨水冲洗干净,柔嫩的竹梢在风中碰触。湿气使琴弦发潮,寒意透入枕褥,风吹蛛网把竹帘粘住。客舍四周寂静无人,忽听到屋檐上雨声嘀嗒,不觉间困倦入梦。怎奈愁闷至极常被惊醒,朦胧的轻梦难成记忆,只感到幽居分外孤苦。

  远行人归心似箭,最担心惦念的是,路上积水泥泞会妨害车毂。无奈我像庾信那样憔悴,如卫玠那样多病瘦弱,平常日子里无时不伤心愁苦。难怪平阳客马融在外乡,总是落泪常吹哀伤的笛曲。更何况萧索庭院杂草丛生,落花片片铺满地,门外的樱桃已大如豆菽。今夜谁能和我一起秉烛同游?

  【赏析一】

  本篇写驿馆春雨阻客,表达羁宦行役愁怀。词人以细致的观察描写暮春雨景,从雨声、雨色等多方面铺叙,让雨不断变换场地,极力渲染春雨带来的凄凉气氛,抒写旅途的寂寞愁闷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深婉,为咏雨名作。

  上片写春雨中的愁思。开始三句用倒叙的手法,把春雨初歇、静悄悄的黎明和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的前夜做对比,一静一动、一冷一热,形成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黎明的静,为下面的抒情渲染气氛。“墙头”三句是写静景,寥寥数笔便描绘出雨后屋边的嫩竹、青青的竹叶、尖而嫩的竹梢,既紧扣主题,又有新意。从另一方面来分析,此处词人不写雨打落花的陈腐题材,而独辟蹊径,写墙头那些与风雨进行搏斗的嫩竹,暗示了词人此时并不是在庭院中,而是身处村野孤馆。“润逼琴丝”三句则把目光转到室内,描绘房内的景物,暗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氛围中,词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能孤眠。“邮亭”一下六句详细地描写了词人孤眠的情态。“邮亭无人处”指出为何愁思,原来是游子身在他乡,至今未归。“听檐声不断”二句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了词人的无限情思。在愁苦中孤眠,心里其实并不踏实,于是词人说“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将自己当时孤独凄凉的心境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出来。

  上片以“自怜幽独”作结,从暮春的雨景写到自己羁旅他乡、被大雨所阻的无奈。下片紧接上片,仍然从欲回无计入笔,由被大雨阻滞了行程写到暮春落红满地的景色,寄寓了自己惜春的感慨。“行人归意速”,一个“速”字,将游子归心似箭的心情刻画出来。然而不幸遇上了大雨天气,于是不得不“最先念、流潦妨车毂”,因为大雨会导致道路泥泞,车辆难行,进而使自己归期未卜。接下来,词人引用一系列典故,进一步详细地写自己被雨所阻,想回不能的愁绪。首先,词人用兰成的憔悴和卫玠的瘦弱来表现客居异乡的不尽愁思。“未怪平阳客”二句,以平阳客马融代指游人,用他在春雨中听见哀婉的笛声泪如雨下的故事来写自己心中的愁苦。“况萧索”以后几句,词人笔锋一转,发出了惜花伤春的感慨。“况”字承上启下,起了转折的作用,很自然地将思绪转到惜花伤春上来。“青芜国”写曾经繁花似锦的庭院被春雨摧残得面目全非,变得萧索荒芜。“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则进一步进行补充。只有青绿的地面上的几点落花还可以看出丝丝春的痕迹,而门外樱桃的幼桃也早已有豆粒般大小了,春天真的已经逝去了。本来还为欲归无计而烦闷,再加上春天逝去的事实,更是愁上加愁,于是词人发出了“夜游共谁秉烛”的感慨,既与上片“自怜幽独”前后照应,又巧妙地写出了自己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景鲜明生动,抒情委婉细腻,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渲染来反衬人物的心理活动,营造出曲折哀婉的意境。另外,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规整,首尾呼应,令人称道。

  赏析二:

  此篇在春雨迷蒙的意象中,点染人事。上片写春雨中的闺愁。开头三句写一宿春雨初歇,拂晓时烟雾弥漫,鸟儿刚刚睁开惺松的双眼,还未婉转啼鸣,此时,大地一片寂静。而昨日,风雨交加,鸟鸣高屋,一片喧嚣。这是倒叙法,将静与动、冷与热两相对照,以突出今日之“静”,为下面闺愁作了衬托。“墙头”三句,从“静”字展开,写墙头青布酒招已不飘扬,楼上玉人洗尽铅华,只有柳眼微睁,柳丝依依,脉脉含情。几笔景物素描,已将闺愁暗暗托出。“润逼琴丝”三句,进一步勾勒闺房景物──琴、枕、屏障、竹帘,都在春雨潇潇中蒙上了湿润,浸透了寒气,是泪湿?是心寒?闺中人的愁情就能在这闺房景物中。“虫网吹粘帘竹”一句尤妙,以物象描绘之细微,揭示了闺中人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之心境。“邮亭无人处”点出闺愁的原因──游子未归。“邮亭”古代驿站。“听檐声不断”五句,正面写出闺中人在春雨中的绵绵情思。她深夜不寐,听夜雨淅沥,檐水滴心,其情苦也。困乏时刚刚入睡,奈何又被“愁极”惊醒,梦中的相会是幸福的,然而又是短暂的,梦醒后,竟是“自怜幽独”。

  下片写春雨中的羁愁。开头两句写游子归心似箭,然而最令人忧虑的是雨水成潦,阻住车轮,无法还乡。羁留他乡,岂不愁煞得兰成憔悴,卫玠瘦羸,在等闲之时,在无可奈何之中,不更易使人伤心落泪。此处用典言羁旅之愁。卫玠,晋安邑人,字叔宝,风神秀异。官太子洗马,后移家建业(今南京)。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年二十七卒。时人谓“看杀卫玠”。“未怪平阳客”二句,又以平阳客在春雨潇潇中闻哀笛落泪事写羁愁。“平阳客”代指游子。“况萧索”以下四句,乃词意一大转折,说游子在春雨潇潇中泪落思乡,那么在万木萧疏、落红遍地、一片荒芜的深秋时返乡时,会如何呢?词中只以景物与感慨作答──家门外,桃园菽畦,荆棘丛生,如此苍凉景象,游子那有心情与友人秉烛夜游呢?此处结得突然,是转折中的顿挫,词意含蓄,将游子之羁旅也愁、归乡也愁,写得淋漓尽致。可谓“顿挫中别饶蕴藉”。

  陈振孙说:邦彦“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邦彦词的铺叙从此篇中可看出其特点是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开阖动荡,富于变化。

  邦彦善创慢曲。张炎《词律·序》言:“美成(周邦彦)诸人又复增渲慢曲、引、近,或移宫犯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大酺》则是美成所创之慢曲,双调,133字,前段15句,5仄韵,后段11句,7仄韵。后为者,以此为律。

  “奈愁极频惊 ,梦轻难记 ,自怜幽独”三句将因愁入梦,梦境恍惚以及醒后倍感孤独凄凉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海棠

  苏轼〔宋代〕

  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空蒙:一作“霏霏”。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后是合句。

  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大酺·对宿烟收》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大酺·对宿烟收》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04-12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翻译,赏析10-18

大酺·春雨原文及赏析10-15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翻译及赏析11-26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及赏析08-21

《大酺·越调春雨》原文及赏析09-27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11-27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6-26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