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洧南居士传》原文译文

时间:2024-03-19 08:55:43 志彬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归有光《洧南居士传》原文译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有光《洧南居士传》原文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归有光《洧南居士传》原文译文 1

  【原文】

  清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蹭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译文】

  清南居士,姓杜,名孟乾。他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邑,(因为)该邑位于洧水的南边,所以(杜孟乾)用“洧南居士”作为自己的号。曾祖父杜清,用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经历;祖父杜璿,获赠户部主事一职;父亲杜绍,是进士,官为户部主事。居士年轻是诸生时,已有名气,这一年正值大比(补充:大比,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督学评定(“第”)他的文章为第一名,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位他为第四名,当时户部可以举荐他,有人说:“这孩子不想排名在他父亲前面。”(耽误)时间久了,最终没有考中。

  居士贡入太学(补充:“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着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居士)一定有(优秀的)后人”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

  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向他取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补充:宿留,常见有三个解释,1.停留,等待;2.谓存之于心;3.谓使宿卫﹑滞留),都尊敬佩服他,但是对他怨恨的人却很少。

  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訾省:1,谓计算、察核财物;2,计虑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

  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

  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本资料来自广祥大语文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辨治:1.谓区分等级而治之。2.辨别治绩﹐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的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归有光《洧南居士传》原文译文 2

  原文:

  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蹭讟者鲜矣。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

  译文:

  居士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居住在洧水的南面,因此以此为号。他的曾祖父杜清,以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的经历;祖父杜璿,被赠予户部主事的称号;父亲杜绍,是进士出身,官居户部主事。居士年轻时作为诸生,已经很有名气了。到了岁末大比之年,督学将他的文章评为第一,而户部却将他排在第四。当时户部得举,人们都说:“这孩子不想超越他的父亲啊。”过了很久,他终究没有中举。后来他贡入太学,选调为清苑主簿,负责马政。他拒绝接受礼币的馈赠,多次向太守陈述利弊得失。他还想开采郎煤,疏通九河。他所提出的各项规划,都切中时弊,太守对此深感惊异。恰逢创建芦沟河桥,郡守雷檄选拔人才,选中了清苑主簿并委任他负责此事。然而清苑人爱他的仁爱和宽恕,等到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试中中举,他们高兴地相互说:“早就知道我们的杜母有后人啊。”居士后来升任泸州经历,遭遇丁内艰,服丧期满,改任巩昌。到任后就陈述茶马交易的利弊得失,太守器重他的才能,郡中事务多向他咨询。他最终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岁。居士学识精博,尤其擅长(此处原文有遗漏,无法确定具体擅长内容)。他所交往的都是知名人士。他平生崇尚气节,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亲,抚养孤儿寡母,不吝惜分出自己的财产给他们。县中有事,都来找他决断,他刚直不阿,不容忍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往往遭到他的责打。但他从不把怨恨留在心中,人们都敬服他,怨恨他的人也很少。当初,洧水向东流,久而久之,由于冲刷淤积转而向北流。

  欣赏:

  《洧南居士传》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勾勒出了居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人生智慧。这位居士不仅学识渊博,更以仁恕之心待人接物,深受人们的爱戴。他的生平事迹,无不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重视亲情和正义的精神风貌。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居士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名利的淡然处之。他虽才华横溢,却并未被功名所累,反而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这种超脱的精神境界,让人深感敬佩。

  此外,居士的仁爱和宽恕之心也让人动容。他收养抚恤姻亲,抚养孤儿寡母,不吝惜分出自己的财产给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文章最后对于洧水流向的描绘,既是对居士生平的一种隐喻,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洧水的流向,时而东折,时而北转,如同人生之路,充满了变幻莫测。居士的一生,便是这洧水的一个缩影,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却始终保持着那颗仁爱之心和正直之骨。

  文章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每一个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叙述,将居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在欣赏这篇传记的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居士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不应该被名利所累,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价值。我们应该像居士一样,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以正直之骨面对人生的挑战。

  总的来说,《洧南居士传》是一篇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的佳作。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也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引。通过欣赏这篇传记,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生的意义,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归有光《洧南居士传》原文译文】相关文章:

《洧南居士传》原文及译文赏析09-27

《洧南居士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08-04

《洧南居士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09-28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解析及原文译文09-27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08-15

文言文《六一居士传》原文及译文12-09

归有光玄朗先生墓碣原文及译文赏析07-24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的原文与译文赏析07-07

六一居士集原文译文及赏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