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记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02-25 14:27:02 古籍 我要投稿

石涧记原文及翻译

  《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石涧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一、原文: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kǔn)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 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

  二、翻译:

  游赏、修整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上行到石桥的西北,下到土山的北坡,当地的百姓又在这里架了一座桥。这里的水势之大,为石渠的三倍。横伸出来的石条作为水的底部,宽达水的两岸。石条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有的像摆开来的筵席,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屋。水流平铺在石上,流动之时像织锦的花纹,流水的声音像有人在弹琴。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去竹子,扫去陈旧的叶子,除掉朽腐的树木,这里可以排列十八到十九张交椅的空地。像织锦一样交错的水流,其激荡触石发出的声音,都出于石床之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石床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游赏吗?

  三、《石涧记》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石涧记》是其中之一,与《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作于同时,都作于元和七年(812年)十月。

  四、《石涧记》赏析:

  这篇游记紧承《石渠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也是写清泉美石,但同《小石潭记》《石渠记》诸篇比较,有其独特之处:作者善用新颖贴切的比喻来描攀景物,使其可感。

  文章可分两段。第一段先交代石涧的方位,接着描绘石涧的风光。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石。作者用贴切的明喻,把铺满水底的.石头描绘得如同一个房舍整齐、家什完备的家庭,充满了生活气息,散发看屋室的温馨。这里的泉水也奇妙无比。这段文字,使石涧的奇妙一下就显出情味来,这情味是非常悠然、清丽、明朗的。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水中世界,于是作者撩起衣服,赤着双脚,渡水过去。这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运用借喻和整齐对称的四字句,构思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如果说前面作者写的清泉美石,是用视觉和听觉感知的,这里写的则是用心灵感受到的。作者完全沉醉在这奇丽的世界里。自然而然地发出感慨。这些感慨,包含着作者的复杂的情感,既有陶醉于自然风光的快乐和满足,又有难言的优伤和哀怨,更多的则是借石润的美好景色来自我安慰。然后交代了游览石涧的时间,是和游石渠同一天。

  第二段具体描述了几处游览胜地的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和沿途的风景。从袁家渴过来,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向上游过来,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可以找到的源头。都来自石城村的东南,这一带可以游乐的地方有好几处。再往上走是深山幽林,越来越陡峭艰险,道路太窄不能走到尽头。

  这篇游记的'最大特色,就是景由情生,于常景中写出奇景。其实,作者笔下的石润,只不过是一条乱石纵横、流水交加的普通山涧,它既无险壑奇石之趣,也无激流飞瀑之观,甚至说不上有一点点异于其他任何一条山涧的特别之处,在一般游人看来绝不起眼。但正因为作者感情倾注,慧眼独到,故小小石涧无不成景,每一景致无不奇妙。

  物我交融,主体和客体并重,也是这篇游记的一个重要特色。当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浩叹,亦寄寓着作者被放逐偏隅的身世之慨,但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促成了作者化身于山水之间的强烈的渴望。作品对石涧的精雕细琢,若非凝目久思,细摩其味,是断然写不出的。作者对环境的领悟和感受,也不是短暂的体验所能达到的。文章中,“我”的角色始终鲜明地占着主动。很显然,作者写的不是单纯的“石涧记”,对石涧的着墨,也同样是作者的自我描绘。

  五、《石涧记》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河东先生集》。

【石涧记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王维《鸟鸣涧》原文及翻译02-23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01-18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0-12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09-02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02-15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12-15

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赏析及翻译10-22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02-24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07-01

鸟鸣涧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