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时间:2022-04-07 13:20:00 稿件 我要投稿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篇1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节上,曾老师的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

  一、首先本节课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温故而知新”环节复习了与本节课有密切联系的等式的基本性质,促使了学生发生知识迁移,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设计对于系数相同,或相反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如何解答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包括字迹书等各方面突出的学生,教师都及时给予肯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学生学习都是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敢于上台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四、教学设计清晰,体现了生命课堂的内涵。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在探究新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先独立阅读课本,初步感知加减消元法,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展示交流,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和练习,教学过程自然,是我校生命课堂的一次大胆,有效的尝试。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刻的理解了加减消元法的内涵,也获得了生命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

  当然一节再好的课堂,总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课堂小结不及时,课程内容缺乏体系等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但相信有了长期这种彼此之间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大家的教学水平定会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篇2

  初一数学组选择了单元复习课课型,有备课组长沈老师执教。整堂课结构严谨,教学流畅,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是一堂成功的观摩课,对新的教学模式作了有益地探索。

  一、复习模式的变更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通常以简单的知识点呈现,大容量题型的强化训练代替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师课前布置了“问题生成单”,明确复习要求,如此可使学生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然后,利用四人互助小组在课堂上进行适当交流,取长补短,归纳小结。这样既促进了个性发展,又兼顾了全面,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教学流程的创新

  本课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题生成”到“问题评析”,第二阶段从“新问题”到“能力拓展”。学生从教学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生成单”的合作评析等过程,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在学生建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拓展提升,教师提出更高层次问题,同样组织各小组讨论,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请你根据消元的思维方法,试着解决如下的三元一次方程。相信自己,你能行!

  x—y=1 ①

  x+y+z=26 ②

  2x—y+z=18 ③

  同学们在刚才总结方法的基础上,继续讨论,尽快拿出解题方案。这时,课堂上再次出现“冷静——活跃——激动”的场面,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让学生自告奋勇举手发言,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气氛中发表见解,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能得以充分地展开。

  三、实验的结果与体会

  1、通常,数学复习课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新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模糊“教”与“学”的界限,寓“教”与“学”为一体,整个教学过程随着学生思维不断展开,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对数学复习课充满浓厚兴趣。在对开放性试题和探究类试题的解决上,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开发性较大,解题的思路较宽,思维活跃,相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思维明显带有保守性。

  2、通过实验,教师教学水平也有了相应地提高。首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对问题生成单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方法要典型,便于总结。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情况,启迪智慧。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解法要及时作出反应,正确的要表扬,错误的要引导发现问题,这一切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课前必须刻苦钻研,做好充分准备,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课堂上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打开教师思路,随时接收科学的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可能有教师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体现了教学相长,教师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拓展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评课稿

  我认为林老师的这节数学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密切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杨老师的这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老师所创设的情境,都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和培养了实践能力。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方面,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在老师出世的问题时,,列出不同的方程,老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方面,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在例题变式环节后,杨老师引导学生自己编题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遇到问题互相帮助,使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服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合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杨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不足之处: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新课改理念体现不够。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相关文章:

复习课评课稿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03-16

复习课评课稿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通用19篇)03-22

复习课评课稿(通用17篇)03-30

物理评课稿(15篇)03-28

物理评课稿15篇03-28

语文评课稿五篇03-17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