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评课稿

时间:2022-03-28 12:51:35 稿件 我要投稿

物理评课稿15篇

物理评课稿1

  刚才听了庞老师讲的光的反射定律一课,教学内容趣味性强,实验现象动态直观。学生活动内容丰富,参与面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性强,教学方法灵活创新,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课

物理评课稿15篇

  一、 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1、 课堂引入阶段,教师通过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到墙上的红色光斑,逐渐变化成一条红色的光线,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现象的美妙与神奇。教师巧妙的将器材放在箱子中。学生根据经验会认为箱子中是一支激光笔在晃动。而当打开箱子却发现是平面镜在转动。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的经验与物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

  2、 在进行潜望镜的教学中,庞老师将教材中的潜望镜进行了改进,这样学生通过潜望镜在前面看到了自己身后的物体。这样现象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想,纸内藏着什么,会产生这样神奇的效果。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潜望镜的学习中来。

  3、 教师播放玉兔号月球车,登月的视频,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爱国主义之情自豪之感由然而生。

  二、 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本节课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本节课实验内容,实验室内没有配套实验器材,大家可以看到,学生用的器材都是庞老师自制的教具,同时我们也看到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效果非常好。庞老师将实验设计为分组实验,

  1、 通过实验探究弘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限制和约束。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带着自己的个性色彩进行实验。我们发现每组学生记录的结果不同,效果不同,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2、 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肃认真的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的进行数据的记录,和科学的处理数据,总结结论,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

  3、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民主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展示数据表格,交流实验,结论。评价实验过程,等一系列活动,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发表见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形成了民主的课堂气氛。

  三、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融合

  本节课教师大量的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及网络中的视频资源,如平面镜的转动,潜望镜,月球车等收到较好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内容直观化,静态图形动态化

  1、 光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是看不到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看到了光的传播过程。再如平面镜转动课件如果教师在黑板上讲,只能画两个对比图形,而利用课件,学生看到了在平面镜转动过程中反射光线的动态转动过程。这种由静到动的变化是多媒体应用的效果。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使紧张的学习气氛得到缓解,愉悦了学生的身心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几点不足:

  1、 没有组织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学生的实验过程显得无序

  2、 小组内分工不明确;有些学生不知该做什么

  3、 使用激光笔没有进行安全教育

物理评课稿2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巧妙激趣)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展示教学能力)

  比如,教师用来让学生比较铁丝和铜丝,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取用生活中的废弃的日光灯灯丝作为实验材料,做的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

  生的要求。(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

  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给家里新买的空调配置电线。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从说明书、广告、图书馆、因特网等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社会。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注意用电的安全、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评选“电学之星”————向学生赠送关于“神舟5号”和“航天人事迹”的杂志等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报效祖国!

  四、教学建议。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蓝维才老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物理评课稿3

  评价一个教师在特定的授课时长中的实际教学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积极和谐

  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所授知识是否准确且延展性强,常常是评价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先决条件。其次,例如教师形体语言、口头表达是否得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课堂上,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场调控力和应变力,富有激情,才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根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教学设计理念必须“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课堂必须遵循让师生双方“在探究状态下学习”的原则,在设计上要完整、在结构上要紧凑、在逻辑上要严密,从而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导入新课,让物理生活化。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同学模拟到商店为家里的电器买电线。并由此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们明白即便是生活中芝麻绿豆的小事也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整个课堂学习充满乐趣。

  2、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教法多样化。本节课无论是在结构设计还是实际操作中都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思考和踊跃探索的活动中。例如:为学生设计独立思考、合作合作、小组竞赛等学习环节,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在教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事,也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就是这堂课里学生最大的收获。

  3、大胆创新,使教学资源更贴近生活

  比如,让学生自己比较铁丝和铜丝的异同;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这些新颖的设计效果十分明显,体验了教师别出心裁的创新意识,同事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河不可及的。

  4、根据学生不同认知需求设计作业梯度

  本堂课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给家里新买的电器配置电线。这本身就超越了传统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生活化、将学科生活化,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的道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探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

  5、以人为本,注重感情目标的培养

  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其中不过是起到了引导、过渡等作用。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们积极参与、体验、合作、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获得了探索和成功的体验,充分体验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四、教学建议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本堂课就为广大教师同行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告诉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何全方位地对学生施行教育。

物理评课稿4

  本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惑性到理性,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

  (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两手的食指压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这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手拇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呢?”指出这是通过今天的学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用手压笔的两端”这个实验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习习相关,更好的激发学习愿望,调动学习积极性,带着问题迅速进入课堂。

  (2)体现了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师在设计实验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设计合理,在课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实验(课本)改为仿钉板实验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更容易使学生感到实验的可信度;把课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课设计的拓展实验:利用斜面压力变化实验来说明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突破了本节的难点,设计巧妙。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物理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渗透了这些方法。

  (4)贴近生活,体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举了大量增加、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分析,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

  (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本节在压强的概念的引入为难点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积要具体讲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2)本节课讨论和合作交流过程较少,使学生缺乏这种能力的锻炼。

  (3)反馈不足:学生回答增大、减小压强的实例时答题方法不明确,没有进行反馈训练。

物理评课稿5

  一、整体感觉

  首先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学生的只是与能力能同步发展,而且探究的过程中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其次,教师虽然年轻但成熟老练,基本功扎实,组织引导,合作交流,激励都很到位,课堂生动真实。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二中的物理教学也采用了“学案式”教学手段,设计依据物理新课标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整个设计完整,紧凑。

  此外我个人还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是在学案的设计中,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重点的“重力大小影响因素”实验探究应该放在第一页上面,逻辑顺序稍微欠缺点。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新课引入引人入胜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出四张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有何共同点,从而引出新课。

  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处在浓厚的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互动,合作交流,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能力,有助于他们建构知识,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倾听、交流分享的技能意识。

  3.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展示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鼓舞人心。此外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体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三维目标有机的结合,充分体现出新课程理念。

  4.作业的设计精巧

  作业中不乏有生活现象用我们物理只是加以解释的题型,将我们的科学知识紧密的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与技能。还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

  当然,所有老师对同样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交流,我的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批评指正。

  1.科学探究为主但开放性太小

  在探究“重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学生的猜想环节没有放开,只有三位同学进行了三种不同猜想就草草收场,感觉是为了应付探究式教学方法,而要尽快的得出结论就好,有浮于形式的嫌疑。既然是探究式教学,就因该开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小组活动多,但各小组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交流合作缺少实质性成果

  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能认真完成实验,但教师完全没有留给大家讨论交流的时间。也就是说有师生间的交流却忽视了生生间的交流。实验结论的的得出并非是学生们共同智慧的结果反倒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了。所以个人认为交流合作环节也过于形式。

  3.由于本节课活动较多,教师在安排时间上不够充分,尤其是学生的练习时间,在长5分钟会更好。其次是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也能减少时间的浪费。

物理评课稿6

  听了谢老师讲解《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一节内容,收获不少,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内容:

  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1、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是一堂实验课,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学生自己动手印象更深刻

  2、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

  3、展示了该老师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上课的教师充分考虑到物理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去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教程。通过类比手段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难度,再引导学生把这些直观的感性认识进行扩展抽象上升理性认识,最后把这些认识和知识加以巩固。

  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这一原则,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尽量还给学生,无论是概念理解,还是方法选择,都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丰富体验,获取知识,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必要之处作适当设疑点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概念突出

  4、分组实验是很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这堂课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可以更接近实际生活,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可以列举出更多的生活实例,

  总之本节课充分运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例。

物理评课稿7

  马老师上的是苏科版教材八上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内容。“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课堂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本、以解决问题为线、以启发探究为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堂课学生活动积极、气氛活跃,课堂整体有序,活而不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一堂不折不扣的精品课。下面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对马老师这堂课的看法。

  一、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马老师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去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组织形式方面,学生采用六人一大组、两人一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每一大组有三套实验器材,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即保证学生能独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强组内学生间的协作交流,促进了生生互动,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应该说,从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活动组织,实验指导,讨论交流,到规律总结,马老师始终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将课堂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思考、交流、展示、动手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标准上针对这一节内容相关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课程标准中,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科学探究既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马老师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探究活动一为例,马老师先通过学生用凸透镜互相观察对方,根据所看到的凸透镜成的不同的像,让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和什么因素有关?继而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在组内、班内进行交流,并进行师生的评价,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对马老师这堂课课堂教学的两点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物理评课稿8

  5月10日听了苏老师的一节新授课,课题为七年级下册的《二力平衡条件》。

  苏老师以复习《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引入课题,以力的平衡为教学中心,分四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步议一议,利用生活中的灯泡、被匀速吊起的货物引入教学问题二力平衡;第二步探究:当两个力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呢?通过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问题;第三步,通过教师参与总结梳理讲授问题,确定条件是什么;第四步。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规律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有关知识,但二力平衡比较抽象,教材中尝试通过生活中的情景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我发现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和误区。实现知识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具体的实验,最终归纳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本节课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问题。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本节课主要表现出二个特点:一是问题中心性,老师特别关注基于二力平衡的解决这一主题教学,围绕二力平衡的解决开展学生学习活动。比如:上台展示实验、老师围绕二力平衡设问,学生齐答老师问题、学生自己总结本堂课的收获等等。二是拓展延伸性,根据对教材把握,教学中大胆整合,注重学生思维想象性,帮助学生加深对二力平衡的理解。

  教学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谈谈我的看法。一、教学目标达成度。知识目标清晰,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性中,指导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也没有强调观察什么,学生观察点不够明确,也没有留足思考讨论时间,不利于学生思考分析。二、教学设计思路过分强调讲授任务的完成。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做到教材内容首先应该想法生活化,生活化后再想办法问题化,抓住问题后,想办法把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学习化。本节课总体感觉比较淡化教师教学行为向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化,学生平等参与不够,主要是老师讲,且经常发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现象。预设的教学问题和生成的教学问题不同,不够关注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指导,比如整节课学生动笔记的很少,也没提出具体要求。

物理评课稿9

  本节课是初三物理总复习中一节电学实验复习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适时异悟,选题难度合适,内容适度,使学生学会了电学实验中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一节好课。

  教学程序为:一、学生阅读,做题探究,全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感受,体验,尝试了如何解决问题,哪个位置不会。二、让一学生黑板上演板,给学生树立了信心。三、请这位同学阐述解题的理由。四、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解决方法。五、讨论如何写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先练,后讨论,使其看得见,摸得着,很快解决问题。

  本节选两个电学实验题供学生探究,第一题,解决电学中实物连线问题,本类题看似简单,其实学生一层云雾。本题涵盖的知识点很多,如何入手,电压表、电流表怎样使用,量程怎样选择,变阻器的连接、作用,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师逐一分析、异悟,使学生看得着,摸得着。第二题,属于电路故障题,有一定的难度。同样采取让学生先做,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原人学习、认识自然的规律,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老师异悟出电路故障的判断及分析的几种方法:

  1、电路断路:当电路某处断路时,电流表示数为0。

  2、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会使电路中电流几乎很小(没有),故电压表应当与用电器并联。

  3、电流表、电压表接线错误: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将反方向偏转。

  4、电路短路:若电源短路,则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电流表、电源可能被烧坏;若用电器短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几乎为零。

  5、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若接上边两个接线柱,则只相当于导线的作用,对整个电路无影响;若将下边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则相当于定值电阻的作用,无论滑片如何移动,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不变,灯泡的亮度也不会变化。

  然后,教学进入学生练习阶段,老师布置了荆门资料上八道题让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探究,再进入练习,使学生有再认识、再应用实践的过程,学生学得扎实,收获甚大。

物理评课稿10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组研讨周,大家共同听了解鹏翔、李霞、王景军等老师的《电源和电流》一课。王校长参与了整个听课和评课过程。

  陈红灵老师评课:

  1、课程内容多,课时无法完成。

  2、明确电源作用,用水位差类比,形象易理解,力争把电源理解透彻。在教学中可以用家庭中常见的水表类比。

  谢鹏翔老师从初高中衔接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初中教材中有抽水机和电源的类比,水流和电流的对比。

  李主任建议大家认真钻研课标,不要把问题讲难。

  赵京南提出物理课堂应当多引入生活当中的例子,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最后王校长作了总结:

  1、重视初高中衔接,建议各位教师把初中教材学一遍,高中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并清醒认识到,哪些是自己的经验,哪些是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的新问题。

  2、教学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

  3、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经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学生体会到生活当中就有物理。

  4、教材整合。教师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王校长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指导了教材的整合。)

  5、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炼,逻辑性要强。

物理评课稿11

  这是一堂实用、有效的物理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线索清晰,使学生在感性认识运动快慢的基础上,层层推进,引出理性需求:既速度的概念、公式、计算。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突出了速度概念的构建过程。我个人认为,本堂课有以下优点:

  优点一:整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那就是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非常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学生参加游戏,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切入正题。导入环节,涉及到与运动快慢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认知冲动,与后续内容的关系上做足文章。通过百米赛跑情景提炼出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再通过教师的层层设疑,自然引出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生成新的问题,教学效果显著,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亮点二: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把生活中与速度有关的信息整合后,以课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百米赛跑现场”的图片,情景再现,让学生仿佛又回到运动会的比赛现场;合作交流速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交流,目标明确;“汽车速度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就在身边;用课件逐步展示1m/s=3.6km/h的换算过程既节省时间,又突破重点;平直轨道运行的列车、疯狂过山车对比鲜明,一下就让学生分辨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磁悬列车,即拓展资源又进行情感激励。以上课件的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件的运用使教学环节更加流畅的同时,也大大节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在编题解题环节有效展开。

  亮点三:本堂课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

  本堂课,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有4次,用时合计15分钟,分别是:课前导入的小游戏;速度的意义、单位、公式、的五道题,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又分组板演;用物体或肢体模拟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最重要的一次是编题解题环节:2人编题12人做题8人纠错。其余学生正式书写了4道题。由于课堂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突显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多人次参与编题解题进行汇错纠错,有效的完成了速度的计算这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几点建议:

  1、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要用书面语言,地方土语尽量避免。

  2、可见要与教学同步 课件有一次延缓之处。

  3、避免口头语“那么”

  4、合理利用教学时间,学生纠错后,教师的点拨点到为止,不用过度的强调,这样可以节省下来达标测评的时间!

物理评课稿12

  周四听温从跑老师的公开课——《动能和势能》,让我受益匪浅。温老师设计的每一个实验,语言的每一处衔接,选取的每一个事例,都显现出温老师的匠心独运。整节课深入浅出、气氛轻松活跃、师生积极互动、达成教学目标。

  温老师课上得生动,以实验为载体,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有多次的实验、讨论、发言、展示,充分展示了课堂的丰富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活起来了。

  温老师通过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轻松的引出运动的飞机具有做功的本领,再通过各种事例说明能量的存在和形式;再通过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与学生巧妙的互动中,让学生体会出动能、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使得动能、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活动就很容易进行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再次巩固了这些实验探究方法。学生的分组实验、老师的演示实验,都紧扣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从概念感知到建立概念到概念形成到巩固概念,给我以后上概念课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启发。

  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魅力,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评价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温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激励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活动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例如上课一开始,温老师通过演示小球过山车的实验,引发学生回答知道的能量,学生纷纷抢答,一下子回答出了很多形式的能量,温老师在黑板上做了记录。然后告诉学生,我今天也准备了几种能量,让学生分类。学生通过分类巧妙的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表现出了温老师高超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从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表现积极,学生学习投入度达90%以上。在这节课当中,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学习,动手动脑,主动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说明温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三、从教育的本质,“教书育人”,关注所有的学生以其发展。例如学生讨论发言时,温老师即关注到前面的学生,又注意到后面的学生,即照顾的女生,又考虑到男生;巡视指导实验时,温老师参与到每组学生中和他们交流讨论,并及时用激励性语言给与肯定,如“你真厉害!”、“真了不起!”、“你们表现的非常出色!”。这样增强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勇气和信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大面积提高。

  当然针对整堂课上一些细节的表现上,我个人认为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本节课容量太大,教学时间达45分钟,课堂结束有点仓促,对于《动能和势能》可以分成两节课完成。

  当然瑕不掩瑜,这并不影响温老师在这节示范课上所展示个人风采与魅力,正因为有了温老师这样夯实的基础和独特的技巧,尤其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互动,使这节课依然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物理评课稿13

  物理评课稿:《声音的特性》

  课题:声音的特性

  课型:展示课

  授课人:XXX

  地点:XXX

  教学过程简介:

  本课主要内容共分三大块:音调、响度、音色,每块内容分别交由4个小组合作处理,有的小组负责讲解,有的小组负责做实验,有的小组负责反馈,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实验课。

  优点:

  1、学生的讲解基本到位,学生能积极配合回答讲课者的提问;

  2、及时以题目的形式对所有知识进行反馈;

  3、在老师指导下做好演示实验。

  4、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不足:

  1、反馈题重数量,但处理质量不高;

  2、个别反馈题不能紧跟所讲内容;

  3、小组合作有待加强,五、六、七组间有重复现象。

  建议:

  1、加强预习和课下的辅导,对较难的内容如演示实验,给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

  2、老师可参与准备一些反馈习题,使之更有针对性;

  3、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预习。

物理评课稿14

  一、教师教态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杜教师的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自由的师生的关系。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探究,学生主体”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四、教学建议。

  加强板书的设计。

物理评课稿15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张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探究,学生主体”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巧妙激趣)

  一开始交代学生效率在中考试卷的占比。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建议。

  设计点比拼的题。

【物理评课稿15篇】相关文章:

复习课评课稿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03-16

复习课评课稿(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通用19篇)03-22

语文评课稿五篇03-17

优秀评课稿【10篇】03-16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03-16

小学美术优秀评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