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时间:2022-04-20 10:36:03 稿件 我要投稿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精选5篇)

  评课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评课稿,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精选5篇)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篇1

  日前听了周俊杰老师执教的《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一课,受益非浅。本节课比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入,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周老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改变呈现形式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教学本节课时,周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地的对教材内容入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周老师在呈现例题时并不是象往常一样一次性出示,而是先呈现一个矩形,让学生猜猜这个方阵有多少人?学生盲目地猜测。接着,周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逐步出示一条条信息。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意识——只有收集了相关的信息,才能解决问题。例题的结构没有变化,但是呈现形式是多唯的,开放的。

  2.提供学具操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在数学或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并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对所获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这节课中,学生根据周老师提供的学具对例题呈现的信息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先求一个方阵的,也有先求一行或一列的。反映了不同的解题策略。

  3.提供多余信息,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

  在数学或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并不能按部就班地套用公式,所需数据往往不是一一对应。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如何对繁杂多余的信息入行分析、选择,抓住所需信息,摈弃多余信息,从而解决问题。周老师在这节课中也注意到了这点。周老师设计了一个调查学校浪费粮食的实际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信息,学生通过分析,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了问题。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篇2

  1、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刘老师在本节课给出了一幅超市卖保温壶的主题图,给学生提供了鲜明完整的信息,并且让学生依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过程。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出一个个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材料充满了真实感,把学习与生活相连接。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而且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引导教学

  应用题教学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例题和练习都是让学生自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刘老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探索、争辩和交流。

  4、练习与生活相结合,体会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练习是由开放性,灵活性的生活情境组成。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去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是结果与答案一致。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篇3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我们学校所研究的课题是《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课题研究成果以及新课改理念,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比如:

  在第一个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新课改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就结合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体育活动话题来创设主题,谈话引入新课。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体现了新课程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这里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从本身的能力出发去接受问题,理解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体现了课题中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观点。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说出每种方法时,我又通过课件进行引导,因为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法上把思考和小组的合作交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做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孩子,促使孩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以及课题中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自由解答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的观点。另外,通过比较发现异同,小结交流经验收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另外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无意中明白我们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方法的优化,这才是最合理的学习方法。

  在第四个环节中,我合理利用材料,发散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的数学,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另外,在第一个练习中,也体现了课题中通过一题多变,启发学生思维灵活的观点。

  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总结经验,畅谈收获。主要是想给孩子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课题中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的观点。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篇4

  问题解决从原来的三足鼎立(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行,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一至三年级的问题解决教学,只在三下的第八单元专门劈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在计算教学和概念教学中渗透了大量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材中的例1是连乘应用题。这类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碰到,因此学生并不感觉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喜欢的运动会作为情境载体,让学生计算运动会参加广播的人数、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米数、运动会奖品购买、运动会照片存放等一系列数学问题,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学中,当他们解决参加运动会广播人数时,不仅列出了586=240(人),而且也列出了586=240(人)及865=240(人),通过相互交流,能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我并不拘泥于单一的问题情境中,把连乘问题拓宽到计算图书室的图书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展开的基础。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练习1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练习2以表格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学会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练习。练习3需要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问题提出缺少的数学信息,是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深入理解。练习4结合估算,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合理灵活的解题能力。

  当然课堂中也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1、课中师生生生的交流形式比较单一。每题几乎都是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师生交流的形式得以展开,容易造成课堂的单调乏味。

  2、只顾追求策略的多样化,忽略了连乘问题有时方法也具有局限性,不是每题都可以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算式。如果在课堂上不加以对比,学生很可能造成思维定势,认为连乘问题只是简单的三个数相乘,而忽略对连乘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 篇5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3.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用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标,我设计了以下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课教学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下面我就以上四个环节说一说。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以本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二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学生说出后,讲一讲思考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三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在课的新授部分,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参加的用小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用小棒摆飞机)并演示5根小棒摆一架飞机的过程。这时老师问:“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到动手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学生在音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用5根小棒摆了一架飞机”“我用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用10根小棒摆几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动手、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15÷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及例2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用除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图: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节目,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是看节目的几倍?”等等,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学生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的套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性,而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创造的问题解决方式。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几个层次,目的是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课的结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精选5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04-19

小学数学评课稿15篇04-19

小学数学评课04-18

小学数学评课稿(集锦15篇)04-19

物理评课稿(精选15篇)03-28

数学听课记录评课意见11-19

物理评课稿(15篇)03-28

物理评课稿15篇03-28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5篇04-14

《买东西的学问》评课稿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