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5 19:27:15

《草》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草》教学设计(通用11篇)

  《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草》:

  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课中刚刚讲到《找春天》,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各自找了一下春天,我发现啊,大家找到的春天都不一样,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在古代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叫白居易,他找到了春天的草,并且作了一首诗《草》(出示课件),现在就让老师带大家到唐朝,看看白居易找到的春天的草是怎么样的好吗? (学生的回答肯定异口同声“好”。) 那好,大家请看PPT(播放配乐诗朗诵)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 好了,现在大家把语文课本翻到第5页。我们刚才已经听了配乐诗朗读,那现在我想要听听我们的小朋友能读得怎么样?所

  以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下老师会叫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得更好。好,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在大家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大家,大家读得都很棒。这样吧,我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下,大家都来当一回小老师,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什么字发音不太标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并请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

  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学得也很好,刚才有同学已经指出了第二句诗中的“岁”是平舌音,“荣”是翘舌音(出示课件),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要注意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 大家读得很好,我们还有同学指出了刚才那位同学没有注意翘舌音,看来同学们都很仔细,“烧”这个字是怎么读的呢?(课件)(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再请学生答,不超过四位学生。)这个字读shāo,是翘舌音,刚才有几位同学念成了sāo,这种读法是错的,还有一个字的读法错误刚才也有同学们也发现了,“吹”(黑板板书),这个字也是翘舌音,读chuī(黑板板书),下面这两个字的读音大家也跟着老师来读两遍,——“烧”(领读),——“烧”(学生跟读),——“吹”(领读),——“吹”(学生跟度)(重复三遍) 不过最后在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野火烧不尽”的“尽”是前鼻音,而“春分吹又生”的“生”是后鼻音。

  好了,那么现在我们大家就来一起读一下这首古诗,要注意刚才我们提出的发音注意点。

  (学生齐读古诗)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厉害!但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第二句中有两个“一”,它们是怎么发音的呀?老师有点不明白了,又谁愿意告诉我呢?(明确两个“一”的读音) (请同学回答,大概请四到五位同学,如果没有同学答对,那就只有再听一遍录音。) 对了,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两

  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那现在我们就要自己来朗读一下了。我请同学们一位一位地来朗读,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比较有感情,比较有特色。 (请五到六位学生朗读课文)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下面我们大家来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

  (全班齐读)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大家首先来看一下,然后再联系古诗,我们来讨论一下这首古诗的内容是什么,白居易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草的情景呢?(出示课件图片) 大家可以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和有关的参考资料,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如果会说了,就可以和你们的搭档交流一下;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懂也可以相互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话等一下我们大家都一起来帮忙。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学生讨论) 我看大家都讨论地非常激烈,有些小组已经把问题都解决了,有些小组已经能够说诗的意思了,还有些小组的问题提得有些难度,看来等一下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帮忙了!现在老师还要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古诗,来检查一下大家有没有把刚才我们强调的重点记住。

  (请四到五为学生起来朗读古诗)

  不错,很好。(如果有读音错误,及时指出) 刚才大家都已经讨论了,如果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话,现在就提出来吧,我们一起来互相帮忙。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问) 既然已经解决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那我们就要来讲讲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了。老师在把刚才的几副图再放一遍,大家开动脑筋,等一下我请同学回答。 (播放PPT,并请请学生分别讲一下这四句诗的大概意思。然后请学生做总结。)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学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习小草的这种精神呢? (学生回答“要”) 很好,我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们最后再来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朗读) 很好,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大家可以讲讲这首诗,小草或是你刚才读诗时想到的。 (请学生回答、交流思想)

  3、练习背诵,完成练习 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习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 (好)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PPT,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

  (请部分学生背诵古诗)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了我们都已经会了,那诗中的生字我们也都认识了,会写了吗?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看PPT。(利用PPT出示生字) 这些字该怎么写呢?大家认为这些字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等等我们在请同学到讲台前来介绍自己组的方法,这样好不好啊?

  《草》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教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学教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前课准备

  1、熟读课文,熟记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文学常识。

  2、能够根据文本注解和学案提示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3、阅读《补充习题》中的“预习提示”

  学习过程跟踪追击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学一学:我非常聪明】

  1、给加点的词注音:

  焦灼(zhuó)湿漉漉(lùlù)飒飒(sàsà)蔫巴(niān)

  踉踉跄跄(liàngqiàng)绽(zhàn)开愠怒(yùn)抽噎()

  2、解释词语

  惶惑:疑惑不安。酸涩:又酸又苦涩。

  围追堵截:围剿、追击,迎面拦截。

  花天酒地: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焦灼:非常着急。

  踉跄:走路不稳。

  愠怒:愤怒,生气。

  蔫巴:枯萎。

  抽噎:抽搭。

  3、提出预习中不懂得问题

  【议一议:我潜力无穷】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线索理情节

  组织交流,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

  4、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

  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讲一讲】我特别自信

  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

  明确:

  (1)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

  (2)本文借用了藏族同志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含义颇深。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建一座糖厂且是最甜的地方,既说明了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也隐含着我们今天甜蜜的生活就是他们换来的,还让我们体会到藏族同胞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与感激。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2、杨光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杨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3、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就这样,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

  这一段动作描写具体地展示了杨光在烂草地上行进的情形,表现了他对同志生命安危的无限关切之情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4)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4、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描写一系列动作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

  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5、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练一练:我定会成功】

  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提示: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完成课时训练

  【本课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大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好诗。这些诗可美了,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草》。

  二、简介作者: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他写《草》的时候才16岁!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1、出示全诗:范读、带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出示诗的节奏,领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五、感知诗歌

  1、齐读全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由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六、探究诗歌。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抓住句中的'“原”字进行教学)

  原野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抓住句中的“离离”进行教学)

  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抓住句中的“岁”字进行教学:用“岁”说一句话?岁和年是什么关系?一年有几个季节?哪几个?

  抓住句中的“枯”“荣”进行教学: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看图说一说各个季节的草的不同特点。)

  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枯”和“荣”是什么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学习第三句“野火烧不尽”。

  烧不尽”就是烧不……到了冬天草叶子都枯黄了,大火一烧,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4、学习第四句“春风吹又生”。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指名说说第四句的意思。

  5、齐读诗歌,读出感情。

  第一句:突出“离离”,读出小草的蓬勃生机;

  第二句:突出“枯”“荣”,读出草因四季的变换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第三句:突出“尽”,读出野火的猛烈;

  第四句:突出“又”,读出小草生命的顽强。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对小草说的吗?

  七、拓展延伸,背诵古诗

  1、《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齐读)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听儿歌、唱儿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3、背古诗:指名背、齐背

  八、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欣赏到了小草蓬勃的生机和顽强的意志。我们要爱护小草,要有小草的顽强意志。

  《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单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 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友没有信心,就说:朋友,还记得吗两个月前,我们来过这个地方,那时正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全是枯草,有的山上的枯草还被野火烧光了。可是现在,你看,到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又长出来了。小草的生命力都这样顽强,何况人呢!贤弟请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位朋友听了后,被诗中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说:小草都这么顽强,我们人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向小城方向走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这首诗,请看大屏幕。

  2、齐读课题:草唐代 白居易 (读两遍)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抽生读生字,正音。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齐读这一句。

  师:谁能用原组词

  (生口头组词:原来、草原、原野……)

  师:那原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草原,原野

  师:原上草就是那里的`草

  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

  师:离离怎么理解请看大屏幕,就是草长的这个样子。你看这些草长得怎么样(生: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

  师:对,离离就是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出示课件)生读。

  抽生说说。全班一起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抽生读这一句,(读准平舌音岁),齐读这一句。

  师:谁会用岁说一句话8岁就是你出生了8年,一岁就是一年。(点击课件)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那小草在一年中会有哪些变化呢请看黑板,老师给你们画一画,你们边看边想图上的意思,再举手起来说说。(师画一幅,生说一幅)

  我用绿色和黄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春夏秋冬四幅简单的草原图:发芽──茂盛──变黄──干枯。让学生说说各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从颜色上观察小草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师:说到这里,谁知道枯和荣分别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再让学生说说荣、枯应分别写在那幅图下面(生说师写),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板书:春夏 荣秋冬 枯)

  游戏:师念枯,学生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师念荣,学生高举双手。(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枯、荣的理解加深了。)

  3、学习第三句野火烧不尽。

  齐读这一句。

  师:野火指什么尽是什么意思尽字中的尺像箩筐,箩筐倒过来(边讲边画),里面的东西都没有了,所以尽意思是完。(出示课件)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野火把小草烧不完(生跟着说)

  (师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用红色的粉笔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问:原野上的枯草被野火烧了个精光,可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生:因为草根在土里,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板书:烧不尽)

  4、学习第四句春风吹又生。

  跟着老师读这一句。

  师:生在这里怎么理解

  生:生长。(课件)

  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了。(师用绿色粉笔花草芽。板书:吹又生)

  5、表演感悟。

  师:现在大家来演一演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把你们的桌面当地面,小手演小草,根据老师的

  描述表演。 野火烧不尽(生蹲到桌子下面),春风吹又生(生小手慢慢伸出桌面),春风吹啊吹,小草长啊长(生小手越来越高),小草越长越高,越长越高(生站起来了)。(反复两次)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力了吗小草的生命力怎么样(板书:生命力顽强)

  四、有感情地读古诗

  1、对照大屏幕划出停顿。

  2、大声自读,分组读,抽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五、完成练习

  做一题议一题,并对照大屏幕改错。

  1、我会填空。

  ①、这首诗是描写( )季景色的。

  ②、《草》是( ) 朝大诗人( )写的,诗中------------------,-------------------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 一对反义词,是( )和( )。

  2、我会连线。

  离离原上草, 一年一度秋冬枯萎春夏繁荣。

  一岁一枯荣。 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 野火烧不尽, 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

  春风吹又生。 野火是烧不完这些小草的。

  3、我的发现。

  我发现一岁一枯荣的前一个一读( ),后一个一读( )。 下面的一我来注音。

  (1)一( )条小河。

  (2)一( )心一意。

  (3)我参加了一次有趣的体育活动。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现在正是春天,看窗外的小草正在茁壮成长,你们现在的年龄正是人生的春天,祝你们像小草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并会写“枯、荣、烧”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白居易的生平,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同学们边听边猜一猜这首歌曲写的是哪一种植物?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写的是什么植物吗? 生:小草

  师:虽说它没有花香,可绿化环境少不了它的身影,虽说它没有树高,可祖国大地到处是它的足迹。同学们知道古诗《草》是谁写的吗?

  生:白居易。

  二、作者简介 师:对白居易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师小结: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真了不起。

  三、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知道当时他是怎么写出这首诗的吗?

  生:这首诗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白居易当时十六岁。这首诗是应考之作,按科举规定,凡限定的试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跟咏物诗相似。

  四、初读古诗

  导语: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写小草的。

  1、听朗读。

  2、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古诗。

  (引导: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一定要读准字音哦。) ①学生自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3、读出诗的节奏。

  (引导:同学们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请同学们看着节奏图,自己试一试。)

  ①学生自读②指名读③齐读

  五、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有三个生字,同学们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在小组里自学一下生字。

  2、全班汇报 (1)学习枯字

  生1:枯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大家在写的时候先写木字旁,再写古。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枯,古代的古加上木字旁就是枯。枯,枯萎。小草枯萎了。

  生3: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姑姑的姑把女字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枯。枯,枯井。

  生4:可以用一个词来记住它:古代的木头。枯,枯萎、枯井。我还可以用枯井说一句话:这里有一口枯井。

  (2)学习烧字。

  生1: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先写火字旁,再写尧。 生2:尧加上火字旁就是烧。烧火。

  生3:我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浇花的浇把三点水换成火字旁就是烧。烧,烧鸡,我喜欢吃烧鸡。

  生4:可以用一句话记住烧:尧帝发火了。烧,发烧。弟弟发烧了。 (3)学习荣字。

  生1:荣一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先写草字头,再写秃宝盖,最后写木字。

  生2:把劳动的“劳”的力换成木就是荣字。荣,光荣,刘胡兰死得很光荣。生3:我用一句话记:草下面盖着一根木头。荣,荣誉,她获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荣誉称号。

  教师小结:同学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老师很欣慰,老师为你们骄傲。

  同学们分析的这么透彻,那你一定知道怎么写这三个生字吧,同学们试写两个。

  六、理解诗意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出示诗句:离离原上草,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生:离离:草木茂盛的样子,原:原野。离离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很茂盛。

  (2)出示诗句:一岁一枯荣。 师:怎么理解这句诗。

  生一岁就是一年,枯就是枯萎,荣就是茂盛。一岁一枯荣就是小草在秋天枯萎,到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茂盛。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出示诗句

  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野火: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尽就是完。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烧,也不能把它烧完。

  师:小草就这么被火烧死了,那这火是什么样的火呢? 生:无情的大火,残忍的大火。

  师:大火无情,明明把干枯的小草都烧死了。为什么诗人却说“野火烧不尽”呢?

  生: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大火只烧掉了小草的叶子;小草的根深深的扎在了泥土里。 (2)出示诗句

  这句呢,怎么理解。

  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小草?

  生:顽强的小草,坚强的小草,不屈服的小草。

  3、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整首诗的理解。原野上长满了茂密的野草。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长得茂盛。野火不管怎么烧也烧不完它们。春风一吹,小草又重新发芽生长。

  师小结:是啊,我们经常会在陡峭的悬崖上、石缝间看到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对这平凡的小草肃然起敬。

  七、回读古诗,体会感情。

  1、同学们,平凡的小草,有着不平凡的精神,难怪诗人白居易会喜欢它,会赞美它,让我们一起朗诵古诗《草》。

  2、平凡的小草,用它顽强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读者,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背诵古诗《草》。

  3、指名背诵、同桌互背。

  3、《草》原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它是白居易16岁时的应考之作。原诗有8句,本课节选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放音乐)

  八、总结

  小草顽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古诗《草》只是诗歌百草园中的一首。同学们可以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去学习其它的古诗。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草》,学会了生字,了解了诗意,知道了小草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虽然不起眼,但它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那种顽强的意志、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不要害怕、不要屈服,要想尽办法战胜困难。

  《草》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课前预习: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 ) 踉跄( ) 愠( )怒 酸涩( )惶惑( ) 湿漉漉( ) 拽( )到蔫( )巴 残渣( )飒飒( )—霎( ) 绽( )开

  2、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课堂活动

  活动一、朗读感知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二、理清情节

  通读全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活动三、 品评人物

  1、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 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

  3、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拓展延伸

  以“说吃草”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反馈练习

  一、各组均有一个注音有误,找出来订正在括号里

  A.水芹菜(qí)美孚(fú)肥嫩(nèn)砍刀(kǎn)( )

  B.火燎(liǎo)愠怒(wēn)踉跄(liàng)宿营(sù)( )

  C.嚼草(jiáo)残渣(zhā)掀开(xiān)蒜苗(sù)( )

  D.一霎(shà)堵截(jǐ)挎包(kuà)绽开(zhàn)( )

  二、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按顺序订正在横线上。

  惶惑 湿漉漉 记忆尤新 临危不惧 仔细端祥

  灌输 颜色青翠 山青水秀 危在旦夕 舍身忘死

  阅读《成功的秘诀》一文,回答问题

  一位富翁在广场上撒下一大笔钱,对周围人说:“谁帮我捡起来,每捡一百张,自己可以拿走一张。”

  一个小伙子弯腰就捡,可是他渐渐感觉不对劲起来,人群中怎么没有一点声音。他直起身,见每一双眼睛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他扔了钱,涨红着脸,挤出了人群。人群里除了窃窃私语,没有一个人行动。

  半小时后,一个过路人挤出了人群,他迟疑地看了看富翁,弯腰一张一张地捡起来,全不理会人群的哄笑。在快要捡满一小袋的时候,慌慌张张地挤进第二个人,他肯定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他捡得更快。不一会儿,人群中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人群像爆炸了一样,你抢我夺,有的甚至就地卧倒……抢着的全跑了,没抢着的一边咒骂,一边大喊:“富翁!富翁!”

  富翁摆了摆手:“不用追了,钞票是假的……”刚才还在咒骂的人兴奋得变了形:“我早就说了嘛!”

  他们的话音未落,富翁已打开密码箱,对那三个人说:“感谢你们行动了,你们捡起的每一张钱都是真的,而这笔钱会帮助你们更成功。”人们的眼睛又一下子射出绿光。富翁交给第一人十万,第二人十万,第三人还是十万。“不过,年轻人,你能告诉我,当初你们是怎么想的吗?”富翁问。

  第一人说:“我从您的眼神里看不出有多假,而且我也没冒什么风险呀。”

  第二人说:“我太需要一笔钱了,这对我真是一次机会。”

  第三人说:“我只是看他们俩人都不像傻子。”

  三人同问富翁为什么做这件事。富翁哈哈大笑:“我就是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原来,成功只属这四类人: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1.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论一下“一个小伙子”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次描写了“人群”的反映,针对一处想像一下“人群”的心理活动。

  《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草》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理清课文的线索,理解课文紧扣线索安排情节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理解课文紧扣线索安排情节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指导法、自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二、简介文章体裁和作者:

  1、本文是小说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2、作者是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三、识记生字、生词。

  焦灼(zhuó)踉踉跄跄(liàngqiàng)愠怒(yùn)

  霎那(shà)蔫巴(niān)抽噎(yān)

  四、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五、抓住线索理情节:

  1、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开端)

  2、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发展)

  3、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发展和高潮)

  4、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结局)

  六、学生划出对杨光和副主席描写的语句:教师重点分析第三段,提问:

  1、当杨光得知担架上的危重病人就是病重而昏迷的周副主席时,他有哪些反应?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些反应的?

  2、作者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时,运用了哪些描写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3、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明确:动作描写有“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闭住”、“抖动”、“吐掉”等;神态描写有“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和非凡气质。

  心理描写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七、探究: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八、思考: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九、小结:

  1、理解正文前的引文中的“最甜”一词的双关义明确:“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2、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3、体味生动、准确的语言:找出文中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十、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十一、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草”为线索——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

  ——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结构紧凑,脉络分明)

  《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见过小草吗?它是什么样的?

  2.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在哪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

  4.全班小朋友跟老师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在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2.全班小朋友听录音范读,然后小朋友跟录音读。

  3.学习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指名认读并组词。

  (3)小朋友自由识记,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商量怎么记住这些生字。

  (4)反馈识记生字的办法。

  (5)小组开火车去拼音检查认读的情况。

  三、创设情境,感知理解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地方?上面长满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草长得怎么样?

  3.一天一天过去了,小草慢慢长大,秋天到了,有的小草变黄了,冬天不少小草都被冻死了。小朋友你们担心小草会死掉吗?

  4.看看,春天又到了(出示挂图),小朋友们又看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这一内容呢?

  6.小草又活过来了,你的心情怎样?

  7.可是不知谁一不小心使原野着火了,烧得小草噼里啪啦地响,可是春风一吹,它又活过来了。

  8.出示后两句,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9.教师指导学生读。

  10.此时,你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

  朗读古诗。

  板书设计

  6.草

  lí离 yuán原 suì岁 rónɡ荣 yě野 shāo烧 jìn尽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梅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1.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3.抽查小朋友认读生字的'情况。

  二、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学生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背诵。

  5.学生自由背诵,然后指名,检查背诵的情况,表彰先进。

  三、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积累古诗

  1.小朋友们,咱们中国的古诗可多了,这可是别的国家没有的宝贝。你们看,老师今天又带了一首古诗来。(黑板出示古诗《梅花》)

  2.教师教,学生读,并认读其中的生字。

  3.鼓励学生收集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生字。

  2.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并组词。

  3.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说一说每个字书写的注意点。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集体展示,互相评价,并推荐好的供大家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6.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 后 感

  《草》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养成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2、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词典字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找春天》,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五、总结;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03-29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19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