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作文

时间:2024-01-07 13:08:46 阅读 我要投稿

【热门】阅读的作文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阅读的作文9篇

阅读的作文 篇1

  古人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恬淡意趣,今人却是“终日思绪何来,屏幕旁海阔天空”的方寸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阅读可以随意切换,时间可以肆意穿越,购物可以惬意选择,社交可以任意点击。不知不觉中,时间被挤兑了、信息被窃取了、谣言被传播了、朋友被欺骗了……我们开始迷茫了。这,就是源于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新模式无序发展而导致的生活碎片化。

  碎片化原本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碎片化使人们不必花整段时间去比较、纠结和挑选。京东、1号店、淘宝、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万商云集”,通过复杂的大数据分析帮助我们做出了最佳的购物选择。百度、知乎等检索平台“知识爆棚”,小到查看天气情况、居家烹饪食物,或是某个冷知识都变得轻而易举,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然而,碎片化也给传统的商品和服务营销模式、大众的知识和信息传播方式、社会的价值和合作凝聚形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造成了消费的个性化、媒介的自主化和社会的族群化。

  碎片化阅读正吞噬着我们的阅读灵感和思维。通过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了解时事动态,观点论断,正是迎合了运营商攫取我们的关注而获得流量收益的初衷。自从智能手机的崛起,碎片化阅读就始终伴随在我们的左右,并且使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这类无营养的信息养成了我们不愿动脑的习惯,偶尔再拿起一本需要细细研读的书籍,却发现大脑负责进行复杂阅读理解的功能似乎丧失了;屈服于强烈刺激,注意力难以集中;非系统性的知识损害了我们的逻辑体系,造成我们价值观的混乱;我们心中填满了各种刺激源,产生了获得知识的错觉,自我麻痹……

  碎片化生活需要我们保有理性的认识,需要我们克服自身容易被环境所改变的特性,不被外界的言论诱导,不幻想捷径,专注于自身。对碎片化阅读而言,取消关注一些无意义的公众号,只保留少数有深度专业性的来拓展知识;进行时间管理,划出完整时间系统性学习;同时,应该重新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克服初拿起一本书时的'浮躁,制造无干扰的环境,杜绝一切阅读以外的事。坚持一段时间的啃读,让自己读完每本书都有新的思考和认识,或是整理出一张思维导图,或是积累一些笔记,主动参与有价值的阅读。

  “读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我们应该留有的情怀,应对碎片化生活,只做专注阅读的自己。

阅读的作文 篇2

  我:“外婆,你是贵州人,你能说一下你们苗族人在过年时一般会做些什么吗?”

  外婆:“我们啊,过年一定要大扫除,表示把霉运扫掉,然后要贴对联啊,贴门神啊什么的,说大吉大利,还有,以前外婆还没和你外公结婚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家里摆上桃花,这里的.人都说,单身的人过年插上桃花来年可以走桃花运呢!”

  我:“是吗,外婆,你们那儿的习惯好特别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干什么,或者不能干什么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团圆饭,然后那个,好像是鱼只能吃一半,还有一半得留到初一才能吃,说什么年年有余。”

  我:“外婆,我在手机上查好像还有说团圆饭吃好小孩子还要提着灯笼去大街上唱什么歌呢!”

  外婆:“哦,这个都是以前的习俗,现在基本上都没了,因为贵州已经开发了,所以基本上很少会有人那样了!”

  我:“那,外婆,大年初一,初二又要干些什么呢?”

  外婆:“年初一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亲戚拜年,对了,初一绝对不可以洗头洗澡扫地,初二才能洗头洗澡扫地。”

  我:“外婆,为什么啊,为什么初一不能,只有初二才能洗啊?”

  外婆:“因为,都说初一是运气,初二扫霉气,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温州又有什么很特别的民风民俗吗?”

  外婆:“这我倒不太清楚,你外公应该知道,不过大概我还是知道一点点,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头,因为温州话谐音‘余,裕’,吃芋头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头。”

  我:“外婆,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外婆:“温州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放开门炮,关门炮,然后都会在大年初一领红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楚了!”

  我:“哦,谢谢外婆啦,吃饭去喽!”

阅读的作文 篇3

  我的性格有些古怪,有时开朗有时孤僻,因此,我的朋友对我也时冷时热。只有它,是我永恒的好友,那就是——书。书,充实着我的灵魂;书,陶冶着我的情操;书,让我与伟人对话;书,让我从目不识丁的毛头娃成了能行文断字的“小文人”。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要说:“书籍,为我的人生铺设了一条金光大道。”

  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我钟情那精彩纷呈的漫画书,时不时地要父母给我买上几本。我渐渐长大,对那些写童话的拼音读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爱不释手。到了五年级,我已经不满足于看那些书了,于是,一本本世界名著在我眼眶里打转。现在,我还准备看《哈利波特》呢!当然,书要读得进还要用得出。上课时,只要有关那些书,我都能侃侃而谈;下课和同学聊天时,丰富的知识又使我大显身手;写作文时,文思泉涌,一泻千里,真应了那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不仅让我知识丰富,还让我明白许多奥秘。我从《夏洛的网》里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从《堂吉诃德》里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从……书给了我的数不胜数,它将使我终生受用。

阅读的作文 篇4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逐渐长大,喜欢逛书店,进了书店就不爱出来,现在就成了真正的“书迷”。

  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个快乐的音符,在我眼前跳动着,组成一段一段生动有趣的画面。最近我迷上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一系列书籍,他以动物为主角,通过对它们的行为,目光透露出来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将一个个故事栩栩如生的娓娓道来。将你深入其中,感同深受,和它们一起笑,一起悲。我仿佛就是书里的狼王,报恩的猛虎……更加深入了解它们、走近它们、爱上它们、保护它们。在它们情感世界里,在生死抉择的关头,它们表现出来的忠贞和勇敢,也会让我们汗颜。

  书就像一块魔力的吸铁石,吸着你。睁开眼晴,不等穿上衣服,一页一页的翻,妈妈一遍遍的催促声“快点”、“好没了”,我的回答永远都是“马上”、“等会”。读到激动的.时候,“哈哈……有你的,”悲伤的时候“吧嗒吧嗒”的掉眼泪,妈妈总会莫名其妙的问,“你这是怎么了?”

  说好睡觉前半个小时看书的,这半个小时,分针就像长了腿一样飞快的过去了,气得妈妈让我睡前定点听故事,我总是趁她不注意,就把时间给改了,“怎么这二十分钟还没到”妈妈嘟囔着,我马上回答:“这就到了。”常常因为没看完一个故事,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满脑子里全是对故事发展的猜测,甚至在梦里还和他们一起编、一起演。

  书给我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充实着我的生活;书是知识的源泉,让我开阔了眼界;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伴着我一起长大。

阅读的作文 篇5

  上课了,老师神秘地拿出了一本书,问我们:“书皮上有什么?”“小怪物!”

  “小魔鬼!”

  “小妖精!”同学们说什么的都有。

  我不听他们说,我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观察。“是一个小魔怪。”我信心十足地说。不过,老师到底想干什么呢?难道是向我们推销书?不对,因为老师把书名遮住了。

  到底要干什么嘛?我满怀期待。老师拿起书,揭开盖住书名的纸条,清了清嗓子说:“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要共读这本有趣的书。”

  “耶!”全班同学发出欢呼。

  老师翻开一页。“从前,有一个十分善良的小魔怪,但他从不吃人,他想上学,他的爸爸妈妈不同意。后来小魔怪说服爸爸妈妈去上学,晚上回来给爸爸妈妈吗讲了很多故事。特别是一本做饭的书,一家人读了以后,他们不再吃人,吃蛋糕和米饭了。小魔怪过生日时,他请了好多小朋友到他家里玩,当小朋友们到了门口,他才想起来爸爸妈妈会吃人的,可是那一天,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都玩疯了,可开心了,而且决定以后再也不吃人了。

  老师为什么要与我们共读这本书呢?我想,老师想让我们知识更丰富,而且明白阅读的作用。是什么让吃人的.魔怪和人类成为好朋友?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这本书让我懂得阅读的重要,阅读是人和兽的区别。我明白了自己不读书是可怜的,今后一定要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阅读的作文 篇6

  快乐就像一只青色的鸟,会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次,我也找到了那只青色的鸟。

  星期三,我写完作业,就到青果读书会去读书。来到教室,悦耳的音乐已经响起,同学们正边吃点心边喝茶,等待着阅读的开始。这次泡的是菊花茶,一屋子的茶香。过了一会儿,阅读开始了,这次读的是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内容主要写了他的国文老师对他的影响。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感觉生动幽默,尤其是第三节,写了梁实秋老师的外貌特征。这位老师姓徐,经常骂他的.学生“×××,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一说到这句话,大家都笑了起来。老师边读边说:“谁能把徐先生画出来?”一位男生自告奋勇拿起粉笔站在黑板前,老师读到“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否方方的,扁扁的”,他就画了一个大大的小滴头,读到“他的鼻子眼睛和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的很小一块区域里”时,他画了两个黑点代表眼睛,“戴了一副墨晶眼镜”,他就画了两个黑框。这时,大家已经哄堂大笑了。有一个同学激动地也上去画,我也跑到上面画了几笔。“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他又画了两道竖线当作鼻涕。读到“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时,一位同学竟然真的“狞笑”起来。这时,大家已经没法继续读文章了,都笑得肚子疼了。

  梁实秋的这位老师虽然外貌有点另类,但还是非常厉害的。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他教作者写作技巧,比如“开头最难,要开门见山”,“文章要简洁,一针见血,到写不出来时,用一个比喻,不要用那么多的废话”……我都一一划了下来。

  这节读书课,我不仅玩得那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真好!

阅读的作文 篇7

  秋天的田野热闹非凡。

  秋天在田野里打滚,成片的稻谷进灿灿的,像铺着金色的地毯。一阵秋风吹来,稻子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正在为丰收而高兴、欢呼!棉花地里开出洁白的小花,好像朵朵白云,降临在田野里。沉甸甸的麦穗,压倒在枝头上,好像在说这秋天的故事。大豆成熟了,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大豆从豆荚里跳出来,好像在说:“秋天到了,秋天到了”。农场里,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谷,棉花地里小朋友们也在挎着篮子采棉花,他们有说有笑。麦田里,大妈、大婶都在收割麦穗,有时她们还在聊天。大家忙的.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秋天是幸福的季节。因为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是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阅读的作文 篇8

  爱读书的人相聚在一起,一定会发生与读书有关的故事。

  赵渝老师这次过来,提了一个大包,里面装的满是书,至少十几本,也得几斤重吧。关键是,短短的时间内,他又可以读几本?这或许是一种“病”,只有疯狂的爱读书的人,才会有如此痴狂的表现。书,就是自己的精神依托,一个闲暇,随意抽出一本,看上几页,便会觉得生命充实无比。以书当枕,做的梦也会香甜。

  和赵渝老师相识在三年前,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的颁奖会上,晚上一起吃饭,和赵老师一个桌子,只觉得他很文雅,不多言语,但一交谈便言语不俗,引经据典,顺手拈来,且观点精辟。酒过三旬,才得知这是博客里大名鼎鼎之威如先生,自己已经读他的博文近半年之久了。后来,我们又搭档在群里主持铁皮鼓《构筑合宜的大脑》,这本书使得我专业发展开始觉醒,也按图索骥,寻找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行走在专业阅读的路上。这个时候,正是步履蹒跚,需要高人指点,这个时候,赵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他曾我博客里留言,说自己比较欣赏“元书与内化”的说法,也就是寻找到自己的根本书籍,顺藤摸瓜,开辟出自己的阅读疆域。这个崭新的词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触动,也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赵老师说起自己在北京国家读书馆阅读一周的经历,脸上仍是陶醉的表情,每天在图书馆里阅读到关门,才如梦方醒,阅读使得自己超越了现实世界,以阅读的力量抵抗轻飘浮躁的生活。又讲起自己课堂上读学生的文章,读得泪流满面,自己流露出的纯粹的情感,影响了自己的学生,使得他走入了小说,从此生命轨迹得以改变。正如《教学勇气》中所说:“除非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与学生内心世界的导师联系起来,否则永远不会‘发生’教学。”阅读,可以让我们听到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可以使得我们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他拿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例,来谈自己的沉思。我也曾经读这本书读得痴迷,而我从中读到的不是教育,只是文学。同样的阅读,如果没有思考,阅读也不使得自己成长。

  赵老师还讲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故事。他到成都跟着李镇西老师学习,见学校的大厅里摆放着上千万册的图书,没人管理,谁想看就看,随手拿起便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他曾不解地问:“这些书不怕丢么?”李镇西老师的回答是:“不怕丢,即使丢了也没关系,丢就丢了吧,拿走就拿走看吧,书就是让孩子们去读,而不是被锁着蒙上灰尘的。”

  徐文祥老师讲述自己的生活历程,我总是忍不住想要落泪。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的生命历程,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曲线,有的人起伏大一些,有的人起伏小一些。徐老师属于前者,当自己处于巅峰状态,而突然一落千丈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意志会突然坍塌。我感动的是这些对话:“师傅问我,还读书么?”我说:“读。”“读书有用么?”“我不知道。”“那你还读?”“总会有一天会有用的。”当我们失去了一切,唯一不能缺少的,是阅读。小小的书房,几乎被书所占据,从地底下一直堆到屋顶,完卷藏书,这一辈子估计也看不完。微薄的工资,购书是每月固定的支出,阅读,使得爱阅读的生命得以绽放。

  薛校长的办公桌上,堆得乱七八糟的书,似乎碰一碰就会全部坠落在地。同时的.几本书里,正读的页数里夹着随时用来批注的笔。他不会刻意地把办公桌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爱读书人的总是以凌乱不堪的书桌为荣。这是薛校长的生活常态。这个地方,是吸引爱读书人的地方。大家一拥而上,不经主人同意,就开始翻看。一本我在当当网收藏三年之久却一直没货的书,被偶然淘出来,如获至宝,拿着便往怀里揣,不去体会爱书之人心里的疼痛。薛校长不会拒绝,他总是说,书在爱读书的人的手里,才能发挥他最大价值。特别是我这种愿意主动阅读的读者。薛校长鼓励支持身边老师的阅读,几乎成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看着一个老师因为自己而走上了阅读之路,他会觉得自己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

  代修鹏编辑说:“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拥有人生的精神秩序,在阅读中找到自己,使自己成为自己。”似乎很深奥,很哲理。现在回想,很有启发。当我们不断地阅读,让沉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沉思便会使自己从阅读中返回。这个时候,阅读可以是一面镜子,照透自己的灵魂,阅读又可以是一把锤子,砸碎自己的恐惧。而这需要我们学会真正的阅读,阅读不是为了寻求新的事物,而是在寻找新的眼睛。

  这两天的读书聚会,让我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安静地存在。安静着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明白很多东西。

阅读的作文 篇9

  风轻悄悄的吹过,不禁唤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眨眼间三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我曾想过抓住它,却怎么样也抓不住;想留住它,却怎么样也留不住... ...虽然时间不等我,但是阅读却拉着我的手陪伴着我走... ...

  当我第一次来到那家书店时,我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记得第一次去那家书店买书的时候我那高兴的情景。

  还记得那天,我刚刚被妈妈从幼儿园里接出来。我戴着大红花,高高兴兴地拉着妈妈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这回家的路上,我们经过了一家书店,妈妈带我走了进去,一进门,我看到了琳琅满目的书籍,我被一本名叫《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书深深的吸引了,我对妈妈说:“您能给我买这本书吗?我很喜欢它。”妈妈先是一愣,然后慢慢的对我说:“孩子,这种书你还看不懂,不然给你买本漫画书吧!”妈妈走了过去,在书架上取来了一本名叫《猫和老鼠》的漫画书对我说:“这本书也不错的。正适合你们看。”我咬着牙说:“好吧,以后一定要给我买!”妈妈点点头说:“我答应你。”就这样,我拿着《猫和老鼠》这本漫画书,一路上是蹦呀跳呀的,因为我终于可以看书了,心里很高兴。到了家后我更是高兴,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我急忙地翻开,书狼吞虎咽地读着,仿佛我也置身于故事情节中。书中的小老鼠的聪明机智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越看越开心,最后还忍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肚子都笑疼了,爸爸妈妈见我看书看的这么入迷,也很欣慰地笑了。从那以后,我书柜中不停的增加了许多的新书,有爸爸买的,有妈妈的,就连哥哥、姐姐也是不停地送新书给我。我和书就这样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有一有闲暇的时间我就会拿起书来阅读,而且也养成了早晚看书的习惯:晚上只要不看书,我就会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早上起不了床时,我只有一想到书就会爬起来,读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而且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到了小学四年级,妈妈为了培养我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就经常给我讲一些有关三国、水浒的故事,从而我又迷上了古典文学,那天我和妈妈又一次走进了那家书店,看到妈妈给我讲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史记》等书籍时,我就像如获至宝一般,急忙让妈妈买下它们,好让我带回家好好的欣赏。我抱着厚厚的五本书,也不管它们有多沉,飞快地向家里奔去,只听妈妈在后面喊:“孩子,慢一点,需不需要我帮你。”我头也不回地说:“不用了,我没事。”回到家里,我的手和胳膊又酸又痛已经麻木了,可当我把这些心爱的书籍一本本的'整理好放入书柜,我又拿出了一本《三国演义》翻开看时,刚才手和胳膊的那些酸痛麻木全都被丢到了爪洼国去了。心中只剩下一个甜美的念头:快点,快点,我要看这些书,看完后就再也不用妈妈给我讲这些故事了。看着看着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就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谋略,关羽的仁、义、信、勇、威,张飞的勇猛无敌,曹操的奸诈老辣...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机灵,勇敢,顽皮,猪八戒的憨厚,贪婪,沙和尚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以及唐僧的迂腐,糊涂等。都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经典形象。

  阅读丰富了我的生活,也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由此引发了我对文学浓浓的兴趣。

  时光飞逝,我已经成为了一名中学生,在这些日子里,我又看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现在涌现出来的一批青少年作家,他们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的激发了我也要“创作”文学的冲动,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成为一名少年作家... ...

  阅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快乐,还带给了我美好的梦想和追求,它将继续陪伴着我,陪伴着我继续快快乐乐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