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作文

时间:2022-12-19 19:19:18 阅读 我要投稿

有关阅读与作文汇编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与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阅读与作文汇编9篇

阅读与作文 篇1

  摘 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之间共同以语言为依托,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体。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对这两点的认识,本文从积累素材、模仿特色、激发情感、读写结合四个方面,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做到有效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累;作文训练;有效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和写作一直受到重视。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实际上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涵养,整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成为目前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整合的有效方法。

  一、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奠定写作的基础

  习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的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重视词语的积累、句子的积累。对于词语的积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乐于助人”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如“无私奉献、大公无私、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句子的积累,可以从文中精美的句子、重点句子等加以积累,让学生进行摘抄、熟读甚至会背诵,让学生从中体会其妙处。久而久之,学生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奠定了扎实的写作基础,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写作特色的模仿是强化写作技能关键

  模仿是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的开端,小学生处于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想要在作文训练中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首先要洞察优秀文章的写法,然后借鉴其写作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运用,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可在阅读课中,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感悟范文的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表达方式,并正确使用其写作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模仿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

  例如:教学《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掌握作者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分别抓住了各个季节烟台海的特点来写的方法,学习以总分总的方式成篇的写作技巧。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着重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两条写作线索,领悟写景不仅要抓住特点还应做到详略得当;教学《半截蜡烛》让学生感受在叙事中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等。这样,学生在品赏别人语言的同时,写作技能便能够得到提升。教师长期坚持授之以渔,学生定会在众多课例的学习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学生心中有法,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从容得多了。

  三、内心感情的激发是丰富写作情感的路径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写作活动中的催化剂,一个没有写作热情,对客观事物毫无情感体验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的。”由此看来,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如果学生笔端倾注激情,文辞就如充沛的源泵,汩汩不绝,反之,则如死水一样,文思呆滞,语言干瘪。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情感,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产生与作者的共鸣,进行相似联想,不断思维发散,丰富自己的写作情感。

  例如:《轮椅上的霍金》教导学生需要重视科学,追求真理,并且需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运用自身的热情和力量解决现存的困难;《小草和大树》一文引导我们要学习夏洛蒂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最后终于获得成功的精神;《船长》一文教导学生要像哈尔威船长那样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优秀品质。通过阅读教学,教师从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找到文章的灵魂,促进学生思考与发散,应用于写作中,观察和挖掘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件与精神,赋予文章最动人的灵魂。

  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曾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身边的人或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效挖掘学生潜力,在促进知识与思维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学生的习作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教学方案,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强化写作技巧探究,更好的促进学生释放内心情感,实现学习--领悟--表达为一体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提升,也强化了学生综合的素养,使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2] 刘胜田.探索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老师)20xx(1):63

  [3] 余映朝.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56

阅读与作文 篇2

  臧克家曾经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自打记事起,书籍就伴我走过一个个的春夏秋冬。从咿呀学语时背着唐诗“鹅鹅鹅……”到儿时看的启蒙读物再到如今的古典名著、文学佳作,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我读的书类型越来越多,就如我认识了性格不一的人,这些书如同我的益友,带我扩宽眼界,让我增长知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心中对理想的坚持,更是对我思想和心灵的升华,慢慢地改变着我做事的态度,做人的方式……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轻触台灯,照亮卧室的一角,柔和的灯光如水一般,照亮书本,纸张沙沙翻动,弥漫了满屋书香,心也如水般平静,最爱这样的生活,平淡却美妙。

  书籍是感情最好的依托,当你伤心难过时,一本漫画能让你开怀大笑,在你迷茫不前时,一本史书能为你指点迷津,当你闲来无事时,一本杂志能替你消遣时光。它们恰如你的三个朋友,一个幽默风趣,一个博学睿智,另一个呢伴你度过悠闲时光。它们对你不理不弃,是你最忠实的朋友。

  从古至今不乏刻苦读书之人,孙敬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车胤孙康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这些学子虽家贫但发奋刻苦读书,就连我国大思想家孔子也有韦编三绝的佳话,他们的读书态度造就了他们的辉煌成就,他们被历史所记录,为世人传扬,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睿智。读史书,让我们知历史兴衰,铭记国耻;读哲思,让我们启迪智慧;读新闻,让我们知时事政治,明社会发展。

  阅读让我们站着巨人的肩上,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让我们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古今,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

  几十年的伏案写作凝聚的是经典,中国的四大名著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并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反而被世人传扬与歌颂。其中的管理制度用于当代,塑造的人物家喻户晓,他们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正如考尔德所说:“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与书为友,阅读相伴,生活如此最好。

阅读与作文 篇3

  你曾这样说过:“那一个个跳动的文字似人间的精灵,跳跃在淡蓝色的信纸上,诉说着它是如何越过长长的距离,从海边到达内陆。”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让两个本无关系的人,有了联系。准确的说,我们是在社交平台上认识的,那源于一篇文章。

  兴许是那段时间迷上了小说,于是心血来潮就有了一种想写小说的冲动。

  我是那种说干就干的人,拿出草稿,写出大体提纲,小说三要素全部一一例出,一切准备就绪,刷刷刷没几下第一章就诞生了,然后我就把它发到互联网上去。一天过去,当我再拿出手机来看我作品时,我已有几个粉丝了,而你就是其中一个,后来加了QQ, 便把你称为小莫。刚开始我还会按时更新,但渐渐地没了灵感,也就没再继续更新,但你一发现我没更新,就前来问我原因,偶尔的你还会为我修改给我建议。我也自怨自艾过,但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或许是刚入门的缘故,我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我也曾想过放弃,可是你一致反对,还给我讲许多大道理,经常给你的朋友推荐我的小说。这对于我是莫大的鼓励,于是,我遍稽群籍,然而努力与现实不一定是成正比的。尽管我很努力,可是,小说仍味同嚼蜡。你知晓后,让我去看一些经典的名著小说,或许对我有些帮助,于是我便看了鲁迅的《呐喊》,看着看着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阅读完,我的内心平静了许多。虽然我读鲁迅的文章,有时觉得句子会很绕口,可是却挑不出任何毛病,我不禁感叹文豪就是文豪,写出的文章质量水平就是不同凡响。

  从这以后我便没再写小说了,却养出了一个习惯,喜欢看名人的作品,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因为当我内心烦躁时,寻一处幽静的地方阅读,烦恼便烟消云散了。我喜欢看书不光是因为可以减少烦恼,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学到并懂得许多的东西。我的老师曾说过:“老师说的不一定是你的,只有当你理解并可以运用时,这才是你的。”对此,我深有体会。阅读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品德。可以说你是我的阅读启蒙者了,如果没有你的建议,我或许就不会发现阅读的乐趣,更不会学到这么多宝贵的道理,那是书本上所没有的。

  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的读书,老师说什么是什么,那是机器人,最终是会被淘汰的。如果这样那还不如学会试着去用心阅读任何一篇文章,如果你那样做了,就会发现阅读很奇妙,就像每一个人的遇见并不偶然而是命中注定。阅读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虽然我有了些许的收获,但我自知梦想还是远方的蜃楼,我愿用一生与文字厮守,永远沐浴在它的芬芳里……

阅读与作文 篇4

  书,是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源泉......每当这些名言浮现在我的脑海时,我总会想起一件关于“阅读”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闹着要读书,可是妈妈却对我说:“孩子,你还小,书上的字你又不认识,你怎么读呢?”“不吗!不吗!我就要读书!” 我撒娇道。“这样吧!等你上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你买一本你最喜欢的书,让你好好地读,行吗?”“好!”我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我等呀等。多么希望一年级快点到来呀!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终于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开学了,我和妈妈手拉着手走进了美丽的校园。进班后,只见语文老师樊老师笑眯眯地走了进来,向每一个人问好。不一会儿,崭新的课本发了下来,看的我爱不释手,在老师的指点下,一个字一个字的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那一刻,我觉得,阅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放学了,我跟随着妈妈一蹦一跳的来到了“新华书店”,挑选了我爱看的故事书。到家后,我翻开书,大声地朗读了起来,读的不亦乐乎。

  直到有一天,我上三年级了,学校出了一本名叫《阅读》的杂志,我高兴极了,二话不说,赶紧订了一本。拿到书以后,一回到家,就开心地看了起来,并且缠着妈妈和我一块欣赏书里面的内容,那感觉真是太好啦!

  这一刻,我再一次感受到《阅读》是多么美好啊!同学们,赶紧行动吧!让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陪着家人一起阅读吧!

阅读与作文 篇5

  曾经和一个老师讨论知性阅读的时候有过的文字,现在加工整理出来,算是一次自我的分析,也是一次和朋友的交流。

  ——写在前面

  我个人理解,所谓的知性阅读,实际就是与感性阅读相对应的,另一种表述就是通往理性阅读的一个环节。这种知性应该是带有一种独立思考的阅读,也可以叫做思辨性的阅读。用一句话说就是要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针对某种思想的时候,就应该和自己的实际经验联系起来,这种对比联系是我们阅读过程中时常要思考的问题。

  书本不可能教会我们怎么做,只能指导我们,我们的进步只能在实践中得到体现。比如我们自己认为读的比较好的一本书是哪一本?你是怎么读的?我们反思一下会发现,做读书笔记是很好的开始,说明已经开始在思考一些问题了。阅读有思想的书籍,这是一种发散式的阅读。这种阅读能够不断让自己的阅读视野更大,而且阅读的层次更深。

  其实,我们所谓的与书籍对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疑惑,其实就已经在寻找对话的内容了。所谓的对话,就不能是一种不平等的形式。对话就应该是站在一个相对一样的水平上的。如果两个人的层次不相当,就很难对话。但是,完全相当或者意见完全一致,对话则又没有太多的意义。无论是哪一方过于高出,那么对话的价值就会变得越小。这种情况一般很少的,因为很少有两个人的思想是完全一样的。说回来,读书对话,不是单纯的学习,同样也不是纯粹的批判。纯粹的学习,只能把书读死,纯粹的批判,则让人在自我的认识中感到自满。所以,用思辨的方式来让自己与书籍对话,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对于一本书,我们首先就是要用一种学习的态度去阅读,而不是去膜拜。任何书籍,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思考去读。这就是一个通往理性的过程。当然,许多作者都会为了自己的观点而寻找各种理论来支撑,那么我们就应该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分析,辨别。甚至在开始对他们产生某种畏惧的思想也是正常的。我记得曾经说过,有两位老师提过读书的三种境界,一种是要对书籍仰视、平视、俯视,另一个老师说要做到三个层次: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可以把这两个观点统一来看,他们的意思相同。前两个都可以达到。但是第三个永远不可能实现。如果某一本书被我们俯视,则没有阅读的价值了。如果我们读的是经典,就永远不要有俯视和以书为徒的看法。这不仅仅是狂妄不狂妄的问题,而是阅读态度的'问题。

  需要我们对话阅读的书籍不是所有的书籍 ,而是有选择的,尤其是一些经典。经典永远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是和我们一同成长,而其永远是在我们之上的。当我们自己处于不同层次的时候,我们对同一本书的阅读理解的层次也不相同。所以,这种理解就不断的可以和书中的文字或者作者进行对话,他们也同样在进步。

  做到对话又不是那么困难的,关键是我们是否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不断的在他们的语言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这就是一种批注的方式。鲁迅有这样一个习惯,有人向他借书,他一般是不借自己读的那本的,而是买一本新的,送给他人。为什么呢?因为上面有自己的批注,自己的思想在上面,这就是在对话。

  有时候我们好像读的时候是明白的,但是却写不出来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自己没有读懂,有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犹如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似乎理解了,感受到了。如果不举手发言,不表述出来,就不能算是真的理解和掌握了。读书的对话如同课堂师生对话是一个道理。

  要做到对话,首先就应摆正自己与书的平等关系。课堂为什么总是不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就是因为许多老师的问题是伪问题,不能让学生真正与老师平等对话。读书亦然。其实,我们读书多少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了多少。

  真正值得阅读的是那些能够给人一种启发或者启迪的书籍。也就是原典。而不是流行性的书籍。追求感官刺激的书,是不值得读的。我欣赏以书为友的说法,而不是与书为友的说法。以书为友,说明我们把她当做了朋友,与书为友,人家可能不喜欢你,只是我们自己想的罢了。古人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无友不如己者”。什么意思?这里的“无”同“勿”,直白的说,就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换句话说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不是看不起人,恰好是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一个方面。所以,读书就如同交友,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但不是所有的都拿来学,也就是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所以,选择一本书很重要。

  有时候,为了与一本书对话,就要不断地吸取其他方面的营养。这是自我成长的必然。因此,要对话,我们就不得不去让自己思考,让自己努力成长。博览群书固然很好,但不要仅仅当做自己搜集信息的途径。

  读书无所谓深浅,因为我们的思想都是从浅到深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可以先从他人如何对话阅读的例子入手去尝试。看一些批注性的书籍,或者赏析性质的,就会发现对话其实就是一种领悟和分析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认识来理解。许多经验型的书籍或者说一些工具性的书籍,不具备对话的价值。只有思想性的才可以对话。比如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就是一本,再如周振甫的《诗词例话》,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王国维《人间词话》等,他们的对话对象都是经典。所以,他们的对话也就成了经典。所以,这就是我们在对话过程中应该去努力的方向。

  要做到与经典对话,或者说思辨的阅读,我们必须让自己成长。没有深度的阅读,只能是感性的。对话,又不同于一言堂。其实在我们自己与书籍对话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和自己对话。

  好书总有时候会让人望而却步,读不下来不是坏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领域,我计划自列出一个三年规划书单。把要读的书籍分类,并且提示自己如何去读。对话阅读不一定是精读,不要把每一本都看做那样的方式阅读,那样太累,太慢。以诗词阅读为例,自己通过阅读,就要与诗人对话,你可以找几本相关的诗词赏析类的书来做参考,最好有名家评点的。他们的评点很重要,那也是对话。这种对话我们首先可以作为一个聆听者,然后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感受之后,看是否能和作者进行一次交流。这样我们就在进步,因为聆听是对话的前提。此类书不宜贪多求快,比如诗歌类的辅助要有中华书局的《唐诗三百首集注》,唐圭璋编的《宋词三百首签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的,要花很多时间的,但是却不一定要全部深究一遍的,我们毕竟不是专门搞诗词研究的。但这是专业书籍,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阅读原典,只有一切都从经典开始,我们才能让自己的视野不断开阔,让自己的思考不断深邃。古今中外许多这类的书籍,有些是要硬啃的,既然要硬啃就要啃硬的,为什么这样呢,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书籍带有发散性质。而且在他们周围有许多注解对话的内容供我们参考,我们可以在读一本的同时参照阅读其他相关的书籍了,这种发散式的阅读,是最高效的。我在做的列书单计划也是一次考验,筛选过程是需要思考的,需要对话。任何一个过程,我们自然要朝着目标去努力,但是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最后做到了,而是是否有了进步。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句话是,既然是对话 ,就不是自言自语。既然是对话,就要假设一个对话人。人在孤独的时候不愿超前走,但是,如果找到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对话的智者,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了,因为好书总是让人心智洞开而不知疲倦。

阅读与作文 篇6

  捋一捋松乱的细发,抬头凝望窗外,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一抹红晕爬上面颊。

  一本《阅读》,洋洋摊于书桌,我笑了,酒窝中浓浓的笑意,掉落于手背,我擦了擦,却又笑了。

  轻轻翻过一页,一股微风拂过发梢。

  一个文字一个标点地咀嚼,书香四溢。那文字,如匹匹骏马,正奔腾,正撒野,热血涌上心中;又如片片雪花,飘呀飘,落于掌心,化了,无形的力量牵引来淡淡忧伤;又像滴滴水珠,滋润着每个毛孔,用力吸吮,无名的畅爽充盈大脑;又宛如歌,宛如词,宛如彩虹,宛如……无不为之动容。

  我看到了爱恨情仇,看到了天真无邪,看到了丑恶卑鄙,看到了救赎,看到了出卖,看到了温暖,又看到了寒冷……一本书,变幻无常的书,把我的思绪,从童话带到人间,从苦涩带到甜蜜,百感交集,热血沸腾。

  《阅读》陪伴我三个年头了。

  三年级,朦朦胧胧,淡淡的理解,淡淡的激动。

  四年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感知,灵光一闪,莫名的兴奋。

  五年级,多愁善感,敏感的心,敏感的行,我完全读懂了,分分快感,阵阵熟虑,浓浓笑意。悄悄回首,《阅读》,与我一路走来。

  再一次拿到《阅读》,仍是两年前的那份欢喜,那份珍惜,又满怀期待地翻阅。我知道,三年来,从未改变的是《阅读》对我的理解,给我的帮助,予我的改变,丝丝感动,点点香甜。

  一杯热茶端于手中,轻轻吹动,水波悠悠,我与《阅读》,相视而笑……

阅读与作文 篇7

  一提起阅读,我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品尝过她给我带来的悲与喜。

  妈妈说我从小就是个铁杆书迷,只要书在身边陪伴,我就安静很长时间,可自从我上小学了,妈妈就感到头疼! “赵贤霖,你看看语文、数学成绩都这么差!你怎么搞的!你都上三年级了,成绩就没得过优,心思就没放在学习上。妈妈跟你说多少遍了,课外书是可以看的,但是课本上的知识也掌握扎实才行啊!”妈妈的话已经说重复过N遍,可我呢,仍然是“读自己的书,让你说去吧!”妈妈被我气得七窍生烟,可也拿我没办法!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上课时,我的眼前开始模糊,黑板上的字好像跟我作对似的,一会清楚,一会模糊,我才三年级啊!我不得不在鼻子上架上了300度的“家伙”,从此光荣地加入了近视眼的队伍。难道我就此放弃我那些可爱的朋友?

  从那以后此,妈妈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规定每天读书不得超过一小时,注意读书姿势。监督我学习,早上带我跑步,以增强我的体质;老师也对我进行了耐心教育,随时纠正我的读书写字姿势。带上眼镜的我,在妈妈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视力不断恢复。

  虽然我不能像以前那样没有节制的看书,但妈妈还是允许我多阅读课外书籍的,只不过限制了我的读书时间而已,所以我没有和那些可爱的朋友说再见。因此我很珍惜和他们见面的机会,总是希望和他们多待会儿,多记些。长时间的积累与运用,阅读也着实让我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我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不少,我的每篇作文几乎都被老师当成范文来

  念,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昂首挺胸,然后,用食指推推我的眼镜。在去年学校组织的“我眼中的网络世界”征文比赛中,我写的《酸酸甜甜的诱惑》获得了一等奖,在班里多次被评为“小作家”,现在我正着手向网络进军,准备通过努力,创建自己的创作园地。

  你瞧,阅读是把双刃剑,你要好好控制自己,让她好的一面在你手中闪光!

阅读与作文 篇8

  对于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但在平时教学与了解中,发现不少学生缺乏方法,只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读完后问学生读了什么内容,他们抓不住重点;要学生悟情感,品美文,也只停留在表面,不能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作者精神境界。这也直接影响学生作文。

  学生害怕写作文,对写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了几本作文书,希望孩子能写出好作文。但是,学生往往在老师布置了作文后不去思考应该如何选材,怎样构思,再去写作文,而是把自己看过的作文书中类似的进行翻版、盗版,造成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满篇。

  以上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语文老师经常碰到的问题,怎么解决它呢,浅谈几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厚,没有热情,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就会造成只为完成任务而学习,所以培养兴趣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记得旧文章,便有新句子”,“读千赋则能赋”,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

  三、加强阅读指导,在课堂中学会阅读

  课本是学生语文阅读的很好范例,语文课堂上师生要抓住篇、段,甚至每一句进行阅读体会和朗读指导。

  四、课堂中适时进行微练笔,让学生学会仿写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句、段,是指导学生仿写的很好范例,语文课堂中要适时地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写作。

  五、让学生多实践,写出有个性的习作

  现在学生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况且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不敢轻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实践,学生的思维过于天真幼稚,老师和学校要尽可能在学校创造实践的机会。

阅读与作文 篇9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一些书籍后,就相当于走过那些著名的建筑,欣赏了那里的美丽风景,了解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一说起书来,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好处。书能带给我们知识,充实我们的大脑,我们待在家里,不用经过长途跋涉的旅行就能知道其他地方的风景。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我脑海的深处,是一片书的海洋。我只要一看起书来,便忘了自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仿佛我就是书里的主人公似的。

  以前,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但阅读了《奠基幸福人生》中的一句话,改变了这个观点。这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不要犹豫不决,要坚定信心,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

  然而,我想加大自己的阅读量,并在学校里预订了《少年博览》。它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课外知识。让我在书本上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回到家里,空余时间我会兴致勃勃地拿起我喜爱的科幻书《哈利·波特》,脑海里我经常畅游在魔法世界中,看到了一个个奇妙的动物、环境。我的心顿时轻松了许多!

  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说的一句话:“知识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梦想”!

  读书使我快乐。知识是学无止境的,相信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还活着,就应该一直读书一直学习。有了丰富的阅读,才能使梦想的翅膀在天空中翱翔!

【阅读与作文】相关文章:

阅读话题作文:我与阅读01-15

作文:爱上阅读 阅读之乐08-02

阅读的作文07-26

阅读的作文07-17

阅读的作文05-29

阅读的作文09-18

阅读与作文02-16

阅读话题作文:用心去阅读08-29

阅读话题作文:阅读-心灵的洗礼01-16

阅读为话题的作文:感受阅读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