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时间:2024-05-07 09:08:10 文圣 议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700字(精选19篇)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7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700字(精选19篇)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谁知真相。试问人间真假何时了,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世界吻我以痛,我将报之以歌。苏轼功名蹭蹬,却依然傲霜斗雪。乌台诗案锒铛入狱之后,他认清了现实,认清了这个世界。但此后他似乎更加热爱生活。丝毫不见颓唐,失望。而留给后世的中国士子们一个乐观,豁达的东坡。贬在黄州。他泛舟于赤壁之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在儋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他乐观,积极,受挫于生活,而更加热爱生活。看透了社会就不妨随心所欲。千秋功业,不过是断碑残铭;王朝更迭,不过是过眼烟云。

  南朝有位山中相叫做陶弘景。他怀经世之才却隐居山间。皇帝有问题便只好移樽去山中请教。一次皇帝实在按奈不住,便问他为何不愿出山。他提笔写了一首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一个隐士,倚窗看白云过户如同蝴蝶穿花。这其中的乐趣哪里是那些政客们所懂的'。只因他看透了社会,看淡了功名利禄。很多时候,我们活在假象里,或许这就是一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世界。但是要脱离尘俗的污垢。唯有认清生活,热爱生活。顺心而为,坚信此心安处是吾乡。

  被尊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的陶渊明。五仕五隐。终看破红尘,留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后挂冠服而去。种豆南山,采菊东篱。依然对生活乐此不疲。纵使种的“草盛豆苗稀”他还坚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楚。就像杨慎所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这大千世界里,我们唯有坚守自我,追求梦想,倾尽一生。真假似乎并不重要。不忘初心,志之所向,一路艰辛,一路趱程。

  岁月静好,只因: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2

  天涯倦客,到此地,而后是境中人。——题记

  绿皮火车里,形形色色的人,怀揣着对异乡的惊奇。人的目光总是望向玻璃窗外那深远无际的原野,斑驳的阳光和留不住的岁月映在青蓝的天边。

  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密闭的空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盘旋在耳边婴儿的哭声、老人的鼾声,使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过道里穿梭的推销员高举着商品进行叫卖;时不时闻到方便面散发出的油烟味道。重庆到杭州,这一路漫漫长远。下了火车,面对陌生的'环境,真不知该何去何从。紧随父母的脚步,搭车到了一片没什么特别的住处,甚至有些冷清,屋外的河塘里漂着浮萍。这儿便是良渚。

  其实这里没什么不同的味道的。渐渐习惯住在新的房间里,呆呆看着天花板。十年,脑海里家乡的印象显得淡然了,我也似乎已经把这里当成我的第二个故乡了。门前的小河塘被填平了,却没有带走时间和人的记忆。春夏秋冬,都保持着冷静,独自寻找这片土地的闪光点。

  生活日日复,月月复,没什么特别,但让人心安。天还未亮,我乘公交上学。这个点车上多是要去学校或者工作的人。街道上亮着明晃晃的灯,私家车的喇叭声是经常有的。回看十年前,良渚变了很多。由原先的农居房改为如今大片大片的公寓大楼,周边还设置了许多大型娱乐购物场所,极大方便了日常生活。这里的优越性越发靠近城市了。十年,良渚从一个平凡的小乡镇,到现在的缤纷前卫;同样,这十年,也是我从幼稚到懂事的蜕变期。良渚陪伴我成长的这些年,我在见证着它的改变。在这个地方生活,对我来说已经像和是相伴很久的老朋友,甚至可以说是和亲人一样。总之,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熟悉的感觉,还有长居于此的情谊。此谓另一个天堂。

  我对良渚的热爱变得不可置否。会怀念古旧人间里的气息,雨里寻觅种种神秘,但也丝毫不排斥时代的进步。时间总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渐行渐远渐无书,写不成书,只寄相思于心中。心在此地安,此地是吾乡。吾乡之谓良渚。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3

  纵观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从远古神话到《山海经》,《聊斋志异》;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名著;从《诗经》,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祖先们的智慧结晶由一开始的口口相传,到慢慢被记录于纸张之上,父亲传给儿子,长辈传给小辈,就这样一代代,一家家,历经千年,直至今日。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早已深深扎根在这文化的传承里,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无一不受着影响。而我对于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接触与了解,始于我爷爷的书房。

  爷爷的书房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极其神秘的,若是留心寻找,总能发现新的意想不到的秘密。走进书房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撑满了左右两堵墙的被书籍堆满了的枫木大书架,它就像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树,而陈列其间的书本就像片片写满智慧的叶子。爷爷一直特别注重培养我看书的`兴趣。

  从我记事起,书籍就一直相伴我左右。从儿时牙牙学语一个字一个字背下了那时不知所云的《三字经》,到慢慢读懂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小时候读“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知道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到现在读《淮南子》开始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辩证思想;小时候读李白,是“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的清新质朴,现在读李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洒脱……在爷爷的引导下,我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结晶,也立志要把它们继续发扬传承下去。但即便像我爷爷这般爱书,也还是有很多书逃不了被高束庋藏的命运,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每当我望向那书架高处,也只能笑叹一句“姑俟异日观”罢了。

  爷爷的书房,绝不仅仅是书房这么简单。作为一个十分注重情调,讲究氛围的人,爷爷的书桌上总是少不了那一盏紫砂,那一壶清茶。耳濡目染,我也对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茶,早在唐朝的《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秉承的修身养性,清心静思的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所一直倡导的。除了道家,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佛教禅宗也有许多与茶有关的著名公案,唐代高僧赵州禅师以茶载道,以茶度人,点化了不少颇具慧根的有缘人。

  虽说以我目前的境界还远不足以从茶中参悟出什么玄机,但是不论何时,身处何方,一壶好茶,一缕清香总是能将我带回内心深处,带来家的味道,消除我的焦虑与不安。

  除了喝茶,空闲时,爷爷还带我领略了书法的奥妙。虽然他自己对书法并不十分精通,但这并不妨碍他教我欣赏汉字的独特之美,观察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最终由繁体到简体的衍化进程。我因此大大提高了认字的兴趣,消除了初学汉字时的机械枯燥,也慢慢认识了《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等名帖,甚至现在偶尔也会提笔试图一仿前人的墨迹。书法如其人,王羲之的字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代表了魏晋名士飘逸俊朗的风姿;颜真卿的字“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一如他为人的刚毅正直;苏东坡的书法“豪宕秀逸,气势如奔”尽显他历经人生坎坷起伏后的旷达豪迈。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精神中的飘逸,刚直,豪迈在他们的书法作品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有这些从爷爷那里传承下来的文化,在书房里探索到的秘密,都汇集到一起,让我成为现在的我,让我在这个日益国际化的世界里拥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一处落脚的地方,一个永远的家。中国如此绚烂多姿的文化形式,互相影响共通,全都扎根于传承,扎根于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何其有幸,能有这样一个“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4

  要走过多少路,男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要飞过多少片海,海鸥才能真正在沙丘安眠;要经历多少世事,过客才能寻到故乡。

  自始至终,都以为你是一阵风。

  面对世俗的约束,告诉世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像风一样自由;遭受排挤贬谪,能够用豁达化解苦痛,“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像风一样洒脱。有时狂风乱起,你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时清风袭来,你高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飘过山水,拂过心间。心头的起伏,是涟漪,亦或是狂澜。

  世间匆匆,你带着诗与酒,携着竹杖与芒鞋,披着青衣和烟雨,穿过小桥与人家,行走在山水中的是魂灵与风。

  既然是一阵风,又怎会有归宿?行走于世间,终究会消弥得无影无踪。风只会是过客,而非归人。

  或许,你是风,又不只是风。

  你有风的洒脱,却不局限于风的缥缈;有风的自由,却被附上了俗世的枷锁。人说:“背上行囊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你是世间的过客,也是尘世的归人。

  你带着红尘的牵绊上路,只有孤独相伴,想着从心而活,却也从心即怂。你只是在反抗和顺从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将情思和胸怀赋予词作,将一颗心置于尘世,也曾苦闷压抑,也曾摇摆不定。只一颗凡人心,却不朽千百世。

  就一个行囊,里面是初心。你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伤春的愁绪;“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有云淡风轻的安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随遇而安的'潇洒;“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及这敢于自嘲的泰然。

  因着心和勇气,你看透生活的真相,却从不放弃热爱生活。经历离别的伤感,经历丧妻的苦痛,承受牢狱的灾祸。千般失意后,却也记得为百姓祈雨成功后的喜悦,记得与和尚斗嘴时的兴致。一寸时光有一寸时光的意义,又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自有一步的欢喜。

  盛着初心的行囊落地生根,自成一片生机。却也随时提得起,过客,亦能成归人。

  走过岁月与河山,少年人的青丝变为白发,意气被磨去棱角,而心却是一尘不染的,魂灵是像风般自由的。

  风雪看老了你,你却从未将它们看老。也许历经沧桑,但风雨过后,仍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5

  窗外,寂静无声。远处人家的点点灯光,像是有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夜深了。此时,绝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冬天,虫子的叫声也听不见了。唯一的声响是,是来自手指断断续续敲击键盘。

  尤其喜欢这样的时光,一个星期的忙碌结束,只有这个时段,时间才仿佛真正属于自己。也只有在这时候,外面所有的声嚣被夜色融入,思绪在这个时候没有一点重量,自由的游荡。看着灯下袅袅升起的茶烟,想到一个词语:安然。

  安然,念着这个词语,宛若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荡漾开的涟漪,触及天涯海角。在夜色的外衣下,并不是那么祥和。大街上,开车的司机仍然在拉着客;卖烧烤的摊子,寒风吹着火红的炭,将那烧焦的味道飘到寒夜的每个角落,像是在饲养一只漆黑的猛兽;小巷里昏黄的路灯下,一个佝偻的背影刚推开家门;那门极不情愿的发出一阵刺耳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在深夜被打扰的不满;一只老鼠闯出来,机灵的眼神里,像是在膜拜。

  “此心安处是吾乡”来自一代文豪苏轼的诗句,我更愿意叫他苏东坡或东坡居士。说的是“乌台诗案”之后,受牵连的驸马王诜王定国被贬到蛮荒之地的岭南,虽然东坡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但是不得不承认,那时的岭南确实是荒凉的。定国三年北归之后,东坡见其问:“岭南风光,应是不好?”没有想到的是定国的侍妾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感慨,遂挥笔写下《定风波》。心安,则无论哪里都是归宿。

  可是,仅凭一句话如何能安?也许禅宗的两位智者能给世人一点启示:有一天,慧可心绪紊乱,于是找到师傅达摩祖师:“吾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吾与汝安。”良久,慧可对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笑对:“吾与汝安心竟。”禅宗讲究顿悟,慧可是顿悟了。无心,自然不必安。可是释门中人能顿悟,又有多少世人能做到无心呢?佛家虽然讲究缘起性空,但是拈花一笑的禅宗祖师摩诃迦叶却正是心怀世界,才悟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正是因此才得涅槃妙心。手中拨着念珠,但却也慈悲地拈尽红尘。因此,安心是内心充盈的结果。

  写到这忽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喜欢夜的理由:夜的美好在于包容。无论美好或丑恶,夜总能在此刻将其纳入怀中,让星光送这凡世入眠。那些画面此时又重新回放:司机那幸福的眼神和不慌不忙的动作神态;烤摊旁,火红映着那微微皱纹却相视而笑的一对夫妻;门推开后,一个“埋怨”的声音:怎么这么晚啊,下次在这么晚就不让你进门了。水已经烧好了,赶紧洗洗去;老鼠后面,一直猫正在和它捉着迷藏。

  世界万物,轮回不息。天涯海角,青灯茶烟。容,即心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6

  我家世居湖南,虽不像周作人先生说的那样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周先生的故乡是由心而生的乡恋,而我的故乡则是生养长成的一种景致。这种景致在我此后的十数年间,深入骨髓,浸入血液,它在潇湘大地上千回百转,不管我在哪里,身在何方,它总能勾起我对故乡的向往,对乡景的情恋。

  此心安处是吾乡而我的心则置于湘地之上,从未远离,从未停息。

  麓山红枫

  碧蓝之水,赤红之枫。一片知秋的叶子在秋天最后的一个晨里守住了一抹翠绿,绿的发亮,惹的天空也跳出了云朵的束缚,映在湖面上,于是,湖便共长天一色了。

  湖岸上,伫立着几棵沧桑的枫树。它们走过百载岁月,看过王朝兴衰,孕育出满树红枫。那片片极红的枫叶,犹如簇簇火焰,骄傲而炽热,似在向他们的祖先感念生命之恩。时节将深,炽热亦被深秋所平和,骄傲却在平和中悄然释放,似火的勇猛也化为了淡雅,又似在倾诉着时光绵长。少许的枫叶还有点浅黄,与深红一起化成了深橙;倚在树旁,仰望天空,阳光从天空里缓缓走来,偶尔有几片金叶辉映着,发出流连溢彩的光芒。

  水,像是诗人的乌托邦,随心而生,随念而动,映天得蓝,映枫得红。水火本不相容,红蓝原就对立,但在这湖中,两者却相互交融,仿佛万般争纷此时休,透出让人心醉的和谐。

  清风徐来,引得几片枫叶离开枫树,在树的缝隙里穿梭,在小径上流连忘返,最终就此睡去。来年枫树在春日里的复生,也有它们的一份贡献。树高千丈,它们用最原始的.感恩来阐述落叶归根。

  湘江月色

  在寒冷的冬夜,漫步于大桥上。桥下有一片被芦苇占领的陆地,今晚可以清晰地看到几团篝火。围着篝火的,似有十来人罢,兴许是露营的,他们的到来让这寂静的冬夜多了几分欢乐与生机,也让这波光粼粼的湘江趁上了一层月色。

  江风月明,映出了夜行的湘江。这条漫漫的湘江,我即使站地再高,望地再远,也看不到它的源头,也看不清它的尽头。我只知道它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未来。未来我是难以看到,但可看到几分过去。亘古以来,不仅是湘江,每条江河除了承载着民生国兴之外便都有文人墨客为之的高吟。从远古时那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无奈的悲唱,到李太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潇洒的壮歌。再到东坡居士大江东去,浪淘尽。激昂的高吟。

  我想,当时的高吟,必然是他们的面前必定有一条无比宽阔的江河,一轮古今的明月。而此时我面前的湘江,她给人的,没有无奈、没有潇洒、没有豪情壮志、亦没有婉约情长。她所呈现出的是,一片祥和与安宁,就如同我的母亲那样。

  月冷星稀,江上已经没有多少行船了,但还是有几条沙船在江面上缓缓地移动着。船行地很慢,就像行人漫步在江桥上,它们漫游在江中。船上的灯随着船一起,也在慢慢行着,一点点地晃动着,平静而深远。月光也懒懒地洒在了江面上,于是江面波光粼粼;洒在船上,船便托着月光,载着这份皎洁并行于江上。

  起风了,云也出了门,缠绕在月亮之上,于是月光便零零落落地照着船身。大船,便在明与暗之中,朦胧而神秘。

  夜航不仅是大船。我竟然见到了一叶渔舟,在清江水月之上,无浪而随水动,恬淡而悠扬。我便想,那船上的船夫,此刻定在船上满怀闲情,静卧在船头,一杆鱼竿垂吊于湘江之畔,不知是在钓江中的鱼,还是在钓这湘江的月色。

  亦或是,同我一样为这,一江明月一江秋。

  尾记

  总是在地铁上看到湖南的宣传片,有言道湖南长沙为休闲娱乐之都。但在我眼中,家乡湖南最让人醉心的并不是灯红酒绿,也不是休闲娱乐,却正如《论语》中描述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几千年历史所传承的温和、威严与安详。在我看来,这才是家乡的美景,也只有这样的美景熏陶,才能让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7

  小时候总觉得能离开家是一件多么美好又激动的事情。离开家,离开了父母的唠叨,离开了作业试题,也离开了规矩束缚。那时候,总觉得外面的风景才是美好,总想着能出去走走看看,总想着能够自由高飞,腾翔天际。可后来,真的离开了家,才突然想念起父母的唠叨,想念家里可口的饭菜,甚至想念那盏总是为你亮着的灯,也是离开了家,才真的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酸楚。那时候才发现,只有家人都在身边才所谓“团圆”。

  第一次没回家的`中秋节。

  吃月饼,赏月,不能再烂俗的套路,却因只身在外而变得有了意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月亮。”“我们跟家里人看的应该是同一个月亮吧?”吃过晚饭,跟同伴去操场散步,看到夜空高挂的月亮,不禁出了神。伙伴看在眼里,心想着安慰。果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由于临近考试,大家都忙着冲刺,老师提出补课,说真的,很不满。不情愿不甘心,最后却又不得不服从,所以最后只好留在学校过了第一个独自出门在外的中秋节。

  其实,异地的中秋好像也没想象的那么糟。虽然一大清早爬起来去上课,睡眼惺忪,强打精神,完全靠意念在撑过每分每秒。可奇怪的是,平时贪玩成性不喜欢上课的我,今天效率却非常的高,虽然理论性的知识还是没有记住多少,可是学会了很多技巧和方法,它可以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尤其暖人的是,辅导老师还给每个人派发了月饼,心意绵绵,心里暖暖。

  一开始,禁不住会想家,尤其看到小伙伴各种秀自拍,连带着全家一起晒,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开始试着让自己忙起来,尽可能变得充实。比如,下了课会去餐厅兼会儿职,虽然很累,但也能学到许多新技巧。闲时跟阿姨拉呱聊聊天,不同的角度,不太一样的思路,更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离开时,阿姨顺手塞的两个月饼,会让你心里莫名的涌起一股温暖,原来,尊重的另一层含义会给你存在感。回宿舍换了身衣服,跟同伴去操场散步,七七八八的同学坐在操场中间,围成几个圈,音乐社的人和着音响唱着歌,画面美好的让你不舍得离开。其实,这世上没有谁是孤单的,你从来不是一个人。

  就像手里通着电话,抬头望着同一个月亮,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8

  也许有不少人会为谢邦鹏的就业选择感到遗憾,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他应该“处变不惊”。毕竟,既然选择了做自己热爱的事,即使在别人眼里多么微小不屑,我们这颗心也应淡然自适。

  相较于其他清华学子或出国深造、或入科研院所、或进神圣大学执教,我更看重谢邦鹏沉入基层,一点一滴地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了解透析的初衷以及那份敢于投身微小、从平凡做起的那份挑战世俗的勇气。

  可是,我们很多人做事却只想一步登天,占尽天下便宜。于是,哪个行业工种好,便冲破头往里钻,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干什么,从而不惜放弃理想与初衷。今年,某省高考状元真心地热爱新闻传媒,渴望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可是,采访他的记者们都劝他放弃这个理想,极言这行当有多难云云。状元迟疑了,困惑了。看来,追名逐利是红尘男女难以摆脱的事情。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但又确实很好回答。难,是因为生活不等于理想,世俗的眼光与看法足以让人望而生畏,所以,我们尊重有些人、甚至是大多数人寻求安逸、赚钱、地位高的生活;但我更鼓励人们选择做自己所热爱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诗句云: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一条平坦宽阔,延伸无际;而我选择了另一条,人迹罕至、杂草丛生,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而鲁文-达里奥笔下的玫瑰,因受魔鬼的诱惑,一心想变得有用,于是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玫瑰花脱去了漂亮的外表变成了魔鬼诱惑的“有用”,却失去了作为玫瑰独一无二生存于世的价值。我们很难预测谢邦鹏的人生未来,但我们无权否认他当下的选择。

  红尘男女,人生还是顺从自己的内心吧,摆脱追名逐利的羁绊,愉快地选择人生之路,这样,一切就变得简单不过了。选择远方,就不要顾身后袭来的寒风冷雨;目标是地平线,就不要畏惧一路艰难险阻。做自己热爱的.事,付出努力了,纵使他人眼中有不屑,纵使人言滚滚可畏,我们也不应有遗憾。这颗心也不必在将来的某一天忐忑地接受岁月和灵魂的拷问:你一生的热爱到哪去了?

  “更重要的是,要有跟随自己内心的勇气,因为你的心真正地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时说的这句话,令人深思。人世间可贵的不是金钱、地位、名誉,而是自己高贵的此心,吾心是否安宁。做自己热爱的事吧,不用太在意身外的什么,因为心是灵魂的栖息之地。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9

  几年前,小城发展起来了。一条条柏油马路纵横展开,一栋栋高楼林立而起,霓虹闪烁,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唯独老街沉默不语。似乎,不合时代潮流的东西,总是如此。

  老街名为犁木街。元末清初时,街上40多家店铺全部经销犁木,父子铺、师徒铺比比皆是,各地商户来此订货买卖,繁荣盛景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街上的青壮年陆续离家外出奋斗,只留耄耋老人和垂髫稚子独守家中。犁木街的繁华从此不在,青瓦白墙摇摇欲坠,瘦削的屋檐,斑驳的墙壁,在绵绵细雨中更显凄凉与孤寂。

  再后来,犁木街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施工队浩浩荡荡、风风火火开展修复工作,不知不觉间焕然一新。

  今年,我再次走进犁木街。

  古街临着晏溪河,青砖路面,古色古香。我们来的巧,正巧碰上了一年一度的汉服节,街道两旁开着各式店铺,有捏糖人的.,有做糖画的,也有纳千层底的。人声喧嚣,斑驳陆离之中,我莫名被那挂在铺外油纸伞勾去了魂魄。纸伞倒挂着,被夕阳晕黄的余晖浸染,拢起淡淡炊烟,仿佛承载着厚重的光阴,岁月静好的模样。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如丁香般撑着油纸伞,徜徉在犁木街上,千年记忆瞬间复苏。

  去坐一次手摇船吧!船桨在船工的手里变成游刃有余的指挥棒,宛若蛟龙戏水,游曳在晏溪河里,穿梭在千年轮回的时光隧道之中。波光粼粼的水面,木浆拍水声、船夫吆喝声、人群喧闹声此起彼伏,偶有小童用手捧起河中碧清的水,总会引起大人的喝斥。水流远处,小桥跨河而立,宛若长虹饮涧,又似彩练跨河,桥上桥下灰白相隔,再衬上那水中绿油油的荷叶,甚是般配。

  若是渴了,就去饮溪茶馆里小憩。阳光慵懒的穿过木窗,洒下一地斑驳碎影,吆喝声中,小二搭着毛巾送上吃食。不知名的花茶清香扑鼻,配上特色酥饼,入口即化,真乃神仙般享受。馆内搭建的小戏台,方方正正、雕梁画栋,戏台上唱着《牛郎织女》的经典桥段,待到精彩之处,台下观众无不拍手叫绝。一曲毕,演员盈盈一拜,掐着小腰下台,婀娜多姿,韵味非凡。

  出了后门,小巷中的紫薇花开得甚好,绿植围绕,花朵娇艳,别有一番风味。S曲线的小巷,犹如回转长廊,曲径通幽处,竟出现一家名为“仙缘小屋”的客栈,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入夜,白日繁华喧嚣,归为宁静。推开小屋的木窗,晚风习习,微风拂面,潺潺流水,零星虫鸣。最妙的是捧一本《瓦尔登湖》,“这是一个美妙的夜晚,全身只有一种感觉,每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在其中任意来去。”

  其实,城市的发展不只能一味追逐经济增长,或许我们可以将步伐放得慢些,再慢些,守住绿水青山,守住乡愁回忆,守住文化底蕴。这片青山、这缕乡愁、这份味道,因历史的沉淀而愈加厚重,因岁月的磨洗而愈见辉光。不妨换一种思路,用心守护,倾心成就,让旧时光焕发新光彩,让浮躁的当代人找到一片心安之地,信步看一场花事,渡船赏一湖春景,嗅花香起伏,闻鸟语缠绵,共赴尘世之约,便也是一种发展、一种腾飞。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0

  满城的梅雨融成了闷热蒸腾的水汽,湿润着大地。教室中沙沙不停的书写声似乎也因这将要溢出水来的空气而不那么刚劲有力。偶一抬头,看着瓷砖上愈发显眼密集的水珠,最终凝成一股,摇摇晃晃地滑下一道明亮的痕迹,反射着白炽灯的光。

  深深地吸一口气,感受着专属于这个季节的味道,才倏地想起,我来到这里,来到厦外,已快要半年了。不像这里的许多同学,厦外将会留给我的记忆,只会有短短的三年,而非六年。但哪怕只是这样一段稍不留神便会一闪而逝于生命长河中的光阴,我也相信它定然会成为一片不可磨灭的浓墨重彩的灿烂。

  在早些时候,夏蝉还在枝头鸣叫的时候,凤凰花还未盛开得绚烂的时候,作为一名身处岛内的普通学生,看着厦外那少得可怜的招生名额,对于这里,连想都不敢想。那时的我,对于自己的志愿学校也还没拿定主意,对什么都抱着再看看、试一试的心态。也正是这样,让我以那刚刚达标的'分数,勉强挤进了第一年实施的“高中小语种特长班”的面试。没有什么特别的决心亦或目的,就只是试一试而已。

  再几个月后,拿到了中考成绩单的我,暗自松了一口气,毕竟以我的成绩,还攀不上厦外高高的正取分数线,但却也够让我以小语种特长生的身份来到这里。但我始终是一个不太有主见的人,也不知是在谁的怂恿下,稀里糊涂地填报了志愿,待回过神来时,已穿上了校服坐在了厦外的教室里。

  现在想想,这一切倒都像是梦一般,我坐在了一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地方。之前所有的顾虑与忧郁也慢慢烟消云散。但那颗患得患失的心总让我害怕着,会不会哪一天一觉醒来,才惊觉这都是一场梦。

  但如今我,脚着实踏在厦外厚重的土地上,呼吸着这里的空气,看着擦肩而过身着同样校服的同学,愈发地庆幸自己可有拥有这一切。

  从那个骄阳与暴雨共作的八月底,从那在操场上整齐地绵延成一片的迷彩色开始,一切的一切就像拉开了闸门,洪水猛兽般向我涌来。那五彩斑斓的短暂而美好的全新的世界。

  那抱着教科书匆匆而过的走廊,和朋友们谈笑围坐的餐桌,又或者是那绕过了一圈又一圈的操场。

  就是这里了罢。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更适合的地方了。我突然无比地庆幸这一切就在我的生活里。

  正所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回头想想这一年来的一切,像似串起了一个个玄妙的巧合,一环扣一环,哪怕只是少了其中的某一小环,那么我今天很可能,就没有办法呆在这里。

  湿润的空气使墨水在纸上晕开一道悠长的痕迹。我低下头。既然一切已被安排得最好,那么剩下的,便是张开梦想的翅膀,飞向那片更加广袤的星空。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1

  那是我最爱的词人,一生坎坷,却始终旷达乐观。他才华横溢,挥毫泼墨也深得世人喜爱。《寒食帖》便出自他手,仅位在《兰亭》之左,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此盛名除却他,又有谁能安然享誉呢?那个看似狂放不羁的男子,于粗犷中带着细腻。那年乙丑,他忽然怀念起了自己的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该是多么感性的男子啊。都说是时光一剂良药,可以抚平创伤,可以忘却过往,可是,这十年,于他,只是盛大的煎熬。十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外貌,有的人,也许,心都变了。他却依旧爱着亡故十年的妻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在梦里,还有关于亡妻的梦,梦里的她,正在窗前梳妆。可他看见梦里的妻子却流了泪,此时此刻,相顾无言,那一片浓浓的`痴念全化作泪珠,以泪为言。如此情深,何以忘忧。也许,为官之人都不需要太过感性,诗人笔端,常常会掩不住情感。他亦如此。那年他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一篇官样文章,可他是词人,那些个人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恰是这些文字,让新党人揪住了他的小辫子,他因而被指“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至此,他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或许就是这重大转折才造就了后来那个乐观旷达的他。他的好友王定国被贬宾州,其歌妓柔奴毅然同行,元丰六年,定国北归,那个小女子带着有岭南梅花香气笑容,告诉他“此心安处是吾乡”。这,究竟是小女子的真实想法,还是那个随遇而安的他借柔奴之口告诉我们的呢?白居易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许是江州司马的诗给了他启发吧,随遇而安,恬然自足。最欣赏他“诗酒趁年华”的洒脱。“休对故人语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一种何等洒脱的境界啊。

  多少人在垂垂老去中感慨一事无成,随性如他,抛却过往,如狂放不羁的李白那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亦如此。如此随性,世间最为洒脱之人也不过如此吧。与庄周“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的随性不同,他的随性中,还带有责任。重情,责任。

  那个我所爱的他,苏轼。最爱读一曲苏词,临一帖随性洒脱的苏帖,于万缕千丝中,感受那个最真实的他。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2

  同样的乡村生活,却因为心境不同而不一样。也许是境由心生,和千年前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似乎很相似了。

  《社戏》中的平桥村是“我”童年的乐土,几把豆,一场戏,让“我”觉得是从未有过的好。那时摇着篙,涉江而过,两岸是碧绿的豆麦,空气中是蕴藻之香,景也恬静,心也沉静。“我”疑心是画上的仙境。然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我”的心境。“我”以眷恋的、小孩子的心看待这一切,自然不同,是最美好的。

  而那每天都需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鲁镇是怎样的呢?依照《故乡》中童年的记忆来说,似乎也很有趣。那个手捏钢叉刺猹的少年,是“我”心里无法磨灭的印象。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我”们还约定着一起去捕鸟、看海……

  可再次回到这里,“我”却要将老屋卖掉了。远远望向故乡,苍黄的天下,萧索的`荒村在天边沉默,没有一点儿生气。“我”的印象中,故乡应该是好的多,却又好像本也如此。只不过“我”的心情改变了吧。来到家门口,却只见瓦楞上许多枯草断茎当风抖着。悲凉如“我”的心境。

  可母亲又说,闰土会来。那些月色下瓜地里的图画,夹杂着片断的记忆,一下都生动起来了。“我”有连珠的话想和他说:脚鸡,跳鱼儿,贝壳,猹……可他的一句“老爷”一下把“我”们之间隔开了,隔着万水千山。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模糊了。

  早已在鲁镇没有家的“我”,却又在几年以后回了故乡。正是年底,晚云间常有钝响,是送灶的爆竹了。幽微的火药香与雪花拥抱了大街小巷,像一个盛大的祝福。

  但”我”却三番五次的决计要走。这里热闹非凡,可又是因为“我”的心境,所有的祝福好似没有一个与“我”相干。祥林嫂的故事还在“我”心头盘旋——她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了,没有一个人为她悲哀。在爆竹声中,在如豆的灯光中,在醉醺醺的空气中,“我”仿佛窥见了人的冷漠与麻木。

  心决定了一个地方在“我”记忆中的样子,平桥村如是,鲁镇亦如是。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3

  翠竹林里多了几分寒意,老桥下水又涨了几尺,可是,与我,它们都似未曾变过,只是时光,偷走了许多……

  独自一人站在毛竹林里,听“打叶声”,走在铺着石板的老街,看斜瓦屋檐下栖两只燕子。像游魂般孤独又冷清。这里是我的故乡,是根之年在,但是心却不在这里,这里徒有虚名罢了。买一份饽饽,温暖内心,再随便回味从前,得到些许安慰。

  儿时的天空是黑的,因为渴望星星,伴着从大山里的啼哭,就注定我是大山的女儿。父母外出,我所记得的不过是他们的照片,此外更不知。好向往童年啊,那里有奶奶的蒲扇,爷爷的故事和无忧无虑的日子。竹林里,竹笋又长了多高,奶奶总爱听,在大山的黑夜里,有着很多星星和萤火虫,奶奶总抱着我,用她那蒲扇来为我消暑。那时候,她脸上没有太多皱纹,笑起来很好看,我就喜欢在她怀里做一个美梦,再摘下几颗星星陪我安眠。冬天最爱奶奶在灶头上给我做好吃的,软软的米糕,香香的腊肠,再煮上一锅白菜,围着火炉,听爷爷讲着三国、水浒。咕噜噜的热气在心中沸腾,化作一串串笑声。

  渐渐地,长大了,不再贪恋山里一切,而是更想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去和奶奶商讨,她说,去啊,奶奶都支持你!我的乖孙最棒。我看见她眼里的泪了,浑浊却顽强,她拉着我的手,千叮万嘱要多吃点,多休息,学习重要,但要保重身体的。多年之后回想起来,能这样对你说的人,你就是她的'生命。最后,我陪奶奶在木椅上唠了一下午,只想再多陪陪她。傍晚,她不知从哪儿挖来一株苗说是桃树苗,我笑笑说,您又乱说,别跑啦,她亲手种在老宅的庭院里,给它浇了浇水,我便走了,只是在门口望见她自言自语说,等我回来,就可以吃桃了,开了桃花要酿酒……那些话突然涌来,我蹲下来,眼泪终如野兽般扑来,阻挡不住,后来,我去了市上念书,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有时候,我甚至快记不清了她的微笑,她的模样。

  记得,是中秋,放假回家陪奶奶,给她提了盒月饼,她笑得像个孩子一般,我突然发现,奶奶老了,银丝又多了,皱纹也多了,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眼间,包席头有什么在击打着,很疼。她在家会早早地给我做饭,还会教我做这做那的,我会给她讲故事,但没有发现她可能累了吧。

  白色的床单刺眼,消毒水味让人咳嗽。奶奶安祥地躺在那里,我拭了拭红肿的眼,想起病历单上的字,挤出笑容,在奶奶面前夸她,让她相信她会好的吧。跟她讲家里的小桃苗长好高了……但是看见她在化疗时握住的拳头,我才明白,我说的她都记得。看到爷爷脸上的泪痕,医生的摇头,我明白死亡是“不可急于求成”的。算了,生命如此短暂,让每天都有意义。

  此后,我带奶奶去老桥上转转,在古榕树上绑一条祈福带,再牵着她的手回家。她说,人就是要坚强,忍着痛,总会过去的。对啊,雨后天晴的童话却是假的。她病情恶化,肿瘤转移,腰上穿了洞,夏天长了虫。她痛可是她却忍着、忍着。我每次看到她,就想求着上天,能不能……于是,当我赶着回家时,她咽了一口气,走了。没有说一句话。我把自己关在屋里,用被子把自己包住,眼泪不止地地流,紧紧地,我想抓住什么,却是一场空。我是太害怕失去了。

  现在,桃花正浓,却没有机会跟奶奶说一声,原来它真的是桃树,一场大雨,花尽落,可是一瞬间,回忆涌来,离开是暂时的。奶奶教会了我许多,我所不敢放下的,在那刻释然,她教会了我爱、坚强、梦想。我的一生都将改变。正如我在那山樱桃树下说的一般,“想救很多人,想再也不要病痛。”我拾一片桃花,装入心中,在前进路上,坚强地走。

  竹林深处,桃花树下,伴着梦想与爱,眼望远方。仿佛那个人还在,低喃,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4

  我忙乱地拨开人群,一张张陌生的脸,从我眼前快速闪过。

  这条路显得特别曲折而漫长,无助的我想高声呼喊你的名字,却发不出声音。我痛苦地蹲下身子,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里流出来,又流进我的嘴里,好苦!远离故乡的冷似乎将我的心置于冰窖,彻骨的冷使我清醒过来。寻乡,寻乡!

  我站起来疯狂地向前跑去,路边的景象被我甩在身后。

  十米处,一位母亲正低头亲吻她孩子光洁的额头。她并不美,但周身的母性光辉足以使她光彩照人。她是否会一直看着这孩子来打发整个下午的美好时光呢?我不知道。一个商人或许可以在这样的一个下午谈成一笔数十万或数百万的生意,一个作者或许可以在这样一个下午写出一篇震惊文坛的作品。但对于这个母亲来说,这个下午看着自己的孩子她就会得到满足。熟睡中的.婴儿感知不到世界的险恶,母亲的怀抱是令人心安的,它阻挡了尘世的风霜。

  二十米处,一个年轻女孩的长发随着微风飘动,她心不在焉地喝着手中的奶茶。手机响了,她拿出来看,一定是爱人打来的,因为刹那间她的脸上绽开了幸福、开怀的笑容。她接听了电话,微笑着低声絮语。这个下午,这个女孩或许会捧着奶茶,静坐某处,感受着甜蜜的幸福一丝丝浸入自己的心。爱人的关怀是令人心安的,它给孤独的灵魂以慰藉。

  三十米处,两个迟暮老人正在对弈。棋盘上,黑白两色棋子按照他们的思路一步步走着,是那么的从容不迫。对于这两位老人来说,虽然生命的终点仿佛已清晰可见,但他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从容不迫地一步步向前走去,就如他们手中的棋子一般。生命的尽头不是终结,而是另一个开始。恬然面对这一切是令人心安的,它让人不再惧怕死神的来临,而是从容悠闲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我还想奔跑,去寻找那个“故乡”,可心中仿佛有一株藤蔓在生根发芽,不断生长,缠绕了我的双腿,阻止了我前进的步伐。我越来越急迫,越来越懊恼:我想回乡!可心越焦躁,那株藤蔓就越茁壮,愈发紧密地缠绕在我的膝间,刚才那一幕幕又在我眼前重现:母亲亲吻孩子的温柔,女孩的甜蜜笑容,老者的安详神态。他们远离了尘嚣,心湖平静无波;他们永远不会为此刻的安宁担忧,尽管他们可能并不在“故乡”。

  我恍然大悟: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5

  雨点敲击玻璃窗的声音和着时钟指针滴滴答答地走过。

  抬起头盯着窗外,黑暗中小区里的路灯忽明忽暗地亮着,雨淅淅沥沥的,使远处那正闪烁着灯火的城市沉浸在了一片跳跃的朦胧之中。

  最近一直不在状态,上课时总也抓不牢那飘忽的思绪,好朋友不知怎么变成了视而不见的陌路人,回家也总和父母顶撞……为何如此不安,如此躁动?

  一丝丝只属于雨后夜空的风从敞开的窗户外吹过,吹起额前的发丝。一瞬间,看着逐渐清朗的苍穹,真有一种想要拥抱天空的冲动。这一刻,一切如此真实。黑暗的起伏的楼房,零零星星的灯光,就像萤火虫的光,精致却温馨。

  低头望着小区湿漉漉的青石板,还有路边常青的树丛,在白色路灯的照耀下泛出微微的亮光。这就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

  夏天的夜晚,小区的花园里总是有跑着闹着的小鬼们,围着假山和水池你追我赶的,老人们坐在树下长椅上不紧不慢地摇着摇扇,路灯还是忽明忽暗,周围是乐此不疲撞向亮光的小飞虫,喧闹却又宁静,只属于夏夜的,安详的感觉。

  目光远放,扫过了医院的灯光,图书馆的微亮,小学高高的钟楼,红灯总是很长的'路口……隐约间几乎看清了时间轴上跳跃的回忆:医院里不合时宜的寻宝游戏,图书馆里几个吵闹的孩子,草坪上追着足球的小子们,小学古怪钟楼的大冒险,还有色调明快的中学校园,几个安静温馨的中午……

  心忽的就安静了,夜显得如此真实,如此安宁,原来可以安心的地方,就是家啊。

  几天后,背着书包走过放学路,看着夕阳惹得那边的楼房明亮一片时,看着为了想荡秋千闹得不亦乐乎的小鬼们时,突然发现,现在,不论是摔了杯子被妈妈唠叨,还是和朋友打闹了一场,或是打着哈欠追着那辆蓝色的公交车都显得那么真实,这就是生活吧?

  这个小区,这个城市,车流不息,人流不停,跳动着的脉搏,翻涌着的心潮;尽管城市越来越喧闹,尽管已经记不清这些不知何时拔地而起的新高楼原来是什么样子,但在这里,这个可以成为家的地方,总有一些东西永远都不会改变,那便是不经波澜缓缓流淌着的,安心的感觉。

  我依然安心,因为,这里就是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6

  初抵这座城市,正值冬末春初,由高处往下看,只见灰灰的房子,灰灰的水泥道路,灰蒙蒙的天空,还有那光秃秃的树枝。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得化不开……我趴在窗前,望着窗外灯红酒绿的世界,总感觉心里少了什么。

  年华斑驳如画,回忆散落似沙,再次拾起记忆的碎片,那些难忘的,铭心的,零落渐疏。我想起了故乡,那是一个远离世俗的地方。一幢幢具有乡村风情的小屋散落在苍翠树木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远离了所有的都市尘嚣,显得格外宁静。抬头望,这里的星星离大地特别近;白天有空就看云卷云舒;下雨了,那就看雨点怎么落下。夜深人静时,我喜欢趴在窗前,体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闲适。春天,我在田野里寻找“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美景。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在“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的池塘里划船,一起体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那股生机。

  或许是因为青春期的缘故,“人生清浅,相见无眠”的感觉愈演愈烈。我忘不了那一张张真挚的笑脸,我们一起在田间嬉戏,你追我,我追你,忘了时间,只有彼此。我们一起在河中捉鱼,弄得一身水,回去被父母好好教育了一番。当我要离开时,他们在身后拼命追赶。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很感激相遇。如今的我们天各一方。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某个城市,我们会再次灿烂地相遇。

  汽笛声打断了我的回忆,眼前还是灯红酒绿的.世界。夜空似藏青色的帷幕,点缀着闪闪繁星,让人不由沉醉。举头而望,是满目星河。其实,天还是那个天,月还是那个月。冥冥之中,我意识到,故乡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着我,它一直在我的心里,不随风而逝,不随花凋零。“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一句话点醒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是啊,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心在,乡在。

  乡情,自是难忘。拥有,我便知足。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7

  “人物性格各千秋,报国热情藏胸中。家乡万物变化大,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汤老师采访时说的话,她捧给我们一杯茶,笑意盈盈。

  阳光正好,当我们一行人敲开汤老师的房门时,她正在给自己煮茶。桌上倒放着一本书,还有几堆作业。她是一个乡镇课外辅导老师,极其热爱她的工作。

  谈起爱国,她说,“我深爱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汤老师无疑是挚爱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的。骨子里依旧保留着很多古代文人的气息的她,喜欢在授课之余,给我们讲讲李白敬酒的月,给我们谈谈曹公泪编的书。她也是一个相当求真的人,对我们严格要求,对自己更是如此。她写得一手好字,这与她每天都练毛笔字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只要写得不满意,她就会当着我们的面将字销毁重练。

  在她眼中,只要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就算得上是爱国。择一事忠一生,她从事教育行业二十多年,却依然对语文怀有热忱,对学生全心全意。她笑着对我们说:“我存在的意义,就是把你们这群孩子送上一个好的学校。只要你们能走得顺顺利利,老师就放心了。”

  初入博罗,汤老师应该还是个小姑娘。二十年后,博罗高楼拔地而起,商业街如雨后春笋,许多人都跑到博罗中心地带谋取更多的机会,却很少有人如她,愿意待在小乡镇里二十余年。

  “此心安处是吾乡”,说的不仅是东坡,还有汤老师。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8

  人说现在年轻的一代是“迷茫的一代”。的确,现在这个日益浮躁的时代里,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其实不妨学习学习古人的智慧,人生自是苦短恨,此心安处是吾乡。

  遥想当年季鹰,秋风起的时候,突然馋了。想起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应是滋味甚美,便直接把官一辞,回老家了。这个故事一直被很多文人称道,也有驳斥的。人说你这不是匹夫志短,耽于安逸而没有拼搏开创的精神吗?其实不一定。一个人活得成不成功,不是他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就是唯一标准的。季鹰当年的'弃官归隐,是因为他想通了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又不适合做什么。就如同我们更津津乐道的陶潜、李白。他们也都曾心怀理想,试图和季鹰一般,出仕为官,做出一番事业。然而事实证明,官场的勾心斗角不适合他们,他们也不喜欢那种生活,不屑于将生命浪费在其中。所以季鹰会从秋风中尝到乡情,陶潜会归园作赋,太白会慷慨而抒“安能摧眉折腰”。他们的退避,并不是懦弱怠懒,而是一种自省和高明。他们不过是回到了自己心安的环境里,用功名利禄换去了个自在安宁。

  近看现代,亦有很多类似的例子。爱因斯坦在二战时去了美国,抛弃了自己原本的国籍。他难道是偷生怕死他、贪财图利吗?那他就不会公开为中国痛斥日本的罪行,不会拒绝以色列请他当总统。他只是知道自己是为科学而存在,为推动人类认知而义不容辞的探索的人。在更和平富足安定先进的环境里,才能更加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才能完成他的理想、他的“天命”。因此他选择了美国。这是选择了安逸,却也是顺从了自己的心。心安之处,便是吾乡。

  类似的还有太多太多了。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退学而选择了商场,甘愿忍受层出不穷的压力和汹涌澎湃的竞争,是因为他们听从了自己心的号召,理想所向之处,心安之乡也。三毛背井离乡身居异国沙漠,这又是多少中国人想都不敢想的疯狂。然而她在那里有着爱情和热情,她用一颗坦荡而安宁的心政府了最荒芜的穷乡僻壤,用叩响心门的文字打动了千千万万文艺青年的心。对她而言,心安之处便是吾乡。

  转头再看那些依旧为生活的琐碎斤斤计较、为功利的虚荣苦苦挣扎、为幻想与现实的落差唉声叹气的人,不禁要叹一句“醒醒吧”。人生自是苦短恨,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 19

  处身一座古城,带着兴味与热忱去挖掘城市的魅力,你便能触摸到历史的轮廓,邂逅一个有着万千风情的灵魂。泉州于我便是如此。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或许是因为自小便习惯了这座城市的呼吸,反而不曾认真去了解这份近在咫尺的风情与古韵。借由暑期实习的契机,在外地读书的我回到了家乡,再次认真地审视、品味起这方土地。

  我走访过享有盛名的崇福古寺一红瓦白墙,檐牙飞角,独具闽南特色。古寺历史悠久,一砖一瓦中尘封着远去的历史。大雄宝殿巍峨宽敞,虔诚的.信仰者跪拜于佛像之下,在香火氤氲中倾吐生活的酸苦与心之所求,在反复的叩拜中获得心灵上的释压而后带着笑意离去。而庙宇内梵音缭绕,崇福晚钟鸣声清幽,驻足于古寺,车水马龙被隔绝于一门之外,古朴的气息将我包裹着,我所能感受到的唯有内心的安宁与祥和。

  而穿梭于市区的大街小巷里,邂逅着形形色色的人群,品味着红瓦白墙中缭绕着的古朴韵味,也让我更加笃定了,家乡是一座积淀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每日归途,踏上回家的班车,看着车辆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树林阴翳的小路,仿佛时光就停留在这里;操着一口流利闽南语的人家嬉笑着,互相拉拉家常;穿着制服的白领步履匆匆,手上提着一袋新鲜的蔬菜,着急着为家人添上一桌温馨的饭菜;老旧的商店门口,老爷爷坐在竹制凉椅上,摇曳着手中的蒲扇,等待着下一个光临的客户。当暮色渐渐隐去,每个人远去的身影,随着这宁静的光阴,融人时间的画轴。

  生活的本质便是质朴地生活着。这里也许没有灯红酒绿的热闹喧嚣,却有一份沉淀已久的古韵;虽不及大都市繁华,却也有着独特的闽南风韵,让居住于此的每个普通的你我都能领略到它的万般风情。

  心之安处,唯有吾乡。这也是本次暑期实习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此心安处是吾乡议论文】相关文章:

此心安处是吾山作文2篇06-25

(精选)此心安处是故乡作文02-25

此心安处是故乡作文12-22

吾心安处是“故乡”作文01-19

此中有真意初中作文09-28

此中有新意作文:创新02-19

千古此月光02-23

夏吾多名言12-27

尽吾志也名言02-16

此眸尽藏理小学作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