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作文

时间:2022-08-20 10:47:05 选择 我要投稿

关于选择的作文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选择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选择的作文十篇

选择的作文 篇1

  梅是山里走出来的姑娘,大山给予了她坚强的意志。四年前,她凭着山般韧性考上了城里的大学。这成为当时乡里最具爆炸性的新闻。多少年来,还没人能走出这片大山。离家的那一天,连乡长也来送她。乡亲们敲锣打鼓地送她走,比当年迎接红军还热闹。梅走的时候想,我绝不回到这山窝子里来。

  四年后,梅毕业了。家里突然来信,说母亲病危,速回。四年没有见到家人了,梅心里常常挂念着。经过一次次的转车,梅走在了已经陌生的田埂上。母亲的病是早年就得下的,只不过现在更加严重了。梅在家里待着,正值闲时,没有多少农活要做,每天出门,就会遇到一些已经叫不上称呼的熟人,日子过得像杯白开水。梅子觉得自己不能适应这里。

  一天晚上,梅一家正在吃晚饭,听见屋外村长喊:“老余,有人来啦!”父亲赶忙迎出去。梅抬头一看,老村长领着一个人进来了,仔细一看,竟是自己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对这位老师,梅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以前,问他一个问题,他总是要到两三天后才能给出答案。梅知道,在这两三天里,他一定费尽心思想这个问题。梅也知道他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只是无法对他产生尊敬。

  父亲赶忙拉着老师往桌上坐,嘴里说道:“正好,正好。梅子,去拿双筷子来。”父亲对老师是很尊敬的,甚至到了膜拜的地步。老师接口道:“我吃过了,吃过了。”又把手里的东西往桌上放,“我这次来,是有点事想麻烦一下梅子。”梅子手里拿着筷子愣在那里,心想:找我有什么事呢?父亲说道:“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您尽管说。”老师干笑了几声,显得不太自然:“我们学校刚调来的老师又调走了,初三毕业班快要中考了,眼下又没有老师上课,所以想请梅子去带一会儿课。”“当然,”老师又赶紧接着说,“工资我们一定照付。”父亲嘴上说:“那行,那行。”眼睛却望着梅。老师、村长都望着她,那眼神包含着期待。梅子点了点头。

  虽然是乡中学,学校只有3个班,一个班十来个人。梅子教初三语文、英语。梅子知道自己不会永远待在这里,她不停地往外写求职信,可一点回音也没有。有一天,乡里的邮递员给梅子一封信。梅子打开一看,是招聘书,正是她心仪已久的大公司,福利待遇都很好,只是要马上上岗,因为公司要扩展,人员还没有到齐。这让梅子很为难,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学校的学生正需要有人辅导。可如果等到一个月后,这份工作绝对保不住,自己多想能在城里工作,跳出这山区。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梅子想到。

  下午,梅子走进了办公室,“校长,我想辞职。”校长一惊,忙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你再等一个月,等这些学生考完试。工资我们加倍付。”梅子忙说:“我跟一家公司说好了,必须马上到岗,不然就……”校长想了一会儿,说:“既然这样,我们也不能耽误了你,那你把下午的课上完吧!”梅沉重地点了点头。

  下午很快过去了。放学的铃声响起,梅正准备走。“老师,”一个怯声声的声音叫道。梅回头一看,是小霞,成绩在班里是最好的。“老师,您看这一题怎么写?”梅耐心的讲解。那个小女孩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睛闪闪发亮。梅心里不禁一阵感动,仿佛看见了以前的自己。“老师,您觉得我能考上大学吗?我好想走出去看一看。“你好好读,一定会的。”梅真诚地说。

  夜里,梅的脑子里一直反复出现办公室、校长、小霞这几个画面,正在难以选择。她随手翻了翻书,看见了一篇枫叶,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梅深思了一会儿,开心地笑了。

  第二天,梅又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

选择的作文 篇2

  初三了,总觉得日子不如以往,总感觉多了什么或是少了什么.

  提起那搁置多时的笔,心中顿生慨叹。但想起黑色的六月已经一步步逼近,我不得不又把头深深的埋劲书本中。

  那曾经给我带来无数鲜花和掌声的各种证书顷刻间演绎成泪水,迷茫成眼前的烛光月色…

  面对初三我必须选择,或者放弃。放弃意味着新的选择,选择意味着否定了以往。这两者之间的权衡令我迷茫。初三了,一定要在文学与学业之间选择其一么?

  诗歌背后的那份繁华似乎已经荡然无存,散文“不散”的形神结合似乎也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月考近在咫尺,中招,也赤裸裸的摆在我们的面前。

  其实我明白,即使我折合所有的日夜拚了命的学习最终也未必能够通过独木桥。也无法在挥洒出昨日的风采……

  只要山水还在,只要还有光明,即使我再也没有别的任何东西我也不会放弃对阳光的追求。可是追求被我间歇性的搁置了。我从然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但是我只能如此了…

  真羡慕那些走过独木桥的莘莘学子,看他们挥洒自如的文笔,我压抑住自己想写些什么的冲动。听他们谈论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的把头伸向窗外,呆呆的望着远方…… 真的,或许只有走过去,天才是亮的。阳光才是灿烂的……

  于是,我放弃。我放弃文学。虽然这意味着我将一无所有。

  我无悔。

  初三了,让我们都挺起胸膛接受这人生最美丽最残酷的现实。即使我们最终也没有能够顺利通过我们仍然有资格笑。相信,六月的阳光会为我们导航,那时候,阳光下最富足的人们,就是我们自己……

  面临中考,我应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未来是个未知数,无论你的选择如何,只要你不后悔,它总是公平啊! 简评:面对压力和抉择我们都有很多无奈

选择的作文 篇3

  我多想:让她佝偻的背直挺起来,让她花白的发黑润起来,让她一次次选择转去的身——转回来,再留下一个暖融的怀抱……

  曾经的我,还很稚嫩,那时的她,还很健朗。

  还在牙牙学语的年纪,奶奶带着我上集市。初春的风,还很凉,我踏着圆头的儿童鞋摇摇摆摆的走在街上,身旁的奶奶不知何时已冲到了前头的小摊上。身旁是大声吆喝的菜贩,眼前是过往不息的顾客。幼小的我着急的抓了抓脸腮,试图将步子迈大,却狠狠地摔了一跤,嘴一撇,便放声大哭。

  奶奶的布鞋刹时出现在眼前,她红润的脸上现出为难的表情,好似做着重要的选择。随即,她一把将我抱起,温暖环绕全身,我的泪,刹时止住。

  后来的我,变得叛逆,后来的她,黯然神伤。

  已经步入学校,我总向往着新潮的东西,对老土的事物不屑一顾,而从农村搬来的奶奶便被我锋利的话语刺伤。

  “这都是些什么啊!咦!老土死了。”我眉头微抬,眼中满是讽刺。奶奶沉默了,她的脸有些黯淡,眼中的兴奋荡然无存。一根银发从耳畔落下,她却不知何时已收拾好行囊。转身,拉开门,却又顿住,再转回身,她给了我一个轻轻的拥抱。我愣住了,脑中却浮现出一句话:她,好像矮了,她,好像真的老了。

  如今的我,真的成长了,而她,却越来越脆弱。眼前是空洞的白色,纯净却寂冷。医院的病床上,奶奶背对着我,正望向窗。我的心中蓦地生出几分酸涩之感,像是一只手将心抓揉着。听到脚步声,她快步回头,白得如纸的脸上添了几分欣喜。起身,在她的坚持下,奶奶才成功颤抖着走到我的面前。那是一个虚弱的怀抱。她的身子凉的似乎没有温度,让我的泪刹时朦胧了双眼。“奶奶,对不起,我爱你。“

  时光弹指。记忆中的'她每一次转身,每一次纠结后的那个怀抱都引起了我如今的思念。

  我想,她无数次选择给予我怀抱的背后,是那深沉而隐忍的爱。

  我想,我好想再看到她转回身,给我一个拥抱。

选择的作文 篇4

  望着窗外飘落的残叶,我的思绪也被落叶卷入了“愁”当中,心里有个阴暗的角落仿佛苏醒,没有一丝阳光。

  太阳依旧东升西沉,每天依旧24小时,从不为谁改变,也不会改变。可是,每天,我们所要面对的选择却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每个人都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选择,福兮祸兮,自在人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邪之分,全在我们一念之间。你选择了“正”,那你的前景一片光明;而你是选择了“邪”,那么无尽的黑暗如潮涌般向你袭来,你最终将会堕落不堪叶子在秋天选择了枯萎,选择了让自己成为泥土的伴,选择让自己为明年的新芽提供一份养料。我们呢?我们也选择枯萎吗?不!我们不能!我们的枯萎只能带来不幸与悲伤。

  我们又该如何呢?

  我,一个刚步入初中生涯的小女孩,在人生十字路口迷了路,只能在原地徘徊;我的眼前有无数条路DD认真完成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上课不认真听讲;我很想选择,可是我怕!我怕我“眼见不为实”。我怕这一切都是虚假的,我怕我选择错了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怕!我没有勇气面对一切!

  “叮”是什么在响?是什么?我抬起头,却睁不开眼了。哦,原来是太阳。太阳?是太阳!心里的黑暗正在徐徐融化,我有勇气了,我有勇气面对一切,选择一切!因为这光不仅融化了我心里的黑暗,更让我感到了光明,感到了爱,我可以不顾一切地奔跑了!

  我信心十足地朝着自己的选择奔跑。天空中仿佛有个苍老而又沉稳的声音在对我说:“加油,小女孩,你是最棒的!

选择的作文 篇5

  拜读了孙国萍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4期的《中学作文教学课程价值的初步思考》(以下简称“孙文”)一文,感到收获颇大,引发了我们对中学作文教学课程价值这一命题的关注,使我们对中学作文教学基本定位有了更为理性的理解,对中学作文教学课程的价值有了比较清楚的基本认识。近日又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8期余一鸣老师《中学作文教学的课程价值观权衡——与孙国萍老师商榷》(以下简称“余文”)一文,获得许多新启发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思考。借此求教于孙、余两位老师和各位读者。

  首先,我们要指出余文中有意无意地曲解和误解孙文的地方,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展开问题的讨论。

  1.余文说:“孙老师认为,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是指令性写作,而破坏指令性写作的罪魁祸首是自由写作。”

  很显然,余老师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而后半句是不实之词。我们反复阅读孙老师的文章,与此相关的是这样一段话:“一种情况是把中学生作文和文学创作式的自由写作混为一谈,用自由写作的方法指导学生的指令性写作……把中学生的作文当作文学创作,用纯粹的自由写作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写指令性写作,就等于用打排球的方式来指导打乒乓球,用指导打反胶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打正胶。自然会南辕北辙,造成学生脑子里一片混乱。”作为擅长写作的余老师一定能够揣摩出这段话中“混为一谈”“用纯粹的自由写作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写指令性写作”这样的词句绝不是简单提倡自由写作,当然也不是否定自由写作。在这段话之后,孙老师紧接着说“而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简单化地用指令性写作的方法来应对考试。……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效果也不好,不仅学生的作文越来越空洞无物,而且他们所期望的考试要求也并没有达到”。显而易见,孙老师认为“简单化地用指令性写作的方法来”指导写作,哪怕是应对考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不知道余老师“破坏指令性写作的罪魁祸首是自由写作”的结论来自哪里。

  2.“恰如孙老师所言,我也是文学爱好者,且小有成绩。我几次放弃了弃教从文的机会,自以为能用自己的写作特长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却不幸成了孙老师笔下那类失败的语文老师。”

  余老师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非常可贵。但孙老师的文章并未说所有“文学爱好者”都是“失败的语文教师”。只是说:“我认识几个才子才女,自己的文笔绝对漂亮,散文赶得上专业作家,但是她们的学生写作并没有优势,有的高考反而不行。”从上下文看,孙老师列举这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作家式的自由写作和中学生的指令式写作在诸多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为了说明有些老师无视这样的不同用单纯的自由写作的方式指导学生不一定达到理想的效果。余老师不仅自己长于文学创作,而且又熟谙考试作文的门道,学生的作文考得那么好,显然是不在其中的。

  3.“孙老师对作文‘发展等级’的不满,其实是基于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排斥文学创作,强调指令性写作。以上论述,是基于作文高考成绩的作文课程价值观,无疑是狭隘片面而且短视的。”

  “孙老师对作文‘发展等级’的不满”是很清楚的,说孙老师是不满于在满分中扣除20分作为“发展等级”分的做法更准确。至于说“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排斥文学创作”,我们在孙老师这篇文章中也没有找到这样的根据。孙老师说“中学生写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指令性写作”。按照我们的理解,“基本任务”之外,还是包含了可以进行其他写作的。说孙老师的“以上论述,是基于作文高考成绩的作文课程价值观”,更是牵强附会。不错,孙老师的文章中的确有大段的内容涉及高考成绩,但从文章的结构和行文很容易看出这是为了说明“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所谓高分作文和满分作文并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与余老师所看重的“文学创作”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内在的矛盾。至于余老师认为强调了高考成绩(姑且顺着余老师的意思这么说)“无疑是狭隘片面而且短视的”,注重了文学创作才是远见的观点,相信这个观点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空间。

  读孙、余二位老师的文章,使我想到关于中学作文教学课程价值思考不能回避的三个立场选择:

  1.为了多数人还是为了少数人?

  章熊先生曾专门撰文讨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为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为学生中的极少数。我们以为章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尖锐的问题。不用怀疑,有不少老师的教学是为少数学生在教。课堂回答问题的,就是那么几个学生;能够跟上教师节奏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学生;能够和老师对话的,更是那么三两个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就是看客而已。而这个问题对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课程价值也同样重要。毫无疑问,孙老师是坚定地站在多数学生立场上的。她非常明确地指出:“从课程目标的角度看,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写作素养。”她还说:“绝大多数人各方面基本的素养都是普通水平,或者说都比较接近。只有少数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超长的天赋。”“古人说:诗有别才。其实,文章写得好,都有别才。就像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将围棋下到聂卫平那样的境界,不管你怎么勤奋都不行。同样,不管你用什么样神奇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培养鲁迅和莫言。”可惜,余老师没有很好地领会孙老师的意思,却从政治学、社会学的概念上抓住“公民”这个概念大做文章。如果我们的理解不错,孙老师提出“公民写作素养”这样的定位,只是为了说明中学的作文教学主要是为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学生服务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写作素养(当然不是余老师所说的“掌握应用文体写作”),而不是为极少数像余老师这样有创作天赋的人进行教学。这里的“公民”是和“专业”相对的,而不是余老师所理解的“有独立思想和个性觉悟”的、和“国家、社会”相对的公民概念。至于余老师说“如果换上‘村民’或‘市民’的定语,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觉得这样的说法显得很不“文学”。因为谁都知道,我们的学生将来绝不会一定就是生活在村庄中的“村民”或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不过,我们从余老师大段的阐述中还是清楚了他的意思,他是不赞同孙老师作文教学为绝大多数普通人而教学的主张的。因为余老师知道孙老师这里是讨论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而不是写“公民意识”的论文;余老师还说:“我也是文学爱好者,且小有成绩。”说“小有成绩”,肯定是谦虚。但我们想,即使余老师的作文教学“大有成绩”,历年所教的班级学生作文考得好,也仍是“少数”,因为在南京,能够考上“南外”都是选了又选的“少数中的少数”。

  对中学作文教学是为多数人还是为少数人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应该立足为多数人,兼顾为少数人。即培养那些写作天赋一般的同学的写作基本素养,是我们的主要责任;而对那些写作天赋突出的同学,要给他们成长空间,要保护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写作特长。

  2.立足现实还是立足理想?

  阅读孙老师和余老师的文章,我们隐隐感到两位老师都有着强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追求,但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立场有着明显的不同。余老师更多的是侧重理想,孙老师更多的是侧重于现实。余老师对课程价值思考的理想化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余老师在否定孙老师的“公民写作素养”时说:“公民写作不仅是指掌握应用文体写作,掌握说明和表达的方法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想和个性觉悟。”由此,我们看到余老师有着非常强烈的人文情怀和可贵的乐观精神。培养“有独立思想和个性觉悟”公民,确实是迫切需要的。但如果说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或者主要任务,只能是“理想”或者“梦想”。(2)余老师告诉我们:“我是一个倡导自由写作的语文老师,还写过《考试作文不必规定跑道》的文章,我觉得如同体操跳水等竞赛项目一样,作文有规定动作,也应该有自选动作,而体现选手特长和个性的往往是在自选动作。”余老师关于作文考试显然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考试作文不必规定跑道”,考试作文“有规定动作”,还有“自选动作”,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啊。不过,真要付诸实施,恐怕还要有漫长的等待。(3)在谈到高考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时,余老师说:“问题是孙老师弄错了一点,这是高分作文要求的‘发展等级’,是对佼佼者的要求,并不是针对每一个高中生作文的要求。如果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篇作文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不是要求每一篇作文都能在四个方面达到这个高度,我觉得并不是遥不可及。”我们先替孙老师辩解一句:既然“是对佼佼者的要求,并不是针对每一个高中生作文的要求”,那么就不应该扣掉那么多同学的分而应该给少数几个佼佼者加分才对啊。至于说“如果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篇作文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不是要求每一篇作文都能在四个方面达到这个高度,我觉得并不是遥不可及”,我们觉得还是过于乐观了。不要说学生,语文教师中有多少人能“及”,我们也不敢乐观。(4)余老师问道:“从学生而言,为什么那么多的高考状元在耀眼之后湮没在芸芸众生中?为什么中国的富豪普遍缺失慈善情怀?为什么钱学森的‘创新人才’之问无解?”这几个问题问得真痛快!也是我们常常提出的问题。但论定“这与我们几代人的语文学科价值滑坡有关”,恐怕就值得讨论了。如果余老师认为只要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更高一点,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和个性觉悟”,就能够挽救当今社会的道德滑坡,就能够培养“创新人才”,似乎也太乐观了。(5)余老师说:“殊不知,这样指导出来的作文缺乏生命力和想象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蓬间雀’。”可见,从培养目标来看,他是不屑于培养“蓬间雀”,而是要培养能够作逍遥之游的大鹏的。通读余老师的文章,一个中心意思就是孙老师这样的定位太低了。

  由以上几点不难看出,余老师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更为乐观,更为理想。我们以为这是非常可贵的。不过,这样的理想只有扎根现实,才可能实现。似乎孙老师更多的是考虑现实的条件,学生的条件,教师的条件,环境的条件。我们当然以为,比较合理的定位是将理想和现实结合,立足现实,怀揣理想,心中有理想,但也不脱离实际。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师的理解没有本质的差异。孙老师反复强调“基本”,就是留有空间,并没有否定更为理想的追求;而看得出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老师,他多次例举高考成绩为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3.基于对立还是基于统一?

  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毫无必要,当然是坚持对立的统一。但问题不是这样简单。我们发现,对语文很多问题的认识,包括对作文教学课程价值的理解,人们还是容易采取简单对立的态度。

  一是对写作和创作的理解。

  一般人的写作,包括中学生的写作和作家的创作有着显著的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并不能说两者是完全不相干的,更不能认为两者是完全对立的。基本的写作能力,是作家创作的基础;作家创作所特别需要的认识生活的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也是一般人写作所不可缺少的,同样中学生的写作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只不过两者的要求有所不同,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当然我们又不能因为承认了两者的相通之处和共同之处,就以为两者完全是一回事。

  二是对指令性写作和自由写作的认识。

  中学生的写作,其基本性质是培养指令性写作的能力(这并不简单等同于考试,他们将来在生活中也很需要这种能力),但并不能说它就只能是“指令性写作的教学”。对这一点,孙老师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我们上文已经引述过她的有关论述。同样,我们说自由式写作主要是指作家的文学创作,但并不是除了作家的创作,其他的写作就不包含“创作”的意味。我们以为培养“指令性写作”的能力,也必须结合自由写作式写作的训练。相信两位老师如果具体阐发到作文教学的策略一定会这样以为。

  三是对考试和素养的理解。

  我们知道很多人是鄙视考试的,同样也鄙视考试作文,以为凡考试作文就是八股,八股就是僵化的形式,就是形式技巧。反对应试的人这样认为,热衷应试的入也这样认识。我们以为,这都是犯了极端主义和简单主义错误。考试作文是不是八股,我们暂且不说,即使八股的文章也不是一概废话空话,八股并非没有好文章。就像“有生命力有想象力”的文学创作未必都是好作品一样。我们以为考试和素养并不矛盾。正如余老师所言,具有良好的写作素养,“只要教师指导时为学生划定‘雷池’,适应戴着镣铐跳舞”就能考好;反之,缺少写作的基本素养,不管传授多少技巧秘笈也不可能考好。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把作文命题和阅卷中存在的问题,和讨论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定位搅在一起。

选择的作文 篇6

  美国诗人罗伯特?罗斯特曾在他的诗歌《未选择的路》中这样写道:树林里有两条路,而他选择了更人迹罕至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她一生的道路。我认为:现今青年应该更多的选择那条人迹罕至的路,在自己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去创新,去发现。

  鲁迅曾说:“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许多创新者来说,他们就像是行在大荒地上的拓荒者。纵使前方荆棘,他们却坚守自己的力量,来开拓一条新路。

  选择那条人迹罕至的路,你会发现有更多不一样的风景。《逍遥游》中有两种鸟,一曰作蜩,一曰学鸠,这两种鸟只满足于“抢榆枋而止”,目光短浅,却不能理解大鹏展翅九万里。它们或许能从自身所飞高度发现一些东西,但是它们永远不可能发现九万里高度的美丽。所以,创新者才会显得这么不同,他们能领略常人所理解不到的美丽。

  选择人迹罕至的路,你不仅会发现别样的风景,还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真谛。做一个创新者,不只是为了自己能够欣赏,更多的是为了别的东西。比如经典的传承或是一项技术的发展等等。

  不知何时,一部《创新中国》在电视上开播,成为有两亿点击量的中国影像第一大IP。巨大的点击量也反映了群众对创新的认同。其中讲述了无人机送快递的事。送快递本是一件涉及千家万户却无比细小的一件事。但是总有些偏远乡村不那么容易到达。于是,就有了用无人机送快递这一创新想法。但是,有了想法,却不足以成为一名创新者,还得有坚定的决心,毅力来干这一件事。20xx年的想法,20xx年才得以实施。可以想象创新的艰难。

  这只是创新的冰山一角,还有以处理鸡粪为出发点减少污染环境的创新等等。

  选择人迹罕至的路,你会发现自己有更大的价值。创新一次不只适用于技术行业,同样适用于文化传承等行业。

  《经典咏流传》第一次创新性的用歌声传递文化声音,《如果国宝会说话》也用拟人化的方式,使得冰冷的国宝有了热血和人性。它们都让观众感到眼前一亮,更多地注意到了传统文化。

  鲲鹏展翅九万里,亦能欣赏九万里。创新者便如这鲲鹏目光长远,沟通未来和过去,发现创新的机遇。他们明白: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人类的新智慧以某种形式战胜了古老智慧,这其实是人类的又一次自我超越。这新智慧就是创新的智慧。

  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路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自由选择的,就像如今的我们,像王安石所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我们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至今决定了我们的不同。

选择的作文 篇7

  有一个牧童想结婚,他认识姊妹三个,她们都一样美丽,他不知道选哪一个好,母亲说:“你请她们过来吃干酪,看她们是怎样切开的。”

  牧童把她们请来,只见大姑娘把干酪连皮一起吞下去了;二姑娘切掉干酪皮,皮上还有许多干酪,一起扔掉了;小姑娘用手指剥皮,弄得干净利索。

  牧童把实情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你就娶小姑娘吧。”牧童就和小姑娘结了婚,以后的日子一直很幸福。

选择的作文 篇8

  在我家门前,有一条直路与一条弯路。

  直路,写着 “幸福大道。切记,坚持!”弯路,写上了“未知小道,切记,坚持!”

  在出家门的那一刻,我就走向了那条弯路,有人就在斥责:“有一条好路不走,怎么去闯充满雾气的小道?同样要坚持,就不能为了自己选择一条更好的路吗?”

  当然,我也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为了尽快达到目标,将路边的风景都忽略掉。在过程中,看不到鲜花与战争;嗅不到芬芳与腐臭;听不到琴声与唠唠叨叨;说不出理想与愤怒,那么结果还有什么意义呢?过程之美,会在弯路的转折点完美释放。

  直路,代表的是一帆风顺,在无风浪的大海中航行,海风如果把双手麻痹,船将越走越深,越深……在弯路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摔倒,爬起;摔倒,再爬起;摔倒,继续爬起!在环绕、转折、站起来时,就能聆听花的开放,看见树根生长的方向。

  过程之美,留给的是用心感受的人!

  过程之美,留给的是敢于挑战未知路途的人!

  过程之美,留给的是在人生道路一路坚持的人!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坚持住自己的本心。当一个人能够控制手中的罗盘,他自然是一名航海家,如果能预知和解决明日的狂风暴雨,那么,我们会看到一名伟大的航海家。、

  在我家们前,依然是一条直路与一条弯路,现在选择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已经能握住自己的心,不怕在直路中迷失,更不怕在弯路中摔倒

选择的作文 篇9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灵均所绘娟娟之景,恍若身临其境。

  余不禁慨叹:“但凭今浊浊之气,碌碌之行。何处寻素花?即寻之,又何人悟之?灵均已逝,余愿寻之转世,然难悟其潇然洒逸之心也。”

  景起,朦胧欲睡窗边扬尘染叶,消绿意,余心甚恶,复见翻沓书页,愈烦之。

  余思良久:吾应何去?余念秋兰,思蕙茝,更欲感灵均之亦。然每日之事繁多,人皆勤勉为己欲,余亦于此列之中,损若金之时,余为何物而去?

  当如灵均言:“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此时乍现灵光:两者相冲。损一日之时。以修身且养性也岂不美哉。

  念此,心中郁结散去,无需行囊,只觅一清僻荒野,见风光甚好,便于此地稍歇。

  风吹野竹,扬沙,之音;花蕊初发,点萦萦之香,清流涓涓,自光缝而过,婉若斗折蛇行,绕指千柔,主阜上,观洋‘洒’山河大景,为天工之作,美哉!美哉!至溪边,歇于岩上,偶有鱼虾嬉闹而过,冥冥若闻神语。

  我于灵均知之甚少,但方此时,吾感灵均于自然之美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唯沉于山河者方可感其飘逸超然之气,衣袂飘,立于陇上,采花集香,修其神正其气。

  念此心中暗幸,余何能于当今之世,而仍思之域外游,又幸上天厚待,予其娇媚之态展余眼前,描于心上。

  今世难为,人皆超其势,欲利欲益,均言求人之常情,然几人得初生赤子之心。白驹过隙,惟心不变难于登青天,只希能得一瞬心安。

  当此时,亦求能判人之本心,两者相冲,为追本心之择,为愿为之事。今社会碌,有几人之择美景而弃其事?

  余亦难为之。昔日之冲动,今余难为之,一难寻其他,二难弃每日之事,书页翻沓,余忆尝愿“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悔尝屡弃抉择,仅为趋时势。兮忆其竹,芷、兰、椒,心愈恨之。

  今日求当日之机会,而其却若翩飞之蝶,难觅踪迹。

选择的作文 篇10

  人生像是一张试卷,而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便像是在试卷上做的选择题,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小到对商品的选择,这像是试卷中先热身的小题,大到对人生目标的选择,这就好像是压轴的偏难题。往往在我们思考这些选项的取舍时,会仔细理智的作客观的比较,细细观察、揣摩,最后才下决心,一锤定音。可是人生终究不是考试,命运会在上帝打瞌睡时给你开个小玩笑。当没有选项供你选择时,你会怎麽办?

  别在这时傻了眼,在别无选择之时,你至少还有一个选择,那便是自己创造自己最完美的选项!这样做起来相当随意,就像是卷子上的主观题,大致会意了题目,你的思绪便可如滔滔江水,洋洋洒洒,毫无羁绊,一泻千里,这是多好的感觉。既充分又很有成就感,不必拘泥现成的答案。

  在别无选择之时,一切的行为和意志便全部都由自己支配,没有其他选项如浮云般的在眼前左右。这是,自己想的什么就是最终的选择,清晰?明确?丝毫无质疑,这一点很符合王阳明的“唯心主义”,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他说:“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我觉得这话很在理,我们就是太崇尚“唯物主义”而总是将自己放在一个客观角度来评价应有的行为,可是,当我们想到自己内心时却不敢触碰,孰不知,有时,越是看清自己,忠实于自己本性的人,便越能成功。

  陈省身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成了数学家;黄永生忠实于自己唯一的想法,变成了大作家,我想,当我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听到“什麽都不会,只好……”没有人会来取笑他们在当初选择时的寰澈退羌家詹怀さ“愚笨”,反而,赢得尊重,他们恰恰是用这种不失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在别无选择之时,选择自己内心合适的便是最好的。

  别无选择,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除了你自己的想法外,没有任何选择,此时,不是一种无奈地叹息,而是激进的进取。人总是在绝望之中创造奇迹;在走投无路之时迸发潜能;在山穷水尽之时喷薄魄力。这选择都是积极的,别说你除了选择前进还可以选择后退,那就错了,选择后退就是堕落,真正一个鲜活的朝气蓬勃的新青年,他不会在落后时留连,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最能使他热血沸腾,使他活得精彩的选择!

  好兵派克在接受考验时,他只给自己一个选择:保证完成任务!于是他敢于冒着被警察抓的危险贸然闯入古董店中,抢走宝蓝花瓶,保证完成了任务。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除了选择自己的选择之外别无他想,于是他成功了!

  忠实自己在别无选择时的选择,目标将会更加明确,朝着远方那个最单纯、最明确的终点狂奔,就算是前方有重重围墙在眼前耸立,你也要拼尽全身气力,冲破它,因为此时,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前进。最后专注的力量会祝你成功!

  别无选择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