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4-02-01 09:10:33 习俗 我要投稿

习俗的作文经典[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俗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俗的作文经典[6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听爸爸讲,我的老家在巴中,巴中位于大巴山和秦岭交界的大山深处,只有巴中人才有的登高节,在每年正月十六举行,到了这一天都全家出动,外出登高游玩。我小的时候,也常和爷爷奶奶在这一天登高玩耍。

  当年,章怀太子因为犯错被母亲武则天贬入巴中,要求他面壁思过,章怀太子日思夜想,非常怀念他的母亲,常常站在高处了望长安方向,希望能早日回到长安母亲跟前,和母亲一起生活。后来,巴中人民为了纪念他,他常常站的`地方改名为望王山,他离开巴中的正月十六作为巴中人民的登高节。

  我很喜欢这个节日,因为在上山的路上可以看见很多小动物,如松鼠、蜻蜓、蝴蝶、老鹰,还有河流中的小鱼儿以及山上的蘑菇等各种植物;还有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章怀太子想念妈妈,因为我也爱妈妈,很同情他爱妈妈的行为。

习俗的作文 篇2

  跳火,是我们这里的旧习俗。在人们的心底里,正月十五晚上放火,意味着财运;火势越高,家里的财运就越旺;跳火,意味着可以摆脱病魔,平平安安。因此,就是在前几年地不长稿,做饭无柴的情况下,人们也要想方设法弄来些柴禾放火、跳火。但人们也没有因此而财运旺盛,相反,他们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这儿年,党的政策好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不愁吃,不愁穿,柴火堆得满地都是。因此,放的火一年比一年高;跳火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更是如此。 明月悬挂天空,照得大地如同白昼。放火开始了!上至80岁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下至刚能行走的孩童,都走出家门参加跳火来了。

  火着了,火焰呼呼作响,直蹿夜空,有两人多高。这时候最活跃的,要数姑娘小伙子了。你看,这是凤凤,只见她把长长的辫子向身后一甩,倒退几步,然后起跑。等跑近火堆前,身子向上一跃,像只轻盈的燕子,只在火中一闪,就“飞”过去了。那二狗子,前些年还是村里有名的懒汉,现在却是全县出名的勤劳致富模范。这会,他见凤凤跳了过去,也想跟着跳过去。可刚跑了两步,又退了回来,直往自己身上瞧。

  原来,他着一身崭新的新子衣服,怕火星溅上着了。小顺子在一旁,用狡诈的眼光瞧着二狗子,嘻笑道:“怎么? 二狗哥,不敢跳?我凤凤姐都跳过去了。”二狗子瞪了小顺子一眼,二话没说,就朝火堆奔去,就在他刚跃起身,向火跳的当儿,只听小顺子一声喊:“新衣服着了!”二狗子一慌,身体失去平衡,“扑”地坐到了地上。 这时,小顺子爹走出人群要去跳火。小顺子妈急了,忙过去阻拦:“顺子他爹,别逞能了,你又不是十七八,快五六十的人了,也不怕你的老骨头摔坏!”然而,他还是挣脱了小顺妈的手。他跳火去了。 火越烧越猛,火焰越窜越高。以至于天空中的明月也逊色多了。火光中,人们正忙着跳水.他们跳着,跳着……

习俗的作文 篇3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习俗的作文 篇4

  我是姥姥带大的。小时候一直住在姥姥家。姥姥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她的规矩也时时刻刻伴随着成长路上时我。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这个时候姥姥的唠叨总是要在耳边想起来。因为姥爷属蛇,按照她的说法,凡是家中有人属蛇或者属龙,二月二这一天坚决不可手碰剪刀和针线的。貌似是因为这样会伤龙眼睛,影响一年的运势。这话我是从小听到大的,小时候觉得姥姥有些迷信,现在想想,句句唠叨中渗透着对传统的敬重和传承,对姥爷的关心和照顾,一家人也老老实实遵守规矩,听从她的指示。

  腊八前夕,姥姥就提前买好各种豆子和米,在清水中泡开,为我们一家人准备熬腊八粥,红枣红豆,桂圆山药,枸杞花生……不同颜色的食材在水中漂浮,在咕嘟冒泡的锅中翻滚,腾腾的'热气升旗,在冰冷的窗玻璃上附上一层暖暖的水雾,不一会,各种食材煮出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漫延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朴实无华的香味勾出了我心中的馋虫,迫不及待跑到厨房,刚刚熬好的腊八粥出了锅,撒上些白糖,不顾烫嘴喝下,温暖的感觉便在心间流淌,久久不散。

  每年春节,是姥姥一年中最忙的时刻,不顾家中小辈的劝阻,执意要自己进行大扫除,把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光洁如新,她还自己和好面,同我一起制作刺猬,葫芦,元宝,圣虫……剪刀在她苍老的手的引领下“翻飞”着,姥姥的嘴里一边念叨着一些说辞,无非就是一些吉利话。我曾问过她关于“圣虫”的来历和寓意,也半懂非懂地明白了这些民俗的美好。因为有了这些应景儿的形式,姥姥的巧手就打造出了我们浓浓的年味。我和姥姥一起学着做,然后把蒸好的这些东西乐颠颠地送到米缸里,面缸里,还有衣柜里。那一刻,顿时觉得生活无尽的美好起来。

  姥姥家的这些习俗影响着我,让我谨记在心,让我觉得每一个日子都格外的温暖。我喜欢这些习俗,也愿意遵守并成为它的传递者。

习俗的作文 篇5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习俗的作文 篇6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习俗的作文01-22

(经典)习俗的作文09-09

习俗的作文(精选)08-26

[精选]习俗的作文08-31

【精选】习俗的作文08-23

(精选)习俗的作文08-06

习俗的作文[经典]08-14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3

习俗的作文【精选】09-18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