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3-12-11 12:21:36 习俗 我要投稿

习俗的作文共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俗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习俗的作文共6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习俗的作文 篇2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贴春联,喝屠苏酒,燃爆竹,包饺子等等。今年过年我是在外婆家过的。而外婆家这里还有点元宝的习俗,就是在房子的四周点上一个个白色圆形的图案。

  所谓点元宝,就是只要拿一个装了石灰的'网子往下一碰,形成一个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妈妈告诉我,点的元宝要在同一个直线上才好看。我自以为点的很直,其实弄得歪歪扭扭的,单看不怎么样,可连起来看,还是有特色的。

  妈妈讲,点元宝的习俗跟敬财神一个意思,都是祝愿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我很喜欢点元宝,希望新的一年爸爸妈妈广进财源,这样我也可以多增加些新玩具了。

习俗的作文 篇3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言道出

  中秋之夜 城乡日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出是用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成了节日的礼品。

习俗的作文 篇4

  年味的清香渐行渐近,随着唇齿上腊八粥余味的淡去,年味也飘到了咱家。

  在熬过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样后,我也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咱家虽说离同学们没有百八十里,但也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每当人们驾着车,拉近与我家距离的时候,长辈与小辈们必定出来迎接客人。如果紧闭窗门,并且门可罗雀的话,说明这家主人并不好客,也不方便接客,只好让你在寒风中受冻,最后知趣的离去。到了下午家中便热闹起来了,特别像我奶奶有七姐妹,爷爷有八兄弟的家庭。没个大圆桌,没几十道好酒好菜又怎样招待客人呢?

  说到吃饭,就不得不提家喻户晓。儒妇皆知的年夜饭了。这可是除夕夜的重头戏,热闹的十几人围一桌,冷清点的也有一个家庭,这是一家人团圆的好日子。在外边做事的人,除外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桌还必须是圆的,象征团团圆圆。在饭桌上大人向小孩们表示期许,小孩则向大人祝福,大人与大人之间也不再拘束,举着酒杯互相敬酒。除夕可是孩子们的天堂,这一天可以借着理由尽情玩耍,大人也不会在这一天让孩子们上床睡觉。

  正月初一虽没有除夕那么热闹但节目却丰富得多。

  这天,人们不可向外泼水,不许扫地,这仿佛是期望财源滚滚的意思。大约在早晨四五点时,爷爷就会点燃“迎春炮”祈福。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第一天中,人人都想给来年起个好头,这一天中,人与人之间不许吵架,孩子也不能哭出眼泪,不许说脏话。门前堆着爆竹纸皮,孩子们也会在这丛中翻翻找找,希望找到未放出来的鞭炮玩。爷爷也会带着我向常住在深山老林中的太公,向他的'墓碑说声“新年好”。除夕与初一也正是收红包的好日子,初一早上醒来便会发现枕头下的红包,去拜年也会收红包。除夕就更不用说了,每个来咱家吃团圆饭的人,都会给小辈们发红包。

  俗话说:岁岁年年花相化,年年岁岁人不同。每一年的人们虽在变,但民风民俗却今昔未变。

习俗的作文 篇5

  提起中秋节,谁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嘛。可我们舟山人过中秋节却在农历的八月十六日。那么,我们舟山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呢?吃月饼、赏月、和家人团聚……这些都已成为我们舟山人必不可少的习俗。

  ?在八月十六这一天,多数人家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碗传统小菜“芋艿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传说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后来食用芋艿,这中间与明爱国将领抗倭有关。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琼州参将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围歼倭寇,不料在离舟山不远的海面上遭到袭击。幸亏俞大猷指挥有方,将部队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个小岛驻扎,只是运粮船被倭寇劫走,吃饭成了问题,当时实行海禁,岛屿上居民已被强迫迁走,岛已变为荒岛,部队面临粮草断绝的困境。士兵们饿得发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发现沼泽地里有种野生植物,根部长有球茎,于是便挖来煮着试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饥。俞大猷得知后发动大家都去采挖。就靠这种球茎,俞大猷的部队渡过了难关。所以俞大猷把这种不知名的.食物取名为“遇难”。第二天,俞得到情报,那些枪粮的倭寇在普陀集结,设计水陆夹击大败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纪念明将抗倭石刻,上镌“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进,参将俞大猷,都司刘恩至,督兵灭倭于此”字样。

  舟山人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俗的作文 篇6

  在古时候,如果有旱灾或是其它重大的灾难,人们便会带上丑陋的面具,因为他们害怕深夜还在外面游走的恶灵,如果晚上必须出门,便会戴上面具或用动物的`皮毛装饰自己,希望恶灵认不出他们来,或被丑陋的面具吓走。

  后来敬畏鬼神的宗教意味逐渐转薄,慢慢开始有小孩穿上鬼和精灵的衣服,出去吓邻居 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要大人请吃糖果的趣味习俗。

  南瓜灯

  在万圣节还有雕刻南瓜灯的习俗,这是一则趣味的爱尔兰的民间传说。据说有一个名叫杰克的酒鬼,他有一天邀请恶灵来一起喝酒,但喝完后却没钱付账,他就设计要恶灵变成六便士 ( six pennies ) 来付酒钱,可是杰克又没拿它来付钱,反而用一条银纸镇住恶灵让它出不来。

  恶灵苦苦哀求杰克放他出来并答应不来吓他、骚扰他,于是杰克就它出来,到了第二年万圣节,恶灵又与杰克达成协议,答应这一年不会来骚扰杰克,但没过多久杰克就过世了,这时天堂拒绝收容他,杰克只好到地狱报到,可是因为恶灵已经答应他这一年不骚扰他,所以也无法收容杰克。

  天堂地狱都去不得,杰克怎么办呢?而且路实在是太黑了,杰克也找不出路离开,这时恶灵就丢给他一块已经烧得通红的煤炭让他在黑暗的地狱中比较能看清楚路,杰克将这小块媒炭灰烬放在一个打了许多洞的菜头当中,好让它烧久一点。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01-29

汉族的习俗作文600字-习俗12-22

习俗的作文01-17

[经典]习俗的作文11-19

习俗的作文【经典】10-26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3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9

习俗的作文【精选】09-18

【精选】习俗的作文08-23

[精选]习俗的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