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3-10-12 10:26:27 习俗 我要投稿

家乡的习俗作文经典(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习俗作文经典(4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1

  外婆家在宜兴,那里过年家家户户除了买上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各种年货以外,还有用糯米面包团子的传统习俗,新年吃团子,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今天是除夕,我早早地就起床了,我想和外公外婆一起包团子过新年。吃完早饭,外公外婆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外婆负责剁肉馅、青菜馅、萝卜丝馅,还要煮红豆做豆沙馅。外公的任务是和面,他先把雪白的糯米粉放进盆里,倒入热水后,使劲地揉成一个大面团,然后再搓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面团。还有一部分面粉是用事先准备好的艾叶汁去和,雪白的面粉很快成了草绿色,外公说这是要做豆沙馅的青团。两人配合多年,显得非常默契,外婆把各种馅料拌好了,外公也正好把糯米粉都拿捏成了白的和绿的小面团。

  开始包团子了,我也跃跃欲试,想一起参与进来。征得外婆的同意后,我说干就干,洗干净手,卷起袖子,加入包团子的队伍。我照着外婆包团子的方法和步骤慢慢地学起来。首先把小面团搓圆了,再用手把面团捏成圆圆的、扁扁的小碗状,接着放入一勺菜馅,轻轻地把小面碗在掌中一边旋转一边用右手封好口,捏紧,捏尖,菜馅都被包进面里,一个圆圆的团子就包好了。外婆为了区别菜馅的不同,还会在萝卜丝肉馅的尖顶上捏个小凹槽。我也学着捏一下,做个记号。看到自己的成果,我高兴极了。在大人们的鼓励下,我又继续尝试包了几个团子,还用同样的方法包了一些豆沙馅的青团。外公把我们包好的'团子排在蒸笼里,放到灶上去蒸。我焦急地在灶台边转了十多分钟,热气腾腾的团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香喷喷的团子吃起来,又粘又糯,还有菜和肉的鲜香,味道好极了。外公外婆也都夸奖我的“手艺”不错。

  宝马腾飞迎福至,灵羊起舞报春来。新年即将来临,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做着美味的团子,过个团圆年,其乐融融,真是开心。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2

  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早晨,家家户户忙开了。人们在门上贴春联。 “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 “ 福 字还要倒贴,就是 福 到的谐音,。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贴完了春联,人们纷纷在大门口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这红灯笼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孩子们便跑到大街上看陆陆续续来往的行人,这些人可不是走着玩的,他们有的手里拿着谷子秸秆,有的拿着鞭炮,还有的手里拿着香和蜡烛,他们是要去祖坟上放炮,把老爷爷奶奶请回家过年,这只是一种形式,用来表示对逝去老人的哀思,放完炮后拿着烧着的香便回家了,到家后把香插好就开始上供了。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吃完饭后,一家人齐聚一堂开始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

  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孩子们和大人们都要看到很晚才去睡觉,那是在守岁。

  第二天,天没亮,人们就要起床包饺子,听老人们说,还不能闹出大的动静,不能大声说话,我也不知道那是为什么,挺神秘的。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 “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你看,那些年轻的叔叔、阿姨,还有哥哥、弟弟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他们来到老奶奶家。叔叔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块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他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20xx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了起来,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在呼唤着什么,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了20xx的新气象!

  一眨眼到了年正月十七,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3

  我家住在一个河北小镇,大门大院大平房,而且当时爷爷奶奶和爸妈家住一个院的,两间房,共走一个大门,那时每年中秋节一家人都在一起过,节日晚上的九点多钟,一轮圆月升起来后,爷爷奶奶就会搬出个桌子放到院子中间,再摆上几样水果和一盘月饼,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摆上满满一桌。接着正式的“愿月”仪式开始,也就是年轻人给月亮磕头祈福,在月下许愿。拿出个椅垫铺到院子中间,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按年龄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头,都磕完了,我们大家就开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饼了,当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冲月亮的方向远远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给月亮吃了。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就挺冷了,往往我们都是边吃东西边冻的瑟瑟缩缩的,然后就赶紧搬桌子端盘子回到屋里。

  后来,只要每年中秋节我们能聚到一起,仍然会在节日当晚延续这样的习俗,当然,我们队伍也在渐渐壮大。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西樵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每到腊月初八,最早熬腊八粥的人家,福运将是最早来的,也是最旺的。我们也信,过年了,谁不想福运当头?因此腊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户户鞭炮纷纷响起,一声声犹如擂鼓般响彻大地,震耳欲聋。这天的粥,非常香,香过了百花芬芳。

  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天起,年味就渐渐浓了,人们陆陆续续地开始购置年货,宰猪杀羊,蒸糕炖肉,扫屋擦窗,裁剪新衣,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准备着、置办着……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响彻天空,过去的烦恼和悲伤被炸的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一天得以团聚,天南地北赶回家的亲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里,谈笑风生里,饱含着快乐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足饭饱之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围绕在电视机前,欣赏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不断,甜蜜的声浪弥漫着整个夜空。

  午夜12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一朵朵烟花飞上天,像一颗颗流星散落天际,在深蓝色的天幕映衬下显得格外灿烂,格外美丽。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后纷纷睡去,当他们进入梦乡的时候,仍然有烟花络绎不绝的飞着,烟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初一不出门,据说是在家中守着“福”。大年初一,人们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里看着电视,包着饺子,团聚的甜蜜之情溢于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满大街都是烟花爆竹的碎纸屑,家家门窗上都贴着红红的新对联,处处都是吉言祥语,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尽在其中。

  到了正月初二,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们都回来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亲戚朋友,一句句温暖人心的祝福,整日回响在耳边。人们在一起吃饭、喝酒,进行着各种娱乐活动,亲戚与相邻们今天聚到这家,明天在那家,和乐相处。大家共叙离情别绪,开心的共话新年打算。这样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家乡的春节最数热闹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到体育场上,参加元宵节民俗活动。燃孔明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人们玩的不亦乐乎。这一天也会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红包拆开,一部分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银行,另一部分,将会变成他们的零花钱。

  “吃过是午饭,下田把活干。”正月十五过后,随着各种各样的拜年活动陆续结束,这个年才算结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大家又开始各忙各的,又陆陆续续为更美好的生活奔波着、忙碌着。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井然有序的日子里,充满了祥和喜庆的气氛,人们幸福欢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02-02

作文:家乡的习俗01-28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7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1

家乡习俗作文02-01

家乡的习俗精选作文01-28

家乡习俗作文06-22

家乡习俗的作文12-10

【精选】家乡的习俗作文07-18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