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3-10-06 11:42:53 习俗 我要投稿

习俗的作文4篇(优选)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俗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俗的作文4篇(优选)

习俗的作文 篇1

  承德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邯郸——除夕扔愁帽

  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民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时的邯郸已在秦的统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横遭杀戮。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他们为了避免无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

  久习成俗后来,秦国虽已灭亡,邯郸人并没改变习惯,把它作为一种地方风俗,称之为“扔愁帽”,流传至今。不过,今人扔帽,已没有当年的忧愁,而是把它当作一件应景的乐事了

习俗的作文 篇2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与土元十五的中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三个合称“三元”,分属于天、地、水,“三官”的诞辰。因元宵是节日食品而得名。元宵节又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我们乡村的元宵节非常的'热闹。看,有舞龙灯的、有逛庙会的、有放水灯。

  乡村的元宵节主要活动是观赏花灯,所以又称“灯节”。在这个节日里还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灶火、猜灯谜等习俗。

  在这天晚上有的人 还 放许愿灯,放水灯,再把自己家里的灯全开起来,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灯都开起来?是不是太浪费电了?”妈妈说:“不浪费,那叫‘满堂红’。”哦!原来如此,在这元宵节的时候,还会有许许多多的地方的村民舞龙灯,可热闹了。我们还在桥头两端点上灯。有些大人会一起打牌,搓麻将,闹到很晚很晚的才肯罢休。

  在元宵节的这天晚上,电视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精彩节目插放,有小品、舞蹈、歌曲,反正应有尽有。于是,我又天天盼望过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我喜欢元宵节。

习俗的作文 篇3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习俗的作文 篇4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

  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

  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

  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01-29

习俗的作文01-17

(精选)习俗的作文08-06

习俗的作文(精选)08-26

【精选】习俗的作文08-23

习俗的作文[经典]08-14

[精选]习俗的作文08-31

习俗的作文【精选】09-18

(经典)习俗的作文09-19

(经典)习俗的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