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作文

时间:2023-03-08 10:18:35 习俗 我要投稿

实用的节日习俗作文汇编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习俗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节日习俗作文汇编九篇

节日习俗作文 篇1

  年夜饭的名堂非常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节日习俗作文 篇2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就可以看到重阳节正宗的'民风民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正是看老人、饮雄黄酒的节日,我们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鸡打鸣、太阳出来时,我们迎来了重阳节,姥姥听见公鸡打鸣,便拿了几根艾草挂在门头上,还说:“艾草不上头时,不能说话,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开始打扫房间了,随后,又用了几根艾草扫了扫屋里的地板,我也学着姥姥拿了几根艾草,姥姥边扫边念着俗语:“艾草扫一扫,蚂蚁蚊虫都往外跑。”

  刚出了屋门,姥爷拿毛笔,在我头上写了一个“王”字,还说:“写上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骚扰你。”

  临近中午,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们挨家挨户串门,还可以要两三块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里变得和春节一样热闹,亲朋好友都来家中聚餐,厨房里也开始“叮叮当当”忙了起来,顿时,开始了一段交响乐:“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声音此起彼伏。

  吃饭时,客人们井然有序地坐着,饭也是琳琅满目:有糖醋鱼、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鸡等,只见姥姥给妈妈夹菜,爸爸给姥爷倒酒,小孩子们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乐融融,这场面,如果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十分温暖。

  太阳悄悄爬上了老枣树,我坐在摇椅上,听姥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就这样乘着凉风,晒着太阳,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节日习俗作文 篇3

  大年初一的清晨,我整装待发,去干什么呢?去讨饭。

  你一定哼惊讶,现代的社会,还需要出去讨饭?这是有原因的:爷爷奶奶常在我耳边念叨:我们小时候,大年初一有个风俗就是小孩子去要饭,提个淘米的篮子就出门了,小伙伴三两成群的就出发了,基本就在本村或者邻村转悠,不会走太远,大人们也很乐意的给饭。晚上父母就会把我们要回来的饭煮煮吃了,俗称百家饭,吃了百家饭,新的'一年就事事顺利了。听得多了,我就和哥哥、妹妹商量,今年大年初一,我们也去讨饭处,去体验一下。

  这不,我准备了一个不会漏米的小篮子,整了一下衣服,出发了。我哼着轻快的小曲,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妹妹家,准备召集她们一起去,这样人多也热闹。不然我一个人走着走着无聊了也没有人聊天那。

  等哥哥及两个妹妹都到齐了我们便去真正的目的地老宅基。那里空气很清新,不光光是因为树木多,更是因为这儿的人很多都是行走或骑自行车的。所以这儿环境很好。走了不知多少时间,吸了不知道多少新鲜空气,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我们开始工作了。先从第一家开始。只见大门半敞开着,门上还有一副对联呢。我蹑手蹑脚地走进门,好像里面有小宝宝在睡觉,生怕吵醒她(他)。在门里有一位阿姨正在看电视,她看到我们的样子,便说:今天是大年初一,你们是来讨饭的,对吧,我这就给你去拿,等一下。谢谢阿姨,祝阿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我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好谢的呀。没想到出事顺利,我们兴奋极了,讨饭原来这么简单呀!

  接着继续下一家,下一家,下一家当然,我们也体会到了要饭的不易,有几家没有米给我们,我们只好扫兴离去,有些人家还态度很差,我们还没开口,就说:我们没米,快走、快走!但大部分人还是很客气的,半天下来,我们收获还不错。回家,奶奶帮我们煮了百家饭,吃着,我觉得,这饭,特别有滋味。

  经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不少,不仅能讨到象征吉利的饭,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新年更有趣生动。其他小朋友也可以玩哟。

节日习俗作文 篇4

  尽管如今过端午节,母亲每年都会包粽子,编络子给我,尽管母亲的手艺一点也不比外婆逊色,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怀念儿时的端午节啊!

  很多年没有回老家过节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习俗很多,而我记着的不多。

  系百索子。奶奶每年都会把五色的丝线拧成细绳,很长很长。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说,是奶奶第一个来到我的身边。

  贴符。每年,门框上都要贴符的。有的是用单色的黄纸折的.,有的则是用五色纸编的。奶奶也曾经教我折过,到现在已经淡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习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时,奶奶说,埋在地里的百索子会变成花蛇,保一年丰收。虽然我很顽皮,却从来没有挖过那些“蛇”,害怕它们出来咬人。后来才知道,那是老人们瞎编的故事,用来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别的习俗我真是记不起来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来个粽子却不能忘记。

  粽子包起来不太容易,必须把粽叶折好,否则会“露馅”的。虽说难包,种类也不少:大米包的红枣粽子,小米包的蜜枣粽子,还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

  煮粽子要用大锅,时间也得很长。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还是不给我吃,太难熟了。刚刚出锅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饱了,才知道舌头上起了泡。

  马上,这些喷香的粽子会被放进盛满凉水的盆里降温,那时我早已吃饱了。

  后来的许多天,一日三餐总会有粽子的。

  街上卖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来没味。这叫什么粽子,简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绪,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节日习俗作文 篇5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XX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节日习俗作文 篇6

  “干杯,这是随着爸爸高吭的声音,大家都举起了自己手中的酒杯,酒杯中盛着红酒,白酒,黄酒,远远望去,就像五彩缤纷的花儿。也许你猜到了,这就是春节的习俗,吃年夜饭。

  年夜饭还没开始,爸爸妈妈就已经在餐厅准备了饮料和酒水,还有很多的菜,等着大家入座,过了一会儿,客人一个接着一个的`进入了餐厅,坐到了座位上,我看到了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叔叔阿姨们也眉开眼笑,菜可好吃了,特别是我最喜欢的螃蟹和虾,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抬起头,我看见爸爸和妈妈正在给客人敬酒,他们还没入座,等照顾好客人,他们才座下来一起吃,辛苦了,亲爱的爸爸和妈妈,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真幸福!

节日习俗作文 篇7

  我今天给大家说一说中华传统的节日有什么习俗吧!

  我先写一首歌谣,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吧!“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你们知道了吗?那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是个各家重逢团员的.节日,又是吃团圆饭的节日呢!只要到了这个节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去外面赏月、吃元宵,那天的夜晚就像欢乐的海洋!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象征着团团圆圆,家人也寄托了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要不然我再给大家写一首诗,再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热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错,这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有好多讲究,有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和放风筝等等一系列讲究,这里放风筝的寓意是随着春风把他送到天涯海角,给我们带来好运!

  中华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来关注中华传统节日的各种有意思的习俗!

节日习俗作文 篇8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博大精深,犹如大海里的礁石一样岿然不动。而其中最盛大,最让人期待的就数春节了。

  而我们春节干的最多的就是去逛庙会,在庙会上,各种玲琅满目的活动让我们眼花缭乱。有气势雄伟的打铁花,有威风凛凛的舞狮舞龙,还有吹糖人,画糖画,打腰鼓。。。。。。台下的观众都目不转睛的看着,整个会场挤满了人。欢呼声想大海里的浪涛一样,一阵接着一阵,欢声不断。

  而台上的.演员更是卖力演出,舞龙的演员穿着统一的衣服,手里握着长长的木棍。脸上,身上都洒满了汗水。而打铁花的就更厉害了,小伙子们用力的打着铁水,火花四溅,像一朵花一样绽放在天空中。

  诗人朱熹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今天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晚上看见有人放烟花,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让人陶醉。

  中国这样的节日还有很多,比如元宵节,端午节,寒食节……赞叹它们的诗人也有更多比如韩宏的《寒食》,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虽然今年不能春节不能团聚,但是我相信明年一定会更好。

节日习俗作文 篇9

  潮汕从一月到十二月每个月都有节日,除了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节、春节等几个典型的传统节日外,还有其它节日,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吧。

  在潮汕,各家各户都有祖宗的“忌日”,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两个祭拜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祭品美食的制作,也有娱神民间艺术的展示,名目繁多,但是都为了祭拜自己的祖宗。这一天,家族里的'亲戚全都来家里举行祭拜活动,相当于一次大型的家族聚会。

  正月至二月,各乡各里都会选一个吉日或固定时间游神赛会,也就是社日。这天,游各乡各里的四个门头的老爷,还要做“大戏”,十分热闹。乡里还要做美食,供奉老爷之日,公开拍卖,据说得到者算是幸运。拍卖的钱可作为老爷宫的费用,或做公益事业。

  潮汕的每个节日都要专门制作祭品美食,其中有:寿桃、芋丝酥、荷兰薯、花过面酥、红萝卜丝酥、汤圆、棕球、碱水、酵、甜面包、“梭罗包”、“桥徘”、粟穗、“五身人仔”、“三角楼”、月饼、腐乳饼等。除此之外,还有三牲、五牲,以至整桌潮汕筵席,简直就是一个小吃大荟萃。

  在这些节日里,大家为营造节日气氛,增添欢乐气氛,每个人都要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所以,潮汕民间过节和游神,又增入了民间风俗。

  这些就是潮汕的部分节日习俗。

【节日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节日习俗作文01-28

节日习俗作文06-10

节日的习俗作文11-08

习俗节日的作文07-30

节日的习俗作文04-30

节日的习俗08-13

传统节日习俗的节日作文09-18

传统节日习俗节日作文09-09

民族节日习俗作文08-13

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