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2-12-06 08:30:07 习俗 我要投稿

【热】家乡的习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热】家乡的习俗作文

家乡的习俗作文1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与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与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与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有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与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与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哦!

家乡的习俗作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还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不仅有利于传递亲情、尊崇孝道、弘扬正能量,而且有利于传承文化习俗。所以,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辈。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家人一起去扫墓时,经常看到人们在烧香、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大量焚烧纸钱造成灰烬遍地,浓烟纷纷,甚至引发了不少山林火灾。这样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还能好吗?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在国家的号召下,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下,在学校的教育下,家乡的祭扫习俗悄然发生着变化。

  镜头一:网上祭祀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活动。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花,齐唱歌曲《烈士墓前》,缅怀烈士们抛头颅、撒热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师的号召下,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网上绿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将“鲜花”献给烈士,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我们对英烈的缅怀。

  镜头二:绿色祭扫

  清明节这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带着我们去祭扫祖宗。在祭扫时,我却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什么人在烧纸钱、烧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样啦?”爸爸笑着说:“过去,人们上坟烧纸、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现在,不是都在提倡绿色祭扫吗?大家都很自觉配合啊。”说着,爸爸在爷爷的坟前敬了一杯酒,妈妈把一束鲜花摆放在坟前。接着,爸爸给我们讲起了爷爷生前的故事,我们听得入了迷,心里对爷爷充满了敬重与怀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动手,在爷爷的坟前种了一棵树,爸爸说:“明年我们再来的时候,这棵树就长大了。”离开时,我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爷爷,小树,明年再见……”

  网上祭祀、绿色祭扫,真好!家乡的绿色习俗,我为你点赞!

家乡的习俗作文3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的习俗作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风俗有着不同的过法和吃法。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我的家乡过春节的一个习俗-吃饺子。

  我特别喜欢过年,更喜欢过年时吃饺子。上至头发白花花的老孩子,中至四处游玩的大孩子,下至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一说到饺子,不管是谁,脑子里都会立刻生出一种香喷喷、热腾腾的食物--饺子。

  大年三十下午,街坊邻居都争先恐后地去超市买做饺子馅儿用的食材:猪肉、萝卜、葱、姜,一样都不能少。大家都怕晚了,买不到新鲜的。我们家也全员出动,爸爸妈妈挑出好的食材装袋,弟弟推车,我负责排队打称。

  食材买好了,开始做馅儿了。先把买来的所有食材都剁碎,再倒入食盐、味精等调料搅拌均匀,这样,馅就算做好了。然后开始包饺子,拿出事先擀好的饺子皮儿,用筷子夹起一小团馅放在皮上,两手轻轻一捏,一条小鱼似的饺子便诞生了。包完数十个后放起来,等第二天初一再吃。

  为什么要等初一再吃呢?这跟它的来历有关。我听妈妈说,根据古代的计时法,每到年底除夕这一天为“交子”,是新旧交替的一天,要举行一些仪式来辞旧迎新,“饺子”谐音“交子”,后来就慢慢形成了初一吃饺子这个习俗。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床后将饺子放入沸水滚滚的锅里,这些“小鱼”在里面上下翻腾着,不一会就争先恐后地露出水面。打开锅盖,一股浓浓的肉香扑鼻而来。刚睡醒的弟弟正迷迷糊糊,一闻到香味就赶紧跑到厨房去看。“哇!是饺子!等一会儿我要吃三碗!”嘴馋的弟弟一看到是饺子顿时机灵起来。“好好好。”妈妈笑着说。

  不一会儿,煮熟的饺子出锅了,妈妈把饺子捞出来放到盘子里,一个个饺子排在一起特别漂亮,跟元宝似的。我迫不及待的夹了一个,蘸了蘸酱料,轻轻咬了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了我的味蕾。这饺子油而不腻,味道鲜美,我一口气吃了四十个。在看那嘴馋的弟弟,肚子已撑得像是放了一个西瓜,虽然没有吃够三碗,但也吃了近三十个,这对他来说已经不少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5

  每年的春节我们都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拜庄邻”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从我记事起,每年我都会参加这一隆重的活动,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噼噼,啪啪”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就被一阵阵的鞭炮声给惊醒了,这声音向我预示着:过年啦!我从被窝里钻出脑袋,眯着眼睛望向窗外,呦,天还没亮呢。但是我已经睡意全无,也许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的,又或者是我内心对过年的期待兴奋的,反正是睡不着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终于熬到了七点钟,爷爷来喊我起床,说“一会要拜庄邻了”。我二话不说,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一跃而起,在衣柜里取出年前新买的衣服迅速穿好。来到堂屋一看,堂姐早就在这里候着了,原来她比我还心急呀!我用超出平时几倍的速度快速洗漱好并吃完早餐。

  这时,外面还飘着毛毛细雨,我和堂姐眼巴巴地站在大门口,眺望着路口,心里头都充满了疑问:今天大家还会出来拜庄邻吗?不一会,只见村民们从四面八方都向路口集中而来,我和堂姐一阵欢呼:“拜年喽!”

  活动开始了,我们首先来到全村最年长的一位老爷爷家中,给他老人家拜年,然后按照居住的顺序,挨家挨户依次拜年。我们的队伍如同一条巨龙,从水泥路的东头一直延伸到了西头,好不壮观!每到一家,我们除了互相说着祝福的话以外,村里的青年男士还会为这家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爆竹,既是为了营造热闹的氛围,更是对这家人的祝福和尊重。当然了,被“拜年”的这户人家的主人也不会“亏待”了我们:男人们会每人发一支香烟(吸烟有害于健康哦!)女人和孩子们会每人发一把糖果。

  就这样走啊走啊……拜年的队伍终于来到了我家,我和堂姐迅速跑到了队伍的前头,拿出了家中早已准备好的糖果,好好地招待前来拜年的客人们。可是经历了这么多次拜年的我,却越来越腼腆了,除了我熟悉的人,其他人我反而有点不好意思发糖了。但是另一边,堂姐可就很“卖力”了,我们家的糖果很快就被“洗劫一空”,不过我和堂姐的热情还是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点赞。一上午,我们挨家挨户到全村几十户人家拜了年,我也收获了满满一大袋子的糖果。

  “拜庄邻”在我小时候的乐趣无非就是和堂姐比谁收获的糖果多。而现在它在我眼里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生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更是传统习俗的传承。

家乡的习俗作文6

  每个国家,每个地方,每个乡镇,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习俗。然而,我的家乡,然而我的家乡也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但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习俗。

  我们家乡的春节从除夕就开始啦!一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儿时学的,腊八歌。是这样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过年是每个小孩都喜欢的一个习俗。因为过年有很多好吃的,还有很多压岁钱,在外打工的父母们也会回来过年,除非万不得已,小孩们,一年只能见上一次在外打工的父母,那一次也就是春节的时候,不仅这样,而且小孩们都不用早起晚归的去上学了,在家里面和小伙伴们玩,吃好吃的,玩自己喜欢玩的,或者和小伙伴们做游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超市,一起买炮,买玩具,买吃的,因为那时我们都有压岁钱,还会有新衣服穿。

  过年是要吃饺子的,吃饺子要四顿,一顿在中午,一顿在晚上,另一对是在凌晨,还有一顿是在初一的早晨,中午的那一顿饭,待先放一盘炮才能吃,到了正午,你就会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能从中午十一点多到下午3点多,间结不断,到了晚上才是最热闹的时候,那时我们每个小孩都要提前买三个孔明灯,晚上大点的小孩自己放,小点的让父母放,并写上心愿,放飞它们,放灯的环节一过,就开始放烟花了,那时你会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再比美貌,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掺杂着雷鸣般的鞭炮声,整个夜晚炮声不断,也没有几个人能睡着,一般男人们都是打牌,或者和家人一起看联欢晚会,一直看到去拜年的时候,那就是第三顿了,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地方,那就是去拜年,不过压岁钱也不是好拿的,要磕头如捣蒜。

  这第四顿基本没人吃,一般都在睡觉,只有耶稣教徒们,早起吃过饭去教堂,迎接新春,我爷爷奶奶就是耶稣教徒,除此之外,所有的门都紧闭着,全村的人都在休息。门外还堆放着燃过的爆竹皮,和除夕的景色截然不同,一切都平静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7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啦!包饺子还需要技巧呢!我负责擀皮,我这里擀擀,那里擀擀,简直就是四不像。妈妈给我做了示范,包饺子应该均匀的擀,让它在擀面杖上转起来,这样就可以擀的圆圆的了。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怎么也不能把这个“淘气鬼”制服,还是擀的乱七八糟。不过经过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艰苦训练,我终于把这个淘气鬼给制服了。

  我们这里包饺子还要包里面钱呢!只要谁吃着带钱的饺子,就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平安无事,运气很好。谁要是吃的最多,谁就是一家之主。我们家也包了好几个钱呢!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吃到钱。我为了得到拿到那几个硬币,于是抢了很多的饺子。嘿嘿!我们家里的钱竟然被我吃到了三个,把我的牙都快咯坏了!

  吃过饺子之后,我们当然还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拿起一个大*花,迅速点燃。顿时,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的烟花,美丽极了。

  我们这的春节习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磕头,给他们拜一个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然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发一个红包。然后再与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表达互相之间的感情。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样的,怎么样!你们的呢?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各干各的,搞扫除贴好春联,便拜神保佑来年顺景。妈妈摆好拜神的贡品,准备拜神。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妈妈早已做好丰盛的晚饭,一家有说有笑地吃团年饭。吃完饭,妈妈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妈妈恭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利是,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我们太早起来,吃过早餐。客人来拜年了,妈妈总是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来款待客人。这时,大人们问好后,总是谈及他们的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这些孩子就是爱闹、爱玩。我和叔叔的女儿丽丽提着红灯笼到大街小巷玩个痛快,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家乡的习俗作文8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 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袓爷爷们袓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家乡的习俗作文9

  虽然我们家乡平时并不热闹,但除夕那天还是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

  “嘶嘶,嘶嘶”锅里的菜不停的响着,厨房里冒出了一缕一缕的轻烟;“哈哈,哈哈”亲戚们不停的说笑着,客厅里发出欢乐的聊天声;“哗哗,哗哗”外面热闹极了,院子外传来一阵阵欢乐的气息一没错,这就是除夕夜。

  看!大人们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有烧饭的,有贴春联的,有挂灯笼的,有聊天的,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这样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一大桌美食展现在大家的面前。随着一声“年夜饭开吃喽”,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都坐到了餐椅上,左手端碗,右手持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你看!我弟弟一做到桌上,就手舞足蹈了起来,似乎在说:“我要吃,我要吃!”大人们也不例外,说说笑笑,聊着今年的喜事。菜可真丰盛啊有土豆,有清蒸虾,有黄焖鸡,有腊肉炒竹笋,有剁椒鱼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剁椒鱼头”了,因为它的肉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肉特别的嫩,就连汤汁都很下饭的`呢!

  今天的菜真好吃,吃的我都快走不动了。晚饭过后,所有人急急忙忙的去洗漱,因为“春节晚会”马上就开始了。

  看春晚了,我们一家人围在沙发边,兴致勃勃的看了起来。春晚节目可丰富了小品、舞蹈、合唱、魔术、相声电视上的节目,你想得到的有,想不到的也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品了,如果你问我喜欢哪部小品,我当然最喜欢“婆婆妈妈”的这个小品了,因为它不仅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纯真”,还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和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理解对方,友爱对方。

  好不容易等到十二点,开始倒计时了“三!二!一!”十二点一到,新的一年也就到了。

  我们大家早已做好了准备,只见烟花排排立着。随着倒计时。我手持打火机,瞄准引线,倒计时一结束,我们就点燃了它们。在我们点燃他们的同时,窗户外面也是一片灯火通宵、悬灯结彩,随即鞭炮声震耳欲聋,无数排烟花陆续射入空中,无数的人在为新年欢呼。与此同时,无数的新年希望也在中国上空绽放!

  过除夕,要过就是过它的快乐,过它的意义,过它的幸福。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除夕!

家乡的习俗作文10

  春节,是我国隆重而重要的日子。不同的地区过春节的习俗也就不同,来看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这首民间歌谣从早至今,一直流传下去。

  二十三,要“祭灶官”。当奶奶拿出芝麻糖要祭灶王爷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争着抢着要吃芝麻糖。可奶奶却说得先祭了灶王爷才能吃。说是让灶王爷吃了这又甜又黏的芝麻糖,到了天上对玉皇大帝说说家中的好事。当奶奶祭完后,我们就吃起甜甜的芝麻糖!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就要开始打扫房子、割肉、购年货、蒸花馍……在我和家人去超市购年货的时候,超市的食品琳琅满目,满架的食品摆的整整齐齐,甚至都摆到了超市门外。购物的人简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结账的已经排成了一条条的“长龙”。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一大家子就要包饺子啦。奶奶和了一大缸子的面,爸爸和叔叔调好了馅儿。妈妈就开始擀面皮、包饺子啦!奶奶还将一枚硬币放进了一个饺子里。如果谁运气好,吃着硬币,就说明谁在新的一年里财运滚滚。包完饺子,就要贴春联,还要把大大的“福”给倒着贴,寓意着“福到了”!到了晚上,饺子煮好后,奶奶现盛出一碗饺子,让各位神仙和去世的长辈吃完后,再把那碗饺子倒进锅里,搅一下,家人才能吃。吃完饺子,大家吃着瓜子、花生、糖、水果……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节目。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人们都不能睡觉,要“守岁”!

  大年初一早晨,爸爸和叔叔放了鞭炮后,大人们就去给长辈们磕头了。初一到初六,我们小孩子们最高兴了,因为大人带着我们去拜年,可以收着压岁钱!收着压岁钱,我们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啦!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早晨,城市的马路上有走高翘的,有舞狮子的……路上和公园里挂满了彩灯。晚上天一黑,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弾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烟花既像一朵朵在空中绽放的七彩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缤纷的降落伞!

  到正月二十七,春节就已经结束了。我们把春节高兴地迎来了,又把春节快乐地送走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11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母亲叫你吃腊八”说的是腊八这天,嫁出去的姑娘无论是十里八里、无论是忙还是闲,都要赶回娘家吃上一顿母亲做的腊八面。这天,在乡间的道路上,你会不时地看见穿着一新的姑娘、媳妇们高高兴兴地回娘家。腊月天寒地冻,为了迎接女儿回来,往往是做一大锅腊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这天全家人端着一大碗腊八面边吃边唠着闲话,围坐在热炕头或是灶火前,温暖而惬意。

  吃完面后,母亲还叮咛儿女们给猪儿、猫儿、狗儿留下一碗,给树上、粮仓等地方挂上面,据说,这样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树木快长,人的身体也会更健康,这也寄托了家乡人追求平安、向往幸福的情愫。

  多想再吃上一碗家乡的腊八面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12

  我的家鄉是貴州,貴州可是少數名族之一,現在我給大家說說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性,我們的新年很熱鬧,不亞於深圳這個大城市。

  我們最重要的是過苗年,苗年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各種地方的苗年很不一致,多數地方是“歲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歲首既是每年過去的開頭,也就是指過年,有的是在十月,有的是在冬天的臘月,近年以來,絕大多數的苗族過年以改在正月過年,但是過年習俗沒有改變,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物,我們要殺豬,熏臘肉,打糍粑,炒炒米,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冬天初一到十五,都要祭拜,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漢譯為“踩花山”,“跳場”,“跳月”,“吃排家飯”,等,湘西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稱“趕年場”,主要內容有“打秋千,百獅會,玩龍燈,唱花燈”等。

  過苗年最有趣的莫過於百獅會,周鄰四鄉的苗胞舞著百匹或數十匹獅子雲集與村寨或集鎮,敲鑼打鼓,放地統,打火槍,簡直要把天地翻過來,百獅會的名堂蠻多的,有迎獅,盤獅,考獅,搶獅和獅子登高等內容,土裏土氣,苗味十足,藏著厚實的文化底蘊。

  還有一些活動很重要,還有接龍,苗家接龍可分為村寨接龍和家庭接龍,兩種活動僅是規模大小有別,其過程基本相同。“接龍”多在黎明時分進行,其過程基本相同,新居的堂屋燃滿燈燭,一鋪開大竹簟,擺好紅,黃,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紙特別好看。

  過苗年最有趣的是吃“排家飯”,苗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千百年來,苗族人民遵守這樣一條規矩:“即同一村寨裏,也不管客人的數量的多少,全村各家各戶,有必須輪流請之,盡自家所有,熱情地招待來客,被請的客人,絕不能借故推遲,否則就會被人認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請,也不必帶什麼禮品,直到每家每戶都吃到了,方能告別回家。”

  晋代大詩人陶淵明曾經作詩讚美苗家人是“欲遂當年漁人願,苗山就是桃花源”。

  這就是我家鄉的部分活動,你的家鄉過年習俗是怎麼樣的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13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这是《舌尖上的中国》吗?)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其实,这是麻麻的童年回忆)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家乡的习俗作文14

  远处飘来阵阵清香,似草又似花,无声无息。雨中散着清新,恍若那片深绿,荡涤在我的心中。——题记

  初春的时节已过去了,天空不再阳光明媚,慵懒的春光好似倦怠了许多,悄无声息地躲到灰蒙蒙的云层后,遮住了那绯红的面庞。

  天灰沉沉的,雨如珠帘般撒向大地,细如牛毛,脆如银丝,滋润着万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点也不错。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艾草团子的清香弥漫在微润的空气中,凉凉的,甜甜的。

  一年之中,最期待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清明了。这节虽说不免有些凄清,但总是“万物皆洁齐而清明”。只是凄凉而不乏期望。家乡过清明时,家中总少不了艾草团,除了扫墓,最独特的就属它了。

  我的外婆是个勤劳能干的人,每逢清明,必做此团。我则乐在其中。因为艾草团也做起来也简单,只须将艾草洗净与糯米粉充分混合再揉成团,上锅蒸好即可。每到此时,家里便漫着淡淡的艾草清香,好不舒服!

  揉好后的艾草团对我来说,即是橡皮泥,只是全都是绿色的罢了。我拿着它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外婆不说什么,只是笑着望我,偶尔给我讲过去的故事。黄昏的残阳下,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坐在一齐,女孩揉着艾团,傻傻地冲着老人笑,老人则一边不动地坐着,安静地看着女孩,身边散着淡淡的艾草香多么完美祥和的画面,女孩是我,老人是外婆,淡淡的艾草香弥漫在金黄的大地上,是多和谐的一幅意境画呀!

  伴着蒙蒙的细雨,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放眼望去,只见艾草在雨中摇曳,随着微风,在朦胧间显出那一片深绿,透出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像艾草团,软软的,甜甜的,伴着我进入梦乡

  清明总是有阴阴沉沉的湿雨,从清晨至黄昏,在弥漫的烟雨中,总有几个孤影,蹒跚独行,渲染出一片无尽的哀思。有谁想过在如此死寂的时节,会有绿得发亮,青得刺眼的艾草,会有这样一丝期望。在静想灵魂世界时,有谁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凝望那片深绿,轻轻地嗅一嗅着清香,感受艾草团的轻柔?

  因为它,改变了这个时节。

  或许这是最坏的时节,是抑郁的时节,是死寂的时节,是黑暗的时节。但这也是最好的时节,是开朗的时节,是充满生机的时节,是光明的时节。家乡的艾草团,一向镂刻在我心。

  远处飘来的幽香,是艾团的清香,是外婆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雨依旧不停地下着,艾香依旧弥漫着在微润的空气中,艾草依旧携着那片深绿驻足在世界中,就像家乡依旧在我心里一样。

  外婆的艾草团,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15

  哇,盼望已久的春节,最终又到了,人们是多么高兴啊!新的一年来了,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和新裤子,还换了新鞋,洗好脸,怀着兴奋的心境和大人一齐去燃放喜庆的烟花炮竹。之后,就是吃年早餐了。

  过年的早餐与平常的不一样。心境自然是很高兴的,再有大人们是不让我们乱说话的,否则不吉利。记得前三年,妈妈还用纸擦过我的嘴,那样,说错话也就百无禁忌了。此刻我长大了,昨日,妈妈提醒了我,所以我今日早上异常地乖,每吃一样都说了一句好话。吃一颗红枣,说句“上学天天起得早。”吃上圆圆的鸡蛋,说句“今日我们一家大团圆。”端着肉丝长面,说了“吃了长寿面,长命百岁。”哥哥也是和我一样乖巧。其实不只是我家,我们这儿家家都一样。就算今日小孩犯了错,长辈都原谅了,决不会骂,更不会挨打。

  今年的春节,有外公、外婆和我们一齐过的。吃好了早饭,外公和外婆都给我和哥哥每人一个红包,说:“你们大一岁了,又比以前更懂事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我和哥哥早就准备了一对喜娃,回敬给两位老人,以示双双对对,和和气气,幸福百年。堂前的桌上,摆着在苏州工作的舅舅为外公捎来的水晶玻璃酒杯和水晶玻璃的酒罐子。我仿佛看到了舅舅全家人对我们的祝福。

  喜庆的欢乐充满了整个大年初一。人们都穿着崭新洁净的衣物走家串户,三五成群地诉说一年里劳动的收获;有的玩牌,打麻将取乐;有的听音乐,唱歌;我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们点放鞭炮、爆竹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各家各户的彩色电视机都全天播放着精彩的节目,有全国各大剧种的戏曲,有各省市的联欢晚会等等,我最爱看中央一台重播的《春节晚会》了,那精彩的小品,常常逗得我捧腹大笑。我在这一天里发现有些人家里,来了陌生人,那些肯定是来拜早年的客人。

  到了晚上,妈妈和外婆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年年有余的红烧鲫鱼、带鱼、鳜鱼;有红烧肉片、清炖猪肉;有烤鸡、腌鸭肉;还有做成我叫不出菜名的各种豆腐品,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津津有味的美食填饱了我的肚子。

  欢乐喜庆的夜宴结束了,大年初一的夜空也正别有一番景象。明明是繁星满天,然而四周围的夜空确是“闪电”不断。我看不见其它村庄人们欢乐的情景,可他们的祝福的火花和我们这儿庆祝的焰火却一齐腾向蓝蓝的天空,普天同庆这欢乐无限的春节。

【家乡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习俗》作文08-04

家乡的习俗的作文09-06

家乡的习俗精选作文11-08

家乡的习俗作文07-19

家乡的习俗作文07-21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01-18

家乡的习俗作文09-07

作文:家乡的习俗10-08

家乡的习俗作文05-29

家乡习俗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