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600字

时间:2022-08-16 08:31:41 习俗 我要投稿

精选习俗的作文600字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习俗的作文600字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习俗的作文600字8篇

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1

  家乡是我们牵挂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自己的习俗,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家乡涡阳有哪些别具特色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是被称为“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涡阳。这里有许多别具一番特色的节日,更有一个热闹而忙碌的节日。

  除夕是一个最为享受的时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只要不是有特殊的事情耽搁,一般都会赶到家里,一家人吃团圆饭。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象征着合家团聚,家庭和美。在这丰盛的饭餐中,有谁不谈笑风生呢?亲人相聚,是最暖心、最开心的时刻。

  吃完了年夜饭,可以去外面观看绽放空中的烟花,还可以在一片无边无际的田地里,自带烟花爆竹,尽情地放起来。虽然近年来禁止放炮,但还是有人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鞭炮,是为了活跃春节的欢乐气氛。这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或者是老者,都要穿上新衣,祈求好的运气。早上总是要吃面条或者水饺的,这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你一定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做客,拜年。去时也不免要带些礼品,表示客气的意思。同样,亲戚朋友来做客也是如此。在长辈面前,只要跪地磕头,就能得到很多的压岁钱,孩子们赚足了便宜,十分开心。

  大年初四,只要是家里干生意的,都不能错过这一天的好运气。在这天晚上,人们为了讨个吉利,就会燃放炮竹,真心真意地拜财神,祈求他们在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买汤圆,吃汤圆,象征家庭团团圆圆,生活甜甜蜜蜜。

  我家乡的习俗是多姿多彩的,有机会你一定要来这里感受。

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2

  过年的习俗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3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和踏青的日子,关于其历史由来和民间习俗,记者近日采访了区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向明阳,听一听他的讲述。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向明阳介绍,清明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除了播种、植树之外,人们也开始准备养蚕了。然而,清明转变为一个节日,与另外一个节日和几个历史人物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只剩下少数几个臣子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就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他吃。

  后来,晋文公执政,介子推却隐居山中不受封赏。晋文公搜寻不见,便放火烧山逼其出来,不想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渐渐地就合二为一了,这个节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人们在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古时又叫踏青节、祭祖节、扫墓节、鬼节等。”向明阳介绍,其传统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放风筝、荡秋千、插柳、蹴鞠等。

  向明阳记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上山采摘清明菜,一种叶片上有白绒的野生植物,洗净、切碎,和米面揉成团,制成绿莹莹的清明粑,“以红糖、咸菜、腊肉等为馅,用蒸笼蒸熟,味道鲜香。”

  “现在清明菜、清明粑可以放入冰箱,保存得更久,八九月份还能吃到,也曾见有餐馆推出清明粑。”向明阳说,我区高桥、麻柳、三汇口一带的乡村,还保留吃清明粑的习俗。

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临近清明,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下午,我们手拿小白花,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向烈士陵园。

  大约步行了二十分钟,便到达了目的地。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烈士陵园里宽阔的道路上。来到一个巨大的碑下,我们停止了脚步,举目望去,碑上写着“永垂不朽”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碑下,一个洁白的花圈静静地“躺”在上面,那两根漫天飞舞的布条像眼泪似的在为英雄们感到悲伤,旁边郁郁葱葱的几棵大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也在为烈士们哭泣。正当我们满怀悲伤情绪为烈士们叹息时,少先队员代表朗读了为烈士们精心准备的悼辞的声音传到了我们耳边,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使我们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抹了一层悲痛。

  “请全体同学为烈士们默哀一分钟!”随着大队长的这句话,我们都低下了头,一分钟过后我们又抬起了头。“请各班同学为革命烈士献花!”一曲铿锵有力的《歌唱祖国》突然响起。我的心不由一震:没有烈士们,怎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烈士们,五星红旗怎能那么鲜艳?我们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们!于是,我郑重地将手中的小白花献给了烈士们。此时此刻的小白花不仅代表了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和感激,而且还表示出我们会好好学习,继承革命先烈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

  祭奠仪式结束了,我们又在公园里玩了一会儿,我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想: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我们却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整天做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而且还时不时地惹长辈生气,我们实在太不应该了……“排队了!”一声叫喊打破了我的思绪,我立刻爬起来,跟着队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烈士陵园。

  长眠于地下的英雄们,请你们放心!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一定会接下你们手中的“火炬”,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

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5

  我家住在平乡,这个地方人人都知道,我在那里经过的,我觉得热闹的是逛庙会。

  庙会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一开始就很热闹,我家离庙也不算远,但是,从我家里就能清楚的听见庙会的热闹声。

  庙会从早上五六点开始,到那时候,我们那里的小孩子就会起得很早很早,都等待着庙会的开始,因为,庙会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具,还有炸东西的,有小型的充气蹦蹦床,还有许多表演节目的,买东西吃的:棉花糖、奶糖、辣条……各种各样零食,还有卖冰糕的!

  小孩子们大部分都是在充气蹦蹦床里面玩,不管什么都在里面看,我也在里面玩、看。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炸东西,这下炸东西的幸福了,收了很多很多的钱,卖汽水的也幸福了。哪里还有卖装饰品:挂在脖子、手上的链子,稀奇古怪的、有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带得发卡……

  在庙会中,大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表演,一到这个时候小孩子们都从充气蹦蹦床上面下来了,他们要看小品,他们要试着敲鼓。表演有很多种:又穿服装表演的、小品、戏曲表演、唱歌、打鼓……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小品和打鼓,小品把孩子和大人们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敲鼓的时候,小孩子们跃跃欲试,有很多都是乱打的,逗得大人哈哈大笑。看完以后,人们就继续购买东西,还有的把它们买回家,挂在门上,让朋友们都看见,把庙会上的各种玩具、各种零食、炸东西,拿回家,跟朋友们一起吃、一起玩。

  在逛庙会的时候香客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并买一张谶图,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趋吉避凶的准备,这个时候许许多多的大人就开始再佛祖前开始求签了,外面几乎就没有大人。

  逛庙会到很久很久才结束,快乐地声音还在耳朵萦绕,人们恋恋不舍结束了庙会。

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6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要彻底打扫室内,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剪花窗,贴年画。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清洗锅灶,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称为“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7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菊花傲霜满地香;久久思量,久久难忘,九九重阳胜春光;美酒一杯,秋雁两行,福泽深厚又绵长。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习俗的作文600字 篇8

  清明节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腊八并称为我国八大传统节日。人们在清明期间缅怀先烈、寄托哀思,追寻春天的希望。清明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之时,人们赏花、植树、踏青,尽情地亲近自然,所以清明又有“植树节”、“踏青节”等称谓。

  北京的清明节民俗事象丰富。老北京清明节时的一个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城隍庙在每年的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

  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个习俗就是赏花踏青。老北京时人们纷纷前往颐和园、潭柘寺、大觉寺去观赏难得一见的几棵明清时栽种的玉兰古树,早开的玉兰花洁白如玉、清香四溢地挂满枝头,花香扑鼻,给游人莫大的享乐。

  放风筝也是北京的清明节习俗,这项活动深受广大百姓喜爱。常看见在天安门广场、鸟巢周边空场和城内外广阔地区有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中翱翔。

  近年来,北京清明诗会越办越好,各大公园也推出了以清明为主题的游园活动,使人们在传统节日里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移风易俗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习俗的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11-25

习俗的作文01-17

汉族的习俗作文600字-习俗12-22

过年习俗_写节日习俗的作文07-14

春节习俗作文600字:过年的习俗09-09

过年的习俗作文600字:过年习俗01-12

传统习俗作文-大屋谌的习俗12-31

春节习俗的作文300字:过年习俗03-27

习俗节日的作文07-30

拜年习俗作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