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2-07-02 09:22:48 习俗 我要投稿

【精选】习俗的作文合集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俗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习俗的作文合集9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大年初六是个好日子,六六大顺啊!这天也是堂哥结婚的大喜的日子。婚礼是在我们邳州老家举行的。那里的结婚风俗和南京大不一样。在举行婚礼的前两天,就开始闹喜了,闹新郎新娘自是不必说,就连新郎新娘的叔叔、姑姑也是大家闹喜的对象,我爸爸是堂哥的叔叔,而且还在南京工作,在农村人的眼里是“有钱人”,所以更是大家闹喜的对象,几个给爸爸叫叔叔的胖小伙突然过来“擒获”了爸爸,爸爸的两只胳膊被两个人抱住,后面还有人推着走,旁边还有几个跟着走,大家的目的就一个:去超市买烟买酒。到了超市,不想买或买便宜货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大家不会给你走,爸爸没办法,买了两条苏烟,旁边的小孩还喊着要买糖,爸爸也答应了,我的乖乖,平时无比节俭的爸爸一下子花了一千多!闹喜闹喜,不闹的话还不喜呢!大家都这么说。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在堂哥家门口搭了一个戏台,有小丑表演杂技,有人表演魔术,还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姐姐们唱着好听动感的歌曲,台下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在台下蹦蹦跳跳,整个晚上玩得开心极了。

  初六这天,随着新娘被十部轿车接来,热闹进入了高潮,从新娘子下车到婚礼舞台的几十米像走了几公里,闹喜的人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新郎要是不掏红包不拿喜糖,很多关卡是没法过的。当主持人让新郎新娘接物时,害羞的新郎对主持人说:这个就免了吧!,谁知他刚说完,几个小伙子不干了,他们冲上台大喊,不进行这一步可进不了洞房啊!话说到这个地步,哥哥和新娘子只得顺从,在大家的鼓励和叫喊中,表演了儿童不宜的节目。舞台周围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笑容快乐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到了中午开饭时间,是正席,鱼、虾、鸡肉……,样样不少!连我最爱吃的猪蹄也有,真是丰盛啊!邳州老家的婚礼真热闹啊!

习俗的作文 篇2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习俗的作文 篇3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每个民族都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同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绚丽多彩。我的家乡在湖北,这里有许多习俗流传至今,平时吃正宗牛肉面、牛杂面、黄酒,春节给小孩子压岁钱,最讨我喜欢。下面,就让我细细道来吧。  家乡的冬天,寒风刺骨,吹到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出行的人们都戴上厚厚的帽子,穿上暖和的棉衣,河水也一改往日的活泼,恬静地睡着了。在这个时候,如果让你吃一碗家乡的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和牛杂面,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仿佛来到了盛夏的怀抱!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家乡的牛肉面和牛杂面是出了名的美味,最讲究香、辣、鲜、麻、味厚、有回味,牛肉、牛杂加入秘方调制后还保持肉质本身的鲜美味道。我在家里,要是一天不吃牛肉面就会一天吃不下饭。  春节到了,小孩都会给亲戚好友拜年,然后有机会拿到压岁钱。这个习俗其实来自一个民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民间怪物,叫“岁”,传说它专门在除夕夜不声不响地跑到别人家里,把手放在小孩头上,过了一会儿,又不声不响地逃走,到了第二天早上,那个小孩子就会傻掉。于是有人想出办法,把铜币放在自己孩子的头上,“岁”就不敢来害人了,这个办法有点灵验,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人们把压头的铜币取名“压岁钱”了。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渴望小孩平安,所以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就从古传到了现在。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民间习俗,比如赛龙舟、贴春联等,展现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听了我的介绍,你想来我的家乡和我们一起亲身感受?如果喜欢,那就马上来,我在家乡等你哟! 

习俗的作文 篇4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

  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习俗的作文 篇5

  端午节的时间,我和妈妈早餐吃的是粽子,是隔壁奶奶给我们的。粽子是大枣和葡萄干的,甜甜的。下午我们去了小姨家,到小姨家小姨送给我了一个礼物是水杯,水杯盖子是粉色的,上面还有一个大花朵,杯子很特殊,中间细两边粗,我非常喜欢我的这个冷水杯。

  晚上我们一起去徐家汇吃饭,那个餐厅人特别的多,我们排队竟然前面还有60个号,等了一会,实在是太慢了,我们就换了家餐厅。菜做的很好,我们吃的很开心。今天过节真是热闹。

习俗的作文 篇6

  今天是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早上9点半,天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爷爷冒雨到香溪洞的路边给太爷,太太扫墓。我们先在兴安门坐4路公交车到香溪路口下车,然后和爷爷步行20多分钟才来到香溪路旁边的墓前。我的太爷和太太都是人民教师,生前在汉滨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一辈子辛勤努力,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我很敬重他(她)们,我要学习他(她)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学好文化知识,长大以后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爷爷和我拿着扫把将坟前打扫干净,尽管天上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爷爷还是忙前忙后,终于将整个坟墓打扫干净。爷爷和我将准备好的花篮放在坟的两旁,又把买好的清明吊挂在坟的两边。爷爷点燃了一把香,爷爷先给太爷太太上香,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把点燃的三根香插在坟前的香台上。我们又待了一会儿,才离开了坟墓。

  这是我第一次给太爷、太太清明时节上坟,回家的路上虽然雨已经慢慢停了,但我的心里还是有点悲伤。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跟前多尽孝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顾好他(她)们。

习俗的作文 篇7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ld

习俗的作文 篇8

  春节的习俗有非常多,其中一个就是拜年了,在新的一年里道一声祝福,送上自己就真挚的祝福。

  大家都为自己的亲戚拜年,我也到爸爸的家乡去给太太拜年。太太口齿不清地说我也要给他的邻居——汪爷爷拜个年。汪爷爷没有了老伴儿,也没有了孩子。他的老伴儿因为生了重病不在了人世,在一次车祸中,它的女儿逝世了,只有一条忠诚的狗一直陪伴着他。从此以后,他不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就是和狗狗说说话,即使他总是微笑地对人,但他的孤独和悲伤是我们体会不到的。

  我和太太走到汪爷爷的家门前,轻轻地敲了一下门,汪爷爷开了门,看到了我太太,又看了看我,然后他笑了。我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汪爷爷新年好!”汪爷爷笑了,太太也笑了。他和蔼地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他看着我,就像看到了他的女儿一样快乐。我悄悄递给了汪爷爷一张新年贺卡,转身走了。“那再见了汪爷爷!”我向他说。

  拜年是春节的习俗,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习俗的作文 篇9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贴春联,喝屠苏酒,燃爆竹,包饺子等等。今年过年我是在外婆家过的。而外婆家这里还有点元宝的习俗,就是在房子的四周点上一个个白色圆形的图案。

  所谓点元宝,就是只要拿一个装了石灰的网子往下一碰,形成一个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妈妈告诉我,点的元宝要在同一个直线上才好看。我自以为点的很直,其实弄得歪歪扭扭的,单看不怎么样,可连起来看,还是有特色的。

  妈妈讲,点元宝的习俗跟敬财神一个意思,都是祝愿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我很喜欢点元宝,希望新的一年爸爸妈妈广进财源,这样我也可以多增加些新玩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