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2-06-24 15:10:53 习俗 我要投稿

有关习俗的作文7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习俗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习俗的作文7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4月26日,我来到了云南瑞丽。到了这里,当让要听听傣族的习俗:

  在傣族,人们都很信仰神佛。傣族女人都想生女孩,因为女生是赚钱货,而男孩则是赔钱货。小孩子在成长中就慢慢的会傣语、汉语和缅甸语,男生长大要出家当和尚,再娶老婆,成了花和尚,然后在家带孩子,不然人家会笑话他,他在村子里也就抬不起头来了。女生长大要种田,但是全部的钱$_$要交给女人。戴眼镜的男人叫“眼镜猫”。女人们喜欢嫁给个子高高的,稍有一点啤酒肚的眼镜猫,因为戴眼镜就感觉很有学问。像这种男人嫁给女人家只要干1年半的苦力活,否则就要干3年的苦力活!男人们喜欢皮肤黑,头发黑,(只要用淘米水放几天,然后和柠檬汁掺在一起就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了)身材细的女人。傣族人也喜欢带银手镯、手链,银皮带,银勺子,银碗,银项链,银梳子。女人一生只有两条银皮带,一个是老乖送的(老乖是老公的意思,人们希望他们越来越乖,越来越听话),想让你身材变细,还有一个是父亲送的,想让你早生小孩,生完宝宝后,这里的女人身材也保持的很好,傣族的银手链如果发黄说明你寒气太重。你哪里疼、酸的话,只要你用银梳子掺白酒在疼的地方刮一刮,几天就见好了。

习俗的作文 篇2

  我是姥姥带大的。小时候一直住在姥姥家。姥姥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她的规矩也时时刻刻伴随着成长路上时我。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这个时候姥姥的唠叨总是要在耳边想起来。因为姥爷属蛇,按照她的说法,凡是家中有人属蛇或者属龙,二月二这一天坚决不可手碰剪刀和针线的。貌似是因为这样会伤龙眼睛,影响一年的运势。这话我是从小听到大的,小时候觉得姥姥有些迷信,现在想想,句句唠叨中渗透着对传统的敬重和传承,对姥爷的关心和照顾,一家人也老老实实遵守规矩,听从她的指示。

  腊八前夕,姥姥就提前买好各种豆子和米,在清水中泡开,为我们一家人准备熬腊八粥,红枣红豆,桂圆山药,枸杞花生……不同颜色的食材在水中漂浮,在咕嘟冒泡的锅中翻滚,腾腾的热气升旗,在冰冷的窗玻璃上附上一层暖暖的水雾,不一会,各种食材煮出的香味从厨房飘出,漫延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朴实无华的香味勾出了我心中的馋虫,迫不及待跑到厨房,刚刚熬好的腊八粥出了锅,撒上些白糖,不顾烫嘴喝下,温暖的感觉便在心间流淌,久久不散。

  每年春节,是姥姥一年中最忙的时刻,不顾家中小辈的劝阻,执意要自己进行大扫除,把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光洁如新,她还自己和好面,同我一起制作刺猬,葫芦,元宝,圣虫……剪刀在她苍老的手的引领下“翻飞”着,姥姥的嘴里一边念叨着一些说辞,无非就是一些吉利话。我曾问过她关于“圣虫”的来历和寓意,也半懂非懂地明白了这些民俗的美好。因为有了这些应景儿的形式,姥姥的巧手就打造出了我们浓浓的年味。我和姥姥一起学着做,然后把蒸好的.这些东西乐颠颠地送到米缸里,面缸里,还有衣柜里。那一刻,顿时觉得生活无尽的美好起来。

  姥姥家的这些习俗影响着我,让我谨记在心,让我觉得每一个日子都格外的温暖。我喜欢这些习俗,也愿意遵守并成为它的传递者。

习俗的作文 篇3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习俗的作文 篇4

  七夕作文: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乞巧,是节日的主要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习俗的作文 篇5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等。都知道只要大寒这个节气一到就是奔春节,为什么,因为下一个节气是立春,应该划分在另一个年头,但是立春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年前立春,一种是在年后立春,所以大寒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都这么认为,所以叫大寒迎年。在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买年货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

  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而富贵人家在大寒饮食上的讲究更加细致。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将来春天万物的升发。

习俗的作文 篇6

  今天,我和姐姐走上了街头,用眼睛看到了,用耳朵听到了,了解了许多关于中国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传统习俗。

  我题目:姐姐,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怎么都挂上了红灯笼,在门上贴上了新春联,就连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而且晚上还要放爆竹,这是为什么呢?

  姐姐题目:说来话长呀!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吞食牲畜伤害性命,人们只好在这一天逃往深山。有一年,一位白发老人说他能将“年”兽驱赶走,大家不必再躲入深山。众人不信,但老人坚持让大家留下。就这样,当“年”兽来时,老人突然点燃爆竹,“年”兽被炸得心惊胆战,仓皇而逃。原来“年”兽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大家都贴对联、窗花,放爆竹,防止“年”兽。明白了吗?

  我题目:那为什么门上的“福”字要倒贴呀?

  姐姐题目: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就有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到”。

  啊!原来我们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含有这么多意义呀!

习俗的作文 篇7

  前两天,我去妈妈的老家—山西平定参加表舅的婚礼了。

  我是婚礼的“一叫孩”,就是要过去接新娘,新郎的姐姐也要去,所以妈妈也去了。过去时我披着红布,我很奇怪,为什么要这样?回去时又多了一条绿布,顿时感觉热了不少,妈妈解释说:这是婚礼的习俗“披红戴绿”,所以我能有什么办法来拒绝呢?反正我以后也不能这样几次了,所以我忍住了。婚礼习俗还有很多,比如不能空腹接新娘等等。

  鞭炮声好响啊!我们开着车,转眼就到了新娘住的宾馆房间。这个房间号非常奇怪,“88888”。新郎先给守房门的人行贿,一人一个红包,每个红包里都装着一百元到两百元不等。新郎不给红包,看门人就不让新郎进门。进门后新郎又给了守在卧室门口的人一个红包,真是重重关卡啊。最后还要找新娘被藏起来的鞋,找不到鞋有要给红包。整个过程下来,新郎总共要给四个红包,总共六百元。习俗真可怕!看来钱不多的人注定在平定娶不到老婆。

  更可怕的是,新郎要背着新娘回家!新郎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流,这时,新郎朋友开始打新郎,因为新郎非常疼,所以要叫他以后疼新娘。在打新郎过程中,新郞摔倒了,新娘差点摔伤。我的天哪,太恐怖了!

  我收到了当“一叫孩”的红包,打开一看,一张闪闪发光的一百元映在我面前,看来这次努力没有白费!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11-25

习俗的作文01-17

汉族的习俗作文600字-习俗12-22

过年习俗_写节日习俗的作文01-07

过年的习俗作文600字:过年习俗01-12

春节习俗作文600字:过年的习俗09-09

传统习俗作文-大屋谌的习俗12-31

春节习俗的作文300字:过年习俗03-27

中秋习俗的作文10-12

除夕习俗的作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