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2-06-17 18:04:41 习俗 我要投稿

有关习俗的作文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俗的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习俗的作文6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家乡人把正月十二这天称为老鼠娶媳妇、观灯火的日子,祈福家家年年红红火火和和美美。童年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因为只有到了过年,我们才能有新衣穿,有肉、饺子、馒头等好吃的。家乡人讲究过年的东西吃出正月。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就又开始了一年的轮回。

  正月十二这天,天不亮人们就起床了。奶奶告诉我们,谁也不能动剪刀,因为剪刀的“咔嚓”声,很像老鼠啃咬家什的声音。谁要是动了剪刀,家里今年就会招来老鼠。村里的姑娘媳妇们把剪刀用红绳或红布捆绑包裹好,放到孩子们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藏起来,生怕有人动了剪刀,给自己家招来鼠害。大娘、大婶们手拿木棍,敲打着可能藏有老鼠的地方:炕洞里、墙角的老鼠洞、墙根的砖缝里、木柜底下、牲畜棚里、柴垛里、茅房里……凡是房屋、院落的各个犄角旮旯儿都要敲打个遍,嘴里念叨着:“打、打、打旮旯儿,十个老鼠九个瞎,留下一个拨眼的,眼里长个萝卜花!”孩子们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各处敲打,让老鼠无处藏身。

  这天,是新过门媳妇在婆家的日子,寓意合家团圆。那年,堂哥媳妇刚过门。新嫂子穿着打扮甚是好看,人也长得俊俏。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为了讨得糖吃,在新嫂子家跑呀闹呀,喊着:“小媳妇儿捺底子,捺不了小壳子儿”。在过去,新过门的媳妇进门后,要为婆婆做一双新鞋,一是表示对老人的孝敬,二是看是否有活路,针线活做的咋样,好活路讨得婆婆喜欢,也是婆婆在外对儿媳的谈资。嫂子很是害羞,拿出糖来分给我们吃。我们拿到糖,就欢快的跑着玩去了。

  到了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这包饺子也是有说头的,手巧的奶奶把饺子捏成老鼠模样,有嘴、有耳朵、有尾巴,还用绿豆作眼睛。一个个饺子就像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俨然是一件件面塑艺术品。奶奶告诉我们说,这天的饺子,一定要把饺子边捏得死死的,表示把老鼠嘴捏住了。被捏住嘴的老鼠就不能偷吃粮食、啃咬东西了。这样,一年中家里就不会有老鼠了。

  到了晚上,村里人是要观灯的。新过门的媳妇家人要烧鞋底子。“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因为吃了人家给的糖,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我们就义务为新嫂子挨家挨户收集旧鞋底子。奶奶叮嘱我:“不要没大没小,显得没规矩。见了人该叫啥就叫啥。一定要记住,要说是旧鞋,不要说是破鞋。你说破鞋别人会不高兴。”我没等奶奶把话说完,和几个本家弟兄们一起跑着出了家门。奶奶喊着“慢点,别摔着”的时候,我们早一绺烟似地跑的没影了。从村东头开始,提留着篮子到各家敛米、背着筐敛旧鞋。鞋与“邪”同音,把旧鞋扔出去就是把一年的邪气扔掉。当家嫂子婶子婆婆们都会抓一把米放到篮子里,再找些旧鞋子放到我们背的筐子里。鞋底子都是自制的粗布鞋底,一般穿一年就不能穿了。

  那天晚上,村里的人们从各家收敛了很多棉油、棉花籽皮儿、谷糠什么的,备以放灯。有人扮成老鼠,有人扮成媳妇,有人敲着锣打着鼓,老鼠们抬着花轿,老鼠娘子步行在无底的轿里,很是逗乐。人们用车拉着放有火种的大锅,绕着街道转悠。走到哪家门口儿就放上一个灯,为家人祈福。家人们在门口迎接着,表示谢意。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跟头咕噜滚下来。”这天晚上家家做灯仔,用面做成的灯仔放在笼上蒸了。到了晚上,用来散灯。谁家的'灯仔多就家业兴旺。奶奶把蒸好的灯仔放上棉油,放在灶台上,一家人一年有吃有喝;放在窗台门台外门口,一家人家庭幸福,平平安安。第二天早上,再把这些灯仔收起来,放在灶上腾热了,一家人再吃了。

  这天晚上在大街上,新嫂子家人把垒成老鼠窝样子的旧鞋点燃,象征着把全村的老鼠都烧掉。那天,新嫂子的婆婆,也就是我的大娘准备了很多年货,有花生、红薯、馍馍片等,在火上让人们烤着吃;在火上架上锅,把从各家敛来的米放到锅里煮熟。说是吃了那食物好,不得噎食(食道癌)和倒食(胃癌),有胳膊腿腰疼病的烤烤就不疼了。新媳妇坐在火堆旁,边上也围着很多人。说着一些吉利的话,“你看这火多旺呀”。本家很是高兴,盼望着家人人丁兴旺。说烧完的鞋灰是很好的东西。说牲口哪儿破了,是上等的好药,抹上就好。

  我们还会悄悄地去磨房,把耳朵凑到磨眼处,去听奶奶所说的新婚老鼠夫妻磨叽甜言蜜语。

  现在想想,其实这鞋底子,经过脚的处理,用烧臭鞋的火煮粥,烧花生,烤红薯。那红薯会是什么味道?

  观灯火一直闹到深夜,人们久久不愿散去。孩子们在大人们喊声和呵斥声中慢慢散去。

  现在乡亲们生活富裕了,一年比一年过的好了,但我还是眷恋童年过年的时候,犹如昨天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动人留恋……

习俗的作文 篇2

  说到节日,我会不假思索地想起端午节,说到端午节,那大家肯定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赛龙舟和包粽子这两大习俗。今天,哦就带你们去看看我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吧!

  上午,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看龙舟比赛。只见龙舟选手们各个身材魁梧,身强体壮,比赛开始了,“怦”的是一声枪响,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起跑线。只听岸上的人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就连我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快看,快看!那只龙舟快要赢了!”只见第一名的龙舟“哗”地一下冲出了终点线。有趣的龙舟赛就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

  吃过了中午,我们一家人呆在家里也怪无聊的,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点子:“都是端午节了,我们是不是该包些粽子吃?”“好啊好啊!”家人们连声应道。说干就干,爸爸赶忙去菜场里买来糯米、肉和粽叶。

  材料都准备好了,我便开始学奶奶包粽子。我先观察了一下奶奶是怎么包的:先把粽叶卷成漏斗壮,然后在里面放一些糯米,接着又把肉放进去,最后再把它包住,用绳子绑紧。看的简单,做做也太难了点,我状态百出——一会儿粽叶破了,一会儿糯米漏了,一会儿肉掉了……这粽子就象调皮的孩子一样,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个粽子包好,“哎,累死我了!”我连声说道。一个小时过后,我的粽子终于出炉了,虽然看上去和奶奶包的粽子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我吃着觉得特别的香,因为那是我自己包的。

  我喜欢端午节的习俗,因为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精彩的龙舟赛,还可以让我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吃粽子。

习俗的作文 篇3

  农历七月,在古代这是阴阳交替的一个月份,也是地狱打开大门,鬼魂游历人间的时节。小的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七月到,不准走水边,不准说“鬼”、“死”字,不准晚归。如今,我已经渐渐长大,却依然谨记着他们的这些话语。我想,某一天我可能也只有如此来回忆他们了。

  正规的鬼节在正七月半,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然而,在我的家乡,很多家庭并不是在那天。就如我家。我家是七月初九“接客”,初十“送客”,而隔壁邻居家则推了一天。

  什么是接客与送客?这是我们当地话语。接客,接的是逝去的长辈们的魂;送客亦然。

  在初九的晚上,作为家中后辈女子,因我已经长大便可以随着父母、弟弟一起去接客。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我说不出其中的原因,只知道这是习俗。

  父亲走在最前面,母亲紧挨着父亲,接着便是我与弟弟。父亲手中擎着红烛、香,母亲则拿着一沓纸钱。母亲边走边点燃纸钱,隔段距离便停下来在路边烧些纸钱,一直到接客的地方。其实,这个地方并不固定,但总归要与家有段距离,而且必须空旷,以免待会烧纸钱把其他东西给烧了。

  等到我们拜了几拜,燃起香烛与香之后便放起爆竹。等到鞭炮响完,我们便开始一个个轮流鞠躬拜祭。之后便以弟弟打头回家,途中,谁也不许往后看,否则父母定要责骂。

  这天晚上,八仙桌上的香不能断,桌子边的椅子也不能碰。

  到了第二天,重新换一只香,把茶水杯洗净倒上干净的茶水,等待亲戚的到来。这天中午,依照家里的习俗,我们一般是吃面。妈妈将肉剁得碎碎的,放上些酸菜、葱等调料,先炒然后放入水做汤。这样的臊子只有家里的味道才最好吃。

  等到下午时分,我们会挑选几个人去接客的地方烧包。烧完后差不多就快到五点了,此时晚饭已经摆上了八仙桌,但必须先让先人们“享用”,十分钟后差不多就可以烧纸钱放鞭炮了。等每个亲戚一一祭拜后,我们就可以撤掉香台上桌吃饭了。

  吃完饭差不多大部分亲戚都会回家,准备他们家里的中元节。而我家则会切好水果,洗好碗,将撤掉的香台再次摆到八仙桌上,然后一起出门送客。送完客就可以将桌子放回原位,吃祭品。而这个中元节也就过去了。

习俗的作文 篇4

  跳火,是我们这里的旧习俗。在人们的心底里,正月十五晚上放火,意味着财运;火势越高,家里的财运就越旺;跳火,意味着可以摆脱病魔,平平安安。因此,就是在前几年地不长稿,做饭无柴的情况下,人们也要想方设法弄来些柴禾放火、跳火。但人们也没有因此而财运旺盛,相反,他们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这儿年,党的政策好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不愁吃,不愁穿,柴火堆得满地都是。因此,放的火一年比一年高;跳火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今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更是如此。 明月悬挂天空,照得大地如同白昼。放火开始了!上至80岁拄着拐杖的老太太,下至刚能行走的孩童,都走出家门参加跳火来了。

  火着了,火焰呼呼作响,直蹿夜空,有两人多高。这时候最活跃的,要数姑娘小伙子了。你看,这是凤凤,只见她把长长的辫子向身后一甩,倒退几步,然后起跑。等跑近火堆前,身子向上一跃,像只轻盈的燕子,只在火中一闪,就“飞”过去了。那二狗子,前些年还是村里有名的懒汉,现在却是全县出名的勤劳致富模范。这会,他见凤凤跳了过去,也想跟着跳过去。可刚跑了两步,又退了回来,直往自己身上瞧。

  原来,他着一身崭新的新子衣服,怕火星溅上着了。小顺子在一旁,用狡诈的眼光瞧着二狗子,嘻笑道:“怎么? 二狗哥,不敢跳?我凤凤姐都跳过去了。”二狗子瞪了小顺子一眼,二话没说,就朝火堆奔去,就在他刚跃起身,向火跳的当儿,只听小顺子一声喊:“新衣服着了!”二狗子一慌,身体失去平衡,“扑”地坐到了地上。 这时,小顺子爹走出人群要去跳火。小顺子妈急了,忙过去阻拦:“顺子他爹,别逞能了,你又不是十七八,快五六十的人了,也不怕你的老骨头摔坏!”然而,他还是挣脱了小顺妈的手。他跳火去了。 火越烧越猛,火焰越窜越高。以至于天空中的明月也逊色多了。火光中,人们正忙着跳水.他们跳着,跳着……

习俗的作文 篇5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以上,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

习俗的作文 篇6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我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看见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拿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心里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孩子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11-25

习俗的作文01-17

过年习俗_写节日习俗的作文01-07

汉族的习俗作文600字-习俗12-22

春节习俗作文600字:过年的习俗09-09

传统习俗作文-大屋谌的习俗12-31

过年的习俗作文600字:过年习俗01-12

春节习俗的作文300字:过年习俗03-27

写习俗的作文08-19

南京的习俗作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