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2-06-09 19:39:34 习俗 我要投稿

习俗的作文3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习俗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习俗的作文3篇

习俗的作文 篇1

  每个春节我都去姥姥家过,虽然姥姥家在农村,但内容特别丰富,包饺子、放鞭炮、磕头拜年、串门、拜神。我最喜欢的就是吃饺子,事先说明,我可不是贪吃的人,因为姥姥在饺子里放了一元钱,谁要是吃到了,明年就会发财,但我每次都吃不到,哪怕是过了春节那一天的早上吃呢!唉!真郁闷呀!

  言归正传,令我最搞不懂的'就是“拜神”,步骤我可是记得清清楚楚。首先,把家里的大门敞开,但听姥姥说是为了迎接财神的到来,如果门动了一下,就说明财神爷来了,以后,每天出门都要咳嗽一声。然后,抱一大堆柴火烧起来,在柴火前放个小桌子,桌子上放了一个小酒杯,在酒杯里倒上酒,用火把酒点燃。其次,叩东、西、南、北神。最后是我最明白的一个部分,就是拜菩萨,保佑我们一生平平安安。

  为什么每天出门都要咳嗽呢?为什么要往酒里点火呢?真是不明白!

习俗的作文 篇2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畲族人民都要用畲族的方式隆重地庆祝。三月三那天,整个小城装扮一新,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打扮得最漂亮要数宽阔的广场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椅子像一队队出列的士兵。舞台的装饰更迷人,铺上了红红的地毯,边上都是畲族的各种器具,那五彩缤纷的灯光照在广场上,整个广场显得更加艳丽了。

  别开生面的中国畲乡三月三文艺晚会开始了,五十六个民族欢聚在一起,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文艺晚会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活泼可爱的我和小朋友们表演了《在灿烂的阳光下》,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更惹人兴奋的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邓XX.陈毅五位爷爷跟我们同台演出,那激动的场面令我终生难忘。

  今年的三月三过得太有意思了,我爱中国畲乡的三月三。

习俗的作文 篇3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习俗的作文:正月的习俗11-25

汉族的习俗作文600字-习俗12-22

过年习俗_写节日习俗的作文01-07

节日习俗作文10-28

作文春节习俗11-06

习俗优秀作文11-08

拜年习俗作文11-16

作文:清明习俗12-26

除夕习俗作文08-10

端午习俗作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