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丧葬的民间习俗

时间:2022-01-26 19:24:15 习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晋江丧葬的民间习俗范文

  丧葬乃人子养老送终的一件大事,其中的许多礼节几经沿袭而成例,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丧礼”。因各地均有其不同的繁文缛节,所以“丧礼”具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晋江丧葬的民间习俗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晋江丧葬的民间习俗范文

  晋江丧葬的民间习俗范文

  丧礼必须恪守许多规矩,并不是能够倚仗财多便可随心所欲的。寿高多福者(古人称儿孙众多为多福),虽缺乏财帛,但可以从其他方面节约开支,如饮食从简,减少前导乐队,缩少坟墓规模等,是允许举行点主、祀后土、摆祭品、读奠文等一系列象征荣耀的活动。反之,如果尚未称寿者则一切从简。虽囊中多金亦不能例外。依照古制,五十不夭亦不寿,七十始称寿。花甲而后,丧礼从重。如果死者虽年逾花甲(六十)并且有了内外孙,但其父或母依然健在,也是不能过份铺张,因尚未尽到养老送终之子职故也。

  古人谓葬者,藏也。即是把死者的尸骨择一个适当的地方藏起来,避免尸骸暴露也。所以历来有“丧事简办,死者入土为安”的提倡。相地之法,亡命(《通书》称仙命或化命)以生肖纳音为准,墓地以坐山正体五行为主,务必生旺有气,忌克泄。且如本年仙命戊辰(寿享八十),以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纳音之法推断之,即仙命属木,宜选择坐北朝南,取水生木之义的墓地;或选择坐东向西,取比和为旺的墓地,忌坐山属金及坐山属火等克泄不利。墓地务宜山龙大利,年月洪范有气(以洪范五行论山[库]运,堪舆、克择不可不知),切忌冲山、三杀。俗云:“天有四角,留下一角让人走路。”因为根据穴场的坐向结合孝子孝孙的生肖选择日课,切要避开年、月、日三杀方,但每天至少还有一角吉利方予人用事,其前提是二十四山四十八局均可随意选择。如已指定某一地方,就得依据日课大利,不得已停棺待葬的事例很多。

  出生的年月可以预测,而死亡却往往出人意外,为了防止大事临头措手不及,许多人在生前就已经把寿衣寿木准备好了。寿衣又称殓衣,一般不少于七件上衣五条裤子。常常是寿庆之日裁寿衣,或另择日期裁寿衣迎寿木的事例也很多。根据迷信的说法,人在临终前必须穿戴整齐,死后才不至于拖泥带水,所以咽气前就得洗沐,穿殓衣,准备好遮身被、枕头、脚枕、手枕,如果死者的父母依然健在,不管年寿几何,都不可以穿着鞋子进棺材,而且还要多加一项戴孝(预先带去头白布和草鞋)。

  除了准备好殓衣,还得事先延请僧道到祖屋厅堂中庆土,贴以纸制剪刀玉尺图案。并在祖厅左侧(楚人尚左)腾出一方净土,以备在父(母)临终时“上厅边”,由孝子背至祖厅内,临时搭铺板四块,赶在死者咽气前安置好。候其断气时,孝眷要一路哭泣着到附近代销店买来香、金纸、白烛,长子要倾其口袋里所有钱财。返回祖屋门外,就要跪着一路爬进去,迅速点燃香烛,一张一张地焚化金纸。

  人死之后,首先由其堂(乡)亲临时搭个灶,燃上一把稻草,用筷子将一束线面放在热汤中绞了两下就连同筷子一起盛在碗里端到死者枕头边,亦有盛一碗白米饭并插双筷子置于死者铺板头,谓之送终饭。又须拿个粗碗,全体孝眷一起哭泣着到外面盛一碗沙,置于死者床头权当香炉。

  孝眷事先备办金纸(库银),孝子孝女每人或20元、或30元、或50元,多多益善,烧金时金纸叠成金山状,孝眷人等四周团团围住防止其他鬼魂乘机抢夺,尔后用二口铁锅对扣封好,上面放把铜锁外加一把铜剑以防偷盗。入殓时由法师盛于红布袋中,郑重其事地写上死者名讳,由死者直接带在身上,以备亡魂过奈何桥或上路时打通关节费用。这和出殡时献路捐同一目的。竖龛做功德超渡其府上早已亡故的祖考妣等,每尊魂身都得配上小金库,并写明某某祖考、某某祖妣得用。倒龛后还得举行送库银仪式,由鼓吹手、僧道奉请当境起驾,孝眷人等一路护送库银到海边或僧(道)指定的地方交给死者享用。

  添置寿内准备入木(殓)用金钵一个,配以篾篮,碗数绑,灯心草席一席(夫妇一方尚存者,则分割一半留下),又备面布、金纸、手帕、包衾等物,寿内店一应俱全。添寿内既是报恩更寓方兴未艾之深意。

  又有专程报丧(死)之礼节,亲戚概不例外。旧制,报丧者只能喝水(呷一口后泼水于地),亲戚则将碗倒置于门扇后。分白(头白布点上二点红或贴块小红布)亦寓报丧之意,同村之堂(乡)亲知情后自当帮忙料理丧事。如死者是妇人,报丧者应告以死因,候娘家人来后方可入木。超渡亡魂,还须娘家人起正(正音赠,俗称牵正,超渡的一种方式)。

  铜镜也是事先准备好的,用以压在死者身上,又得防止家猫跳到死者身上,以杜绝行尸的事发生。碰到雷雨天就要拿副竹笠戴在死者脸上,但恐尸体因雷电影响而变黑色。

  如果死者不幸死在村外,尸体是不允许进村的,只能在村外临时搭个灵堂料理丧事。

  “凶死凶葬”,倘或死者年龄不大,突恶疾暴死,或溺水身亡,或横死猝死,概用薄板一副,即日草草埋葬,例不停留。

  竖寿要启用时,应备办果盒金香孝敬一番。当寿木(棺材)抬进灵堂之前,孝眷要预先发落果盒金纸,俯伏道傍,焚香化纸。

  入木(殓)之前要辞老(辞生、事生),糊入木轿、库官、敬三牲、白米饭、五味碗。把死者扶上交椅上头(由大媳妇为翁(姑)梳上,生肖相冲者另换他人,或说口中咬一根稻草则不忌,手不干净者不能动手,也不能点燃香烛),死者双脚踏斗。紧接着是报斗,棺伕喊着一斗进二斗……九斗进一石,代代子孙吃都着,将米糠一斗接一斗倒进棺材内。亦有倒火灰填于棺底的,先由帮工者向左邻左舍分发红线一条,孝眷乞火灰跪于道左,邻居们则用瓦筒盛出草火灰。入殓时给死者口中喂上一口白米饭,谓之“含玉”,并戴首饰、玉器,又棺中置烟酒之类供死者享用。此乃古代殉葬品的缩影。

  死者遗留的金、银、珠宝及置于戽斗中的银元等按遗嘱分赠与各房子孙,谓之贳(散)手尾。

  如死者是晚饭过后咽气的,说明一日三餐都吃掉了,儿孙辈就得向先辈“乞饭”,从屋顶上把满满的几大碗大米用红丝巾包裹好吊了下来,分发给各房。

  孝眷到井中提来一桶水,谓之“上水”。留下一部份置于厨房中,剩馀的水由帮工者提到屋顶倒下檐口冲掉晦气,这和送草后马上清扫灵堂内草屑同一目的(扫掉晦气)。

  盖棺后把死者生前日常用品连同铺在灵堂里的稻草,由红白灯,红白彩,大鼓吹、嗳仔作前导,成人后的子孙亲自拿到大溪边或潭墘焚化,谓之送草。

  布置灵堂,在灵前摆遗像、点香烛、敬佳果,相风水择定墓穴,发讣告告知开拜日期和安厝日期,哀启追述先考妣大德。分白,大门门楣挂头白布。糊龛糊厝,延请僧道开设道场超渡亡魂乃是出殡式之前奏曲,颇为热闹。竖龛、开设道场也可移在安厝(葬)之后,允许灵活运用。

  入殓、开拜及安厝等择吉,以仙命年庚生辰为主,长子(承重孙)与长媳生肖次之,其馀孝眷人等之生肖又次之。盖大户人家,子孙众多,十二生肖齐全,凡遇生肖冲克,入殓、移柩、进圹之时避之则吉。

  开设道场俗称“做功德”,分龛前缴、日光、火光、一昼夜、二朝、大三朝、七日大功德,最大型莫过于七七四十九旬(日)大功德。自一昼夜起,祖辈须有“功德底”。排坛(即道场)要设在另外一座住宅,灵堂内竖龛、装魂身(做大功德要追荐到祖考、曾祖考甚至高祖考,魂身往往排满整个厅边),龛前供桌要早晚叫吃,早晨还须排列盥洗浴具、早点,五味碗必须逐日添碗,即每日增添一道菜肴。师公戏(和尚戏)、解愿、颂经、进表、跑舍官(跑赦马),打城戏目莲救母,掷拉钹等热闹非常。

  五服例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之别,服有三年(实则二年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不等。且如葬事从简,不竖龛不做功德,孝子白衣白裤白长衫,结头白布一边长一边短,表示父或母尚有一人健在,结两边同其长短者表示父母双亡。长孙结头白与孝子同。从子、诸孙箍头白。内亲头白上加小蓝布、外戚上加小红布。每遇做大功德,凡属与死者同一高祖者谓之未出五服,乃由其嫡系子孙糊大厝、装魂身一并超度。较小型之功德如一昼夜,只须追荐至死者之父母(翁姑),则参与者只局限于兄弟、从兄弟,其他再从兄弟无须介入,但仍须居服。死者称为正荐,追荐至最高一级之祖考谓之主荐,主荐之嫡系子孙,孝服大抵相同,俱服齐衰。

  出殡式乃治丧期间最为热闹之高潮戏。仪仗对对阵列整齐,前有红白彩、红白灯、子孙球、前导牌、铭旌(灵柩)、大开路,中间有大鼓、主亭、鼓钹、西乐队、轻音乐队、弄龙、舞狮、高跷戏、马队、水牛队,灵柩前后有棺头吹、棺后吹。法师带路,乐队有十几队至几十队者,出殡前逐一至灵前演奏,及先行游遍村中境路。然后至转柩处会齐。亦有集合于转柩处然后与灵柩同时游村中境路者,各地风俗不尽相同。

  转柩处一般选择在大操场中,依例设灵致奠,诸姻亲戚友依次行叩别礼。由死者之子侄或堂(乡)亲陪拜,司仪唱礼,鸣炮奏乐,吊唁者披红(红布一小块),个别地方免去奏乐礼节,馀者大同小异。如死者之儿媳或孙媳妇尚未入门者,依例可以借送,衣青衣披青巾及红布披肩,免下轿(车),丧家应准备红包及鸡蛋线面送礼。如对方包“赙仪”400元,丧家之红包须包800元,习俗如此,谁都不愿破例。

  如死者生前或其子侄系南音社弦友,南音社同仁自当聚集其灵前行礼、唱南曲、行三奠酒,丝竹齐鸣寄以哀思。

  公尊祭品与祭中斋大抵相同。请宗族长老、乡邑名贤担任主祭及襄祭,红烛、红桌裙、红地毡,较隆重者更礼请督祭一名,端坐太师椅从容观礼。执事人等身上披红,司仪唱礼,菜肴逐一进献,甚为郑重其事。

  进圹之前理应祀后土,敬备牲醴果品清酌庶馐之仪典祀福德正神。即使一切从简亦应尊敬土地公也。

  自“丁兰刻木思亲”以后,神主(木主)便成为世俗纪念先人的象征。想让木主神乎其神,必须用朱笔染朱、染鸡冠血点化。在整个治丧过程中,有二件事比较重要,其中一件是请法师为死者超渡、引魂,另一件就是请名士点主,借此对先人永恒的纪念。

  点主之后依例举行“孝男祭”仪式。所谓孝男祭者,乃孝裔眷亲自营斋致奠,由孝男孝孙启读哀章,其仪注与公奠仪注约略相同。

  进圹之前理应生炉火。俗谓炉火既可消除晦气,又取薪火相传、门庭世炎之义。炉火宜捧至祖厅内,风炉口向入。又,做功德之进表,做七日分衣食等均须炉火。

  盖铭旌(灵柩)与抔土。把写有死者名讳的铭旌(灵柩)盖于棺上谓之“盖棺定论”。抔土乃由孝子孙撩起白长衫怀掬一抔土徐徐散入墓圹,绕圹一周,边走边散,司仪高唱:“抔土养骸,添丁进财。”考妣合葬,男左女右,健在者一方谓之“生圹”,要先进石龟一只,包以红布,用红笄索扎以金花、春花各一对,垫以金纸。敬以馔盒、果品、金纸。又要先敬土地公。诸事停当即先盖上七星枋。

  进圹后则陈列五味碗孝墓陵,一云孝亡人,加上白米饭一碗,白烛白桌裙,法师念动法语。孝裔眷跪拜,捧请木主进魂轿,法师摇动法器,孝眷人等牵引魂轿绕圹一围,长媳或长子提斗,仪仗队前导至祖厅安位。但七月不宜引魂(部份村落不忌),静鼓静吹地返回,至八月另择日子引魂。

  倒龛时一切魂身、魂轿、龛、厝、哀启、讣告等均应焚化,并陈列菜肴犒兵。倒龛后各房子孙起风炉火、连同衣食枣灯捧到各自房间。凡属披服执绋者均应分赠衣食,孝子、孝女、长孙等衣食全副。

  吊唁完毕,来客不必告辞径自回家。孝眷要理发、挽面,孝妇逃孝回娘家,头插红花返回。

  又有曝饭干之俗。嫡派子孙戴孝。三日验墓,作断七,做百日,做对年(小祥)之俗,举哀叫吃。

  三载乃属吉事,贴红联、谢青天,孝眷人等身著吉服喜气洋洋。三载弃金钵,法用乌糖二小包、银角仔两个、沿钱二张连同头白布、白鞋一并丢溪墘或荒郊野外,谓之除服。

  丧礼作为《周礼》、《仪礼》、《礼记》的重要组成部份,上至天子、下及平民百姓都非常重视。在古代,人们为悼念去世的亲戚而举行了各种吊唁仪式,使“丧礼”逐渐形成。《周礼》、《仪礼》、《礼记》的问世,丧礼成为一种不可逾越的制度,王公侯伯等级森严,襄王不许请隧便是一例。随着时代的进步,丧礼作为民风民俗也不断地破旧立新,追悼会、追思会已渐渐被人们所接受。

【晋江丧葬的民间习俗】相关文章:

民间丧葬习俗—入殓范文09-04

民间丧葬习俗—出殡范文09-04

民间丧葬习俗—初终范文09-04

关于丧葬习俗的文章08-11

壮族的丧葬习俗范文09-04

庆阳丧葬习俗介绍范文08-30

桂东的丧葬习俗介绍范文09-04

安徽走灯的丧葬习俗范文08-30

土家族丧葬习俗范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