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习俗

时间:2023-03-06 10:36:22 习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惊蛰节气习俗

  到了惊蛰节气,天气就不会想冬天那么寒冷了,因为春天已经到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惊蛰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惊蛰节气习俗

  惊蛰节气的习俗1:打小人

  看粤语长片,有时会看到“打小人”的镜头。旧时三姑六婆随时随地都可打小人。在惊蛰这天,大概也和祭白虎相类,以防小人也在惊蛰那天出口伤人吧。打小人之俗当然俗不可耐,不过打小人时念唱的粤语歌谣却有几分可笑之处: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无得抖;打你只小人手,等你有手无得郁;打你只小人脚,等你有脚无得走……

  打小人的步骤

  奉神:准备好所需的物品之后,就把它们放在路边,之后就可以开始打小人了。首先燃点香烛对神供奉,假如适逢酬神的日子,人们亦会带备金猪、烧肉、鸡、红鸡蛋等供品来酬神。打小人的神婆多邀请观音菩萨,以企望观音附身,使打小人变得更为有效。

  禀告:接着把男女小人衣纸取出,并剪成心目中那个小人的形状,讲究的话,可剪贴上眼睛、鼻子及口舌等。在小人身上写上小人的姓名或时辰八字及地址,如有照片或衣服物作更佳。

  打小人:利用各种象征物如委托者或施术者之鞋、宗教象征武器甚至是香枝或香烟等殴打、伤害小人纸。小人纸分为小人纸、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纸等。

  为何打小人

  "小人"是指那些喜欢挑拨离间,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征无故惹来的是非或恶运,而通过打小人的仪式,以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打小人的用品,主要有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祭品包括:猪肉(用来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鸡蛋及五色豆等。

  此外,亦有一些打小人的,会用红纸剪成一些纸锁链、纸剪刀及纸尖刀等,用来惩治小人。此外也印有猪、蛇,朱雀、销链及扫帚的图像各一。据说猪是懒惰小人的象征,蛇是心肠狼毒的象征,虎是残暴小人的象征,朱雀是搬弄是非的象征,销链是用以将小人销着,而扫帚是用以将小人扫掉。

  打小人的最佳时间

  打小人的最佳时间是惊蛰日傍晚七点,地点则一般在阴暗的地方进行,例如桥底。在香港,铜锣湾及湾仔之间的鹅颈桥便成为了打小人的热门圣地。每逢惊蛰,都有不少神婆前往当地的土地庙、桥底进行打小人活动。

  惊蛰节气的习俗2:祭白虎

  蛰伏着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便开始觅食。按广东民间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也于这时觅食。为着平安,惊蛰那天要祭白虎。将预先准备好的身带豹纹的口有獠牙的纸造老虎置于神坛前,拜祭时,以猪血喂之,以肥腻的生猪肉抹在老虎的嘴上,以人之心度虎之腹:油水都吃饱了,自然就不会再张口伤人了。

  化解:将一切污蔑、灾害等象征物如芝麻、豆子等小物体或烧纸船、百解灵符等火花,以消灾解厄。一般是打完小人后,就把纸老虎压住纸小人,连同小人衣纸一同火化,把五色豆撒向燃烧中的小人衣五鬼纸中,或撕烂撤向山坡下公路旁或埋于泥土中,整个打小人的过程就完成了。

  惊蛰节气的习俗3: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节气的习俗4:惊蛰戴龙尾帽

  在有些地方农村,惊蛰这天,用线串起彩色布条和秸秆连接成条形状,戴在小孩的帽子上,以示龙体在此祛邪避灾。

  惊蛰节气的习俗5:惊蛰咒雀

  在农村里惊蛰这天清晨,乡村孩子要拿上脸盆在田埂上敲打,唱咒雀词,目的是让鸟雀在庄稼成熟的季节,不要啄食谷物,表示农民爱惜谷物的表现。

  惊蛰当天吃什么食物

  梨子

  姜梨汁——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这里略改,因梨性寒,加温性的姜平衡一下:数个大梨加小块姜,一起放入榨汁机,榨得的姜梨汁分两壶,一壶直接上桌,另一壶放蒸锅里蒸5分钟后再上。《本草通法》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所以做两壶,家中体质火旺者和虚寒者可各取所需。

  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芋头

  煮芋头——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炒黄豆就免啦,我们煮芋头沾糖吃,做法简单,还算是粗粮,好吃又健康。至于糖,但按中医说法,春天肝气旺易伤脾,从惊蛰始要多吃甜食养脾,所以糖虽不利于减肥,吃起来还是可以理直气壮地。

  醪酒

  醪酒——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鸡蛋煎饼拌芥末对我们没啥吸引力,但家里正好有自酿糯米酒,滤去醪糟后就是醪酒了。醪酒喝得全身暖,不由想起那句童谣:“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惊蛰为什么吃梨

  在惊蛰日,民间有吃梨的习俗。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可以抗疲劳,还有保护肝脏的功效。你知道惊蛰为什么吃梨吗?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梨和“离”谐音,意思是要让病痛远离身体。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惊蛰全家吃梨的习俗,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3、惊蛰吃梨可能是因为“梨”和“犁”是同音的缘故。

  4、惊蛰吃梨,有“离家创业”之意。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

  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美食

  休渔前吃本土鲫鱼

  惊蛰之后,万物苏醒,随着雨水的增加,广州水产也到了最为丰富的时节。在十九涌食街、番禺莲花山渔港等地,能吃到珠江口独有的水产。记者了解到,当下本土水产要数曹虾、黄皮头、比较小的本地鲫鱼等为主。4月之后,珠江口有休渔期,此时不吃珠江口水产,再晚就没得吃了。

  位于番禺、南沙咸淡水区域的野生海鲈"吹响集结号",此时正是垂钓好时节。番禺莲花山渔港,资深钓友陈欲华告诉记者,海鲈有个特性——喜欢集体行动,钓上一条鱼后,钓友马上放下诱饵,就能让第二、第三、乃至第四条海鲈鱼上钩。街坊钓鱼上岸后还可以将渔获下锅,煮个新鲜热辣的海鲈鱼汤。

  惊蛰有什么忌讳

  ①忌赖床

  在惊蛰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暖,万物开始复苏,农民伯伯也开始进入到了忙碌的春耕时期。

  在民间也都将惊蛰看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大家也都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如果这一天还赖床偷懒的话,那么新的一年也很难有一个好的收成。

  正所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容;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便生志向”。

  在惊蛰之后大家也要开始做好迎春的准备,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血气和精神得到更好的舒展,新的一年也能够身体健康,能够越来越好。

  所以说在民间一直都有着惊蛰这一天不能够睡懒觉的讲究,在这一天应该早睡早起,起床之后慢慢的散步,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②忌吃寒凉的食物

  从惊蛰开始,天气会开始逐渐的回暖,但在这个时候气温其实还没有特别的稳定,我们的身体也没有完全的从冬季的寒冷当中转换过来,脾胃依然是比较虚弱的状态,因此要切记不能够吃过于寒凉的食物。

  如果在这个时候吃特别寒凉的食物,那么很容易引起肠胃的不适,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所以在气温还没有完全的回暖之前,尽量不要吃冷饮和凉性的水果,尤其是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一定要注意饮食。

  另外惊蛰前后乍暖还寒,大家要记得不要急于脱去棉衣,还要做好保暖措施,都说“春捂秋冻”,这个时候大家还是要继续做好相应的保暖措施,不要着急更换轻薄的衣物,避免因为着凉引起身体不适。

  ③忌吵架

  在惊蛰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打小人”的习俗。

  所谓的小人就是只会在人们背后乱说是非、爱生事的一些人。

  之所以有着打小人的这个习俗,也是希望新的一年可以避免一些口舌之争,可以和自己身边的人相处的更好一些。

  所以在惊蛰这一天大家也要记得不能吵架。

  如果这一年吵架的话,那么可能一年当中就会是非不断,也没有什么好的运气,这样也会让人心情不畅,容易暴怒,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运势。

  另外在一些角度上来讲,春天也是养肝的季节,所以大家要记得春天的时候尽量不要生气,避免暴怒和抑郁,这样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身体也能够更加的健康。

  ④忌吃油腻的食物

  惊蛰之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暖,阳气开始上升,也会开始变得干燥多风,在这个时候大家要注意养肝,同时也要避免上火,所以不建议大家吃太油腻的食物。

  如果所食的食物过于油腻或者是过于辛辣的话,都容易引起肠胃的不适,加上春天本来就比较干燥,所以也容易出现上火的问题,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大家要记得尽量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尽量避免上火。

  在春天的时候也是万物萌生的季节,很多能够食用的野菜也开始逐渐的生长,所以在春天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荠菜等野菜,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有着一些好处的。

  另外在一些地方也有惊蛰吃梨的习俗,都说“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这也是因为惊蛰之后气候会变得比较干燥,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症状,梨有着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吃梨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惊蛰之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雨水增多,多风干燥,所以大家要记得惊蛰的时候不要赖床,不要吵架,不要吃寒性和油腻的食物,要根据节气适应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和饮食,这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⑤避结婚、相亲:民间相传惊蛰结婚或相亲会遭到雷公处罚,因为雷公会打雷,故会有不吉利的象征,民间认为惊蛰结婚会被雷公拆散,因此有“惊蛰嫁娶泪汪汪,雷打鸳鸯各一方”之说。

  ⑥避去山区森林:惊蛰万虫出没,因此避免去山区森林以免虫子过多,虫子爬到身上叮咬身体产生过敏。

  ⑦避谈判与签约:惊蛰小人害虫多,谈判签约恐会有损失,也容易有官司发生。

  ⑧避免指天:雷公打雷指天有不礼貌之说,因此惊蛰前后日不要指天,以免雷公生气那就不好了。

  ⑨儿童避免去空矿地:惊蛰日儿童外出若听见雷声,容易产生惊吓,严重会啼哭不停,若天气阴天仅量避免外出。

  ⑩一楼住户紧闭门窗:惊蛰之日雷公虫尽出,所谓雷公虫就是俗称的蜈蚣,因此1楼住户最好紧闭门窗,以防止蜈蚣进入家中。

  基本信息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气象变化

  惊蛰—春气萌动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

  民谚云:“春雷响,万物长”以及“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等等,这些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有“3怕”

  第一:怕没雨

  谚语说“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意思是说,如果惊蛰下雨了,那么当年庄稼就会丰收。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惊蛰节气下雨有利于庄稼的生长,降雨能很好地补充专家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以前人们种地没有灌溉措施,所以很害怕不下雨。而如今则不一样,即使惊蛰节气不下雨,也会通过灌溉浇水的措施,补充庄稼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第二:怕不打雷

  谚语说“惊蛰闻雷响,谷米贱似泥”,意思是说,如果惊蛰节气打雷了,那么庄稼的价格和泥土一样便宜,说明庄稼大丰收。从侧面也反映出,惊蛰节气打雷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也是古人所总结的经验。

  按照以前的农事来说,“春雷响,万物长”,人们都喜欢在惊蛰节气时听到打雷,如果没有听到雷响,会觉得心慌慌。

  第三:怕低温

  惊蛰时间是3月上旬,一方面是春管的高峰期,比如小麦进入返青期,需要适宜的温度,促进快速返青。另外一方面,也是春耕的高峰期,不少地区的春玉米、春大豆等作物可以开始播种了,也需要适宜的温度。

  如果惊蛰期间出现低温,不仅影响田间农作物的生长,也延缓了春季作物的播种时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都是不利的。因此,惊蛰期间是比较害怕低温的。

  农事活动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

  萌发生长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中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开始春耕。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水稻方面日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旱育秧。

  养生

  生活起居

  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还有就是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说法。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惊蛰期间天气变化较大,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养生保健

  按照传统中医五行学说理论,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五者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如果由于气候、情志、饮食等因素,造成某脏器生理机能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机体动态平衡,出现疾病。中医认为,春季人体肝气旺,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所以惊蛰养生,就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惊蛰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发生。

  随着惊蛰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不断增加,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保持肝的健康。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之物则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惊蛰作为中国节气中的一种,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要吃梨,很多人以为这是简单的习俗习惯,但是其实惊蛰吃梨可是很有科学根据的呢——惊蛰吃梨可润燥!

  惊蛰是立春之后的另一个节气,天气开始转暖,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开始苏醒,而农耕时期惊蛰一到农民就开始准备春耕了。这时人们要开始在饮食上进行调整,才能让身体适应接下来的劳作。所以传统的饮食习惯中,有惊蛰吃梨这一习俗,因为吃梨可以润肺健脾,滋阴清热,有益于身体健康。

  饮食养生

  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加之一些细菌、病毒开始活动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梨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喉化痰之功效,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食用时可采取生梨去核去皮后榨汁、生梨去核后蒸熟、切片后与冰糖、银耳等一起煮水等方式,川贝炖梨对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1、止咳化痰,清热降火

  在营养学界,梨有个很响亮的名头——天然矿泉水。它多汁、少渣,却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酸、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A、B、C等,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

  2、可治疗“春季季节病”

  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并能有效地治疗“春季季节病”。

  3、促消化,补水分

  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4、可解酒,保护肝脏

  梨子清凉润胃还解酒。梨虽然甜,但热量却很低,极适合爱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吃个梨能清凉润胃,特别对于喝酒人士而言,因为梨含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维生素,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润燥消风

  梨具有润燥消风的功效,在春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干燥。

  惊蛰节气相关古诗

  1、《安济桥》

  宋代:杜德源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

  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2、奉和御製中和

  宋—杨亿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连皷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3、蚊雷

  宋—赵时韶

  朝来伏地悄无声,入夜轰轰屋底鸣。

  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

  4、《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5、《闻雷》

  唐代: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6、春游即事

  清—毛奇龄

  江郭看新柳,山亭数落梅。

  鸣蛙当晚日,惊蛰动春雷。

  野气蒸车幔,乡心入酒杯。

  津桥临眺远,灯火莫相催。

  7、《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8、春雨早雷

  张说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9、西江月—春雷

  清—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10、荆园杂诗

  近现代—李洸

  小园得雨藓苔滋,不觉春来物候移。

  昨夜新雷又惊蛰,百虫悽抑助敲诗。

  11、惊蛰前一夕大雪压折庭梅一桠

  清—查慎行

  惊蛰庭梅发,方当烂熳期。

  横遭连夜雪,压折近窗枝。

  枯菀原关数,猗傩讵有知。

  老翁为蚤起,惆怅独移时。

  12、梦横塘—辛未惊蛰,金陵书感

  近现代—周岸登

  断云心远,丝雨梦轻,晚来飞电虚掣。

  殿角春雷,合皂出、憎寒羞热。

  严鼓欺花,冷烟笼水,坏陵弹雪。

  认零金剩粉,乍澹翻浪,人天恨、空悲切。

  都言雁足无凭,甚烹鱼溉釜,也误珰札。

  嫩约钿车,难领略、郊游风物。

  更谁与、调莺剪燕,染柳熏桃斗春色。

  漫动愁吟,背人含泪,捻丁香千结。

  13、《骤雨》

  宋代:陆文圭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14、忆江南—桃花翠雀

  近现代—张采庵

  惊蛰候,吹到十三风。

  旧院歌辞纨扇冷,去年门巷美人红。

  春在鸟声中。

  15、《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代: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16、《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17、幕客云日为惊蛰

  明—孙承宗

  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

  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

  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18、水调歌头—晨见木稼作

  近现代—顾随

  桥下卫河水,此际未消融。

  试灯早过,惊蛰将近,尚冰封。

  前日晴天霏雪,纷似梨花飘落,撩乱夕阳红。

  昨夜结珠霰,瑟瑟下长空。

  带朝烟,拖宿雾。更迷濛。

  一番浪子心计,枉是偏天工。

  俯仰琼楼玉宇,高下琼林玉树,人在玉壶中。

  桃李岂沈默,著意待东风。

  19、春雷起蛰

  金—庞铸

  千梢万叶玉玲珑,枯槁丛边绿转浓。

  待得春雷惊蛰起,此中应有葛陂龙。

  20、《山房》

  宋代: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21、《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宋代: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22、《春日杂兴》

  宋代: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余景,收拾赋新篇。

  23、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24、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

  孟浩然

  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

  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

  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

  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归屿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25、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26、春晴泛舟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27、拟古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28、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郊迎神

  唐乐府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

  淑景迟迟,和风习习。

  璧玉宵备,旌旄曙立。

  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惊蛰节气习俗】相关文章:

关于惊蛰的习俗02-28

惊蛰的节气谚语03-11

惊蛰民间习俗大全02-10

惊蛰节气诗句07-15

惊蛰节气谚语精选05-21

惊蛰节气谚语03-10

惊蛰节气的谚语02-25

惊蛰节气农谚08-08

2015有关惊蛰的民间习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