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作文

时间:2023-10-08 12:37:03 心理 我要投稿

(热)心理的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心理的作文7篇

心理的作文 篇1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普及,外语教学中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的情况逐渐发生了改变,如今的外语教育更多地开始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当前的外语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个人心理及情感因素的差别,给外语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也使得学习效果和质量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以作文教学为探讨对象,将教学心理学在外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教师工作着提供参考。

  一、教学对象个体的差别

  教育心理学主要还是以教学对象的心理分析为基础,而每一个教学对象在个体的心理、智力还有能力上都是存在差异的。智力因素主要受先天影响,而心理状态则基本上都由后天环境产生,由于遗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在智力和心理上是差别很大的,没有有着完全相同心理的两个人。有的学生对外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也十分轻松,而有的学生即便在外语学习上下尽苦功,结果还无法取得其他学生轻松就能取得的成绩。这些智力上的差别给学生心理会造成严重的障碍,从而干扰正常的外语教学。同时外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面对挫折与压力上。在挫折和巨大的压力面前,有的学生依然能够保持冷静,从容处理,而也有很多学生无法积极面对,轻易放弃外语学习,这些都是外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心理因素的差异而面临的困难。除此之外,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对外语教学造成影响。在学习不属于汉语类语言体系的外语时,不同的学生会有着不同的认知,有的学生觉得外语学习没有多大用处,因此对外语学习比较忽视,也有学生以扎实掌握其他几门外语为目标,在外语学习中尽心尽力。教学对象拥有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外语的教学质量造成决定性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二、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特征和规律的科学,可以说在任何领域都能得到应用,而将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相结合得到的外语教学心理学,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了。外语教学法中的直接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冯特的构造主义,主要通过模仿,借助感觉而不是思维来对外语进行学习,强调对外语多次运用进而变得熟练,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语言。在17、18世纪诞生了翻译法,此时心理学已经逐渐有了科学雏形,官能主义心理学则认为语言学习要能够对几种官能起到锻炼作用,因此外语教学要重视语法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二战时期的美国,出现了以听说法为代表的外语学习方法,以生物的“条件反射”原理为基础,后来逐渐发展成了行为主义。上世纪60年代,受到现代语言学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外语教学中出现了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法,认为掌握语言规则才是学习外语最重要的方法,模仿并不能为真正学会外语提供帮助。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如今的外语教学中,依然存在行为主义的影子,而认知教学法也正不断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解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对于作文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外语教学心理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外语教学心理学虽然有着众多的方法,但就作文教学来说,学生的焦虑心理和不自信产生的自卑心理是外语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障碍,要想克服写作中的困难,需要对学生的写作不良心理进行分析,然后依据教学心理学原理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1.当前外语作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就目前来看,在外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焦虑以及自信的不足是作文教学的主要心理障碍,下面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对两种不良学习心理进行分析。

  (1)焦虑心理。在心理学上,焦虑被认为是对不顺心生活状态的一种情绪上的反应,焦虑主体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去除危险,但是却总是无能为力。这个定义放到外语作文教学上来说,则可以说是学生在写作上存在困难,想要写出好作文但是没有方向,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这种心理在考试中的限时写作中尤为显著。在焦虑心理得不到适当处理的条件下,学生对外语写作开始产生回避的行为,表现为不想继续写作,不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也是焦虑对外语学习妨碍性的体现。适当的焦虑可以让学生去更加认真地对待写作,但是过分焦虑则会给学生的写作造成障碍,影响学生正常写作水平的发挥,如果对焦虑心理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对外语的作文教学将会非常不利,并且还可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外语写作能力不够自信,进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造成更大危害。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产生的来源是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在外语学习中,每个学生一般都会给自己定下目标,或者说对自己有着学习上的期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习成果没有达到想象中的要求,于是使学生不能肯定自我价值,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心理脆弱的学生还会发展成自卑心理,这对外语学习是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的。外语写作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情感认知,如果学生对自我不够自信,就没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然后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一直在陷在不自信的泥淖中不能脱身。

  2.外语教学心理学的运用策略。

  (1)重视写作之前的构思教学。构思是进行外语作文写作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也是最容易受学生心理影响的环节,在平时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构思做好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更容易向实际写作顺利过渡。在现阶段的外语教学中,正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去分析作文题目,挖掘写作素材,所以才导致了焦虑心理的普遍产生。所以教师在教学生基本的写作要求和方法之外,也不能忽视教会学生如何去对作文进行构思,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一个更稳定的写作心态。

  (2)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学生的自我肯定是拥有健康学习心理的最大前提,如果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设置一些恰当的教学挑战性任务,并引导学生去达成要求目标,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形成足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比一味传授写作技巧要有用的多,也能更有效避免学生写作过程中不良心理的产生。

  (3)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在过去的教学评价中,外语教师一般都处在监督者和评判者的地位上,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来对自我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平时的写作学习都是以达到教师要求为目的,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改善教学评价和反馈方式,以更亲近的态度去和学生讨论外语的作文写作,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认识到外语作文写作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从而减轻他们的写作压力,获得更好的写作心理状态。教师恰当的评价和反馈,能够对学生心理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四、总结

  外语教学心理学虽然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在当前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但是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合适措施引导学生拥有健康、自信的写作心理,从而提高外语作文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心理的作文 篇2

  钢琴是一种乐器,它能让人演奏出优美的乐曲。正因为这句话,我决心苦练钢琴。

  今天,我迈着猫步走进教室,心情格外舒畅。“哟,来啦!”解老师拿着教材走进教室,“来,坐好。我们先学坐姿。看看你的膝盖有没有在这个盖子的下面。”

  我一看,膝盖都躲在钢琴下面了。我连忙往后坐了坐,有感觉很不舒服:“很不舒服吧!我们把凳子移后一点吗,就舒服了。”解老师起身,帮我把凳子移后了一点,让我坐下。我立刻感觉舒服多了,就开始听老师讲课。

  “来,开始弹这首《第一进行曲》吧!”解老师把课本翻到第5页,指给我看,“5678,开始!”我太紧张了,手指几乎按不下去:“ping!ping!”我弹出来的.音乐简直是在漏气!“再来一次!”解老师在鼓励我:“peng!peng!”现在弹出来的是在敲大鼓。“bing!bing!”现在,钢琴才露出真面目,弹出了最优美的乐曲。“嗯,不错,再来!”解老师对我竖起大拇指,“下一首6气球人》!”

  该练琴了,一位老师进来,问:“你是跟哪个老师学的?”“解老师!”我充满自信。“来,给我弹一曲!看看你学的怎么样!”

  “嗯,不错!一会练完了记得关空调关门哦!”那老师给我抛了一个飞吻就走了。

  “呼!”紧张的我恢复了正常状态,不过,我开始胆大了!

  钢琴啊钢琴,你让我从害羞的心理中走出来,真是一位好老师!

心理的作文 篇3

  天灰蒙蒙的,我漫无目的地走在风雨里,一步接一步,不知从哪儿来,也不知去向何方!

  凛冽的风夹带着雨点,打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脖子里,感觉有点冷。

  偶尔一低头,发现脚前有一片洼地,里面倒映着一张沮丧的脸。那是我吗?往日的我不是十分自信、乐观吗?怎么……

  记得有一次,我受到了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直闷闷不乐,那时总是妈妈经常鼓励我,才使我振作了起来。可现在,我不能一直依靠妈妈了,因为我长大了!我应该感谢这片小洼地,在它的面前,我看清了自己,原来在我单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这么一个不够坚强,勇气不足的人。

  看来,只有在风和雨的袭击下,才能考验出一个人的素养和内涵。

  人生亦然。试想,一个生活在夸赞声中的'人,一个总是在别人的庇护下成长的人,又如何能认清自己呢?只有在挫折中或成长起来的人,他体内的每一滴血,每一根骨头,都饱含着搏击的力量,让他不断地勇往直前。

  挫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在挫折面前不能真正地面对自己。

  于是,我释然一笑,提起精神,大踏步地朝前走去……

  心中感慨着——雨,你尽情地下吧!

心理的作文 篇4

  在我的成长路上,有那么一节课,让我至今难忘......

  当时我上五年级,有一天,老师说要给我们做一个小测试,同学们都很高兴,并且拿出了纸笔。你们写出六样自己最看重的东西。“老师话音刚落,就响起了沙沙的写字声。

  老师又说:”现在划去一样,能做到吗?”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互相谈论着。我写的是“亲人、朋友、光明、书籍、知识、健康”。经过一番比较,我划去了知识。我在心里暗想:老师该不会只让我们保留一个吧?果不其然,老师又让我们划去一个。这时一位同学大喊:

  “老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我会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老师淡淡的说。

  我划去了知识,但又补上去,就这样划来划去,我最终划去了“健康”。“没有了健康,至少还有亲人和朋友陪着我。”我暗自安慰自己。

  “现在只剩下四个了,选出你们最重要的一样。 ”教室瞬间鸦雀无声,同学们都低下头,认真看着自己所写的内容。我提起了笔,笔仿佛有千斤重。”没有了家人,我就没有了温暖的避风港;没有了朋友,就没有人和我分享喜悦了;没有了光明,我的.世界将变得漆黑一片;没有了知识,我将变得愚蠢。“一番思想斗争后,我保留了亲人。此时,我真想靠在朋友肩上大哭一场,向她说句“对不起”。老师看见我们都做好了选择,一字一顿地说:“相信大家都做好了选择,也都明白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吧,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它吧!”同学们都笑着看向老师,没想到老师竟用一个小小的“选择题”让我们学会了珍惜。

  上了这节课,我懂得了:人的一生就像在做选择题,总是要选择,舍去一些,才会走的更远。但到头来,就会发现所有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的。

  谢谢老师给我们上了这节课。这节课,我学会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相信它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心理的作文 篇5

  星期三下午又是一节我最喜欢的心理课了,只见我们的罗老师踩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微笑着走上讲台。

  一开口罗老师就说:“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个有趣的`心理测试,我先为大家讲个故事大家说好不好啊”。这时同学们高兴地拍起手来,都说好啊!

  罗老师用他独特浑厚带有磁性的嗓音,绘声绘色地说:“一片沙漠里,有一位旅行者,他所带的食物都吃完了,水也喝光了,连指南针也掉了,他非常沮丧。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水壶,他非常高兴地拿起水壶,可又发现只剩半壶水了。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位旅行者,你是高兴还是悲伤呢?”这时同学们在下窃窃私语,到底要选择哪个呢?

  接下来,罗老师开口说:“好的,选择开心的举手,不开心不用举手”。结果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悲伤的,只有我和张毅豪、雷晶晶等少数同学认为是高兴的举手。认为悲伤的同学理由是:水太少,两三口就喝完了,今后还是会口渴的。我们选择高兴的理由却恰恰相反:只要省着点喝,就有希望,既然有水壶,说明一定有人来过,或许还能找到一个人呢!罗老师分别把两种理由记了下来,通过讲解,原来这是一道心理题啊。罗老师说:“如果一件事让自己很失望,就换个角度看,想办法安慰自己,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多么生动有趣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们懂得了:任何时候,都不要悲观失望,不要让快乐从身边溜走,每天快乐成长。

心理的作文 篇6

  乙:前些时候,我们讨论了“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一些心理学问题,老师们都很感兴趣。学生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学习到的材料,这包括平日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等等,这很重要。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作文材料再丰富,不经过主体的选择、加工是成不了文章的。这就涉及到作文的构思问题了。袁老师,今天我们就从构思这一方面,来探索一下儿童作文的心理奥秘,好吗?

  (一)作文构思一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

  甲:好!儿童对作文的构思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拥有作文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概括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根据它选择所应写出的内容,明确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以确定先后次序,段落层次。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这就是所谓作文的构思过程。

  乙:这就是说,作文的构思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步:一是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安排文章结构;三是选择词句表达。这几部分都很重要,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为了讨论得具体些、深人些,袁老师,我们是不是先集中探索第一步——怎样从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儿童确定中心思想的心理规律。

  甲:好啊!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作文和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作者向读者传递信息的过程。文章的这种属性,决定了作者在动笔前必有一定的写作目的,也就是必定有若干信息想要传递给读者。

  乙:关于这一点,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他还指出,即使是专门写给自己看的日记之类,也是想将现在自己了解的信息传递给日后的自己的。如果完全没有信息要传递,就写不出文章来。

  甲:是的,文章作者的这种想要传递某种信息的愿望,就是文章“中心思想”产生的根源。在写议论文和一部分记叙文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表达某种思想观点、思想感情,因此,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要表达的观点或感情。在写说明文和另一部分记叙文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告诉别人某种客观事物的情况,于是写作目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心理过程

  乙:从儿童作文实践来说,他们文章的中心思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袁老师,您是不是举例给大家谈谈。

  甲:可以。心理学研究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深入思维的复杂过程,是作者对于感知获得的生活细节、事物的表象等感性材料加工改组的过程。

  让我们先看看一位高年级小学生介绍自己作文构思时的体会。

  教学片断一

  甲:从小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儿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

  儿童在生活实践中,通过感知、体验、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采集了各种材料,其中某些事物,某些问题或事例,引起他们的兴趣,深深触动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其感动,得到启发,引起联想,产生了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这时,中心思想就进人了孕育状态。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有所感尚不够清晰,有所思还比较粗浅。

  乙:看来,介绍构思体会的那位同学,在参观时,参观后,直到作文前的思想状态都处于中心思想的孕育阶段。

  甲:是的。

  中心思想形成的第二阶段是——萌生。

  作者通过艰苦的思考,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发生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由于概括,作者从客观事物的现象中“发现”内涵的意义,“悟”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的东西。这些在作者大脑中渐渐明确、突出、凝聚起来,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朦胧变为明朗,涣散趋向集中,粗浅发展为深刻,一种明确的中心思想逐渐形成。刚才谈体会的那位小作者,在动笔作文前的那番对于确立中心思想的思考,则正是中心思想“萌生”阶段的具体表现。

  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根据同样的一些材料,不同的儿童往往可以概括出不同的'中心思想。

  譬如,陈小平老师安排了这么一次作文训练——

  教学片断二

  乙:陈老师总结提示得好,同一件事,由于孩子们的认识、情感有差异,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感受就不一样。各人概括出的中心思想也就不一样了。

  甲: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想到,由于同一个材料中往往含有多种意义,儿童不断挖掘文章材料的内涵意义,最后在自己大脑中常常也会萌生出好几个中心思想。这就必须通过比较、选择、最后确定一个意思为中心思想。这时才能说这个儿童真正确立了中心思想。

  乙:这就是说,儿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孕育、萌生。有些儿童,有时会经历三个阶段——孕育、萌生和比较选择。

  甲:是这样的。

  (三)形成作文中心思想的基本条件

  甲:从对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的考察,我们也可以看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生活实践;第二,思想认识;第三,思维概括性。

  从生活实践来说,在实践中通过感知、阅读、体验,搜集材料,经大脑贮存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础。

  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从作文材料中概括出来的。作文材料的贮存越丰富,通过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而作文材料源于生活实践,这第一个条件——生活实践,确实十分重要。

  甲:从思想认识来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认识。生活实践中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在作者感知、贮存和加工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倾向。

  乙: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儿童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是形成文章中心思想的决定性条件。

  甲:再说思维概括性。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在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其重心和关键是思维。

  对作文来说,感知是出发点,记忆是材料库,从感知所捕获的信息或从记忆贮存的信息中,提炼观点,形成中心,主要依*思维概括性。 在实践中,我们不是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吗?参观的地点、采访或观察的对象与所得的材料大致相同,而学生作文的中心思想却深浅有别,这除了他们思想认识水平有高有低外,正反映了他们思维概括性的差异。

心理的作文 篇7

  昨天放学后邱龙和我约定,今天我们俩在网上下象棋,规定晚上十点半开始至二点结束,若谁不守信用谁就是小狗。

  可是今天放学后回家我才得知老爸在电脑上设置了开机密码,我万分着急却不知所措,心想:完了,邱龙肯定会说我是小狗,向不向老爸坦白呢?我的心里十分矛盾,要不就先把作业做完再说吧。

  于是我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我又想了想;给不给老爸说出这个约定呢?说了怕老爸很可能不同意,不说又怕邱龙说我是小狗。我考虑了很久,最终我还给老爸说了这事。没想老爸居然同意了,但是老爸说:“你和朋友约定下棋可以,可不能约定玩这么久了,这样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的,这次同意是为了让你说到做到。”

  晚上十点半老爸帮我打开了电脑,并在电脑上设置了关机时间,我进入了象棋游戏,我和邱龙约定了一桌,我们便开始下起来,我先走,把我的“炮”移到中间准备打他的'中兵,他又把“马”跳出来,守住自己的中兵,我再把我的“车”向前了两步……我们就激烈的"战斗"着,当我赢了3分,邱龙输了3分,明显我赢了,这时已两点到了我和邱龙退出了象棋游戏,电脑也关机了。

  我发誓,以后我朋友玩电脑游戏再也不能约定这么长的时间了,我揉着睡眼惺惺的眼睛睡觉去了。

【心理的作文】相关文章:

描写心理的作文:时间与心理01-27

心理作文01-28

关于心理的作文:心理遐想01-26

有关心理的作文:自卑的心理01-28

关于心理的作文:心理疗伤01-27

关于心理描写的作文:心理描写02-02

关于心理描写的作文:从众心理02-02

心理感受的作文01-28

心理刻画的作文01-27

懒惰的心理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