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时间:2023-08-14 10:06:02 文圣 写作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8个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写景状物是指写文章的一种手法,文章有些是描写自然现象、地理环境、名胜古迹的,小编收集了8个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写作方法

  1、分类描写法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围绕中心法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3、移步换景法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4、定景换点法

  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5、定点换景法

  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6、日内变化法

  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7、随时变化法

  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8、季节特征法

  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写景状物的写作技巧

  一、认真观察,留心细微之处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需要仔细留心观察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状态、情趣等,都可以写。

  如鲁迅《故乡》文章一开始的景物描写: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阴晦”“ 苍黄” “吹进”“ 呜呜”“ 横着”等词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抖”字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使一派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表达了“我”回到故乡时内心的悲凉。

  这些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的主题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8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我有一年整理出了20多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根据九年级《中考说明》的规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修辞手法有10种左右: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这5种最常见,所以放在最前面),还有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其中,比喻和拟人用的最多。

  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运用比喻和拟人,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我经常告诫学生,要记住“生动形象”4字,因为考试做题时经常用到这4个字。

  拟人,要找到景物和人之间的相似点。

  比喻,要想想这个景物与什么事物相像。

  找相似点:如轮廓相似、颜色相似、声音相似、大小相似、动态相似等。

  比喻:

  如《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这里把“小屋”比作“心灵空间”,生动形象。

  拟人:

  如朱自清《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在作者的笔下,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仿佛一个“刚睡醒”的人,

  “欣欣然张开了眼”。初春,好一种淡淡的气息;初春,好一派朦胧的景象。其中,将“太阳、桃树、杏树、梨树、野花”人格化,既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表现了春阳的温暖,更展示出春阳内在的神韵。

  三、全方位地描写

  全方位描写,就是抓住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特点,全方位地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如《孤独之旅》:“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这一段暴风雨的描写,写出了:

  颜色:“黑”“ 阴沉”写出了天昏地暗的骇人景象。

  声音:“如万辆战车”“ 咔嚓声”,形象地描绘出雷声的声势浩大和风的强劲有力。

  动态:“滚”“ 折断”显示了暴风雨的可怕威力。

  极写天气之恶劣,渲染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预示着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为下文写“鸭逃人找”做铺垫。

  四、富于变化,突出主题

  写作中要注意动静的结合,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有生趣。还要注意景物的变化。如时间的变化,形态的变化等。

  如有的同学写校园的桂花树,就采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各具情态。

  还有的同学,从“早晨——中午——晚上”3个时间点写桂花树,写出了它在不同时间不同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桂花树的热爱和品质的赞美之情。

  这样写,给人一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感觉。

  写作中,还要注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所写的景物之中。也就是寓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人极度盼望于勒回来时,看到的海面是这样的: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绿色大理石”,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呀!表明了金钱梦给一家人带来了喜悦和希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最后,遇到了穷困潦倒的于勒,全家人梦碎了。

  这时候看到的哲尔赛岛是这样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此时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紫色的阴影”语义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着笼罩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一抹阴影。

  只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才有感染力,才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

  写作手法

  写景诗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景色描写的手法、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三个方面。

  首先介绍景色描写的手法,常见的有远近俯仰相结合、视听嗅触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手法。

  虚实相生也叫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衬实、景随情迁、情随景生等。“实”就是眼前的景物,“虚”就是想象的景物。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第三句诗是“梅花落”的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笛声化作满地落花。景象虚实相生,视听相通,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配,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使思乡之情感而不伤。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均是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其次是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用典、双关等。对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不再赘述,这里重点解释一下“互文”、“用典”和“比兴”。

  互文指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为了达到文字简洁、含蓄凝练的要求,让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例如《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杜甫《江上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

  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为借古讽今,多是作者将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话传说、古人古事、名言警句等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推陈出新,表达对世事、世人的看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旧瓶装新酒”,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化用了唐朝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句子。

  比兴,最早在《诗经》中运用较为普遍。“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比喻、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起兴、兴喻。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比兴兼用的手法,用风雨中飘摇的黄叶树比喻孤灯下凄凉的白头人,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作者先写“黄叶树”以引出下文的“白头人”,是为“兴”。

  最后是情景关系,也就是与写景抒情有关的表现情感的手法。一般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反衬,以景结情,移情于物,烘托、渲染等手法。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侧面描写即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却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渲染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某一方面的形象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例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全诗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移情于物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是“主客移位”中的一种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例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8个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相关文章:

写景状物作文写作方法01-27

写景状物作文的写作方法「汇编」01-25

写景状物有哪些写作方法02-01

写景状物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08-23

8个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02-06

写景状物作文10-24

景状物写作基础01-28

写景状物的方法01-31

写景状物的小学作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