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孝道初中作文

时间:2022-01-28 09:27:54 孝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悟孝道初中作文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大于天”,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孝道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感悟孝道初中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感悟孝道初中作文

  作文一:感悟孝道

  何为孝?

  一般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我不反对这种看法,这是孝顺了,只是这个孝顺只限于父母罢了.虽然这种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现在,这种看法也许会被人否认,因为许多家长都曾对孩子说:你要真的孝顺我,就拿出点成绩来.虽然现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时代了,但知识却是要的,事业也总是要的。许多贫困山区的父母宁可累死饿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点成绩来“,那也是可谓尽孝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道.但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能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应该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己.

  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是整个民族养育了你 ,你是应该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应该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应该尽孝的。

  成就事业方能显出你的价值.尽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给生你养你的父母,给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师,给养育了你的整个民族一个满意的答案,也许这是孝的一种吧!别人给了你,你就应该懂得回报别人,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尽忠尽责克尽奉养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在自己的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用自己的成绩与爱心来回报世界上的种种,这也是孝顺了吧!

  作文二:感悟孝道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大于天”,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孝道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作为晚辈应尽的义务。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上,是父母把把我们含辛茹苦地养大,是父母教我们怎样做人。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他们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不求任何回报,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小时候,我在背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妈妈就给我讲了东汉时黄香孝顺父母的故事。九岁的黄香是所有做子女的榜样,冬天,为了让父母能好好休息,他用身体为父母暖被窝;夏天,他用扇子为父母扇凉席子。他的细心和孝顺深深地感动了我。

  上学后,老师也给我讲过“孝”字的意义。“孝”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在上面保护他们;而父母老了以后,孩子就要背起他们,承担起赡养他们的责任。

  孔子曾经说过:“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品德高尚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一个孝顺长辈的好孩子。

  作文三:感悟孝道

  孝与不孝的界限,从来没有人丈量过,却始终立于人们心中,像一根与生俱来的标杆。但或许是年数太久了吧,其上锈迹斑斑,摇摇欲坠,也难怪很多人都忽视了它的存在。曾经一度坚信,孝道的泯灭只是娱乐媒体们的夸大其辞,以此引起人们日渐分散的注意力,然后就这样理所当然的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茁茁的成长着。然而,时至今日,当身边亲近的人也开始上演所谓的‘财产争夺战’,忽然惊醒,不孝,已经像一场流行大感冒,在社会的角角落落大肆蔓延,好治却也易复发。

  诗经,相对于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确实充满了理想的乌托邦色彩,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两者的理想之处就在于对‘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描述。那是一个温情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是慈眉善目,所有的物都是天然无公害,甚至连空气都好闻上很多,脉脉流动的事大爱的力量。居于其中,幼小的孩童与年迈的长者自然受到信心呵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个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的今日,孩童成了学习的机器,老人竟成了免费的保姆与财源,赤裸裸的不是爱,是利益纠纷。或许这样说有些偏激,但却是不容回避的社会顽疾。究其病灶,罪不在社会管理,只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只是再强大的社会管理也无法扭转的巨大的细微的力量。

  怎么才能让社会驶会回正轨呢?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然,我开始想一些人一样开始干着急,坐不安寝不寐,甚至嘴角都起了泡。然而看着一群自得其乐的人,心里还是暗暗叹气,却也忽然明白过来,只要做好自己,不也就够了吗?等到长到父母这个年岁,不要忘了将爱与关怀给予他们,就像他们现在给予我一样。但我深知,这绝不是一次等价交换,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远远多于、深于我们所能回报的,毋庸置疑。但我们仍要尽力去做。

  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也还好,孝与不孝不需要令人耳软的、华丽丽的话语,只存在于日复一日的关怀与不离不弃,不然岂不成了不孝之人?

  作文四:感悟孝道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爱是永不止息。

  ----圣经——哥多林前书

  多少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对父母依赖和索取,总是在有求于父母的时候才会变得乖喜。当我们哭泣的时候,可以找父母倾诉,甚至把父母当做是出气筒。累了,倒头睡下,也只有父母会蹑手蹑脚地走进我们的房间,为我们盖好被子。清晨总抱怨父母为什么不叫醒自己,却忘记了父母早已出门,只有一个寂寞的背影。

  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这就是著名卧冰求鲤的故事。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用笔记录了父母,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却都有恩慈之意。父母给了我们有血肉的身体,给了我们关怀,没有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当你尚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母亲便为你写下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字,那便是“孝“

  牛有舔犊之意,鱼有弓身救子之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自然界中有无数个例子在为我们证明着亲情的藕断丝连,相濡以沫的感动,我们还有过付出吗?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父母可以为我们付出,难道我们就不可以为父母做点什么吗?记得姐姐快结婚的时候,奶奶对她说,男朋友丢了可以找回来,父母就一个,丢了就永远消逝了,你再也得不到那种莫名的温暖了。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过生日吗?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父母有泪总是躲避我们的眼睛,有伤总是自己扛。对我们是微笑。父母我是想要我们送什么礼物,只是一句话就好,就一句话而已。孝敬父母是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为他人,为师表呢?巴掌之痛一如海水冲淡沙滩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却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父母帮助了你多少次?你有刻骨铭心吗?

  父母是很容易满足的“小孩”我们所做的也只是举手便可以完成的动作。无非是对母亲的一个会心微笑,是一次主动承受错误,是为父亲敬上一杯酒,是为母亲献上一杯茶,是对父亲的一句关怀,是对母亲的一次体贴,是陪父亲扛一次水桶,是为母亲递上的一碗热粥。仅此而已,有什么做不到的?爱是可以凝固时间的钟,一个动作,便可永恒!

  谨以此献给天下有爱的人,献给我的父母。

  作文五:感悟孝道

  无意间搜索,我看到了一赡养纠纷,二原告已是迟暮之年,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二人于1953年结婚后生育了两男两女,即本案的四被告,四个人都是由两位老人抚养成人,现都已成家立业修建了楼房,可他们却在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的时侯让他们住在修葺的猪圈楼上。

  说实话,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所以在看到这样的事情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思考这个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子女与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盾才能让他们如此安置年迈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经的生养之恩。

  (1)父母的忽略

  讲到原因,我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80后的孩子不像我们现在90后的孩子因计划生育所以个个都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而是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血缘亲戚一大堆。虽说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不可否认,孩子多了,烦心的事也就多了,父母自然而然会因为家庭或个人的原因在不经意间偏爱其中一个孩子,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

  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的关注,却因父母无意间的忽略受到了伤害,数次多了,便自我感觉父母不爱自己了,长大了,只记住了父母的不好的他们,亲情自然也就淡了,怨或恨却增加了。于他们来讲,只是远离父母已是仁至义尽,想要他们好好的赡养父母,呵,那纯属扯淡。

  (2)父母财产分配不均

  俗语说人多好办事,可这个道理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却并不灵验。子女多了,当他们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之时,大部分父母都会因林林总总的原因使某个孩子的财产比其他孩子的要多。良心好点的,最多也就在心里抱怨一下,该有的赡养费却不会少上一分钱,可是亲情却也淡了,调查一下不难发现他们回家的次数也少了。

  至于没有良心的人,我想不需要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众多的纠纷案例中可是有不少都是因为财产分配不均引起的。

  (3)爱人与父母的隔阂

  有使以来,因自身爱人与父母的关系不好闹上法庭的赡养纠纷同样不少。不是他们不爱父母,而是相比较而言他们更爱自己的另一半。以他们的立场来看,一边是一起度过前半生的年迈的父母,一边是将要一起度过后半生的妻子,即使是愿意赡养老人,也会因为新婚妻子的枕边风而远离老人,不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在他们的想法中还是爱人重要,至于父母,给点钱也就差不多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任何一个人处在赡养父母与维系自己小家庭安稳的矛盾中都会举步维艰,大概只有父母曾在年少时给予他深刻的感动的人才会站在父母这一边吧。

  尊老,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传承与发扬的,可是现在的人们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与父母闹上法庭,难道他们忘记了吗,忘记了父母把自己从小养大,付出的心血、倾注的爱心?

  虽然那案件最后已然完美解决,可我却并不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当赡养父母的问题闹上法庭,当儿女与父母站在对立面时,我深刻的怀疑亲情是否还在,即使赡养问题最终得到解决那又怎样,父母的心已然凄凉。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父母给我们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们给我们的是整个大海,我们应该懂得回报,懂得孝道。

  何谓孝道——百善孝为先,孝之以其道,只有心怀孝道的人,才终能收得善果。

  作文六:感悟孝道

  我们必须明白,即使不在同一屋檐下,父母的手臂,也一直在为我们伸展……——题记

  什么是孝?孝,是常回家看看的期盼,是亲手给瘫痪在床的老母喂一口饭,是在父母临终前静静的陪伴;孝,世间千万种,是盛开在心底的至善之花!我曾听说过季羡林老人的故事。儿时的季羡林家境贫困,在他父母刚刚结婚时,家里几乎连饭都吃不上。他的母亲,一个字也不认识,生活了一辈子,连名字都没有。他们家里只有半亩多地,一家人的希望全在这上面了。

  有一年,季羡林的母亲在中秋节时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点儿月饼,给他掰了一小块,他很珍惜,因为他难得吃一次。他当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在吃。后来回忆起来,她根本一口都没吃。季羡林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之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都很短。后来他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容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他难解又易解:他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寒,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又从何而来呢?老家的邻居曾对季羡林说:“你娘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一直到她不舍地离开这个世界。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正应在我们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身上,一想到这句话,他就肝胆俱裂热泪盈眶。他后悔,他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荣耀,都比不上陪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世界上很多人与季羡林老人一样,不是不孝,只是孝得太迟了!趁着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能力,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传承下去吧!切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请记住,“百善孝为先”!

  作文八:感悟孝道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弟子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社会主义在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该在发展,尊老爱幼不是我们的口头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作文九:感悟孝道

  “百善孝为先”,父母哺育我们成人,付出了常人无法比拟的爱,受尽了千辛万苦,这种恩情比海深,怎能是一次两次简单的回报就够了?

  每当想要早起的我们惫懒的躺在恬静的床上,不愿在朦胧中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时,我们的父母在做些什么?每当,我们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时,我们的父母又在做些什么。每当我们跟父母无理取闹时,可又曾想过父母的叹息与悔恨。

  沧桑的的脸上流逝着岁月的痕迹,斑白的头发映刻着风霜的浸礼,枯黄的手“指向”的是糊口的艰辛。然而身处在高度文明包抄中的我们为什么总让他们操心呢?为什么?

  在我中华绵延的五千年文化中,不乏有“孟母三迁”的典范,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替我们展好了道路,但换来的是“青春难驻”的逝苦啊、

  知名作家汪国真的诗集中曾谱有一首《蝶恋花》写到:“自古青春难驻,年少正好射虎,妙手婉风华,功就与君共驻。起舞,起舞,更有憧憬无数。”读罢此诗,是否更应珍惜少年时?是否还“纸醉金迷”,自我沉醉呢?

  仍然做为孩子的我们,必须谨记:亲人,特别是爱你的亲人都还在身边的感觉,不要等以后,树欲静风而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不要等失去,这世上根本没有后悔药。

  作文十:感悟孝道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这首歌出自“筷子兄弟”,歌名叫《父亲》。

  这是我刚学的一首歌,几天前,我们坐在电脑前,看着这首歌的MV:一个孩子,在父亲的培养下长大成人。孩子倔强、任性时常惹父亲生气。一个大雨天,年轻人在雨中迷茫着,这时,父亲撑着一把雨伞在雨中出现,年轻人热泪盈眶。年事已高的父亲走在路上,被一辆自行车撞倒在地,昏迷不醒,经过抢救,老人虽醒,但失去了记忆。年轻人一直服侍着老人,最终老人恢复了记忆,年轻人破涕为笑。

  看完这段MV,我的眼睛红了一圈。是啊,我们也倔强过、任性过,也受到父亲责骂过;也许我们曾认为,父亲总是啰哩啰嗦,又过于严厉。但多少成功人士说:“要是没有父亲那声声教悔,我们也没有辉煌的今天!”

  年少轻狂的我们曾和父亲顶过嘴,却不知这会给父亲的心灵带来多大的伤害。

  自古以来,父亲就是一个严厉的象征,一个光辉的代表。父亲说的话都是富有深奥哲理的话。他总是在一个家庭中奉献自己,为自己想的少,为孩子、为家人想得多。

  所以,我们要孝敬父亲,孝敬这个教会我们做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