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初唐四杰

时间:2023-12-20 09:30:31 金磊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杨炯: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其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杨炯擅长五律,其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其所作《王勃集序》论及龙朔间“上官行”泛滥情况及彼等与之争业迹,叙述较祥,有重要史料价值。

  王勃: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父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父亲唐朝官吏王福畤。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年)随父南下,次年返,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有学者研究认为王勃并非溺水而亡。从王勃随父迁回内地作《游冀州韩家园序》《三月伤己祓禊序》,以及王承烈写于文明元年(684年)的祭奠王勃的祭文等推测,王勃应卒于文明元年,时年35岁。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王勃主张文学要以“立言见志”为本,注重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其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勃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其具体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5卷等。

  卢照邻: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文学家、诗人。

  卢照邻十余岁即博学善文,二十岁时为邓王府典签,总揽书记,颇受爱重。龙朔中期,调益州新都尉。秩满,留连蜀中,放旷诗酒,与王勃酬唱。后离蜀入洛阳,咸亨三年(672年),感染风疾。后入长安,从孙思邈问医道。上元二年(675年)前后,入太白山,服药中毒,遂得痼疾。永隆二年(681年),转洛阳东龙门山学道服饵,与朝士名流书信往来,乞服用、药饵之资。垂拱元年(685年),移居阳翟具茨山下,预为墓。终因不堪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工诗歌、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在初唐诗歌革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诗取材广泛,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和王、杨、骆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于当时可称一变。其所创作的《长安古意》,是描写都市生活的佳作,并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奢靡,抒发了志士之不平,还著有《五悲文》《卢升之集》(一称《幽忧子集》)等。

  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32]

  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其文学作品现存各体诗数10首、赋3篇、文30余篇。骆宾王也擅骈文,《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初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四杰: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代表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骈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 ,《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卢升之集》、《幽忧子集》。 骆宾王, 《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世人皆知《咏鹅》。特别是他的《帝京篇》,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被称为“姊妹篇”。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初唐四杰】相关文章:

初唐四杰简介01-28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郊寒岛瘦01-28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豪01-31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史01-31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圣12-09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仙01-31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楚辞09-29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离骚01-31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骈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