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积累」

时间:2022-05-01 07:29:09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积累」

  导语:文学常识常年出现在高考考题中,很多学生都为文学常识知识薄弱而苦恼,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历年高考文学常识试题,请大家认真阅读!

 

高考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积累」

  【高考文学常识试题】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D

  A.张飞攻下两座城池后在长沙受阻,关羽前来支援。交战中,黄忠马失前蹄而关羽让他换马再战。黄忠被关羽的义气所感动,与太守出城投降。(《三国演义》)

  B.黛玉从傻大姐儿的话里得知贾府要宝玉娶宝钗,就去见宝玉,宝玉只会傻笑。回到潇湘馆后,病情日重一日,她感到绝望,便烧了诗帕和诗稿。(《红楼梦》)

  C.高老太爷生日庆典后不久,觉新就接到梅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赶往她家。看着梅的遗体,觉新百感交集。他忍着悲痛,与梅的家人共同料理了丧事。(《家》)

  D.赵伯韬告诉吴荪甫,外国金融资本家正要实施兼并中国的民族中小企业的计划。回到家后,吴荪甫又得到在公债市场投资失败的消息,他彻底绝望了。(《子夜》)

  E.欧也妮过生日那天,夏尔的公子哥儿做派让有些客人反感,但欧也妮却很喜欢。她细心安排夏尔的卧室,并拿出零花钱让拿侬去买白蜡烛和糖。(《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2.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优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

  [注] 易:修治,耕种。

  (l)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3分)答:

  (1) (3分)【要点】①“忧”的内容不同;②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③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意思对即可)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 ?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

  (2) (3分)【要点】①“得人”中的“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②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③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B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D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〇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2.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5分)

  (1)刘姥姥。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从讨好,偶有反抗。

  (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5分)

  (2)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2分)

  浩然之气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答案】

  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