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作文

时间:2024-04-02 14:11:38 思考 我要投稿

思考作文(通用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考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思考作文(通用6篇)

思考作文 篇1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四个基本能力层级。写这一能力层级的达标,主要依赖作文教学来实现。而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没有系统有效的作文教材,老师难教,学生难写,到了临近高中毕业,不少学生还不会写文章,甚至怕写文章,更谈不上有效参与高考竞争。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找到支撑作文教学的科学、系统、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法。多年来,不少前辈,同行在作文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教益。本文就作文教学的支撑与训练作概要的阐述:

  一、认识支撑,作文教学的理念基础

  什么是作文,先贤早有论述: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说,写文章,是管理国家,永不衰败的大事。可以说把写文章的重要性抬高到了极致。正如曹丕所说,优秀文章的作者,“声名自传于后”《诗经》《楚辞》《史记》《汉书》、唐诗、宋词……无不印证了曹丕的论断。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我们知道建一所房子,要想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这所房子?建一所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样的材料和工艺来建这所房子?要完成一篇作文也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写一篇什么样的作文?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来写这篇作文?这就是写作的要素:主旨、思路、语言材料。那么,什么是作文,是习作者经过思想考虑,结构安排,材料选择,语言组织,连缀而成的文章。教师通过系统而零星的灌输,有助于构建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支撑、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写得一手好文章,对学生的将来乃至终身无疑是有益处的。

  二、主旨支撑,作文教学的思路基础

  古人说“文无意不行”。这个意就是主旨。主旨是作文的统帅和灵魂,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就是抒什么情,言什么志,阐什么理,这是写文章的核心要素。俗话说,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要写好文章,要先做好人,人品决定文品,志趣高雅的人才能写出品味高雅的文章,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语文老师要加以利用和引导,启发学生,从传统文化、哲学高度、伦理亲情的高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进行关注,对未来有所思考。唯有如此,学生审题立意训练才能到位,作文教学的主旨支撑才能立起,中学生的作文才能不跑题、不偏题,从而写出立意高远、志趣高雅的优秀习作。

  三、素材支撑,作文教学的材料依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阅读量大了,占有的材料丰富了,写文章就会快捷。书山、学海里有丰富的作文素材,阅读以恒,则取之不竭。这里要强调的`是语文教师不能仅推荐个阅读书目,只提个要求就听之任之,而要提出具体的素材积累办法,即感悟、整理。比如要求学生对阅读过的书目,按历史事件、名人趣事、名人名言、哲思妙想、启发感悟等栏目写读书笔记,按月检查交流,互动提高,从高一开始,到高考前夕,坚持不懈,三年如一日,学生作文的素材库会渐渐充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是注重阅读的同时也注重“行”,即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比如对社会热点、草根动态、感人瞬间、自然美景等以日记的形式加以整理。同样定期督查,交流互补,坚持不懈,学生作文素材库不仅会充实,而且会鲜活,富有时代感和人情味。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教师精心引导下,学生一定能在积累中创造,在创造中积累,从而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增强作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从而笑遨于文海之中。

  四、构思支撑,作文训练的思维保障

  “为文造屋”,现代的屋多是楼房,而楼房需是图纸先行。而作文训练的“图纸”就是构思,就是章法结构。高中作文训练需从文章结构入手,按格训练,这个“格”先贤同行多有论述,比如有思维流程说,即横向思维,纵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点面思维,意流思维等;有章法结构说,即横列式结构、纵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扇面式结构、子母式结构等等。教师只要选好例文,指导学生模仿、借鉴、点评、整改。学生就一定能写出达标乃至优秀的习作。

  五、语言文面支撑,作文训练的装潢工程

  如果说理清思路,为作文训练搭好了结构框架,那么锤炼语言,文面保障,则是对作文训练进行装潢。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锤炼语言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必须下苦功夫,必须高中三年一以贯之,安排小作训练,常抓不懈。锤炼语言的方法有: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锤炼、句群的锤炼、语段的锤炼。另外还有化用成语、引诗入文、化诗为文、修辞格的灵活使用等等。文面主要指书面的工整美观,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临帖,定期达标验收。坚持常抓不懈。作文是否靓丽,语言锤炼的扎实有效是保障,文面的美观是前提。切不可在作文训练中忽视或停留于提要求、走过场而要训练到位,常抓不懈。

  六、创新支撑,作文训练的理想追求

  首先,在作文训练中要鼓励创新。对于学生在作文中的任何创新,要多鼓励,少批评,不扼杀。其次,引导启发,为创新提高方向。比如作文的章法结构训练要严而有格,同时鼓励学生有所突破,学会变革,而且能自成风格。这样的创新就有了价值,有了生命。再次,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写作创新的体会与收获,进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为所有同学的创新提供启发。创新是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是作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七、评价支撑,作文训练高效与个性指导的保障

  作文教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应该是定性评价、激励引导、整体评讲、个别指导的过程。

  1.定性评价:教者阅读学生的习作,完成《作文批改记录表》。认真阅读每个学生的习作,完成《作文批改记录表》是整体评讲与个别指导的前提与基础。

  2.激励引导:主要方法是拟写批语。评语要多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感到被欣赏,有成就感;要有个性化指导意见,让学生有整改提高方向。

  3.整体评讲:选择优秀习作进行展示,让学生学有榜样;选择共性化的不足习作进行展示,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重作,以落实整改、利于整体提高。

  4.个别指导:就是面批、交流。让学生感到被尊重,习作劳动有价值,整改提高有保障。

  作文教学与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将其比作一座大厦,那么这七个方面的支撑就犹如七根擎天大柱,唯有大柱挺拔,作文教学与训练这座大厦才能巍峨辉煌,光彩照人。

思考作文 篇2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人是一根会思索的芦苇。——题记

  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如果只知迎难而上,那么坦途不再;如果只知坚忍,那么必然摆脱不了生活的重压。未经思考锤炼的行动多会付诸东流,留下的或许只有因悔恨而泛滥的泪水。

  务实的生活,在于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每一个颗粒的经历,在灼烧中溶解,经细细品尝,然后才能自知冷暖。思考的人生,给了我们同样的经历。

  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然而神圣的愿景并不会因为一丝怜悯而知十里春风般将你拂得桃红柳绿。我们黑色的眼,如果没有思考的明灯照亮,也只能发现深沉的黑暗,又如何去寻觅美好的可能。

  跋涉者要采撷旖旎风光,就要无畏险峰,于思想中走过,记住时光,记住爱,为理想定下坐标,以“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去俯视。思考的人生,给了我们这种可能。

  毕淑敏给发我们三间精神的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然而,太多的人忘记了在第三间小屋中顺添进思考。

  因为有了思考的经历,才有了给阿基米德一个杠杆,他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秤,他就可以称出整个地球质量的传奇。是思考的人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充实了我们的智慧。

  我们作为渺小而无知的存在,当无福消受那过多的福祉时,唯有用思考来消化生活与自然给予我们的无限启迪。

  生活作海,思考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作山,思考作径,寻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作歌,思考作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思考作文 篇3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的根本出路。同理,我们所提倡的创新作文,也应该是要培养学生自觉作文的意识、能力,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达到会写文章之最终目标。近几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渐渐感到培养学生写作的意识、品质以及具备的诸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下面拟就此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习于读书,作文之始

  (优习网整理)

  作文是作者用语言文字表述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见解的形式,是信息的输出。这个过程很复杂。作者要形成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见解,并且把它写出来,就得有充分的储备。一般地说,得进行大量的阅读,还得深入的理解分析,吃透文字的精髓,领会文章的精义。创新作文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沙滩上建塔,必须依靠扎实的阅读作基础,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品质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从40年代起,就多次强调学习习惯的问题,他说:“养成良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叶圣陶序跋集)第307页)这里叶老将养成良好习惯看成一条规律,可见其是何等重要。

  但是,在快餐文化充斥下,大量的追求视觉听觉乃至感觉的艺术作品进入学生的生活,挤掉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消弱了学生阅读意志,那种暴风雨席卷式的快感刺激替代了润物细无声式的潜心感受,使得学生失掉了阅读所带来的心情的愉悦,生活的体悟,精神的畅想,心灵的感触,也谈化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依靠联想和想象的参与创作,这是极大的损失。

  为此,我们提倡创新作文,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走到阅读的正路上来,让他们潜心于世界名著的阅读体验,回到经典作品的世界,构筑属于中学生所特有的纯正浪漫健康向上不懈追求的天地,坚强读书的意志,增强阅读的意识。如果这样,学生的作文定能写好。要为中学生列出阅读书目,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里,读完(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看完(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等,通过阅读理解,体会玩味补充他们缺失的人文精神,文学品性。从名著中认知人性,感知真善美,得到文学赋予人的审美情趣,从而学会品读作品,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意义。

  二、关注社会,作文之本

  写作,是作者与社会的一种对话形式,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不管是对话,还是交流,其内容均来自社会生活。可以说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是写作的丰富的宝藏,大量鲜活的、生动的、感人的材料都来自生活。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了关注社会生活的意思。好的文章,可以流传百世,其主要原因都是它们紧扣时代特征,正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其中的“时”、“事”都是社会生活,也就是现实世界。为此,作家就得肩负起社会责任,唤起时代的使命感,为国请命,为民请命,舍小顾大,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辞。从(诗经)到(楚辞),从贾谊晁错到韩愈柳宗元再到苏轼陆游辛弃疾,其诗文中没有不闪耀人文精神时代光芒,没有不再现诗人文人不灭的人格魅力的。这一切都来自作家生活的现实,这个现实就是作家写作的土壤,因为作家绝对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的思想精神也绝对不是虚无幻影。只有这种鲜活的复杂的生活,加上作家的使命感责任心,就自然激活了作家的心灵,使动了他们如椽的大笔,挥写出气吞山河惊天地泣鬼神的锦绣华章。

  为此,创新作文就得紧扣时代,远离虚构;紧跟社会,疏远作文选;就得写出真我,拒绝捏造的小我;就得真情实感,打击忸怩作态。创新作文要的是水灵灵的而不是干巴巴的素材,要的是活蹦乱跳的而不是生硬僵死的人物,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艳阳天,而不是令人压抑窒息的阴雨绵绵。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是新的,学生才会爱写,老师才会爱看。

  一些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是没有什么可写。这是作文的一种误区。主要是他们没有深入生活,没有关注生活,没有放出眼光,没有看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没有看到生活的艳丽光芒,只是一味的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心里盘算着如何写出新意的作文,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闭门造车,“闭着眼睛捉麻雀”是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

  引导学生善于深入生活,关注生活至关重要。这种品质值得培养。只要留心,可用的素材不可胜数,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可以,亲戚朋友道听途说的可以,报刊杂志记述的可以,电视新闻报道的可以,尤其是“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追踪”等等栏目都有很好的材料,把握这些材料中“情”、“理”、“法”的`关系,分析其是否又是如何合情合理合法。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怕没啥写。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探索规律,作文之法

  “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写作是一种规律性比较强的行为。从古到今,为文者无不在探索文章之法,这方面编撰的著作也为数不少。古人对文章的分类可谓细之又细了,不同文体写法有别,不同内容章法相异,那是很讲究很严肃的事情。众所周知,辞赋这种文体就很复杂,分出大赋小赋;赋又分出骈赋文赋。至于其他文体,如论、序、跋、记、说、传、表、书、疏、轶事等等,均有不同的写法。受到人们青睐的唐诗,起、承、转、合像是诗歌的筋脉,联缀着每一首诗。学习写作,首先就得弄清楚不同文体的特点,烂熟于心,方可运笔行文。所以作文之法,就得探究文章的规律,研究各种文章的文体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符合文体特征的文章来,否则只能生产出非驴非马的畸形怪胎。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高考“文体不限”的指挥,学生们不注重文体,教师也随之不很讲究。结果,作文放开了手脚,随心所欲,放任自流,似乎是很好的事情,张扬了个性,恣肆了性情,但是这样的文章不正规,野路子,看起来总感到很别扭,很不舒服。不讲规矩的进行训练,最终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学生写作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知道怎么写,进入了一个怪圈而不得出来。所以,笔者以为训练作文(包括创新作文)就一定要按照作文的规律进行。记叙文就是记叙文,议论文就是议论文,不能含糊。比如议论文,以前高考考得多,教师们总结了很多议论文的模式,最常见的就是“引——议——联——结”式,当然这种模式也引来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反对批评。但是作为教学生写议论文的方法未尝不是很好的,因为这种模式非常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这种规律作为初学写作议论文的中学生难道不是快捷省力易懂易学易会的好法子么?如果掌握了这种方法,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何乐而不为?很多高考佳作那一篇是没有符合这一模式呢?即便我们分析一些传世名作,也何尝不符合这一点呢?(六国论)不是么?邓拓的(燕山夜话)中的文章又有哪几篇不是这样呢?

  笔者从教十余年,乐于作文教学探索。探索中一直主张学生写作首先要“入格”,之后才能“出格”,或者叫做“破格”,这个“破格”就是创造性的写作。从“入格”到“破格”应该是要付出相当的艰苦的努力,是一种思想的历练,文字的苦闷,章法的琢磨;也是一种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入格”就得循规蹈矩,就得符合文法章法,就得体现文体特点,是驴就是驴,是马就是马;“破格”是一种写作成熟的表现,对各种文体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后的提升。它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在符合文体内在意蕴的前提下的外观形式的创新。譬如建筑高楼大厦,要遵循高楼大厦的一般特征,创新主要在式样外观形式方面,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创新作文首先是作文,不是创作,要符合作文的一般规律。前些年的新概念作文,现在也不很时髦,就是因为人们渐渐发现它也是作文,不是猎奇求异。仿佛小山沟突然来了洋人,开始很轰动,渐渐的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奇异一样,因为洋人也是一般的人而已。

  四、真知灼见,作文之魂

  好文章,最主要的是有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也就是说有作者独特的有别于他人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往往与作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性格禀赋以及它生活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也与他写作的目的动机不无关涉。比如同样是探究秦国兴亡之道的文章,贾谊强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则认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没有“爱”“六国之人”而速亡。同样对于失败英雄项羽的评说,就有不少诗人文人作文评议,各有主见,孰对孰错,见仁见智。类似这样的作品之所以有非常的生命力,就在于他们有作者的真知灼见,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选择自以为最佳的角度,发表自己最有感触的看法,以达到自己著文立说的目的。笔者以为,我们所提倡的创新作文,更应该在这一块进行大力的发掘。当然,这个要求必须是在前面几点搞得很扎实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否则无法进行。

  那么,这种真知灼见从哪里来呢?

  笔者主张,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环境,即进入社会,关注人生,常常去探求人之为人的道理。注重道德规范,注重人情世故,注重情理法。凡事一定去琢磨其中的道理曲直是非,判断孰对孰错,对在何处,错在哪里。比如看看“今日说法”,断断案子,辩辩是非。天长日久,我们定会知道正误曲直,判断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以后遇到新的事情也就会有新的独到的见解。为了培养这种评判能力,可以专门找一些历史材料来讨论评说,特别是一些历来有争议的事件,比如和贾谊、杜牧再次辩论秦之灭亡,和杜牧、李清照讨论项羽之失败。在读书时,也可以边读边想,书中人物的命运历程,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命运,她的行为能否称赞,这个人物是否值得歌颂;(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这个人物与安娜有哪些相似之处,也能否歌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物,哪些可以称赞哪些要给以批判。只有经常这样,有了感想并且把它写出来,真知灼见渐渐的就有了。

  笔者还认为,真知灼见也还包括作文时的真情实感,生于我心,出于我手,现于我言。要求作者必须在生活中有所触动,触发灵感,激活写作的欲望,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杜绝无病呻吟;要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来真实的表述,要天真率直,清新自然,不可生硬苛求,夸大其词,防止变形扭曲,恣意篡改。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允许考生“编述故事”,结果有些考生为了用感人的故事打动阅卷老师的同情之心,虚构编造一些不实的故事,说自己是怎样的孤儿,甚至说自己是怎样的残疾人。有多事者进行了抽样,发现当年参加高考的这样的考生为数不少。所以,我们的创新作文必须杜绝这样的虚情假意的文字来哄乱市常应该说真情实感就是人性的美,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美文,才有读者,否则只能招来读者的厌恶。现在回头读读朱自清的(背影)觉得是那样的美,率真自然,朴实无华,感人至深,令人唏嘘不已。正因为(背影)里的这种真知灼见才使得它光芒万丈,至今为人称道。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已经搞了很多年,它不是新鲜玩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古董,它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进行教改就不能随心所欲,要遵照它独特的规律。创新作文是作文不是创作,就得依循作文的常规进行训练。读写结合,思写相依;以写促读,以读促写。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很强调学生做人要求,即要求把学生首先置于社会之中,让他说符合社会规范的话,写合乎人情世故的文章,从而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判断是非曲直。因此我们的创新作文教学不但不能放弃学生的做人要求,反而更应该在这方面严格要求,正确理解“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遵循“文以载道”主张,唤起学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写出属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并且使学生的写作行为成为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创新作文才会取得很大成绩,也才会渐趋佳境。

思考作文 篇4

  这两天街头巷尾、报刊网络上一个热议的话题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全国卷给出一幅夏明的漫画作品,画面展示的是一个孩子考试100分得到表扬(唇印),98分受到惩罚(巴掌),另一个孩子考55分受到惩罚,61分得到表扬。要求考生临场发挥,写出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题目,引起一些思考,与大家共榷。

  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无不对分数这个词语有着深刻的认识。“以分数论成败”似乎成为教育界的“不二法则”。学生入学分班看分数、评选三好看分数、推荐保送看分数;老师教学质量看分数、评定职称看分数、年终奖金看分数。真是应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也就难怪会出现漫画中的“唇印”和“巴掌”了。这几年,虽然也有些学校尝试了素质教育,但只要高考制度存在,分数就是进入名牌大学的相对公平的唯一标准,就难以去除“以分数论成败”的土壤。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望。哪个家长不会因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班级、在年段考了第一名而沾沾自喜,又有哪个家长不因孩子成绩不好受到老师批评而恼羞成怒?我想,这种教育孩子的理念需要调整。古人尚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诠释。作为家长,就应该懂得引导自己的孩子兴趣,懂得培养孩子走上健康成长自食其力的人生正路。同时对孩子的`成长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爱之切切,又不能怒之冲冲。

  高考一结束,班主任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要注意和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保持密切联系,等你们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的公司打工。虽然是一则笑话,却也充满现实的残酷与无奈。笑话折射的不仅仅是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更有靠自强不息适应市场拼搏创业的辉煌实践。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传播知识和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我想说,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局限在名牌大学的校园。

  天高任鸟飞,海空凭鱼跃。现代社会给广大学子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成功之道,只要你有梦想,你就放飞你的希望,你要你肯付出,你就会肯定有收获。

  明年此时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思考作文 篇5

  季节变迁人事浮沉,在微凉的午后,静静地坐着室内,燃起一炉沉香屑,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在我手中慢慢翻阅,时间仿佛走得很快,任思绪在不停的飘浮。

  在我的印象中,思考人生是很频繁的,但从来都不会智晓自己的未来,经常听同学说起:“人生的方向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会不经意间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将要怎样过,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家人的`希望在努力的探索自己的人生轨迹。

  人生犹如县挂在天空的彩虹,看起来色彩缤纷,可有多少人知道美丽的风景背后受过的挫折,虽然饱受暴风雨的打击,但它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而是为自己能悬挂在天空一瞬而努力着,它的色彩是一瞬,它的精神是永恒。

  人生犹如汇聚在人间的大海,看起来波澜壮阔,可有多少人知道这无边无际的海平面背后受过的考验。虽然经历着时间的重重考验,但它并没有退缩,而是无畏接受,从小溪一点点聚集,成就现在的浩翰无垠,这不正是“坚持”改变人生的真实写照吗?它没有宇宙空间那么大,但它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人生犹如清晨绽放的花朵,看起来娇艳欲商,可有多少人知道这花香弥漫的背后承载的磨砺,虽然被雨水冲击着,但它是把雨水当作对它的洗礼,欣然的绽放,在大地间与日出争光辉。它的香味只在一个季节驻足,却带给人们一世的启迪。

  落叶在天空中飞舞,转载着对人生的思考,我将落在何方?

  时光在轮回间勿勿而过,春天的树木在透着新芽,我们的人生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高中生活在时间的催促下已来临,它把初中的时光从我的脑海中给拉走了,我像是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在书海中寻找自己那渺茫的未来,已经找了十几个年头去还是不知何去何从?

  在学海中,我的人生方向已迷失原以为只要“努力,坚持”就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当一张张白色的试卷发下来,而我却不知如何用自己手中的笔墨把它装饰时,才知道离岸边还很远,很远。顿时的失落驻满了我的思想。

  黑夜已来临,一点点星光,在点点星光下,仿佛看到一片叶子在风中恩索着自己的人生……

思考作文 篇6

  阅读与思考是我们平常就该做的事情,而且只要常常阅读与思考,一定会让我们的学业成绩进步,人际关系融洽。

  阅读是一种最简单就能做到的事情,但如果不习惯阅读,那可以慢慢的从少量阅读开始,渐渐的.熟悉方法后再循序渐进的广泛阅读。每周至少要看一到二本书、不要局限在同一类型的书籍、多看名人传记及励志的书籍,随时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无论是在等公车或是上厕所时,就如欧阳修所提及“马上、枕上、厕上”,只要有心,阅读在任何地方都能实践,多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说话有内涵,更可以提升我们的气质,并且增加知识,加强思考能力。

  现在的人做事前都欠缺思考,做事情也常常随心所欲,以至于不时与人发生口角,这就是缺乏思考的原因,所以在做任何事情前,皆应该先想一想,再去行动,这样做事才会事半功倍,才能圆满达成。

  若是能主动去阅读,并且剥丝抽茧的思考,那就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及待人处事的圆融,所以一定要多阅读多思考,成为EQ高的人。

【思考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思考作文03-08

思考作文[精选]03-26

思考作文(精选)03-25

思考作文(经典)03-12

(精选)思考作文11-02

思考的作文12-22

思考作文(经典)10-17

[经典]思考作文02-17

思考作文【精选】02-15

[精选]思考的作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