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时间:2021-08-07 17:55:26 书信 我要投稿

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XX同学你好,

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很抱歉,这几天一直在忙着改卷子还有监考,无暇回复,请恕迟延。

  接到你的信很意外。一是因为现在是一个不读书的年代。相关调查表明,现代中国人是不喜欢读书的,而且读书的功利性很强——看看现在书店里哪些书卖的快就知道了。早先有人列出了国民阅读的三大尴尬:一是最该读书的时候没人读书(比如学生时代),二是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比如大学生),三是最该读的书没人读(比如经典)。我想这就是目前的整体环境氛围,所以你的要求就显得十分难能可贵。二则由于你的这个要求让我实在犯难。我虽忝为师者,却是个刚出道的菜鸟,只是爱读书(课外自愿性阅读,非功利读书)而已,对于如何读书尚在摸索,走过不少弯路,要指导别人就更力不从心了——最关键的,是怕因为我的志趣所限而误导了你。这是我迟迟没有给你回信的另一原因。

  但我觉得,不回信显然不妥,回信推辞也不好,随便说几本书敷衍了事,则更要不得。思考良久,我决定还是整理一下自己在读书方面的体会。几点浅见,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由于我并不了解你的个人志趣以及阅读历史。不好具体来谈。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及对阅读的理解,谈谈一个大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我觉得要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社会视野宽广、个人修养较高的人,要在现代社会生活的相对惬意而充实,以下几类书大致是需要读的(当然这种分类是我个人的标准,仅供参考):

  1.文学、美学方面的书籍

  文学、美学方面的书,其作用在于:间接地体验人生、了解生活,提升和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品位,增强心灵的敏感性和精神的丰富性。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文学和艺术作品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我想如果你听过前些日子文法学院举办的“文学之韵”系列讲座就应该有所体会。这方面可读的实在太多了,不妨现代的古代的国内的国外的都读一点,尤其是文化经典。

  我个人觉得这些书值得一读:

  文学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孟荀老庄、儒林外史、四大名著;《悲惨世界》、《简爱》、《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飘》、《双城记》、《老人与海》、《瓦尔登湖》、《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等;《傅雷家书》、《围城》、《平凡的世界》、《浮躁》、《边城》、《活着》;另外,鲁迅、沈从文、罗素、培根的作品,当代中国作家中汪曾祺、王小波、贾平凹、张承志、余华、莫言、苏童等的小说或散文。

  美学类:《房龙文集》、《美的历程》(李泽厚)、《美学散步》(宗白华)、《西方艺术史》等。

  顺便罗嗦一下,其实,文学提高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口才和笔底功夫,有的文学书籍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它的魅力就在于春风化雨而不是强行灌输。我自己幼时就深受《平凡的世界》的激励,这种激励远比今天太多的励志书作用大多了。

  2.社会、历史方面的书籍

  社会、历史方面的书,其功能是:了解社会运行的状况与机制、获得处世待人的经验和智慧。历史学是以当代视角对旧时社会生活的一种总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社会学则是对当前社会的观察与描述,通过这种了解,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把握我们生活的时空环境,找好自己的坐标。而且,读这方面的书籍,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气度,不会为小我的意识和利益所限,这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另一个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于,当前的很多学生太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素养了。我们对历史、政治的了解基本上都是辨证唯物式的,都是以阶级观为核心的,我们的近代史也基本上是党史。这种一元观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我们遇到的很多现实问题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无法解释或者说我们已经开始怀疑教材所说的。这就需要我们跳出来看,需要更多的站位,更多的窗口,更多的视角。

  个人推荐以下几本书:

  社会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菊与刀》、《中国社会十大阶层》、《中国人》(林语堂)、《乌合之众》、《断裂》、《代价论》、《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历史类:《上下五千年》、《中国大历史》、《史记》、《中国人史纲》、《潜规则》(或《血酬定律》)、《人类与大地母亲》、《全球通史》、《中国近代史》(徐中约)。

  另外,一些历史散文或者社会学家茶座的通俗文章,也可一睹。

  3.心理、哲学方面的书籍

  心理和哲学方面的书之功能在于:帮助我们了解自我,培养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修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心智,助益自我启蒙和激励,提升人生价值观、社会历史观和终极人文关怀的层次,获得更高品味的婚姻、恋爱、家庭、人际观。现代人的心理都很脆弱,同时却面临着紧张的社会竞争,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也是电视和电脑前长大的一代,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疏离感强,心理状况整体不好;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也是信仰缺失的一代,一味的反对崇高解构经典会让我们陷入对未来的迷茫,而单纯的共产主义理想已经不能救赎我们。这需要我们从心理学与哲学中需求支柱。一般来说,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洞悉人的心理和生理,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而哲学,则解决我们的思维困境,帮助们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独立思考,而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知所终。

  我的推荐:

  传记类:《曾国藩》、《苏东坡》、《甘地自传》。

  人文类(从大方面说):《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培根论说文集》、《菜根谭》、“走向未来丛书”选读、“黑马部落丛书”选读。

  心理类:《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心理学与生活》。

  宗教类:《禅宗诗歌境界》、《正见:佛陀的证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哲学类:《中国思想史》、《西方哲学史》。

  4.科学、经济方面的书籍

  这个类别其实也可以换个名称,叫现实应用方面的书籍,但要和我们一般应用性书籍相区别。它是形而上的应用知识。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在经济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信息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的时候。具备科学素养、懂得经济常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对于一般人而言,不必去读特别深奥的专业著作,但需要通俗化的了解却是必须的,这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科学类:《第一推动丛书》选读、未来学丛书、霍金、刘易斯等著名科学家的科普作品。

  经济类:“当代中国经济学家随笔录”、《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当然,经济学家茶座很值得一看。除此之外,管理学方面、传播学方面的学科知识了解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5.个人专业领域相关书籍

  专业领域是一个人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个方面的书就不仅需要广而且需要精了,我的专业兴趣与你现在所学的专业还有一定距离。对你的专业只是算有所了解,所以不敢班门弄斧。在此掠过。需要提及的是,这个专,不一定是你的专业,最好是你的兴趣和擅长所在,这才会激发你的潜能。

  其实你逐渐会发现,我大概是沿着“文史哲用专”来归类说明(这基本上是一个相对完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如果你现在这方面涉猎较少的话,也不妨按这个顺序(主要指文史哲)由浅入深来扩展知识。由于你现在还在读本科,不一定与学术打交道,所以我所举书目也尽量为通俗易懂的经典之作(很多书图书馆也有,可以去借,没准在逛图书馆的过程中你很以外发现其他的好书)。

  
        大概就举这么多吧,这些其实就够你很长时间读的了(说句惭愧的话,所举书目我也只读了70%,其它的是一些朋友强力推荐的自己打算读的)。待你读了一些书之后,渐渐的就知道自己该读那些书,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了——你就完全可以抛开我说的这些废话了。当然,由于掺杂了一些个人的经验,难免偏颇。仅供参考,切记三思后行。

  最后再罗嗦一下。我很赞同郑也夫的一句话,他说大学的教育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思考;怎么写论文。怎么读书是说如何吸收知识,怎么思考是说如何转化自己吸收的知识,而怎么写论文则是说如何把你的思考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三件事,读书是基础,我这里简单说一点如何读书的问题。

  首先是个习惯的问题。要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自愿行为,一种快乐的精神休闲生活。这样的话,才会有效果。

  其次是到底怎么读。我个人的方法有两个:随便翻翻和带着问题去读。而前者可以培养知识的广度,但失于杂乱,后者可以加强知识的深度,但容易限制视野。二者结合,相得宜彰。

  第三,建议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读。这样会让读书变得很枯燥和无趣,而知识的接受也会大打折扣。

  第四,不妨多看看一些名家荐书和读书方法的介绍,这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指南,可以少走弯路。当然,方法因人而已,不必模仿。随性而为,是最好的方式。

  好了,就到这儿吧,希望我的这些罗唆能对你有所帮助。“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红袖添香夜读书”乃人生一大乐事。愿你早日体验到这种幸福。

【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大学生写给母亲的一封信05-20

大学生写给党的一封信09-03

大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06-10

大学生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作文08-12

大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范文10-11

大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范文05-22

写给的一封信01-05

写给老家爸妈的一封信_写给父母的信12-15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