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语

时间:2022-10-19 14:46:03 书信 我要投稿

古代书信常用语集锦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信,肯定对各类书信都很熟悉吧,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书信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书信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代书信常用语集锦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

  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

  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乞赐……,以志厚谊。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十)致哀

  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死者已矣,生者恳请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十一)赠物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区区小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晒纳。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为数甚微,将意而已。

  (十二)请教

  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十三)商讨

  愚直之言,尚祈嘉纳。

  蒙雅爱,沥胆直谏。

  叨称至好,故敢缄阻,草沥数行,请鉴纳。

  相见以诚,请恕不谦。

  微开之言,幸无见阔,不胜大愿。

  叨在契末,斗胆直陈,伏维朗照,不尽缕衷。

  吾敬先生,尤爱真理,故秉笔直陈,希原谅之为祷。

  缘承下询,草复寸笺,种种尚须斟酌之处,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屡承下问,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怀,万乞曲矛谅察为幸。

  (十四)结束

  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铁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恕见谅。

  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古代书信语】相关文章:

古代朋友书信格式12-04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03-23

古代夫妻书信格式12-02

有关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06-23

中国古代书信常用词语10-03

毕业心语书信01-01

关于祝贺语的古代名言11-27

书信书信作文12-23

书信书信作文3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