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作文

时间:2023-11-29 07:28:56 民俗 我要投稿

实用的春节民俗作文(经典)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民俗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春节民俗作文(经典)

春节民俗作文 篇1

  浙江杭州是我的老家,说起杭州的春节习俗,那真是非常多,下面我就告诉大家我们浙江杭州的习俗吧。

  首先“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还有就是:开门炮。在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到处是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就是所谓"接年"。放“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思是可解除一年的`晦气和倒霉,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大丰收。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说一些吉庆的话。一般鞭炮都是红色的,燃放后满地通红。现在放鞭炮在城镇已被禁止,但在农村和渔岛上仍可燃放。

  老杭州人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基本上是商家有的,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提高气氛的功能。

  在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落花生叫长生果……。

  这些就是我们浙江杭州过年的习俗。

春节民俗作文 篇2

  在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在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在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在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在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在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在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以上就是我家乡——福建的春节习俗。小伙伴,一起来,更精彩哟!

春节民俗作文 篇3

  春节传说之一: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叫做“桃符”。

  到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结尾:唐朝以后,除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民俗作文 篇4

  每年春节都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

  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

  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民俗作文 篇5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

  终于熬到寒假了,彻底解放了,我长长的嘘了一口气。从现在起我可以尽情的挥霍属于我的时间,不用在意老爸、老妈的“关注”的眼神,静静的享受属于我的那份快乐和自由。不用担心自己酣甜的美梦被可恶的“小公鸡”闹钟吵醒,不用担心自己在凄冷的冬晨背着沉沉的书包独自前行,不用担心自己在一盏孤灯的陪伴下完成“小山”似的家庭作业。

  美中不足的是期末成绩考的`不太理想,没有达到老爸老妈制定的目标,拿回的是一张“进步星”奖状而不是他们心目中的“三好学生”奖状。我春节的三个家庭梦想可能要破灭了:肯德基大餐没指望了,压岁钱要打折扣了,乔丹运动鞋不敢奢望了----- -

  哎,看来这个寒假生活滋味似乎有点苦啊!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是妈妈打来的,她好想猜中我的心思,让我不要多想,笑一笑,一切都会过去的,没事到街上逛一逛。

  我从储蓄罐里取了一点零花钱,走在大街上,似乎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平常稀松的大街,今天人突然“冒”出来非常多,街道两旁也堆满了许多价廉物美的年货,自然迎来了非常多行人的目光。最惹人注目的是:充满新年祝福透着缕缕墨香的对联,玲珑剔透大小不一的红灯笼,结构精巧外观漂亮的红红的中国结,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道春节前最亮丽的风景,在冷冷的冬天里平添了一丝丝红色的暖色调,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卖花了,有漂亮的蝴蝶兰!”顺着声音我看到了一位卖花的姑娘,在花摊面前围了不少人,我挤过去也想凑凑热闹。这是一片花的海洋,有名贵的君子兰,有漂亮的蝴蝶兰,有绿意盎然的富贵竹,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盆花------这些姹紫嫣红的花朵在绿叶的陪衬下显得生机勃勃,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的香味。不少人笑嘻嘻的购买自己喜爱的盆花,几乎用不着讨价还价,非常快就销售一空。他们把美丽带回家,把快乐带回家,也把春天带回了家。

  春节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节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向我们走来------

春节民俗作文 篇6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与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与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十分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十分多十分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过年民俗作文-民俗12-23

春节的民俗作文01-27

民俗春节作文10-18

民俗春节的作文11-02

春节的民俗作文11-05

春节的民俗作文11-12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3篇-民俗12-23

民俗作文春节作文12-28

春节习俗民俗作文12-22

春节习俗民俗的作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