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3-10-01 07:54:18 民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集合]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民风民俗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篇1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篇2

  杀年猪是我们当地的一种民间风俗,在农村吃年猪饭相当于过年的预演,亲戚间相互请吃杀猪饭,主要是为了加强联络感情、也是一种表示庆贺,下面我们就带大家去看看这个喜庆的民间节日。

  每到这样的杀年猪季节,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你走进村寨,都会受到热情的邀请。在杀年猪时,只要主刀者一声令下,所有人便全力以赴奔赴猪圈,将选好的猪团团围住,这时大家七手八脚,拽耳朵的拽耳朵,拽腿的拽腿,共同用力将猪按倒,把猪的四腿绑到一起,然后将一个木头杠子插在四腿中间,大家齐心合力放到架起的.案板或桌子上,杀猪是个技术活,主刀者凭经验和感觉,要一刀毙命。猪停止呼吸后,开始不停地往猪身上浇开水,待把猪身上的毛都浇透后,开始开剥刮洗。在这样喜庆的杀猪客里,主人家都会把刚杀好的新鲜猪肉,分割切成小块,用焦炭烤熟后招待客人,客人们吃着美味可口的烤猪肉,互相劝着自酿的“苞谷酒”或是苦胆酒,真是犹如过大年一般。在年猪席上,都是一些用猪肉烹制出来的菜系,有酥肉、粉贞、猪血汤等等,都是一些可口的农家菜。按照习惯剩下的猪肉和肠肚,每家每户还要淹制一些腊肉、香肠以备来年食用。

  虽然杀年猪只是一种民间风俗习惯,但它以成为农村中每家每户,一年到头最喜庆、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农民群众一年到头大丰收的重要标志。

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永康市外几十里的一个小村。早些年,村里的许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顶儿,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要问咱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茅鼓节”了!茅鼓节算得上是村里的特色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收茅草。茅草可是这活动必不可少的原料!刚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么看都像是打了蜡似的。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韧性了!任凭你怎么折,怎么弯,都不会断掉。茅鼓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编成鼓的形状。因为在老人们看来,鼓就代表着团圆、平安。

  用茅草编鼓可是有难度的,村里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会编了,孩子们要想参加活动,就得自己学着编。编鼓要诀就是要环环相扣,扣紧了,鼓才不会散。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约五至十厘米,鼓面为圆形,直径约二十至三十厘米。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状的斑纹。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讲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还有一根得在中间固定、支撑。

  鼓编完了,就可以往鼓里装上大把的糖了!乡下可没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却有孩子们最爱吃的麦芽糖和皮筋糖。皮筋糖实际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糖的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里面却是柔软的“夹心”,是孩子们的最爱。把糖装好,孩子们的工作就完成了。此时,大人们正在搭“舞台”,布置活动场地。

  到了立秋当天,孩子们一早就抱着糖鼓出门了。来到村头的.台子上,大家就开始抢夺“领地”了。争到了好位置,接到的糖也会越多。

  日上竿头时分,活动正式开始了。孩子们拿起小木鼓锤在鼓上猛敲一阵。糖果就从鼓缝里往外掉。无数的糖果随着一阵阵鼓声落下,真是令人兴奋的一场“糖果雨”啊!

  你瞧,孩子们嘴里含着两三颗糖,手里捏着两把糖,全身上下的口袋全塞满了。大一些的孩子们利用自己身高优势跳起蹲下,不时还高兴地大声嚷嚷;年龄小的只能跑到台前捡别人掉下的;个别调皮的,直接躺在茅草堆边,张着嘴,等糖自动掉进嘴巴里!

  这真是一场欢乐的糖果盛宴!

  难怪咱家乡的孩子都爱茅鼓节,都爱这个名叫茅鼓隆的小村子!

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篇4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篇5

  家乡的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

  妈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

  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篇6

  傣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

  傣族拥有他们自己的文字。比如他们把小男孩称为xiaolongzai、小女孩称为xiaopushao、他们称小伙子为 maoduoli、称小姑娘为saoduoli、老奶奶称laomitao、老爷爷称为laobotao。

  傣族的习俗也不一样。傣族重女轻男,从古至今都是女的'当家,男的都在家里带小孩、干家务。傣族一般 都是男嫁女娶,男的要在姑娘家干三年苦力根据表现来决定。这里只要哪家生了姑娘就可以去政府领取土地, 还要办三天酒席。这里男的8岁就要去庙里当和尚学习傣文,可是这里的小和尚非常自由,云南十八怪里有一怪 就是“小和尚可以谈恋爱”。虽然傣族重女轻男,但是他们的文化之传男不传女。云南十八怪中有一句是“十 八大的姑娘叫老太”,就是说姑娘十八岁没结婚就管她叫老太婆。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篇7

  1. 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2. 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 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4. 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5. 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6. 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7. 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8. 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9. 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10. 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11. 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12. 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13. 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14. 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15. 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16. 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17. 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18. 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19. 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20. 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