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民俗作文

时间:2022-05-03 10:54:23 民俗 我要投稿

关于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民俗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6篇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1

  寿县春节习俗颇多,进入腊月,也属农闲,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咸鸡鹅,一面备节日待客之需,一面也把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腌进浓浓的腊味。

  改革开放前经济尚不宽裕时,群众诙谐地说“不吃二两猪毛不算年”,要知道由于腌制手法有异,家家户户腊菜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上街赶集的群众更多起来,过后十来天就要“扫尘”,“要想发,扫十八。要想有,扫十九”,家中里里外外打扫一新,规整利落,人们心里也更加敞亮起来,大多数人家整个春节的准备工作到此至少已经完成一半。

  腊月廿三过小年,俗称“祭灶”,隐北地区也有廿四过小年的,长年在外的人们多在此前回家团圆。这一天要祭灶王爷,吃白面、麦芽糖制成的祭灶糖,大块厚过月饼,小块状如弹珠,寄意请灶王爷回天庭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家庭来年殷实。有趣的是,在寿县农村,春节一定要把未过门的媳妇接到家里过节,而且要给她买一身新衣服,这样才有礼有面子,否则亲家是要恼的——什么意思,是不是不想做这门亲事了!在热闹的筹备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年三十,中午过后,家家早贴春联,早鸣鞭炮,早吃团圆饭,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子夜再度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

  年初一大早,大人、小孩身穿新衣,家家户户烧香点烛,吃饺子,晚辈给近亲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这时常有乞丐来家门旁贴财神,可不是一两个小钱就能打发了的。初二多到同事家拜年、走走亲戚, “往年酒”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你来我往,一般要持续到正月里甚至二月份。初三送年,农村都在初三早饭前,烧香、点烛,拜祖祭神后,将封檐钱纸、松枝取下,送到室外场地上,燃火尽烧,鸣爆,以示送年。商家和集镇居民,多在初三傍晚送年。送了年也不要紧,有的是热闹——

  “正月里面都是年”,到相隔几十里的亲戚家走走拜个年并不晚,熟人见面时还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2

  其实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在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3

  春节传说之一: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叫做“桃符”。

  到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结尾:唐朝以后,除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4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与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民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与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非常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民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民俗还有非常多非常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5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世界大部分的人们都在欢度春节,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友人,都会迎接春节的到来说明国际上是多重视我国的春节啊!我为此骄傲!

  可是,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一定也略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我家乡度过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年货都准备好了。

  除夕夜中,我们一家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着12:00,也就是0:00的到来;将近0:00的时候,我家乡的居民就放起了爆竹,一直到了十二点过了十几分钟的时候才停下,这说明这儿的居民多么热爱春节,多么热爱中国啊!

  我爱我家乡的春节!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6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关于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五篇04-12

关于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六篇04-04

关于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8篇03-22

关于春节的民俗作文汇总九篇04-18

关于春节民俗作文汇总五篇04-19

关于春节民俗作文汇总八篇04-15

关于春节民俗作文汇总6篇04-01

关于春节民俗作文汇总9篇04-13

关于春节民俗作文汇总九篇04-05

关于民俗春节民风作文汇总九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