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时间:2021-09-03 08:26:46 民俗 我要投稿

有关民俗作文合集10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民俗作文合集10篇

民俗作文 篇1

  龙舟竞速,艾香阵阵,粽香十里,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节日:端午节,而我最喜欢的端午习俗当然数赛龙舟啦!

  每到端午节,家乡总是会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舟大赛,这令我感觉很奇怪,端午节为什么一定要赛龙舟呢?妈妈告诉我,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寻找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就以赛龙舟形式来纪念他们。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从此,端午赛龙舟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去年端午节,我有幸能去现场感受了一番龙舟别样的风味。

  我们早早地来到湖坝上,本以为我们抢占先机,可以寻个好位置,不曾想,湖坝上早已挤满了前来观看比赛的人,真可谓人山人海。从上往下望,到处人头攒动,有带帽子的,有撑花伞的,就像是随风逐波的麦浪,看来这炎炎夏日也抵挡不了人们的热情啊!

  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静静等候比赛开始。盼啊盼,比赛终于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选手们个个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一架架龙舟便如一支支离弦的利箭,在本平静无波的河上来去如飞,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起,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那些龙舟纷纷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奔向终点。选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的汗珠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击鼓的人更是兴奋异常,身体一蹲一起,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让人担心那鼓会不会被敲破。赛到紧张处,更是精彩异常。鼓点越来越急,摇板入水的节奏也在加快。只见两只龙舟齐头并进,力争上游,谁也不让着谁。选手紧张,观众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岸上的呼声一阵盖过一阵。待到分出胜负,又是一阵的欢呼声夹杂几声懊丧的叹息声。

  比赛结束了,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比赛场地,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龙舟比赛可真是多姿多彩啊!

民俗作文 篇2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舞龙、舞狮、贴对联、剪纸……

  其实我比较喜欢的是舞龙,最喜欢的是贴对联。因为每到过新年都会有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极了。这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但是你知道吗?过年里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的,可是不管怎么样年还是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害怕极了,但是又无能为力。

  第二年的大清早,人们就纷纷地收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告诉人们说:“怪兽害怕红色和响声有。”就这样人们听了以后就回到村里买了对联贴在门上;到了晚上年又来了,它一看到红色就开始害怕了,人们见到有效果又敲起了锣鼓。这时年更害怕了吓得连忙就跑了。

  从此,村庄就和平了。之后人们每逢过新年都会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民俗作文 篇3

  冬至节气早过了,天气异常阴冷,一连好几天,难得见太阳。田地里的活早就歇了,人们猫在家里,也懒得出去。这些日子里,最要紧的事就是打糍粑。

  打糍粑是平常农家的`大事,也是喜事,打完糍粑就意味着要过年了。父亲老早就说,机器打的糍粑有股子铁腥味,不好吃。今年年成好,把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请来,一家人都出把力气——自己打。

  我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自己打糍粑,特别好奇,于是天天跟着父亲,看他在忙啥。

  石头凿成的粑缸是现成的,就在老屋的门背后卧着。父亲早就将它清理出来,并洗得干干净净;当他满怀希望爬上堂屋的倒楼。翻出那些不知何年何月用过的粑棍时,才发现那些木头棍子早就烂得不堪用力;不过这也难不倒父亲,父亲本就是一个半边把式的木匠。他找出他的大锯、刨子,不到半天工夫,六根用桑树新做的粑棍就妥妥当当了。

  白得像雪一样的糯米被母亲淘洗干净。父亲一边把一个人也难以抱得过来的木甑架在上满水的锅里,一边让我在灶下使劲地往灶膛里塞着棉秆、劈材,灶膛里一片光亮,红红的火苗扑哧扑哧地舔着黑乎乎的锅底,时而冲出灶口,差点就烧到了我的眉毛。锅里的水很快开了,腾腾地冒着热气,母亲挽起袖口,用铁瓢一瓢一瓢地把糯米舀进去,最后用木锅盖盖好!

  粑缸被移到了堂屋的中间,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脱了棉袄,拿起粑棍,摩拳擦掌;米饭蒸好了,叔辈们抬出饭甑,将米饭倒人粑缸中,大家围着粑缸一阵乱摁;摁了一阵,大家又围起来左转一转,右转一转,末了又是一阵乱摁。

  粑终于摁好了,父亲从面盆里取出浸过水的白麻布,将粑缸中的粑扯成一团一团的,搁在案板上。案板上早就铺好一层炒米粉,案子里面还搁着糖罐。我知道,这先揉出来的糍粑包上糖是要敬神敬客和送给左邻右合的。到淀粉拿上来的时候,揉出来的糍粑才是留着过年及平时享用的。

  大伯二伯、三叔四父,人多力量大,揉的揉,摁的摁,一甑米饭很快就变成了案板上大大小小、一块又一块的糍粑,让人的心里觉得惬意和满足!

  屋外寒风冽冽,屋内红红火火,我想,这也许就是农家日子的味道吧!

民俗作文 篇4

  古往今来,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的时候,总是那么期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对新的一年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孩子们享受着假期带来的放松与欢乐。

  眼看春节就快要到了,今年的对联,妈妈可是早就说过让我包下了,几家人的,这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呀,呵呵。春节的前两天,我开始忙碌起来,小小“书法家”要着手工程了,经过我的挥毫泼墨,不到半天的功夫,家里铺满了大红的对联,“借得山川秀,迎来气象新”;“春降千门福,花开万户欢”,行书的,楷书的,一幅幅作品诞生了,看着满屋的对联,妈妈连连赞不绝口。

  在三十的的上午,我和妈妈贴对联贴窗花罗,看着我的作品贴在大门上,红通通的,喜气洋洋; 我们又带着对联去妈妈老家的新房子上贴上我的大作,看的二公公,连连说不错不错,有阿公当年的风范了。原来我的阿公书法也是很了得的,那个时候,家里所有亲戚过年的对联全是阿公给写的。最后来到阿婆家,给阿婆家也贴上,看到我的作品有了用武之地,我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今年的春节,二姨小姨,我们三家人陪着阿婆共同度过; 今年的春节,我们共同举起了酒杯,没有了爆竹的响亮,没有了烟花的闪耀,但在美好的祝福声中,除夕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与祥和,xx年我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

民俗作文 篇5

  中秋节到了,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太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真的是耐人寻味,唯一不变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了,中秋节这天的月亮是最美的,它的月光能够照亮整片天空,为每一个想家的人指明方向。

  我们福州的习俗可多了,有摆塔,吃鲤鱼饼,还有“捡月光”。

  中秋摆塔,是把各种各样的塔摆在一个台上,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传说,曾经有一位将军打完胜仗来到福州,刚好就是中秋节,福州在当时又是一个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们为了获得好运,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摆在门口,获得好运。现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乌塔了,其他塔呢?它们都经过时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饼了!”我们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见的月饼,而是鲤鱼饼。做成两条鲤鱼形成对称,代表着福州人给亲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的意思。福州人还把像鲤鱼饼的挂饰戴在儿女身上,愿儿女的学习像“鲤鱼跳龙门”一样红红火火。鲤鱼饼的味道可美了,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就像一个月亮,吃一个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尝一个鲤鱼饼呢?

  最有意思的要数“捡月光”了。传说每当中秋节时,月亮上会掉落下一个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捡到它,谁捡到它就等于捡到了好运。所以孩子们一吃完晚饭后就会出来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点过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们也就各自回家了。

  这三个风俗各有各的风趣,中秋之夜,你有没有过这三个风俗呢?这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过的中秋节。这时,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亚的爷爷、奶奶,他们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作文栏目为大家带来最权威、种类最多的中秋节作文、中秋节日记、中秋节周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俗作文 篇6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俗作文 篇7

  我在介绍傣族民居之前,我来说一下我们的民居。现代的房子连传统的都没有,都是什么高楼大厦,连一 点特色都没有。有一些古老房子都被那些开发商给建成高楼大厦。有一些可恶的开发商为了钱,竟然不管别人 的死活,强行霸占。

  傣族在气候变化较大,平坝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地区,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土掌 房系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粮食和杂物,牲畜单独建圈。土墙有两层,厚达三尺,对防 热保凉防寒保暖起到了独特的功效。土木夯实的平面屋顶厚达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顶上纳凉,秋收时又可在 顶上翻晒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 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 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

民俗作文 篇8

  民俗展览馆也是大街一个比较经典的地方,那麽就让我给大家讲讲这里到底有什麽独特的地方吧。

  一走进民俗展览馆,我看到了两位老爷爷,一位坐着正在下棋,一位站在旁边拿着烟袋观战。我跑到对面蹲下来,按住一个棋子说:“来,老爷爷,我和你杀上一盘!”但是两个老爷爷没一个搭理我的,这是因为啊——他们都是塑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民俗,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可以在路边或院子里看到有人下棋呢!

  塑像的对面是一排“魔幻屋”,虽然和民俗没有关系,但是却很有趣。第一间是个“迷宫”,我和爸爸妈妈一进去,就感到漆黑一团,不光黑,而且这里面还布置上了许多镜子,如果不小心,就会撞上去,我和爸爸分析,这个房间太小,为了“延长”迷宫里的道路,设置迷宫的人一定把通道放在了迷宫的最外圈,于是我们一直集中精力顺着墙边走,果然,我们三转两转,很顺利地走到了出口,走出迷宫,我高兴地喊:“里面好黑啊!”另外几间都是用来拍照的,有“横屋”、“倒屋”、“斜屋”、“隐身屋”、“魅影屋”等,比如你在横屋拍照后,把照片转九十度,你会看到自己正坐在墙上呢!嘻嘻!

  我们随后来到展览民俗的房间里,这是一个两层楼,第一层里面有许多塑像,用实物布置成“结婚”、“祝寿”等一些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场景。第二层是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篮、食盒等。

  民俗展览馆虽然不大,但是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很有趣。

民俗作文 篇9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图书馆举行了猜灯谜活动。中午12点,在同学的电话声中,我出发了。

  来到图书馆,只见一排排的灯笼纸高高挂,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灯谜,有化学、物理、体育、明星、地名……唉,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语与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马观花之后,答案源源不断地写在了我的作业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还有确定后肯定拿稳的。

  我来到兑答案处,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挤得是水泄不通,我以老鼠的家传秘方——钻,顺利地到达了正点位置。我虽过来了,但心里却担心,对方能否看清我那龙飞凤舞的狂草写法。但并没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对号员竟对出了两个正确,此时的我已经乐得手舞足蹈,奖品比较实用——厨房用的调料盒,嘴巴用的佳洁士。

  这边刚刚要继续,那里却催得急,只因母亲要领我上外婆家,如不这样,我还要大战三百回合。但母命难违,最终只能以知足常乐来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灯谜啊!

民俗作文 篇10

  4月12日我跟随宝鸡日报小记者团来到了“宝鸡民俗博物馆”参观,并跟大师学画马勺脸谱。

  上午9点半,我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跟随讲解员进入馆内,我们先参观的是二楼的展厅,里面陈列的是各种西府民俗工艺品和劳动工具等。比如说剪纸、马勺脸谱、泥塑等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剪纸和马勺脸谱了,因为喜欢,自己平时也剪一些简单的剪纸和画一些简单的脸谱,但看了这些,才知道我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让我感到民俗艺术是多么伟大啊!

  接着我们又来到一楼的展厅。这一层陈列的是西府人生,包括人出生、满月、成人,婚丧嫁娶等不同的阶段的习俗。在讲解员阿姨绘声绘色的讲解下,让我了解了我们宝鸡人的很多风俗习惯。那些表现风俗的蜡像做的跟真人一样,真的是活灵活现,那么多的风俗多么有意思啊!

  参观结束后,就由陕西民间艺术大赛金奖获得者、省工艺美术大师张选武(岐人张)老师交教我们画马勺脸谱,刚从展厅里看到各种的马勺脸谱,感觉好神奇!现在我就要自己亲手画了,还真的有点激动。

  首先,老师给我们发的是不同的马勺,一、二年级的同学拿已经勾好边的马勺,而剩下的人则拿没有勾边的马勺。今天发的是包公的马勺,老师先让我们将边勾好,然后把包公的头顶涂黑。我勾的边很好,可是在勾最后一笔的是侯,我旁边坐的男生突然撞了我一下,让我在不需要勾边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一”字型的“伤疤”。当我在愁怎么办的时候,忽然想起自己带了白颜料,我立刻将白色拿出来,在留下“伤疤”的地方涂了涂,立刻恢复和原来一样了。线勾完了,开始涂头顶,头顶只是黑色,很简单,不一会就涂完了。头顶涂完了,现在开始涂脸,脸是赭石色的,也很简单,两下就涂完了。涂完后,老师又让我们用红色把包公头顶的月亮和嘴涂了,涂完后,就可以进行评比了。

  评比是老师在每个组评选出画的最好的脸谱来上台领奖。我真的没想到我的作品被老师选中了,奖品是张老师亲手画的一个马勺脸谱,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后来老师还鼓励我要把这个爱好坚持下去,我也更加有信心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又了解许多宝鸡的习俗文化,让我感受到了宝鸡文化艺术的美,它是我们宝鸡人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要保护它,让它永远发扬传承下去!

【有关民俗作文合集10篇】相关文章: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合集15篇02-23

有关家乡的民俗作文合集6篇02-19

有关春节民俗作文合集六篇02-18

有关家乡的民俗作文合集九篇02-09

有关民俗作文300字合集9篇02-07

有关民俗作文300字合集5篇02-04

有关春节的民俗作文合集7篇02-02

有关家乡的民俗作文合集8篇01-30

有关小学民风民俗作文合集10篇01-29

有关春节的民俗作文合集6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