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民俗作文

时间:2021-08-21 12:47:44 民俗 我要投稿

节日民俗作文汇总九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节日民俗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节日民俗作文汇总九篇

节日民俗作文 篇1

  旧俗由来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民间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选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立冬食补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北方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节日民俗作文 篇2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传说”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作文网《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布达拉宫,哦!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虽小,却与真的一模一样:一样的房顶,一样的颜色,伴着香气甜甜的花儿,是那样美丽!那样宏伟!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萨是神奇的,那布达拉宫呢?是伟大的!

  北京的长城是独立一地无二的,举世地双的。可现在却有了一个特小版!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一直伴随着我的步伐与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见长城的尽头,分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的心头怦然一震:我的天啊!这可是特小版啊,连这么小的长城都无边无际,那真正的长城到底是它的几倍呢?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规模宏大。一个个将士们右手持刀,左手持弓,侧卧马背,大喊着:“为国家做殊死拼搏,冲啊!”沙地上尘土飞扬,喊叫声如五雷轰顶。这个缩小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昂首挺胸,雄兵百万的气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军十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也不惧怕,反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一会儿去了“西藏”,一会儿去了“北京”,一会儿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节日民俗作文 篇3

  每年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龙江两岸的壮族群众把他奉为祖先,在神龛上有写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他佑护壮家人安宁。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庙举行盛大的仪式。供品用两牲,即一头猪,一头牛。祭奠的也很非凡,要用猪和牛的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时做,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节日民俗作文 篇4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杀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奠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

节日民俗作文 篇5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个个都笑容满面,他们没有忧愁,没有悲伤,他们的内心只有一股说不尽的欢乐。春节的来临,就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的,要想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收获,就必须在新年之时制定好新一年里的计划、目标。新的一年,新的世界,将带给你新的生活与成就,我们要以一个崭新的自我去勇敢面对那些机遇与挑战,闯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一片天地,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清明的脚步临近了。每当我回忆起这句诗,我就想起在地下的“熟睡”了的祖先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让我们与我们的祖先的一次聚会,在那一天,我们一行成群结伴地迈向山坡上,带着那一缕缕的怀念到祖先的面前祭拜,希望他们能保佑我们幸福健康,永远快乐。

  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为的是纪念我们的民族英雄——屈原。屈原为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却使他难以在社会立足,他遭到了身旁那些奸臣小人的排挤,怀才不遇,一心只想为国家做贡献,却无处施展,最终只能怀着悲痛的心情随江水漂流。两千多年后,人们还在怀念他,纪念他的忠贞爱国,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作为他的纪念日。

  中秋节,代表着团圆,每年的八月十五,每个人都将团聚在一起,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节日,无论有多远,他们的心都永远地、紧紧的在一起;晚上,他们就在那明亮的月光下共同欣赏那圆圆的月亮,许下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这些传统节日伴随着它一路走来,让它更有明显的中华民族色彩。

节日民俗作文 篇6

  这是流传在红水河畔东兰、凤山一带的古老节日。每年从正月初一起,经过找蚂拐、孝蚂拐及陪蚂拐、葬蚂拐三个阶段,历时一个月之久。蚂拐节有两个故事,其中一个说,很久以前儿子吃老子,杀老母过年。后来出了个孝敬父母的东林,别人要来杀他的父母,他夺刀不让。他也不去吃别人父母的肉。后来母亲死了。他用棺装殓守灵。屋外蚂拐不理会东林悲伤,哇哇叫得人心烦。东林一气之下,用开水浇了蚂拐,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日头红似火,天旱得大地干裂。后来布洛陀和姆洛甲说蚂拐不是凡间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须给她陪罪,请蚂拐回村过年,这就是蚂拐节日的来历。另一个故事说,蚂拐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考妣。这些传说,都和蚂拐是壮族图腾有关。

节日民俗作文 篇7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民俗节日:七夕,我们有收获,也有不足的地方,还体验到了当老师的滋味:

  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七夕,所以大家肯定有很多问题了:

  什么是七夕?我们可以把七夕当做情人节来过吗?……

  为了让大家明白得更透彻,我们用视频的方法来给同学们简介牛郎织女的故事,这可费了我们不少时间,背台词、练动作……我们要费尽口舌,用自己的话来把官方用语改变过来,让语言变得更风趣、俏皮。为了让同学更加明白,我们练习了整整两个下午呢。

  虽然前一些天我们的效率并不是很高,会出现分歧,不和谐,但是我们一想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要团结一致,什么困难都会被攻破,什么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这让我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课时做的幻灯片:他们不惜时间在备课中一点一点溜走,不惜辛苦劳累,为了我们听的更明白,总是在不停的修改,争取让每个同学都听懂。

  在这次民俗实践活动,我收获到了合作的精神、力量是无穷大的,俗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合作的精神是最强大的。

  不足的地方就是不能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让他人都听自己的',而是当和一个同学发生矛盾时,要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吗,看看自己是对还是错。如果每个人和对方发生矛盾时都先思考自己问题,这世界上还会有吵架这个吗?

节日民俗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在福清。那儿山清水秀,人们生活美满。而家乡的习俗和小吃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赞不绝口:清明节吃光饼、冬至吃番薯丸、春节吃海蛎饼……其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春节时吃的海蛎饼了。

  海蛎饼由面粉、海蛎、胡萝卜丝、瘦肉、紫菜做成。入锅炸完之后,外皮金灿夺目、香脆可口。里面的馅料呈金字塔状,上层的海蛎、瘦肉,柔嫩多汁;下层的胡萝卜丝、紫菜清爽美味。一口下去荤素搭配、海陆俱全。那味道,神仙走过都要停下尝一尝。

  春节期间,福清很多人家都会炸海蛎饼,这成了福清特有的习俗。春节期间,你若去福清乡下,便能听见那不绝于耳的噼噼啪啪的炸海蛎饼声和烟花爆竹声。我们家也不例外。只见外婆将油倒满了锅,拿出了一个铁制带柄小圆铲,将面糊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然后又将红宝石一般的胡萝卜丝放于底下,再将褐色的紫菜放在上面,接着将海蛎和肉放在上面。这海蛎可是整个海蛎饼的点睛之笔,没了它,海蛎饼定会失掉一半的美味。这海蛎必须用刚刚捞上来的新鲜海蛎,只有这样,海蛎饼才会那么鲜、那么香。最后再涂上一层面糊,入锅用中火炸10分钟左右便好了。可10分钟对我来说却很漫长,我像只馋猫似的不停地在油锅旁转悠,等着做第一个吃海蛎饼的人。海蛎饼终于出锅了,我一口咬下去,香软的海蛎在口里慢慢融化,再加上香脆的皮,美味至极,一股香气直沁心田,简直比山珍海味还好吃呀!

  说起海蛎饼,还有一个传说呢!当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海蛎、番薯粉混合加水然后炸成饼吃。这便是海蛎饼的起源。可见我们福清的海饼还是小吃界的“长老”呢!

  我爱我的家乡,爱那可口诱人的海蛎饼。

节日民俗作文 篇9

  今天是端午了,已经习惯了在早上看新闻的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今天新闻节目上的互动话题就是"端午",主持人也是微笑着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里过端午时候的事情。

  说到端午,其实自己并不怎么熟悉,而且我总觉得北方对这种节日好象并不象中秋节那样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较重视一些,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么说来,这个节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怀旧的色彩,这么多的传统节日中,好象端午是唯一的一个纪念古人的节日?看来,中国人确实是对古人很是尊重,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吧。

  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尽管没有带任何的雨具,想想难得在这种天气里感受到这么清凉的空气,不禁抬头深呼吸了几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气就是最纯净的,手机上早上收到了朋友发来的祝愿,也为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丽,今天一出门就是这种温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写过很多关于雨天的文章,很喜欢雨天的感觉,雨水轻轻飘落下来,仅仅打湿了自己的头发,反而体会到了一种春风的感觉。

  今天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画,雨天中的风景,看到这个时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个安静的心情,因为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欣赏到风景的,雨天中的风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仅要去接受这雨水中的朦胧还要接受这雨水中的泥泞,而这些一旦进退到自己的视线中成为了风景时,就会忘记所有的泥泞,就好象是端午的粽子一样,想想,都已经好象闻到了扑面的香味了。

  端午的雨水中,祝愿每一个人都温暖。

【节日民俗作文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节日民俗作文汇总七篇12-08

关于节日民俗作文汇总6篇10-06

节日民俗作文8篇03-04

节日民俗作文九篇03-02

节日民俗作文八篇03-01

有关节日民俗作文汇总5篇03-07

有关节日民俗作文汇总六篇03-05

有关节日民俗作文汇总八篇03-03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汇总十篇02-08

精选节日民俗作文三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