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让我懂得了优秀作文

时间:2021-10-12 15:13:48 民俗 我要投稿

民俗风情让我懂得了优秀作文

  篇一:民俗风情让我懂得了欣赏古人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民俗风情让我懂得了优秀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等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压邪。当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时,我再次感受到了伟大的诗人——屈原的魅力。

  他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被奸臣所害而放逐。他在放逐的路上写下了传世之作《离骚》。虽然命运坎坷,但他有一身正气,至今被后人所传颂。

  我九岁那年,过端午节时一边吃着粽子一边问爸爸:“为什么过端午节呀?”爸爸笑着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屈原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有空就查资料,翻阅了许多的书籍,对他的认识也逐步逐步增加。我读了他写的《离骚》,他写到“亦余心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梅;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屈原宁死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和对心中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无怨无悔,即使前方的道路困难重重,也无法改变他心中的理想。当时楚怀王不辨忠良将他流放,使他满腹的才华被埋没不说,美丽的家园也即将毁灭。理智是冰冷的慰籍,满腔热血的他毅然选择离去,他来到泊罗江边,感慨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说罢,纵身一跃。他用他的生命来表达对楚国的爱、对人民的爱,这种爱如江水,是无尽的,他用他的骨气向世人证明他的不屈。

  转眼千年已过,他的身躯虽已不在,但是他的灵魂依旧在泊罗江上,他的品格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他的壮烈、他的爱国,被后人传颂,他的死是另一种重生,他将永远感召着我们。

  人们认为屈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民俗风情让我认识了屈原,民俗风情让我赞美、欣赏、敬佩屈原。古代的人物虽然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的正气、才气引领后人、感染后人。让我们从民俗风情中走近他们,在民俗风情中提升自己,他们将在华夏大地上永存。

  篇二:民俗风情让我懂得了居安思危

  自从爷爷,奶奶过世后,我们便很少回老家了。每当看到奶奶生前为我精心缝制的棉袄,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家乡——湖北省老河口市。

  那里是平原,一马平川的地貌与现今我居住的十堰大有不同,因此也造成了风俗上的一定差异,像群众自发组织的纪念烈士的活动,神圣而庄严,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

  听长辈讲,老河口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的重要不言而喻,在抗日战争期间,嚣张的日寇就曾南下至此,与当地的解放军、游击队、民兵进行了鏖战,为保卫家园,军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同抵御敌人的侵犯,最终阻挡了日寇前进的铁蹄。但抗日军民也损失惨重,为捍卫民族的尊严,鲜血几乎浸染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抗战胜利后,政府在老河口机场附近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以缅怀这些为了革命事业献身的战士及民众。这座英烈们的丰碑,不仅矗立在老河口的大地上,更屹立在老河口广大人民的心上。

  每当清明时节,人们除了去祭奠自己故去的亲人,往往都会多带上几个花环,献给那些曾经驰骋沙场,长眠于此的英雄,来表达无比的尊重和感激。我仍清晰的记得,天上下着缠绵的雨,人们在那不大的陵园中撑着伞,缓缓走动,虔诚的祝愿。尽管有些石碑上的刻痕已有些模糊,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名垂青史,让人们永世不忘。此时,我总会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淡淡的哀思化作为家乡这英雄倍出的灵杰之地而骄傲,同时也为重情重义的家乡人民所感动。

  而如今,已不再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不用担心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也不用过着吃木皮、啃草根的艰苦生活。作为一名学生,我已坐在明亮的教室中,享受着日益繁华的商业都市所营造的现代文明,似乎永远远离了过去。不,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将来!家乡的那些铁骨铮铮的英雄一脉传承下来的气节不能丢,重情重义的家乡人民的举动不能丢,想到这时,我便明确了心中的`方向,踏实地努力,不断进步。

  尽管此时已是深夜,但灯光不再模糊,洗把脸,我又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民俗风情让我懂得了要居安思危。

  篇三:民俗风情让我懂得了如何欣赏艺术之美

  我喜欢过春节。因为我可以感受节日温馨的气氛,又可以欣赏美丽年画的艺术之美。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为新年而作的画,中国传统的年多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线条单纯、色彩鲜艳、画面热闹,多贴于窗户和衣橱上,既增添节日气氛,又具有艺术气息。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简洁,有的繁杂;有的艳丽,有的朴素……而我最喜欢的是细腻而又朴素的年画,清新质朴,令人心旷神怡。

  春节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去“拜访”老家的老人和年轻人们作年画,看着他们认真地勾勒线条、刻板、彩绘,然后完成,我很开心!事后,我经常会向她们讨几幅年画,挂在房间的墙壁上,心里好生喜欢。每天,不是瞧一眼,而是伫立在那里,看得那么专注,那么入神……奶奶常说:“作年画啊,一定要心诚,只要心意到了,就什么都好了。”当时,我似懂非懂地随声附和,却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现在,我常问自己:我喜欢的仅仅是年画的热闹吗?不,不是,我心里很清楚,我是珍惜老一辈对我们最真挚、最深厚的祝福,是珍惜那些想象中的艺术气息。这是我一次又一次用心看才领悟出来的。

  家乡还有共赏年画的节日。这天,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街上人来人往,互相评论,赏析着年画。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我曾试图寻觅一个静谧之地来欣赏年画,但却找不到感觉。我发现我更享受的是融入这种热闹的气氛中。当我听着人们相互的祝福,盯着别人家门上的年画时,我终于感受到了:其实人们的热情、善良已然刻在年画里了,年画只有放置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形成景与情的高度和谐。其实,艺术品只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看,那些花、草、鱼、兽不正是他们内心期盼的一种体现吗?从这些画中,我领悟到了合家欢乐,其乐融融的寓意,体会出了家乡亲人之间亲密和谐的淳朴情感。他们期望着老人身体键康,期待着家庭和美、和睦相处。它的美,就是人们心灵之花的外现,它是生命力的美,是艺术的美,是淳朴的美,善良的美!

  在不断地欣赏、体味、总结之中,我明白了:欣赏艺术之美不只局限于那种高雅静谧的氛围之中,越是民俗的东西,越是大众的,越是要在那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渲染之下,突显它的艺术之美与蓬勃的生命力。有时,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不只能以艺术的角度来评析,我认为更多的,则是倾听作者的心灵之声,感悟作者的心灵之美以及他们所传达的意境。这样的美,是质朴的美,是实在的美,才是最纯的美!